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逗哏
释义

§ 概述

传统的相声分为捧哏和逗哏两个角色,两个人一唱一和,相互吹捧,把一件本不搞笑的事而说得生机勃勃。

§ 相关条目

相声

§ 收入分成不同

捧哏和逗哏的收入肯定是不一样的,老话说是“三分逗,七分捧”,其实这是抬举捧哏的,要不人家不给你好好捧。实际情况都是逗哏的收入比捧哏的多,现在开明了,无所谓了,逗哏的不太跟捧哏的计较。但是旧时候,一些大师名家说逗哏的,能拿到八二开甚至九一开,说一场相声挣一百块钱,逗哏的拿九十块,捧哏的只能拿十块,但那捧哏的人也愿意,你要是给别人捧,可能也就五块钱。

还有句老话叫“死分活值”。举个例子,侯宝林演一场拿三分,名气小一点的拿一分,没名儿的拿半分,演出完了,把大家的分数加到一起,用票房一除,每分比如是100元,那侯宝林就拿300元。 读书频道 >连载:相声门> 正文 捧哏、逗哏——这里头深了去了">[1]

§ 演出形式不同

一 头 沉

“一头沉”是对口相声里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形式由两个演员进行表演。一个演员“逗哏”,一个演员“捧哏”。“逗哏”、“捧哏”这名词是从清代“全堂八角鼓”里面沿袭下来的称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甲、乙两个人。甲是“逗哏”,乙是“捧哏”。由于这两个演员所表演的人物不同,所担负的任务,也就是台词,是不平均的。一个是主要的叙述人,通常叫“逗哏”,一个是在旁边辅助对话的,这个辅助对话的就叫“捧哏”的。

“一头沉”这种形式,在表达事物的方法上,基本上还是采取叙述的方式。在“一头沉”里,两个演员的对话,大多以“聊天儿”的方式进行。“逗哏”是主要叙述人,把他自己本身经历过的,或是熟悉的事物,说给“捧哏”的听,实际上是两个人共同配合表演给予观众听。这个叙述人在叙述故事时,也像表演单口相声的演员一样,叙述和摹拟表演,进进出出交替进行着。人们称它是“说法中的现身”。在“一头沉”里“逗哏”的表演是继承单口相声的表演发展成的,也是有共同特点的。“一头沉”和“单口相声”所不同的是除了两个演员表演外,就是单口相声是通过叙述人把故事讲给观众,而“一头沉”里“逗哏”的是把故事或问题说给 “捧哏”的听;其实,也是给观众听。所以“捧哏”演员成了帮助“逗哏”演员讲述故事的评论者。

例如:姜昆、李文华合说的相声小段《看电视》:

甲 你家里有电视吗?

乙 最近买了一台。

甲 什么牌儿的?

乙 “飞跃”的。

甲 这可好,那是得过优质奖的。你看质量好的电视大家争着买,质量不好的搁那儿没人要。

乙 什么东西也如此。

甲 前两年我们家里买了一台,质量非常不好。

乙 是啊。

甲 我爸爸退休了,我当儿子的尽一份儿孝心,买了一台电视。让二位老人一起看看电视多好哇!

乙 这不是挺好嘛!

甲 买了以后,我妈挺高兴的。

乙 嗯。

甲 “哎呀,这在家里就看了节目啦,太好啦。上戏园子还得买票、坐车。”

乙 这多方便哪!

甲 “我呀,最喜欢听李文华的相声。”

乙 噢,爱听我的相声。

甲 “可是过去就从收音机里听,没见过,声音我听着倒是不错……”

乙 是啊。

甲“跟那水萝卜似的。”(笑声)

乙 还真会形容。

甲 “今天我看看李文华呀长的什么样?”

乙 嗯,模样也不怎么样。

甲 结果那天还真赶巧,有您的电视节目。

乙 是吗?

甲 单口相声。

乙 那天效果怎么样?

甲 效果真不错。

乙 噢!

甲 您出来一句话还没说哪,嗬!把我们全家逗的是前仰后合的,我妈的眼泪都笑 出来了。“哈哈别哈,哈哈哈,(笑声)怪不得李文华的相声这么逗人哪,敢情李文华的脑袋呀,三角的。”(笑声)

乙 这叫什么电视机呀!

甲 我爱人在旁边说话啦:“妈,您看看,您怎么那么糊涂呀,人有长三角脑袋的吗?”

乙 就是嘛!

甲 “八成是电视机的毛病。”

乙 这话对。

甲 我不爱听啦。“什么电视机的毛病!我新买的电视机怎么会有毛病呀!人家李文华的脑袋,本来就是三角的。”(笑声)

乙 谁说的?

甲 我爱人也问我啦:“李文华我见过,不是没见过!”

乙 还是的。

甲 我说:“你什么时候见过。你不前两年见的吗?两年过去啦,李文华的脑袋不发育啦。”(笑声)

乙 你这脑袋怎么不往三角上发育呀!(笑声)

甲 我这个人,发育比较正常。

乙 我发育不正常啊!

