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阿尔泰山岩画长廊
释义

§ 由来

阿尔泰山岩画长廊

阿尔泰山脉,西北起西西伯利亚,经中国 新疆 阿勒泰地区,东南至蒙古人民共和国,绵延约2000公里。峻峭伟岸的山岩上,2000-3000余年前的古代游牧民族,给我们遗存下来非常丰富的岩画。从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哈巴河县,直到该地区最东部的青河县,逢山必有岩画。因此,素有“阿勒泰山千里岩画长廊”之美名。

§ 露天艺术馆

阿尔泰山岩画长廊

分布较集中且交通较方便的有:位于阿勒泰市西南11公里的切木尔切克乡的“玉依塔斯”岩画群。其中一巨幅岩画长15.6米,高2米,为目前我国境内阿尔泰山中最大的一幅,其内容主要为狩猎、动物交媾等等。

位于阿勒泰市正南约10余公里的汗德尕特蒙古民族乡的雀尔沟和多阿特沟岩画,内容多为狩猎、征战、舞蹈、放牧及虎、狼、狗、牛、马、驼、鹿等动物形象。阿勒泰市岩画群,是构成阿勒泰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切木尔切克、云塔斯、森塔斯、蛇川、乌拉斯特、汗德尕特、哈拉塔斯、阿克塔斯等地,多数出现在水草丰盛的山谷河畔,有的刻画在悬崖峭壁上,有的刻画在洞窟的壁顶上,有的刻画在林下的巨石上,多临近古今牧道,可以断言,凡出现岩画的地方过去或现在都是优良的狞猎场或放牧场,都曾有较多的人群在此做过较长时间的逗留,这些游牧部族和民族在这片辽阔肥美的牧场上,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化,其中岩画艺术就是他们留下的草原文化。

阿尔泰山岩画最初的作者,当为塞种人。而后世游牧民族又一代代补续之,终完成了这一世所罕见的艺术巨作。岩画分岩刻和彩绘两种。内容多为狩猎,放牧、舞蹈、宗教活动及家畜和野生动物形象。分布较集中且交通较方便的有:位于阿勒泰市西南约25公里切木尔切克乡的“玉依塔斯”岩画群。其中一巨幅岩画长15.6米,高2米,为目前我国境内阿尔泰山中最大的一幅。其内容主要为狩猎、动物交媾等等。

§ 介绍

阿尔泰山岩画长廊

草尔黑岩画

位于阿勒泰市22公里,分布在汗德尕特河西岸裸露的岩石上,海拔高度880米,岩画散凿在200平方米范围的岩石上,约有十余幅。岩画制作以平铺敲凿为主,内容表现动物居多,包括鹿类、食肉类、羊类和马,此外还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面:其一,由6人和1野山羊构成,呈上下排列,表现出一种平衡状;其二,由立人横向排列,作舞蹈状,构图很是新颖。

骆驼峰岩画

位于克兰河西面驼峰附近海拨1000米,岩画分布面积约8000平方米,有20余幅。图像中除常见的动物外,还有狐狸和一些符号图案,在整个画面中又穿插着拉弓射箭的人物,形成射猎场面。

奥克孜拜克--杜拉特岩画

地处阿尔泰山系低山带,分布于奥古孜拜克、杜拉特古孜道间的数条小沟中,在城

东南约16公里,海拔880-1000米,岩画分布面积达1.1平方公里,有近百幅之多,为阿勒泰地区少有的岩画群之一。在构图中,有的似同类动物成排,对峙呈上下交错布局,有的将食肉类或食草类动物向凿一石,形成追逐、厮咬等场面,有的将动物同人类放在一起,形成一幅远古先民放牧、狞猎的生活画面。

这几处较典型的岩画在构图形式上灵活多样,画面形象自然,寓有生活气息、从艺术角度上讲是属于现实主义的作品,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它独到之处,这些古代先民善于运用夸张和对比来弥补绘画技巧上的不足,以期达到艺术的效果。

阿勒泰的岩画,构成一条1000多公里的艺术画廊,其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都是世上罕见的。目前,阿勒泰的古代岩画被越来越多的史学界、考古学界、美术界的中外专家所瞩目,对它的发现和研究方兴未艾,不断深入。

§ 巫术仪式的施法工具

岩画为功利而创作

尽管阿尔泰的这千余幅岩画以其生动而富有视觉张力的造型图式及单纯古朴的艺术形式给了我们某些方面的审美满足,并时时又牵思于一些现代的艺术样式且与之媲美,但假若我们就此最初的感受来设定这些岩画为一种审美现象,以我们现代对艺术现象的理解来界定阿尔泰岩画艺术的发生,就会步入误区,从而失之于对其艺术的本质属性的认识。

