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邓之诚(1887~1960) |
释义 | § 邓之诚(1887~1960) § 正文 中国历史学家。字文如,号明斋,又号五石斋。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人。1887年11月29日(清光绪十三年十月十五)生。先毕业于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法文科。后随父入滇,受家学影响颇深,尤嗜六朝书史。考入昆明云南两级师范学堂文科,专攻文史。毕业后,担任《滇报》编辑,对当时国内外政局及地方兴革事宜,多有论述,深为时人赏识。武昌起义后,仍兼报社工作,撰写政治性文章,欢呼辛亥革命胜利,袁世凯窃国后,乃自滇出川、鄂,积极参预护国军运动,并结识革命领袖孙中山、黄兴及护国军统帅蔡锷等。曾著《护国军纪实》,多系耳闻目睹,为不可多得的实录。1917年秋,应国立北京大学之聘,在国史编纂处任民国史纂辑。1921~1930年间,先后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辅仁大学诸校史学教授。从1930年秋起,专任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迁居西郊,潜心以教学著书为终身职志。抗日战争时期,燕大被占,与陆志韦、洪煨莲等教授同遭日军囚禁近半载。出狱后,惟靠鬻字、典当、借贷以维持一家生活,拒绝替日伪工作,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狱中私咏各体诗一百零五首,成《闭关吟》,又撰写出狱中所遭受的非人待遇为《南冠纪事》,凡一万余字,均刊布以公诸于世。 抗战胜利后,燕大复校,仍回校任教。1952年秋,全国大专院校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一生治学谨严,博闻强识,诲人不倦。最初在北京大学等校讲授,成《中国通史讲义》上、中两卷,于30年代初,被选为《大学丛书》之一种,更名为《中华二千年史》。50年代初,续成下卷。全书告成,逾二百万字,始于秦之统一,终于辛亥革命清亡。旨在通观历代兴亡史实始末,识其成败得失与诒谋臧否,俾供后人借鉴。早年博览群书,成《骨董琐记》正续编,后又有《三记》,合为《骨董琐记全编》正式出版,对文史工作者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资料和线索。出狱后赋闲,以读书所得,成《桑园读书记》,评论清代学术,每有独到之见。《东京梦华录注》写定于50年代末,取材以宋人为断,自云"能释者不及十之三四",足征著书矜慎之意。晚年撰成《清诗纪事初编》八卷,系根据一生中节衣缩食所访得的七百余种顺、康时人诗文集,共收作者六百人,录诗两千余首,本黄宗羲以诗证史之说,不限名家,贵在诗能记史外之事。全书六百篇小传,为中年以后精力贯注之作,于清初人物与文献的考订帮助极大。 平居尤喜钞书、印书,在燕京大学执教二十余年中,除自印《骨董琐记》与《续记》及汪士铎《汪悔翁乙丙日记》、《旧闻零拾》数种外,还为燕大图书馆先后审核、鉴定,选出校印的有:奕赓《佳梦轩丛著》手稿本十一种,茅瑞徵《万历三大征考》传钞本一册,董其昌《神庙留中奏疏汇要》明钞本四十一卷,张萱《西园闻见录》传钞本一百零七卷等;并以所藏五石斋钞本秘籍包括谈迁《北游录》、萧奭《永宪录》及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等付印,嘉惠士林 未刊手稿尚有《滇语》,二十万字,述其幼年遍历滇中所见所闻,尤详于滇边诸少数民族,是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历史的可贵资料。 1960年1月6日病逝于北京。 § 配图 邓之诚(1887~1960)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