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阿合奇县
释义

§ 基本简介

阿合奇县地图

阿合奇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南脉腹地,地处高寒山区,全境东西长198公里,南北宽132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76。39′(川乌鲁)~79。02′(库拉姆附近),北纬40。09′(乔洛克)~41。29′(铁什克山口)。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国境线长286.7公里。县境东西长197.6公里,南北宽150.7公里,总面积16 797平方公里(包括乌宗图什河源地区2 843平方公里以及与邻县争议地区3 085.5平方公里)。东部与乌什县交界,东南与柯坪县相接,南、西南分别与巴楚县、阿图什市毗邻,北部及西部与吉尔吉斯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371.4公里(含乌宗图什河源地区划回部分),拥有46个通外山口;县境海拔在1730—5958米之间,地形特征呈“两山夹一谷”,全境均属山间河谷地带,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1]

§ 历史革沿

阿合奇县城

阿合奇,系柯尔克孜语,意为白芨芨草,过去有大面积的芨芨滩,故名。

汉代先后属西域都护府和西域长史府,隋唐并入疏勒地,唐置尉头州,宋仍称疏勒,元、明两代属别失八里的西境,后曾一度并于准噶尔,地名图尔满。清光绪九年(1883年)置乌什直隶厅,隶属阿克苏道。民国二年(1913年)乌什直隶厅改称乌什县,阿合奇(当时称阔克夏勒,柯语含义为荒凉边远之地)仍归乌什县管辖。1940年从乌什县析置阿合奇设治局,因治所在阿合奇(今哈拉奇乡阿合奇村),故名。1941年治所由阿合奇东迁到吾曲(旧刊新疆舆图乌什厅图作巫区),即今阿合奇县城。1944年升为县,属阿克苏专区。1954年划入新成立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2000年,阿合奇县辖1个镇、5个乡:阿合奇镇、色帕巴依乡、库兰萨日克乡、苏木塔什乡、哈拉奇乡、哈拉布拉克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4317人,其中:阿合奇镇9833人、库兰萨日克乡2850人、色帕巴依乡3678人、苏木塔什乡3918人、哈拉奇乡7203人、哈拉布拉克乡6835人。

§ 区划人口

阿合奇县

阿合奇县现辖五乡一镇三场,18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4.2万余人,主要由柯、汉、维、回四个民族组成,柯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6 %,是中国柯尔克孜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阿合奇是我国著名的三大史诗之一《玛纳斯》的故乡,历史上柯尔克孜族就有驯鹰、库姆孜弹唱、手工刺绣等传统习俗,其中驯鹰现在仍完整保留着原始的驯养方式,阿合奇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玛纳斯之乡”、“ 中国猎鹰之乡”、“ 中国库姆孜之乡”和“中国刺绣之乡”。

1镇是阿合奇镇,5乡是库兰萨日克、色帕巴依、苏木塔什、哈拉奇、哈拉布拉克乡,3场是良种场、国营马场和食品牧场。

阿合奇县是柯尔克孜族聚居的县,2001年底总人口34 087人,柯尔克孜族占90%,其他民族依次为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

§ 地理气候

猎鹰之乡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向东倾斜。天山南脉横贯全境,北部为阔克夏勒岭,南部为喀拉铁克山,托什干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形成两山夹一谷的特殊地貌。主要河流是托什干河及上游支流。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夏季短而不炎热,秋季凉爽,冬季酷寒积雪少,且不稳定。年均气温6.2℃,年均降水185毫米。

阿合奇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四季不甚分明,气候特征是“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冬季严寒,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30多度,昼夜温差较大,多年平均气温为6.2℃,无霜期为120—160天之间,年均降水180毫米左右,蒸发量2311毫米。县域主体经济为畜牧业。阿合奇,柯尔克孜语意思是“白芨芨草”,这是荒漠草场的真实写照,自然生态十分脆弱。

