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逆旅 |
释义 | § 概述 逆旅 逆:古语中为“迎接”。 旅:旅人、行者。 “逆旅”引申即为旅店的意思。 常见的文言中皆为此义。 § 由来 “逆旅”,是我国古代对旅馆的别称。我国古代大部头的小说集《太平广记》中提到许多故事,便是在逆旅中发生的。例如该书24卷,就提到唐朝陈留郡的逆旅中,在开元时期,著名的文人萧颖士,遇到了一位327岁的老翁,跟他谈当年和颖士八世祖交往的事。《广记》卷16又有一个故事,说到周隋两朝代名门大族的后代杜子春,在一家波斯人开的客店里,巧遇一位策杖老者,使他转贫为富,重振了家业。为了报答这位老者,杜子春在发财后大兴慈善事业,在扬州盖了旅舍100多间,专门收容孤儿寡妇。 上述的事,离现在已1000多年了,说明我国旅店事业在很早就很兴旺,至少公元六、七世纪时,各城市“逆旅”已经很普遍。 逆旅发展到战国后期,至少在秦国,已经为数甚多。商民数众,影响到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所以引出了商鞅的《废逆旅令》,认为取消旅店便可以奸人不生,人民一心务农,天下太平了。这当然是逆时代潮流的行为,行不通的。但反过来却说明了当时旅馆业的发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