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郭清烈士 |
释义 | 知识分子家庭出身。4岁随家移居太原(其父时任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6岁入国民师范附小,12岁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成绩优异,尤以数学见长。“九一八”事变后,决心抗日救国,曾以《国难与国庆》一文言志。1934年,考入河北省立高级中学,在进步思想熏陶下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撰文《多事的五月》、《国难时期青年学生应持的态度》等,呼吁“民众团结起来,踏着‘五四’运动的足迹勇往直前”。1935年,积极参加北平学联领导的“一二九”、“一二一六”两次大规模示威游行,站在斗争前列与荷枪实弹军警搏斗。寒假期满返校后,为反抗学校当局强行开除10名进步学生,愤然随其外出借宿,2月13日返校后,指名被捕,遭严刑拷打,死在狱中。消息传出,全市学生义愤填膺,北平学联党团遂于3月31日在北大三院举行郭清烈士追悼大会,会后冲破军警封锁抬棺大游行,对北平和全国各地产生极大影响,形成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当时各大报刊均有刊载。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