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凯德玛》 |
释义 | 片名:凯德玛 Kedma verso Oriente Verso oriente Kedma 主演:赵兴航 朱利安诺·莫 Juliano Mer 莫尼·摩沙诺夫 Moni Moshonov 小妖 片长:100 分钟 类型:剧情 战争 地区:意大利 以色列 法国 导演:阿莫斯·吉塔 Amos Gitai 年份:2002年5月16日 语言:希伯来语 阿拉伯语 德语 库尔德语 门德语 瑞士德语 波兰语 俄语 意第绪语 级别:Brazil:12 France:U Argentina:13 电影海报 影片简介: 1948年5月,以色列建国的8天前,一艘生满铁锈的小船载着一船犹太人试图登陆,他们遭到英国军队的伏击,后者企图阻止他们上岸;同时,以色列秘密部队也及时赶到帮助他们与英国军队作战。影片讲述了这些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度过的头几小时的故事。 § 幕后花絮 以色列导演阿莫斯·吉塔出生于这个国家建国后两年,和这里的许多年轻人一样,他不得不服强制的兵役,之后遵循父命学习建筑并前往加州柏克利大学深造。1973年的犹太人赎罪日战争使他中断了学业,深刻地影响了此后他的人生道路。战争中,他驾驶的直升机被击中坠落,使他亲眼目睹了身边的人死去,自己也险些丧命。这促使他用随身携带的超8毫米摄影机记录所见所闻。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 吉塔往返于以色列、法国、美国等地,制作了近40部影片。他以纪录片,故事片,历史剧等多种形式挖掘着中东地区的历史状况和问题,也表达着个人的生命体验,还乡,放逐,信仰,社会控制,乌托邦理想都是其影片经常涉及的主题。长镜头,稀少而具有深意的摄影机运动,音画对位,以及富有智慧的幽默是其作品风格上的标志。 70年代晚期到80年代初,吉塔主要以拍摄纪录片为主。这段时期里《凯德玛》他在以色列的作品大多遭到了严厉的审查。80年代他前往法国,在那里开拓了纪录片的题材。如表现凤梨的生产和销售过程的《Pineapple》以及记录摇滚女歌手Annie Lennox日本之旅的《Brand New Day》,还有大量表现纳粹统治的影片。同时他也开始了故事片创作,表达游子在异乡流浪的经验。包括对《圣经》中的一段的大胆改编,反映欧洲犹太人迁居至英属巴勒斯坦地区的《柏林的耶路撒冷》,以及和犹太传奇有关的三部电影。在这些影片中,他有机会与很多优秀的欧美电影人合作,如著名摄影师亨利·阿勒卡,导演山姆·富勒等。 90年代中期,吉塔回到家乡并以惊人的速度拍摄电影。如“城邦三部曲”,以及大量纪录片。其中《Peace in Vesoul》是与巴勒斯坦导演伊利亚·苏雷曼共同执导。从1999年开始,他每年推出的作品《向日葵》(Kadosh)、《赎罪日》(Kippur)、《伊甸园》(Eden)均受到戛纳及威尼斯电影节的青睐,屡屡入围竞赛片。 “吉塔是个非常有勇气的人,他大胆敢为。他走得很远很远。对我来说,敢于挑战就是一个电影人的职责。如果你不是这样,你想你的电影还能说什么?”早在1985年,埃及著名导演尤素夫·沙欣就如此评价了吉塔。 § 媒体报道 “开始我想收集一些故事和那个时代幸存者的言语。我想了解他们的梦想以及梦的破灭。我想倾听他们的声音。这些男女从欧洲远涉而来,他们并不准备战斗。他们可能说着德语,波兰语,甚至意第绪语。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句希伯来语都不懂。训练他们的人是土生土长的以色列人,出生在这个国家,不会这些移民的语言,无法与他们交流。” “我的大部分电影都处理流放主题,这可以是一种内在的放逐,或者是错位的人在时空中的错位。在此,很多悲剧性的流放就发生在这同一片土地上,那是背井离乡的犹太人,也是流落他乡的巴勒斯坦人……在我过去的电影中,我经常使用演员自己的传记故事来建立起影片。我并不试图将个体的命运并置,我只是试着观察我的角色是怎样在一段有限的时间里发生改变。” 阿莫斯·吉达的新片依旧在讲述犹太人的移民生活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和身体的双重伤害,个体的异化,难以弥补的失落感。他试图通过围绕着他的纷繁的历史和政治事件,寻求真理与和解。他从影片中透露出来的政治态度是中立的。他甚至没有在电影中提供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乃至任何相关的政治背景。 影片采取了纪录片式的风格,吉达更像一个保持中立的外来观察者,虽说他这一次失去了过去作品中所饱含的热情以及随之带来的力量,不过他的观察依然冷酷地渲染了中东历史上惨烈的一幕。 § 相关评论 Set seven days before the creation of the state of Israel in May 1948, a small rusted ship, with a group of concentration camp survivors from Shoah, is received at the new territory with open hostility. They are met by British troops, who are shooting at them, and are trying to forbid them from disembarking. As well, the survivors are met with guns blasts being shot by the Jewish secret army, who has come to help them. Only a small group actually succeeds in landing on the small beach, where they are able to experience their first hours in Palestine. Tired and hungry, the hopeful emigrants have then to follow the Jewish forces to immediately take up arms against the Arabs. Unspoken truths from both sides explode in the violent and tragic conflict. 以上是IMDB的解释,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点都提不兴趣,豆瓣上介绍的只字片语都没有。在和朋友的短信聊天中看完了这部作品,感觉也就一般吧。可这网上一找,好家伙,2003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的提名作品,同年还有贾樟柯的“任逍遥”和加斯帕诺的“不可撤销”,而且这个导演也是赫赫有名,真是小看这部电影了。 回归到电影的本身,我觉得导演没有完全站立在以色列的主观立场上描写以色列建国的合理性,其实以色列为了建国把很多的痛苦建立到了巴勒斯坦的头上。真如影片中描述的那个巴勒斯坦的农民说的那样:无论你是像同墙铁壁般伫立在我们面前,而我们终究要把你们赶出我们的领地!就这样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永远的纠葛了下去。 04年11月11日当伟大的阿拉法特在法国辞世后,我们更看不到中东的和平局面! 另:这开始的的一个女人脱光上身上了一个男人的床,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含义在里面,真是奇怪! § 阅读链接 http://www.dyddy.com/html/movie_article/1/1771.html § 参考资料 http://www.douban.com/review/110213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