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郭台铭
释义

§ 个人信息

郭台铭

描述:台湾台北市中国海专毕业

身价:55亿美金【2010最新数据】

郭台铭是台湾首富,郭台铭把鸿海集团(Hon Hai group)从一个在仓库里生产电视机部件的制造商,发展成为全球电子产品“代工大王”,1971年进入台湾复兴航运公司工作,1974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资本额30万元,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1985年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2002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2010年美国《福布斯》(Forbes)“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136名。台湾科技界都称郭台铭为“枭雄”,并以“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来形容郭台铭。 [1]

2011年5月26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世界亿万富豪排行榜,2010年台湾首富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台湾40富豪榜以56亿美元(约1617亿元台币)排行第5。[2]

§ 成长经历

郭台铭出生于1950年,是家中长子。由于家境贫寒,1966年郭台铭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服完兵役后,郭台铭在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

1974年,24岁的郭台铭遇到了一个创业机会:朋友告诉他,自己认识的外商有一批塑料零件的订单,想找公司承接生产。郭台铭想,有现成的订单,顺势办一个这样的厂,肯定赚钱。

郭台铭手里有母亲给他结婚用的20万元(台币,下同),他和几个朋友又凑了10万元,在台北县成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产品,招聘了15名员工,在租来的70平方米的厂房里开了张。

不料,公司刚刚成立,就遭遇了全球石油危机,原料价格大幅上扬,30万元资金很快亏得精光。1975年,合伙的朋友们决定“撤退”,郭台铭向岳父借了钱,独自支撑着。

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地区兴起,郭台铭便从制造黑白电视机选台选台旋钮做起。鸿海承接了制造电视机选台旋钮的一单生意。时间紧,任务重,鸿海却无法生产模具。为了保证准时交货,郭台铭不得不跑进大大小小的模具工厂,赔笑脸,说好话,拜托工人们帮忙赶工。

这时的鸿海不过是个规模只有30万元新台币的小公司,仅有15名员工。 1975年,易名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1977年,公司开始扭亏为盈,郭台铭放弃了两个“更大的赚钱机会”——炒地皮和买原材料囤积,买来先进的日本模具机器,发展技术实力,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又过了4年,鸿海这个原本只能生产电视机旋钮的小企业,接到了第一批来自美国跨国公司的电子零件的订单。

1980年,郭台铭决定把所得的每一分钱都用来扩张产能。这一步相当大胆,扩大产能最大的隐忧在于,订单也要随着产能增加才行。

这个过程很艰辛,公司的流动资金几次“断炊”……设备和研发力量的改善,最终增加了鸿海的订单。

1982年,郭台铭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厂房。

上世纪80年代末,郭台铭决定在深圳成立广东深圳富士康精密组件厂。其后他又陆续投资建立了电镀部门与冲压厂。20世纪80年代,世界进入个人电脑时代,郭台铭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术,以连接器、机壳等产品为重心,力行“量大、低价”的竞争策略,迅速占领市场。

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郭继续投资1600万元进入计算机线缆装配领域。

1985年,郭台铭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开始在台湾之外开拓市场,并创出“FOXCONN”品牌。至此,郭台铭已经成功打造出他的“连接器王国”。上世纪90年代,郭台铭率领鸿海和富士康进军全球市场。 [3]

§ 事业发展

郭台铭

郭台铭求学时曾在橡胶厂、砂轮厂和制药厂打工,退伍后在航运公司上过班。

1974年,郭台铭以母亲标会的20万元新台币与十名员工成立“鸿海塑胶企业有限公司”,从黑白电视机旋钮制造起家。

1981年,鸿海成功开发连接器产品,转型生产个人电脑“连接器”(connector)。1982年改名“鸿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资本额1600万,1985年成立美国分公司。

2000年鸿海市值突破新台币一千亿元,之后郭台铭积极购并扩张版图,不断以每年突破千亿的速度成长,2005年鸿海集团总市值已突破一兆,郭台铭被喻为台湾业界的“成吉思汗”。

