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钩虫科 |
释义 | § 正文 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有两种: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板口钩虫。另外斯里兰卡钩虫和犬钩虫也偶尔寄生于人体。巴西钩虫的感染期幼虫虽然能侵入人体,但一般不能发育为成虫。钩虫分布几乎遍及世界。据斯托尔氏1947年的统计,受钩虫感染的人约有4.5亿。中国除少数严寒和干燥的地区外,各地都有钩虫病的存在,农村的感染率常达30~50%。成虫细长,体壁略透明,活时呈红色,死后乳白色。雌雄异体,雌虫较雄虫粗而长(见图)。头腺巨大,向后延伸至虫体中段,分泌物能阻止血液凝固。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细长,盘曲于消化道的一侧,其长度为钩虫体长的1.5~2倍。有肌肉丰富的长形射精管,通泄殖腔,其周围有胶腺。体后有1对交合刺,很细,呈黄褐色。背侧有1片狭长的引刺带,可调节交合刺。尾端的交合伞是鉴定虫种的特征之一。雌性生殖器为双管型,细长,两条管汇合通入阴道,生殖孔位于体腹面的中部略前方或后方。两种钩虫的形态鉴别如表。 钩虫科 钩虫科 虫卵椭圆形,壳薄而透明,大小平均60×40微米。钩蚴分杆状蚴和丝状蚴 2期。杆状蚴头端钝圆,尾端尖细,口腔窄而长,食管中间细,后端膨大似球形,食管长度约等于体长的1/5。丝状蚴口腔封闭,有一对角质状食道矛,十二指肠钩蚴食道矛不明显,二矛粗细不同,中间空隙较宽,美洲钩蚴则显易见明,二矛粗细相同,中间空隙较窄。虫体表面多盖一层鞘,前者不显著,后者显著。发育不需中间宿主。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摄食宿主的血液。性成熟后交配产卵。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温度(25~30℃)和湿度下,经24小时后孵化成杆状蚴,再经5~8天发育成丝状蚴,借水膜的张力活动,与人接触即可产生一种极活跃的穿刺运动,通过毛囊或汗腺,或从皮肤较薄的地方侵入,由皮下组织移行,进入血管或淋巴管,经右心室到达肺,上升至会厌部,然后随宿主的吞咽动作,下经胃到小肠,发育成虫。从幼虫钻入皮肤至成虫产卵约需50天左右。此外,也可经口感染。十二指肠钩虫偶然可寄生于猪、狮、虎、犬、灵猫、斑猫和猕猴等。美洲钩虫亦可寄生于猩猩、大猴和犀牛等。丝状蚴侵入皮肤后引起皮炎,多见于足趾和手指间。成虫寄生于肠道后,引起粘膜出血点和小溃疡,会导致宿主慢性失血,体力减弱。儿童严重感染后会造成侏儒症。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