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通鉴地理通释 |
释义 | § 简介 王应减(1223一1296),字们厚,导深宁居士。祖籍浚仪 (今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今浙江郸县)。据《宋史》卷 四三八本传:应陕自幼聪慧,九岁通《六经》,淳该进士。登第 后说: “今之事举子业者,沽名誉,得则一切委弃,制度典故 浸不省,非国家所望于通儒。”于是闭门发愤,继续刻苦修 学,宝桔四年中博学宏辩科。历官浙西安抚司干办公事、太常博 土、秘书郎、著作郎、微州知州、国史编修、实录检讨、起居郎、礼 部尚书兼给事中。他任地方官时,多有德政,所谓“摧蒙右, 省租赋,民大说。”在朝廷任职时,正值市宋政权日签腐败, 元军步步市退,危机日亟之时,他提出“急征讨、明政刑、厉 廉耻、迈下情、求将材、练军实、备粮胸、举实材、译牧守、 防海道”等救国主张,企图力挽危局,与贾似道、留梦炎等投 降派进行了反复的斗争。晚年,看到自己的爱国抱负不可能实 现时,悲他归里,专事著书,直至临终。 作者长期任秘书郎、因史编修、实录检讨、起居朗等,接 触了大量的国家秘籍和地方图籍档案,积累了丰富的史地资料 和经验。他的学问是多方面的,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等杯有 研究,熟悉家故制度,长于考证。若述有《深宁集》、《诗地 理考》、《逼鉴地理考》、《逼鉴地理逼释》、 《困学纪 闻》、《小学组珠》、《玉海》等二十三种,六百九十七卷。 是书完成于宋亡后次年,即元世祖至无十七年(1280)。 § 内容·降裁 作者自序云:历来“言地理者,难于言天,何为其难也? 日月星辰之度,终古而不易;郡国山川之名,屡变而无穷”。 由是汉唐学者对于夏商时期的地理之了解,很不完全, 《职 方》、《春秋》上的地理知识,则不乏可疑之灿历史时期形 成的一地多名抑或多地一名现象,则屡见不纳一些具有历史 意义的地方,诸如苟卿为兰陵令之兰陵被误作常州,诸葛亮液泸 被误作泸州,古战场赤壁被误作黄州。至若前后改易丁的地名或 迁徒了的地址,形成的若异而问,抑或似是而非者,更不可枚 举。作者是以“观《通鉴》,将笺释其地名,举纲提要,首以 州此次以都邑,推表Ut川,参以乐毅、工补之祟论涨汉,稽 《左氏》、《国语》、《史记》、《战国策》、《通典》所叙 历代形势,以为兴替成败之鉴,大易设险守国。”这是作者著书 的动机和书的仲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