甲 我跟我爱人解释:“你不知道,我了解李文华,李文华他得过病。”

乙 得什么病把脑袋得三角啦?(笑声)

甲 李文华抽过疯。(笑声)

乙 抽疯?(笑声)

甲 哎,平常人家都讲嘛抽那个三角疯,三角疯。

乙 还抽四角疯呢?

甲 那是——

乙 那叫羊角疯。

甲 您看,自己都说了吧,抽过羊角疯。(笑声)

乙 谁抽过呀?没抽过!(笑声)

甲正说着,我妈那也二乎啦:“姜昆哪,你看,这电视机是有毛病吧?”

乙 老太太都看出来啦。

甲 我说:“妈,不可能。我新买的电视。”

乙 那也保不齐。

甲 人家要是质量不好不能出厂。

乙 那你给老太太解释解释,这三角脑袋怎么回事?(笑声)

甲 我跟我妈说啦:“妈,是这么回事,李文华人家这个人哪,李文华他是个演员。”

乙 演员脑袋都三角啊?

甲 “不!当然啦,他这个人哪,他这个人特别喜欢看电影。”

乙 看电影把脑袋看三角啦?

甲 “您知道看的什么片子吗?”

乙 什么片子?

甲 “《黑三角》。”(笑声)

乙 嗬!他还给我找着根据啦!

甲 正说着,电视机里您那脑袋呀,变形啦。

乙 恢复正常啦。

甲 改成鸭蛋圆的啦。(笑声)

乙这是看什么看的?

甲 我跟我妈解释呀,我说:“妈!这个鸭蛋呀,这个,他是看,看的是《牧鹅少年马季》。”

乙 你说的是鸭蛋圆儿。碍着鹅什么事啦?

甲 “鹅,鹅有时候高兴了也下鸭蛋。”(笑声)

乙 没听说过!

甲 挤对得我也说不出来啦。我说:“妈,我跟您说实话吧,李文华这脑袋不是看电影看的。”

乙 是电视机的毛病。

甲“是吃咸鸭蛋吃的。”(笑声)

乙 我多咱吃的?

甲 正说着呢,你那脑袋又变开啦。

乙 这就离松花不远啦。

甲 这回变的比前两回都好看。

乙 苹果脸。

甲 茄子圆。(笑声)

乙 茄……我老离不开那个副食店。

甲 我妈问我啦:“姜昆,你说这李文化是吃什么吃的?”

乙 甭问啦,吃茄子吃的。

甲 您看自己都承认啦。

乙 谁承认啦!(笑声)

甲 正说着,电视机哆嗦啦。

乙 你瞧瞧。

甲 我爱人一摸:“哎呀,你别瞎说八道啦,你看,电视机都烫手啦!”

乙 都发烧啦。

甲 我妈一听发烧啦:“赶紧,我抽屉里还有两片APC呢。”(笑声)

乙 那吃药不管事。

甲 怎么办呢?

乙 得拿扇子扇。

甲 正好我爸爸坐在电视机旁边,我妈妈把扇子递过去啦,我爸爸就扇。

乙 瞧瞧。

甲 扇了一会儿还真管用。

乙 那还不错。

甲 可得钉着扇。一停的话它就哆嗦啦。

乙 那就钉着扇吧。

甲 钉着扇了两个多小时,电视机不哆嗦啦。

乙 行啦。

甲 我爸爸哆嗦上啦。(笑声)

乙 好嘛!

甲 一边哆嗦一边儿跟我说:“小子,你这是孝顺我吗?明明我是退休啦,在家享两天清福,我这一身汗比上班还累。”

乙 好嘛!

甲 “不是你孝顺我。”

乙 是什么呀?

甲 “我这孝顺它呢!”(笑声)

乙 hai!(笑声、掌声)

“一头沉”里的“捧哏”也很重要。在表演相声的时候,要求“捧哏”的应该全神贯注的倾听“逗哏”的叙述。应该集中精力注意“逗哏”的所叙述的全部内容,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语言、运用,在不同的节骨眼儿,给予不同的反映。比如,“逗哏”的给“捧哏”的解释问题,实际上就是“逗哏”所要叙述的问题。这样的对话,无论“捧哏”的了解、不了解,都应该用极大的热情,促使“逗哏”的更有兴致的叙述下去。如果“捧哏”的演员对“逗哏”所叙述的内容无动无衷,只是在一旁“嗯”、“啊”、“这”、“是”的信口搭单,抱着敷衍的态度,那就会影响“逗哏”的表演效果。

再就是要求“捧哏”演员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成为观众的代言人。以“逗哏”的所叙述的故事,加以评说,促使“逗哏”的更鲜明地把所叙述的内容的细节、特点和矛盾给揭示出来。同时让所叙述的脉络更加清晰、有力。

为了完成上面所谈的任务,“一头沉”里的“捧哏”,经常运用一些语助词,以“逗哏”的所叙述的故事,表示自己的同情或憎恶。当然,也是代表观众来说的。常用的语助词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肯定语气,一类是否定语气。肯定的语气助词有:“啊!”“是!”“是啊!”“是嘛!”“对!”“对啦!”“哦!” “不错!”“当然喽!”等等。否定的语气助词有:“啊?”“哎?”“咦?”“没听说过!”“这是怎么说的!”等等。 社会人文 > 曲艺">[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7: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