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邛州 |
释义 | § 邛州 南朝 梁置。 § 简介 治所从依政(今四川省邛崃东南)迁临邛(今邛崃)。民国改邛崃县。 § 萧梁时期 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置邛州,治依政县(四川邛崃市牟礼镇永丰村)。西魏废帝二年(553年) ,地入西魏,辖蒲阳、临邛、蒲原、蒙山四郡。北周因之。隋开皇三年(583年)撤销邛州所辖的四郡,邛州名称不变,仍治依政县,下辖依政、临邛(四川邛崃市临邛镇)、蒲江(四川蒲江县鹤山镇)、临溪(四川蒲江县西崃乡)四县。大业三年(607年),改邛州为临邛郡。 § 唐武德元年 (618年),将临邛郡改置雅州。同年不久,又恢复邛州,辖依政、临邛、蒲江、临溪、火井(治所在今邛崃市火井镇)、安仁(四川大邑县安仁镇)、大邑(四川大邑县晋原镇)七县。显庆二年(657年)将邛州治所从依政县移至临邛县。 天宝元年(742年)将邛州改为临邛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临邛郡为邛州。五代时期,邛州为前蜀、后唐和后蜀所统治。仍辖唐时所辖的7个县。 § 北宋时期 邛州初归西川路管辖,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起,归川陕路管辖,其后曾一度归剑南西道管辖,淳化四年(993年)归剑南道管辖,咸平四年(1001年)归益州路管辖,嘉祐四年(1059年)归成都府路管辖。先后辖七县一监:临邛县、依政县、安仁县、大邑县、蒲江县、临溪县、火井县、惠民监(在今四川蒲江县境内)。 南宋时期辖六县(即北宋时所辖七县除去临溪县)。惠民监于南宋初撤销,32年后复置惠民监。 § 元明清朝时期 邛州先后辖临邛、依政、安仁、大邑、蒲江、火井六县,归嘉定府路管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撤销临邛、依政、蒲江、安仁、火井五县。邛州只辖大邑县。 明洪武四年(1371年)七月归四川布政司管辖。洪武九年,邛州降为邛县,归嘉定州管辖。成化十九年(1483年),复升为州,辖大邑、蒲江两县。 清嘉庆初年起,归建昌道管辖(光绪三十四年,建昌道改为上川南道,或统称建昌上川南道),仍辖蒲江、大邑两县。 1913年废邛州。 § 今天 邛崃筑城置县已有2300余年,与成都(益州)、重庆(巴郡)、郫县(鹃城)并称为巴蜀四大古城,是西汉才女卓文君的故乡,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演绎的中国经典爱情故事“凤求凰”就诞生在这里。“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千古佳话,为这片土地平添了浪漫动人的色彩。 “舟船争路、车马塞道、商旅敛财”。历史上的邛崃,工商兴盛。是“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第一站,有“天府南来第一州”的美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