郭台铭持有鸿海集团百分之三十股权,鸿海的全球品牌为“Foxconn”,是一家电子制造商公司,专门代工各项产品,郭台铭独创的CMM(Component Module Move)代工模式,以“零组件和模组”设计为核心优势,产品走上下游高度垂直整合。展现所谓“一地设计,两地制造,三区交货”的企图心,公司遍及海内外,横跨亚、欧、美三洲。2005年超越新加坡伟创力(Flextronic)成为世界上最大电子制造服务(Electronic Manufacture Service, EMS)厂商。

2005年2月3日,郭台铭借著旗下富士康(FIH,股票代号2038)在香港股市挂牌成功,并购整合多家手机工厂,为诺基亚(Nokia)、摩托罗拉(Motorola)、Sony Ericsson等厂商代工,其后股价飙涨三倍,富士康的市值达六七八亿港元,营业额为二千亿台币,更以“赚高毛利的零组件为主,设计、制造可以奉送”的独特模式,成为未来挤压电子五哥(仁宝、华硕、广达、明棋)的攻坚利器。目前鸿海公司的总市值接近新台币9000亿元;再加上香港上市的富士康,以及台湾的转投资鸿准、广宇、首利、群创、沛鑫等子公司,粗估鸿海集团总市值已超过1.5兆元。

根据《福布斯》(Forbes,台译《富比士》)杂志资料,全球富豪人物截止2005年底,郭台铭已晋身为台湾首富,身价32亿美元(约合台币980多亿元),排名为第170位,其次是王永庆以951亿排名台湾第二,第三名是富邦集团的蔡万才,坐拥889亿台币。[4]

2006年台股大涨,截止2007年1月3日,郭台铭资产暴增700余亿台币,总资产约1,647亿元,比第二名的林百里高出1,300亿元,稳坐首富地位。

近年来郭台铭常在台湾各大报影剧版曝光,郭台铭宣称要筹拍一百部电影,并且透过其子郭守正投资《白银帝国》电影。对此,大导演蔡明亮则建议郭台铭“少说多做”。陆小芬修理郭台铭说:“他是从台湾起家的商人,应该先拍摄以台湾本土或人文关怀为出发点的电影较恰当,这样才能延伸台湾文化。”[5]

§ 善用人才

敢用———把人才变将才

以2006年鸿海集团旗下最大的一块事业版图“富士康”控股公司为例,总经理戴丰树拥有东京帝国大学博士学位,并且在丰田汽车工作八年,当时有人就怀疑做车子的,能把手机做得好吗?但郭台铭认为,“车子的零件有两千多种,但手机只有两百多种,你说能不能做好?”果然,从欧洲关键零件到美国设厂,戴丰树一开始就参与手机的全球布局,五年间鸿海创造出来的营收大约是两千亿新台币,也是鸿海2006年成长最快速的部门。

从0到90分很容易,而从90到100分却很难,这是一般外界的看法,但是善用人才,却让鸿海可以从90分继续成长到200分、400分、800分。“相对于其它IT界领导人培养的是人才,郭台铭培养的是将才。”前戴尔亚太采购总经理方国健一语道破今天鸿海对于人才的重视和使用。郭台铭常挂记的一句话,就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每次有人问起鸿海最大的挑战,郭台铭一定毫不犹豫地回答:“人才。人才的选拔和培育,是一个企业永恒的难题。”

在投资人才方面,郭台铭一向舍得花钱。以最早推动的“凤凰计划”为例,鸿海为了引进光通讯专家,公开在媒体上刊登年薪1000万的广告,外界看见郭台铭寻找人才的大手笔,也看见郭台铭做事的决心。

敢给———经理级年收入300万

郭台铭是个敢给的老板,鸿海集团的薪水加上员工配股,经理级主管的薪水加红利,一年约有近300万元的水平,副总经理级以上的年收入更是逼近千万元,是电子业福利最佳的公司之一。

业界称郭台铭是台湾电子业“最敢给”的老板,但他自己的办公室都相当简朴,郭台铭说:“我没有个人物质享受的兴趣,而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投资设备和人才方面,从不吝于花钱。”只要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最顶尖的人才,不管开价多少,郭台铭都会想办法购买。

