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钟文法
释义

§ 主要经历

钟文法(1914-

),江西省兴国县杰村乡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九军团第三师八团青年干事、连政治指导员,红三十二军第九十四师营政治指导员,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指导员、教导员,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副政治委员,三八五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政治组织部副部长,独立十旅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三十五师副政治委员,第十一纵队三十三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武汉军区干部部部长,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中共武汉军区党委常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换枪四回

钟文法

钟文法出生于杰村乡一户贫苦农家,从小就勇敢倔强,俨然是村里的孩子王。红军来到兴国县,他带着小伙伴们组织了儿童团,手持红缨枪站岗放哨,干得很欢快,但他更渴望参加红军,肩上扛一支真正的好枪。

1930年10月,钟文法扛着梭镖参加赣南红军独立师后,换了一杆叫“土来福”的鸟铳。他扛在肩上,红军不像红军,猎手不像猎手,心里很别扭。连长告诉他:“要好枪,得到敌人那里夺!”钟文法暗暗下了决心,要在战斗中缴获一支好枪。

钟文法第一次参战,是伏击靖卫团。战斗一打响,狡猾的靖卫团掉头就逃。钟文法一看急了,不追上去就缴不到枪。他缴枪心切,拔腿猛追,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要缴到敌人的枪。他追过了一座山,才缴回一杆土豪们自造的“单响枪”。回来后班长批评他莽撞,他却搂着抢美滋滋地笑。

钟文法的单响枪只有一颗子弹,他舍不得开枪,因为打完了这发子弹,这枪就成了一根烧火棍了。第二次反“围剿”,独立师晚上去骚扰敌人,夜袭兴国城郊的竹坝村。钟文法个小机灵,越窗入室,从敌人床头抢了一支全新的“汉阳造”步枪,弹仓里压着5颗子弹。可惜人矮,背起来,枪托直打脚后跟,扛着行军打仗很吃力。第三次反“围剿”,在莲塘打了一个大胜仗,他又缴到一支小马枪,背起来不长不短,不轻不重正合适。他带足150发子弹,挂着6颗手榴弹,成了一个威风凛凛的小红军。他当红军半年,换枪四回,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1]

§ 夜渡黄河

天险黄河,自古不夜渡。可是,胆大艺高的钟文法等抗日战士,硬是打破了这古老的神话。钟文法纪念碑

1938年底,国民党失守太原城。日寇长驱直入,直抵黄河,觊觎延安。当时八路军主力已穿插敌后,三五九旅奉命驻防绥德,保卫黄河,任连指导员的钟文法,率部设防吴堡。吴堡河对岸的山西柳林镇,盘踞着日寇一个中队,在八路军眼皮底下奸淫烧杀。更为可恨的是,日寇在黄河东岸筑了一座高高的炮楼,架了一门山炮,八路军略有动静,就开炮欺侮。八路军战士们发牢骚说:“打鬼子打鬼子,这下成了鬼子打!”

钟文法已在战火中熏陶了近10年,像山鹰一样勇猛沉静。他忍受不了日寇的欺辱,酝酿出一个冒险的作战计划:夜渡黄河,出其不意,端掉炮楼。

吴堡的十几个船工,聚在八路军连部开会,一说要渡河作战,个个喜形于色;但一听说要夜渡黄河,个个又目瞪口呆,因为还没有人冒过这个险。

钟文法出语惊人:“为了打鬼子,八路军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就是要敢于走别人未走过的路!”一番话,船工们肃然起敬。一位老船工站起来慨然说:“为了打鬼子,鬼门关也要闯一闯。”船工们纷纷赞成。

当夜,钟文法亲率30名战士,一律佩带短枪大刀、四颗手榴弹,分乘10艘羊皮筏子,驶入黄河。

筏子在黑暗中颠簸摇晃,船工们使出浑身解数,与急流搏击着。钟文法和战士们的衣服很快就被浪头打湿了。他闭着眼睛,抓紧筏子,把生命置之度外。靠岸后,船工都累得瘫倒了。

钟文法在岸边联络了半小时,把陆续登岸的战士们集合在一起,竟然不少一人。他率领大家向敌人炮楼摸去。

骄横跋扈的日寇躲在炮楼里睡大觉,做梦也没有想到八路军有这样的虎胆,敢于夜渡黄河。

钟文法命令战士们用集束手榴弹炸开大门,一拥而入。冲到敌人床头,摸到睡觉的就砍。转眼间,一个小队的十几个鬼子全部报销,八路军无一伤亡。

羊皮筏子载不动大炮,只好把它毁了。炮楼点燃后映红了半边天,镇里的日寇赶来时,钟文法已率战士们踏上归途,消失在茫茫波涛之间。

日军丢了大炮和炮楼,不敢久留,灰溜溜地从柳林镇逃走了。钟文法夜渡黄河建奇功,不久晋升为营教导员。

§ 攻克翠微

电影《翠岗红旗》是反映解放军一四四师在1949年9月强攻宁都翠微峰的故事。钟文法当时就是一四四师的政委。钟文法

翠微峰位于宁都县城东约5公里,一马平川的原野上几座石峰突兀而起,进门一道峡谷名叫“一线天”,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内有一窟天然岩洞,洞内庙宇房舍俨然,可容纳上千人。翠微主峰,状若棒槌,拔地而起,俯瞰众山,仅在绝壁中有一道裂缝,可容一人攀援而上。苏区时期,红军曾围攻此峰三年,山上民团,因弹尽粮绝才下山交枪投降。

1949年8月,国民党江西第八专区豫章山绥靖司令、中将黄镇中,拉起数千名匪兵窜入翠微峰,等待国民党反攻。

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苏区时曾指挥攻打过翠微峰,他对能否立即打下翠微峰心有疑虑,指示说:“翠微峰不好打,我们可以再围它三年。”

黄镇中气焰嚣强,解放军占领宁都城,他经常派小股匪徙下山骚扰,屠杀革命干部。面对这股凶顽残匪,一四四师官兵义愤填膺。在师党委会上,钟文法毅然提出:“攻下翠微峰,迎接新中国”的设想,得到大家的赞同。会后,他和师长张书祥亲到武汉向中南军区请战,立下军令状:三个月内攻克翠微峰,并从友军请来一个炮团支援。

包围翠微峰后,一四四师一方面对敌人采取政治攻势,组织敌官兵家属指名道姓地向山上喊话。另一方面,又逐步扫清外围,着手准备强攻方案。

9月23日清晨6时半,总攻一开始,钟文法就命令炮团打掉峰顶上一座塔。因为黄镇中很迷信,塔一倒,山上守敌就断了精神支柱,惶恐不安。

接着,又采取正面佯攻战术,引敌注意力在山前,掩护迂回部队五路进兵,攀藤附葛,征服悬崖,直捣敌人的大本营金精洞。迂回部队打响后,山前敌人阵脚大乱。解放军立即变佯攻为强攻,两面夹击,经过9个多小时战斗,活捉匪首黄镇中,生俘匪兵千余人,赢得了“江南胜利第一仗”。四野、中南军区通令嘉奖一四四师,称他们为迎接新中国诞生,献上了一份厚礼,攻占翠微峰后,钟文法高兴地和夫人于志强在峰顶摄影留念,纪念他扛枪生涯的最后一个大胜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