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郭象
释义

§ 综合概述

郭象

据《晋书.郭象传》记载,他“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世说新语.文学篇》说他“才甚丰赡”,曾与善辩名士裴遐辩论。在社会上很有声望,“时人咸以为王弼之亚”。当时一些清谈名士都很推崇他,如太尉王衍常说:“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郭象早年不受州郡召,闲居在家,“以文论自娱”。后应召任司徒椽,迁黄门侍郎。又为东海王司马越所招揽,任命为太傅主簿,深得赏识和重用,“任职当权,熏灼内外”,遭到了一些清谈名士的鄙视和非议。

曾注《庄子》,由向秀注“述而广之”,别成一书,“儒墨之迹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后向秀注本佚失,仅存郭注,流传至今。著有《庄子注》。

§ 哲学思想

相关书籍《郭象与魏晋玄学》郭象哲学思想是魏晋玄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郭象哲学有两个重要独特的名词,一个是“独化”,一个是“玄冥”。这两个名词之所以重要,因为前者是回答有关玄学本体论的问题,后者则是讨论有关心灵境界的问题,而这两点正是玄学,也是郭象哲学的主题所在。之所以独特,则由于这两个名词所表达的哲学意蕴是其它玄学家所没有,而为郭象所独有的。不仅前期玄学,即使先秦道家,也没有提出这两个概念。庄子曾提山“独有”的问题,但是还没有从更一般的意义上去论述(在庄子那里,“独有”无疑是个人的精神境界问题),至于“玄冥之境”,在庄子哲学中虽然包含着相关的意义,但是还没有形成如同郭象这样的独特理论。

魏晋玄学理论的表现形式,从何晏﹑王弼至郭象,发生了不少变化,但贯串其中的有一个共同的、而又非常现实的问题,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玄学理论形式的变化,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

“名教”是指封建的等级名份和道德规范,“自然”是指所谓人的本初状态或自然本性,同时也指天地万物的自然状态。何晏、王弼等“以无为本”的“贵无论”,开始提出自然为、名教本于自然的观点,期望以自然统率名教,使名教复归于自然。

到了阮籍、嵇康那里,由于政治斗争的复杂原因,他们突出地强调以自然为本的思想,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口号,在相当程度上冲击了名教的规范。

到了西晋中后期,一些清谈名士﹑“贵游子弟”却藉 “任自然”来为他们骄奢淫逸﹑放荡无耻的生活作掩护,且美其名曰“通达”、“体道”。这种情况严重地腐蚀了门阀士族地主阶级,危及封建名教规范,以至直接影响到门阀士族的政治统治。当时一些有见识的玄学家,如乐广,对这种情况提出批评说:“名教内自有乐地,何必乃尔﹗”裴頠则着《崇有论》,揭露放任自然﹑崇尚虚无给社会政治、经济和风俗带来的严重危害,并从理论上用以有为本批判以无为本,提倡有为,否定无为,推崇名教,排斥自然。郭象在此之后进一步从理论上重新把名教与自然调和统一了起来。

§ 调和名教与自然

关于庄子的学说:《大宗师》郭象不赞成把名教与自然对立起来的理论,认为名教完全合于人的自然本性,人的本性的自然发挥也一定符合名教。

他认为,仁义等道德规范就在人的本性之中,说:“仁义自是人之情性。”他分析说,表面看来藉助于外力的名教规范,其实存在于自身的自然本体之中。“牛马不辞穿落者,天命之固当也。苟当乎天命,则虽寄之人事﹐而本在乎天也。”

郭象还认为,物各有性,而“性各有分”。一切贵贱高下等级,都是“天理自然”,“天性所受”,人们如果“各安其天性”,则名教的秩序就自然安定了。因此,名教与自然两者是不矛盾的。他不赞成把“有为”和“无为”截然对立起来,认为人们把“无为”理解为“拱默乎山林之中”,是完全错误的。其实,所谓“无为”者乃“各用其性,而天机玄发”;“率性而动,故谓之无为也”。即只要是顺着本性,在本性范围之内的一切活动,就是“无为”。

所以他说:“圣人”“虽终日见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从而在“各安其天性”前提下把“有为”和“无为”统一了起来,即所谓“各当其能,则天理自然,非有为也”;“各司其任,则上下咸得,而无为之理至矣”。

§ 独化论思想

玄学家的本体论,都不是讨论自然界或客观世界的存在问题,而是解决人的生命存在以及精神生活的问题。因此,本体问题同心灵境界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般说来,玄学本体论是其境界说的理论基础,而境界说则是它的完成。但是,郭象的“独化说”,却否定了玄学本体论。他既否定了董仲舒的天人目的论,又否定了王弼以“无”为本的本体论,同时,他也不同意裴倾以有为体的崇有论。那么,他要不要确立人的存在本体呢?他是以何者为本体呢?这正是郭象的“独化说”所要回答的问题。