§ 自然资源

文化活动

阿合奇县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塔里木河的主要支流托什干河水系纵贯全境,多年平均径流量26亿立方米。阿合奇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20余种矿产,金、铁、铜、铅、铅锌、铁锰、重晶石、蛇纹石、大理石、石膏、粘土矿等储量可观。从地质角度上看,成矿条件较好,因前期地质勘探程度较浅,开发利用很少。

(1)水资源丰富,托什干河年径流量26亿立方米;(2)草地资源丰富。拥有天然草场1200余万亩,发展畜牧业具有广阔前景,是理想的绿色环保动植物产品基地;(3)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会计师的有20多种矿产,金、铁、铜、铅、铅锌、铁锰、重晶石、蛇纹石、大理石、石膏、粘土矿等储量可观;(4)旅游资源丰富。阿合奇是古丝绸上的古城,为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尉头国,是著名史诗《玛纳斯》的故乡,阿合奇县已开发出一批以托什干河风光,居素甫.玛玛依故居、乌赤古城遗址、别迭里布拉力烽火石、木孜力克岩画、猎鹰故乡等重点旅游项目。

§ 经济发展

阿合奇县人物照

2009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65亿元,同比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比上年增加3.4亿元,同比增长323%;消费品零售总额5938万元,同比增长20.9%;财政收入2400万元,同比增长67.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482元,比上年增加155元,同比增长11.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75‰。

新疆白蒜

大蒜能抑制和杀死多种病菌,降低胆固醇和高血脂,这一药用价值使大蒜越来越受人们青睐。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表明,国际市场对大蒜的需求量每年不下数十万吨,且逐年增加,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优质大蒜国际市场价格折合人民币高达15~20元/公斤,约为阿合奇县大蒜收购价格的10倍,如此巨额的需求和如此悬殊的价格,加入wto后为阿合奇县发展大蒜产业提供了一个巨大且非常可靠的国际市场。

§ 旅游资源

巴勒根迪古炮台阿合奇县"人面"山

巴勒根迪古炮台位于县城以西140公里边防公路南侧。建于十九世纪中叶,为阿合奇县柯尔克孜义军反击阿古柏侵略所建。炮台规模宏大,结构坚固,两端为炮室,中间为掩体兼指挥室。炮台依北 山而建,东南西三面是平滩。此处是通往契恰尔、科加尔特、巴勒根迪三处山口的三岔路口,实为一台镇三关的军事设施。

别迭里布拉力烽火台

别迭里布拉力烽火台位于县城东北边境线上,在阿合奇县辖地内。1828年,为柯尔克孜英雄苏甫指派布拉力所建,故名。烽火台规模宏伟,占地100平方米,高10米,分两层建成,下层为石砌,上层为土木混筑,其台建在别迭里山口的一个高坡上,一旦有情况发生,点起烽火,东可给乌什报信,西可与吾曲联络,三方均可互通信息,是一个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的烽火台。

吉鲁苏温泉

吉鲁苏温泉位于县城附近阿衣克特克河吉鲁苏支流西侧。此处是理想的沐浴场所。温泉由五泉组成,成一字形排列。泉水清澈见底,四季长流不息。水温常年保持在35C左右,水中含硫、锂、硫化氢等矿物质。此泉不但水温宜人,舒服之至,且对关节炎、皮肤病疗效甚佳。慕名到此沐浴者甚众。

科尔更古城堡

科尔更古城堡位于县城以西边境线上,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为柯尔克孜义军抵御外敌入侵时所建。义军凭借城堡优势,终于将阿古柏侵略军击败逐走。城堡四周,群山簇拥,千峰竞秀,绿草如茵,更有清泉—处,清澈如镜。近年慕名前往观光者络绎不绝。

木孜力克岩画

木孜力克岩画位于县城东南20公里处的木孜力克沟,岩画刻在表层为白色石英石的平整岩面上,岩画面积3.16平方米。画中有15人。其中有成人、有小孩,有男人、有女人。画中更有毡房、畜群。整幅岩画表现的是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场面。