对于包括岩画的原始艺术,普列汉诺夫认为“以功利观点对待事物是先于审美观点对待事物的”。在人类之初,宗教的观念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并形成相应的思维模式。阿尔泰岩画同样有着一定的实用目的,它是从原始宗教的信仰中产生出来的,而且,岩画同样被作为巫术的施法形式,为当时的人们用于同自然物象、人以及超自然世界进行交流的一种图像化符号化的手段,以谋求达到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目的,它是禁咒野牛的巫术意识的功能性和猎取野牛的宗教观念中的目的性的媒体。另外,操作这些岩画的作者,即艺术家通常是一些魔法师和巫师,也就是说是一些能沟通人与神之间关系的神职人员,因而创作的岩画也必然与原始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说,世界上包括阿尔泰的几乎所有的岩画,其创作的动机和目的功能,是不能等同于那种仅仅为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摩登”的艺术。

巫术与刻绘合一

巫术活动在远古的阿尔泰部族中同样是十分盛行的。作为巫术活动的形式或施法工具,岩画的创作过程也正是在其“相似律”和“感染律”的思想原则驱动于作者的心理,通过对原型的刻与绘,以达到控制或猎取原型的企图,由此来进行创作及巫术效应的实施过程的。岩画作为特殊时代人们的精神活动、文化现象,以其形象化的图式符号,反映了当时阿尔泰人们的宗教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阿尔泰岩画作为一种宗教的艺术、巫术的施法工具使用在人们的精神与意志世界里,通过“相似”、“感染”,去同化他们所赖以生存的外部世界。

当这些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斑斑驳驳的麻点和散状的图形纳入我们所关注的情节与构图中,则几乎构不成趋向任何以审美为目的的在创作中的“成像”原则,它们是各自独立成型的。如若我们从岩画中各个一次成像的造型图像间所具有的叠压覆盖关系中分解各个单元局部的图形,实际上也就同时复原了它们在时间纵度上的序列。就岩画创作作为实施巫术效应的一种型式而言,与其说它们是一个个独立成型的图像,毋宁说它们完成了一个个巫术的动作。

由于“相似律”的思想原则,作者十分注意对自然物象(特别是动物)的外形轮廓的准确把握,特别是对物象某些“力”的部位注意夸张、强调出来。这就使得阿尔泰岩画图像中的一些造型将物象的外在轮廓与内在结构的形状一次性刻画而成,也意味着一气完成了巫术的序列动作,且在一次性的巫术施法中使用。巫术效应中的功利性意识驱动于心理,导致了巫术动作的反复序列的组合,而这种组合正是通过一再地强调,从而也就反复肯定了对物象力的要害部位的目的性指涉,其表象是以刻与绘为手段的巫术动作并凝镌原型为具体的造型,类及同一类物象在图像中反复地甚至是不厌其烦地被刻绘,其内质则是一次次“相似律”和“感染律”,也即互渗或同化于其原型的宗教巫术效应的实施,进而达到获取的目的。

巫术仪式的施法用具

巫术与刻绘合一的岩画造型图式的创作过程,作为一种载体,负荷着当时人们强烈的生存欲望和意志,是一种渗透着浓郁宗教意味的活动。

阿尔泰岩画大都置于水草繁茂、环境优美的栖息之地,也是他们巫术施法活动的场所,巫术施法活动主要是模仿巫术,岩画则常常置于这些施法活动的场合中,作为背景,以其图像的形式象征为自然原型的同一物,与巫术活动合为一个整体,以强化这些巫术活动的效应,承当起了与这些施法系列活动相联系的巫术用具的功能。

作为“用具”同其他巫术仪式及施法活动综合应用的岩画图像,更实际具备了某些功能上的动态效应,也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及当时的猎牧业生产关联,成为当时人们某些动向活动的参照,起着类文字的、导向人们某些行为的图解作用,也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教学挂图的作用。

尽管阿尔泰岩画起源于原始宗教的信仰之中,却并不意味着在千余幅阿尔泰岩画中的任何一幅都与原始宗教有联系。阿尔泰岩画不仅仅只有单一的创作动机或单一的基于巫术效应上的目的及功能性。随着猎牧业经济的过渡至畜牧业经济的出现与发展,以及人类智能的不断进化与提高,其中包括“人性”的觉醒与“人文”的某些因素的确立等,许多岩画已脱离了原始宗教的影响。如“牧归图”、“畜牧生活图”、“牧羊图”等等,是人性的觉悟或人文意识在岩画中的具体形象化的体现,而不仅仅是原始宗教的影响。伴随着人类文字出现并逐步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岩画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作为一种形象化了的符号,行使了类文字的语言功能。[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1: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