王弼以自然为本,建立起一套“以无为本”的“贵无论”体系。

裴頠以名教为本,提出了一套“济有者皆有”的“崇有论”体系。

郭象好老庄郭象则主张名教即自然,自然即名教,构成了一套即本即末,本末一体的“独化论”体系。郭象“独化论”的中心理论是,天地间一切事物都是独自生成变化的。万物没有一个统一的根源或共同的根据,万物之间也没有任何的资助或转化关系。所以他说:“凡得之者,外不资于道,内不由于己,掘然自得而独化也”,“万物虽聚而共成乎天,而皆历然莫不独见矣”。

他反对王弼等把“无”说成是统摄天地万物生成﹑变化的共同本体的理论,声称“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不能生物”。并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自生”。“自得”、“自尔”等等。独化论充分肯定“物皆自然”,反对造物主,否定“有生于无”等观念,具有合理的因素。但独化论同时认为,不仅“无”不能生“有”,而且“有”也不能生“有”,而是“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焉”。这样﹐郭象一方面把“物各自生”引向“突然而自得”,“然自尔”,“无故而自尔”,“不知其所以然而然”的神秘主义;另一方面他又把各个“自生”“独化”的“有”,夸大为永恒的绝对,即所谓“非唯无不得化而为有也﹐有亦不得化而为无矣。是以夫有之为物,虽千变万化,而不得一为无也”。

郭象的“独化论”片面强调事物的“自得”,根本否定事物之间的相互资助、转化关系,认为一切物都“自足其性”,物的“独化”都由其“性”、“命”所定,而物的“性”、“命”又是自己不能改变的,即所谓“天性所受,各有本份,不可逃,亦不可加”,“命非己制,故无所用其心也”。同时,对于万物既“独见”又“共聚”,“不可一日而相无”的现象,郭象也不得不用“必至之势”加以解释,使其“独化论”最终陷入了命定论。

郭象从“独化论”出发,强调一切事物都“独化而足”。认为形像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只要“各足于其性”,就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差别了,这进一步发展了庄子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郭象把各个物的“独化”归于“无故”,对“独化”的原因完全是茫然的。他在认识论上,完全持消极态度,认为“以有限之性,寻无极之知,安得而不困哉﹗”坚持“不识不知而冥于自然”的神秘主义。

正如许多论者所说,郭象是融合儒道的玄学家,“冥内而游外”就是儒道融合的结合,其主要特征是,在个体学说中容纳了群体精神,在个人的精神境界中包含了道德内容。这在理论上似乎是一种矛盾,因为“玄冥之境”是一种超是非超善恶的精神境界,而伦理道德是有是非善恶的。为了使他的学说能够适应伦理社会的需要,他作出了很大的妥协,修订了老庄的自然无为说,把体现社会伦理关系的仁义之性看成是存在的重要方式。“夫仁义,自是人之性情,但当任之耳。……恐仁义非人情而忧之者,真可谓多忧也。”(《庄子·骈拇注》)仁义是不是自性呢?他没有说,也难以说清。但是,他接受了儒家以仁义为性之说,则是肯定无疑的。这样一来,“玄冥之境”实际上包含了道德境界的内容,虽然从其“冥合玄同”的绝对意义上说,亦可说是超道德的。

郭象的“独化论”在理论上有许多失足之处,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逻辑论证是相当精致的。他基本上满足了当时门阀地主阶级调和与统一名教与自然矛盾的理论要求。

§ 主要著作

郭象的著作,流传至今最为重要的是《庄子注》。这部书一直流传下来,在中国封建时代成为《庄子》的标准注解,实际上这不是《庄子》这部书的注解,这是一部哲学著作,它是代表玄学发展第三阶段的最后体系。经典著作《老子》《隋书.经籍志》载存郭象着《论语体略》 2卷;又着录郭象撰《论语隐》1卷,亡。在梁代皇侃《论语义疏》中引有郭象注九则,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有辑本。

观其文意,与《庄子注》互相发明,对研究郭象思想很有价值。《道藏》中题为齐顾欢撰《道德真经疏》﹑李霖《道德真经取善集》等书中,均列郭象注《老子》 ,并引有郭象注文若干条,但全文已不存。《唐书经籍志》著录象文集五卷,(《隋书志》作二卷)传于世。《旧唐书艺文志》仍着录《郭象集》5卷,今均已佚失。

《晋书》本传记郭象着《碑论》12篇,《文选》刘孝标《辨命论》一文中提到郭象撰有关于论“命”的著作,唐李善注说:“郭子玄作《致命由己论》,言吉凶由己。”这些可能都是《郭象集》中的内容。象著有《碑论》十二篇。

§ 人物评价

关于郭象哲学思想的特征和基本倾向,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郭象哲学思想的特征是“崇有论”;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独化论”。有的学者认为郭象哲学的基本倾向是唯物主义的,有的认为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再深入分析,又分别得出了主观唯心主义或客观唯心主义的不同结论。这些分歧意见表明郭象哲学思想的复杂性。

§ 相关词条

向秀乐广王弼老子庄子魏晋玄学《庄子注》洛阳

江淳心灵何晏袁宏客观封建社会《老子》西晋

§ 参考资料

http://www.uname.cn/celeb/celeb_11669690.html

http://www.hist.pku.edu.cn/data/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44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