像鸿海并购了奇美通讯之后,为了要留住前总经理等研发及营销专才,史无前例地发行了富士康国际控股“折价增资股”,简单地说,就是郭台铭让员工用折价现金增资,成为另一种技术入股的模式,员工拿出现金入股,让员工与公司荣辱与共。

从这个角度来看鸿海每年的尾牙活动,主要就是宣示“老板敢给”的决心,像2005年一个尾牙晚会上就送出包含股票及现金共4000多个奖项,总市值近四亿元。

郭台铭承认鸿海没有品牌,但人才、速度、成本、质量是鸿海品牌四大竞争利器,而其中人才是排第一位。

不过更重要的是,老板敢给,更敢要求员工。

“报告董事长,我出到欧洲的货出了问题,我要亲自去解决。”一名主管向郭台铭紧急通报,而郭台铭一方面点头赞许主管到第一线解决问题的决心,同时也明白告诉他:“机票钱你要自己出。”

这也说明了郭台铭赏罚分明的一面,“我发奖金的时侯,就是我裁人的时侯。”这是郭台铭留下另一句用人的名言,“因为有赏也有罚,总不能等公司开始赔钱的时侯,才开始裁员吧。”

敢花———花钱是为了公司进步

郭台铭从不吝啬把钱花在投资人才和添购先进设备上,他认为唯有长期投资和发展人才,才是台湾全球化布局成功的关键。“所以,外界说花钱是我的一种享受,还不如说花钱是我的一种追求,这就是我的哲学。”

在人才的培育方面,鸿海把眼光放远,在台北、美国、中国大陆都有“世干班”(世界干部训练班),为了将员工培养成国际化的人才,让他们去海外受训,为此花费上千万美元。

虽然外国公司也很敢给,也赏罚分明,但可能连西方管理学家都搞不懂,为什么有一群优秀的人才愿意为鸿海卖命,赚了钱之后还不停歇,让鸿海帝国可以越来越大。

关键在于“以身作则”的力量。郭台铭强调的“以身做则”不是事必躬亲,不是事事要管,而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他要求员工不分层级,一起投入研究创新、挑战困难,这点和西方管理学强调的“分工授权”不太相同。

一位拜访过鸿海的人士就分享了他和鸿海干部吃饭时的经验。有一次他到郭台铭常去的餐厅吃饭,郭台铭说要去一下去办公室,却让大家从七点多等到九点,这段时间,没有人敢点菜动筷子。而公务缠身来迟的郭台铭,一看大家都没点菜,除了赶紧叫菜,郭台铭也会先起头夹菜吃,因为他知道自己一动,饥肠辘辘的大家才会开始吃,而郭台铭看大家开始动筷子,就放下筷子不吃了,和大家谈他的计划。但郭台铭也时时注意什么菜吃完了,叫厨房赶快再上菜,等大家都吃饱了,就会看到郭台铭把每盘剩下的菜,倒在碗里拌一拌,咕噜咕噜吃下去,这名人士说,“郭台铭帮干部张罗饭菜,但自己却吃剩的,干部看在眼里,人心就是这样被买走的。”

能用———不怕干部比自己强

鸿海公司唯才适用,不会强调谁是博士、谁是名校,在鸿海征才网站上就指出,只要投递履历,就有机会加入鸿海,“鸿海并非外传的非名校不用”。

郭台铭不像广达集团董事长林百里、华硕集团董事长施崇棠都是电机系工程师出身、名校毕业,资深业界人士指出,这样反而更能吸纳各方人才,不会因为工程师过于自信的个性而有所局限。

但这并不是说郭台铭没有自信,反而是面对逆境、困难,练就了郭台铭不达目标绝不放弃的一身霸气。

敢冲———冲关就能获得大报酬

郭台铭在打造鸿海帝国的过程中,遭遇过许多巨大的困难,但他认为在应付这些难关时,如果能有所突破,就能让自己得到了最大的报酬,拥有越来越多的实力。郭台铭旗下的八个事业体,计划在未来三年各自至少收购六家公司,除了版图的扩张,主要着眼于全球人才的收编。这也意味着未来三年,鸿海集团至少还会有48家公司加入,外界认为,这48家公司将是鸿海再造另一个“兆元奇迹”的关键。也是为了容纳各路人马,鸿海组建了23个所谓的“技术委员会”,事实上,鸿海很早就有这样的跨部门组织,只是现在层级拉得更高,由郭台铭亲自面试主管,让各种人才能充分发挥和交流。从20年前的100万新台币到1000亿,鸿海造就了第一批富豪;第1000亿到第5000亿,主要是以富士康为主,造就了第二批富豪;第5000亿到二兆将造就下一批富豪。