千年古树

千年古树位于县城以东色帕巴依乡旦干检查站东面3公里处。此树为山杨,长在高山悬崖处,枝繁叶茂,树冠如云。立于树下,可闻泉水叮咚,却不见泉水,泉水却从距树50米远处流出,当地人谓为“圣水”,说饮此“圣水”,可消灾祛病,故前往求“圣水”和观光者络绎不绝。相传在树下的清泉之旁,有柯尔克孜英雄玛纳斯的战将木孜波洛恰克的墓葬。

托什干河谷风光

托什干河谷风光,恰似千姿百态的万花筒,变化万千。早春二月,瑞雪飘飘,到处是一派银装世界。夏日来临,两岸田陌,万木苏醒,白杨婷婷玉立,绿柳婀娜多姿,城里城外,生机盎然。金秋时节,河之两岸,麦浪翻滚,苹果园中,硕果飘香,到处是一派丰收盛景。隆冬到来,白雪

阿合奇县皑皑,托什干河,水冻冰 凝,顿失滔滔。值此万木萧疏之季,沿河两岸,独有沙棘依然傲立。粒粒沙棘果,如珍珠,似玛瑙,殷红似火,与白雪互为衬托,交映生辉,观此奇景,妙不可言。

乌赤古城遗址

乌赤古城遗址位于县城以东两公里处,北临、滔滔托什干河,南依巍巍喀拉铁克山,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古城,占地面积500亩,分内”两城,内城设城防设施兼居民区,外城只设城墙与了望台。相传九世纪为史诗中的柯尔克孜英雄库尔曼别克征服强敌凯旋时所建。

§ 艺术文化

刺绣之乡阿合奇县美景

在柯尔克孜族独具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品中,尤以阿合奇县哈拉奇乡的刺绣、编织最为著名。柯尔克孜族妇女擅长刺绣,她们在头巾、枕头、被面、衣袖边、马衣以及悬挂的各种布面装饰品上绣出各种的精致花纹;尤其是阿合奇县哈拉奇乡的柯尔克孜族妇女,她们采用花卉草木、飞禽走兽、日月星辰等象形图案和几何图形刺绣,颜色以黑、白、红、蓝、绿等基本色调为主,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意义,从中透视出柯尔克孜族纯朴、典雅的民族性格。她们编织的挂毯、地毯,花色图案精美,色泽鲜艳,形象逼真;花毡、白毡帽、银质马鞍、木制碗、盒等,精巧美观、古朴耐用。各种工艺品以红、蓝、白色为主,尤以红色最受欢迎。其绣花布单、马鞍制作技艺和约尔麦克(毛线编)编制技艺不但是一笔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库姆孜之乡

新疆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十分发达,遗产丰富,男女老幼都有着很高的音乐天赋。许多传说、故事、诗歌、民歌等均由专门的民歌手、弹唱琴手等艺人代代相传。在表演时,使用的最主要、最普遍的乐器是“库姆孜”。民间有句谚语:“伴着你生与死,是一把库姆孜琴”。也就是说,它是牧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随时反映着人们喜、怒、哀、乐的感情,故又有着“奇妙之口”的美称。尤其是在阿合奇县的色帕巴依乡,这里民间艺人很多,库姆孜弹唱尤为普遍,可以说全乡有50%以上的人都会弹唱库姆孜,该乡于2000年7月由国家文化部考察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而该乡的民间艺术主要以库姆孜弹唱著称。

“库姆孜”历史悠久,琴声优美。据说,最早的这种乐器叫“库吾孜”,意思是“美丽的乐器”,是用红松制做的,形状与现在的大体相同,即头部椭圆形,根部细而长。它既被用来演奏民间音乐,也被用来与称为“多兀勒巴斯”的战鼓一起演奏战争进行曲,以鼓舞战场上的士气。唐代,柯尔克孜族先民曾将这种乐器作为贡品献给唐王朝。随后,唐朝又把它作为大唐乐器赠送给日本国。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时,又把这种乐器传到了巴达克山、克什米尔、中亚、波斯、阿拉伯等地。可以认为,这是柯尔克孜族对中国和世界音乐宝库的一大贡献。

