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邹荻帆 |
释义 | § 简介 邹荻帆 邹荻帆(1917—1995)当代诗人和翻译家。湖北天门人。中共党员。193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人之一,在第五战区从事文化工作,并曾在成都、汉口美国新闻处工作,后历任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特约撰稿人,香港《华商报》特约编辑,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联络处长,《文艺报》副秘书长、编辑部主任,《世界文学》编委,《诗刊》副主编、主编。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 § 经历 邹荻帆生于湖北天门的一个木工家庭。家乡人民困苦的生活成为他后来诗歌创作的素材。在武昌师范学校读书时开始写诗。1936年发表了两首长诗《做棺材的人》和《没有翅膀的人们》。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劳动者所受的压迫与灾难。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武汉与冯乃超、穆木天等创办诗刊《时调》,并出版了长诗《在天门》和《木厂》遭到当局的查禁。1938年与臧克家、于丁等在大别山第五战区文化团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同年参加洪深金山、金山领导的上海救亡演剧第二队。1940年秋到重庆复旦大学外文系读书。诗作日益受到胡风的影响。同时与姚奔、绿原、白鲁等人合作创办《诗垦地》,出版了诗集《意志的赌徒》、《青空与林》,前者为《七月诗丛》之一。此后曾任中学教师、报刊编辑及美国新闻处雇员。抗战胜利后辗转于武汉、香港各地,曾用笔名“史纽斯”发表了大量讽刺诗。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叙事、抒情均有真情实感。近年来写的不少诗歌更趋成熟。1984年《邹荻帆抒情诗》获中国作协诗歌奖。1988年出版了描写知识分子在“文革”中的遭遇《颤抖的灵魂》。 [1] § 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大风歌》、《颤抖的灵魂》,诗集《尘土集》、《意志的赌徒》、《布谷鸟与紫丁香》、《都门的抒情》、《浪漫曲》等,长诗《没有翅膀的人们》、《做棺材的人们》、《在天门》、《木厂》,译著长篇小说《克罗米长曲》,寓言集《鹰与鸡》,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等。诗集《邹荻帆抒情诗》获全国优秀诗歌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