玛纳斯之乡

《玛纳斯》堪称柯尔克孜精神文化的巅峰,与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三大英雄史诗”。阿合奇县是玛纳斯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伟大的演唱大师居素甫.玛玛依老人的诞生之地。 居素甫.玛玛依大师1918年4月出生于阿合奇县哈拉布拉克乡,著名玛纳斯奇,被国内外史诗专家誉为“活着的荷马”, 他一生致力于搜集、整理和演唱玛纳斯被国内有关领导称为“国宝”,是唯一一位目前世界上活着的能演唱八部《玛纳斯》史诗的大玛纳斯奇,居素甫.玛玛依侵入一生的心血创造出自己的演唱变体,这一变体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结构最宏伟、艺术性最强、悲剧性最浓郁、深受听众和读者及各族学者青睐的不朽之作。目前除了我国以及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之外,英国、德国、土耳其、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都有研究玛纳斯史诗的学者。

2005年8月,阿合奇县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确定为《玛纳斯》口头传统研究基地;2006年5月20日,《玛纳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居素甫·玛玛依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阿合奇县也被专家学者们认为是柯尔克孜文化最正宗的地方,被称为“柯尔克孜族的后院”。

中国猎鹰之乡猎鹰之乡

在阿合奇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有着悠久的驯鹰狩猎历史,1989年,在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乡谢依提古墓地(现八家户一带)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纯金质“飞鹰啄”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柯尔克孜族人,在由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逐步走向富裕的同时,依然传承着从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驯鹰捕猎绝技,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原始的驯养方式和捕猎方式。

虽然驯鹰的习俗是柯尔克孜族人口头传承下来的,猎鹰的作用对牧民越来越小,但是在阿合奇县还是有一批批年轻人接过父辈手中的鹰,奔跑在祖先曾经踏过空旷而深邃的山谷中,将自己驯养的猎鹰放飞,传承着古老的民族技艺,演绎着一幕幕人与鹰和谐共生的传奇。

阿合奇县的苏木塔什乡的驯鹰还吸引了英国著名驯鹰专家美勒·安德鲁,在1993年、1994年他曾两次来到阿合奇县与当地牧民交流养鹰、驯鹰、放鹰技艺,当看到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猎鹰表演时说:“世界上,猎鹰的故乡在阿合奇县的苏木塔什乡,在这里,我看到了令人难以忘怀的猎鹰逐捕猎物的奇观。该乡400多户牧民,家家养鹰驯鹰捕猎,是名副其实的驯鹰的故乡。每到冬季,该乡云集着数百只驯鹰,举行长达数日的猎鹰捕猎比赛,那妙趣横生和令人惊心动魂的场面,胜过到西班牙看斗牛。”

§ 民俗风情

柯尔克孜族简介新疆阿合奇县:欢庆奴鲁孜节

15世纪30-40年代,柯尔克孜人受瓦剌首领也先的追击,一部分人逃到了天山地区,受东察台汗国管辖。清代称柯尔克孜族为“布鲁特”,公园1759年清军平定新疆大小合卓的叛乱的过程中,柯尔克孜族一个部落首领阿奇木曾率带领柯尔克孜人配合清军,围攻喀什噶尔,起到了牵制作用。1949年9月25日柯尔克孜人民和新疆人民一道迎来了新疆的和平解放,暮1954年7月14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宣布成立。

柯尔克孜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柯尔克孜“Airghiz”是本民族的自称。汉文史书中的“鬲昆”、“隔坤”、“坚坤”、“结骨”、“纥坤”、“护骨”、“ 契骨 ”、“纥迄斯”、 “黠戛斯”、 “辖戛斯”、“ 黠戛司”、“ 纥里迄斯”、 “吉利吉斯”是“柯尔克孜”一词在清代前不同历史时期的汉译音。清朝称“柯尔克孜”为“布鲁特”。史诗《玛纳斯》也有“布鲁特”或“布鲁依特”的称呼。 有关柯尔克孜名来源的传说,在民间又有两种:一种是“四十个姑娘”的传说。因为柯语中“柯尔克”意为四十, “克孜”意为姑娘。 “柯尔克孜”即为四十个姑娘的含义。 此含义便引申出了柯尔克孜族源于四十个姑娘这种带有神话色彩的民间故事。这种传说,在六七百年前的元朝时期就已广泛流传。《元史》载:“吉利吉斯者,初以汉地女四十人于乌斯之男结婚,取此义义名。”

关于“柯尔克孜”含义的第二种解释是:“柯尔”意为大山、山脚、山里等; “克孜”是从“乌古孜、奥古孜、盖孜、依孜”等演变而来的。“乌古孜”是一位国王、 “奥古孜”意为大河、 “盖孜”意为游动、 “依孜”意为印迹。

柯尔克孜族饮食

柯尔克孜人的饮食习惯多为一日三餐,但在牧区也有一日两餐的,特别是牧民和猎人,一日两餐的较多,一般早餐较简单但营养丰富,多以鲜牛奶佐以其他食物,晚餐较丰盛。 午餐也较简单,牧民午餐大都是携带干粮在野外食用。信奉 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人,忌食猪肉和自死牲畜肉,马肉马肠为冬季最佳食品。

柯尔孜族的饮食可根据历史和现实情况将其分为旧新两大类。旧类饮食主要指柯尔克孜族有史以来本身所独有的、具有民族和地方特点的饮食,可分为肉食类、奶制品类、炒面类、面粉类、大米类、酿制的饮料或营养类、茶类、等 七个小类别。

柯尔克孜族服饰

白毡帽

白毡帽(卡勒帕克)成为从衣着上区别柯尔克孜族的一个重要标志。戴白毡帽也有一定的讲究,老年人一般戴的不绣花、不缀璎珞或有蓝色璎珞的白毡帽。这种素净的白毡帽,戴在头上与鹤发银须相映衬,显得老成持重,使人肃然起敬。中年男子一般戴的是顶缀红色璎珞沿绣赤、蓝色素花和简单图案的白毡帽,这种帽子戴头上,显得英武彪悍,憨厚稳重。未婚的青年男子戴的是顶缀用金色丝线高高束起的火红的璎珞,沿绣有红花和美丽图案的白毡帽。戴这种毡帽,给人以英俊潇洒,朝气蓬勃的感觉,充满了青春的省略。儿童们戴的是顶缀满各种珍珠玛瑙的大红璎珞,边有各种花草鸟兽、山水图案的白毡帽,这种装饰美观精致,孩子们戴上它,显得格外活泼可爱。

男子服饰

男子一般上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外穿用羊皮或蓝、黑色棉布做成的“袷袢”,腰系皮带或绣花的布腰带。男子的“袷袢”为无领长大衣。老人冬季喜穿皮裤,脚穿皮靴或自制的轻便船形鞋(乔勒克)。冬季多穿毡靴、毡袜。柯尔克孜族男子随身都携带“皮恰克”(匕首),有的挂在腰带上,有的插在皮靴中,这种匕首是牧民的生产用具,优势生活用品,是必不可少的。

女子服饰

未婚女子 柯尔克孜族未婚女子头戴红色金丝绒圆顶小花帽或用水獭、旱獭皮做的枯珠子、缨穗、羽毛的红色大圆顶帽,身穿连衣裙或带褶长裙,也有不带褶的长裙,裙外罩一件用丝线绣有各种图案花纹、缀有银扣或铜钱,色彩绚丽的金丝绒坎肩。已婚女子 喜扎红色、绿色头巾;喜穿红、绿、紫色上衣和红裙。冬季裙下穿棉裤或毛裤,夏季裙下着长袜或单裤,年轻女子多穿红、绿、紫色的花棉布衣服,外出时外罩大衣。柯尔克孜族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穿坎肩,且非常讲究。[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