知人善用,郭台铭创造了鸿海传奇。

§ 领导风格

郭台铭

郭台铭治军严整,独裁为公。他一天工作十五个小时。他的名言是:“走出实验室,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郭台铭原本预计2008年退休前,鸿海营收应可以突破“一兆”台币(近三百亿美元),他说“只要作到一兆,我就来走(台语押韵)”,这个目标在2005年已提前达成。现在郭台铭将目标遥指“两兆”台币(近六百亿美元)。郭台铭退休后,其子女郭守正、郭晓玲确定不接班。广达执行长王震华曾公开推崇说,郭台铭是他心目中的成吉思汗。

高层主管照样罚站

身为台湾首富,郭台铭相当低调。郭台铭有个“三不原则”,即不接受采访、不参加公开活动、不任意拍照,每年只在6月份,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露一次面,为企业和媒体上课。郭台铭常说,搞宣传没啥意思,鸿海靠的是苦干、实干、拼命地干。郭台铭自己就是一位工作狂,基本上每天都要工作15个小时以上,自创业以来没有休过3天以上的假。有时即使晚上刚下飞机,他也会马上赶到公司开会,而且一开就是 12个小时,好像永远都不知道疲倦。急脾气的他,可以3天不睡觉把货赶出来,甚至直接冲到生产第一线,卷起袖子,操作机器。如果遇到客户退货,他除了生气骂人外,更会放下董事长的身份,亲自带着员工上门赔礼道歉。靠着这样的严格要求,郭台铭对鸿海的产品质量相当自信。有一次在演讲会上,为了显示鸿海的手机最好,郭台铭在讲台上连摔3次手机,然后请台下的好友试拨他的电话。老板如此努力,鸿海的员工也是丝毫不敢懈怠。郭台铭实行的是类似军事化的管理,每一个进入公司的基层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为期5天的基本训练,包括稍息立正和整队行进等。对于高层主管,郭台铭的要求更为严格。他随时向他们提问,如果答不上来,骂人的话立刻脱口而出,这些千万富翁们,照样要在会议桌前罚站。郭台铭下达的命令,即使远在地球另一端,相关负责人也要在8小时内做出回应;没有时差的,则必须在15分钟内答复。另一方面,对待表现好的员工,郭台铭也相当慷慨。在2002年的年终庆祝会上,他拿出2.3亿元新台币犒赏先进,最高奖是价值2800万元的鸿海股票。每年,郭台铭还会为上百名主管安排最精密的核磁共振身体检查,一出手就是上千万。与经理们吃饭,他时常动几筷子就不吃了,而是忙着催厨房上菜。等大家都吃饱了,他再把每盘剩下的菜倒到自己碗里一拌,胡噜胡噜吃下去。

§ 勤俭作风

郭台铭

早已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榜上有名的郭台铭,一直恪守“赚大钱不炫耀个人财富”的理念。对于自己,郭台铭却显得有些抠门。郭台铭不穿名牌、不开名车、不注重打扮,走在路上,很难看出他是台湾首富。他的办公桌是由几张会议桌拼凑而成的,桌上除了一堆公文外,只有一个小闹钟和一对镀金的狮子。座椅原本是一把用了十几年的铁椅子,今年在医生的建议下,才换上了新椅子。但郭台铭坚持自掏腰包,不花公司一分钱。有人总结说,鸿海赚钱的秘诀就在一个“省”字。上班时间,公司走廊的灯间隔着亮,午餐时分,用餐者的办公室的灯一律熄灭。会议室的墙基本没什么装饰,地上用的也是最便宜的地毯。

§ 独裁和霸气

郭台铭是个奇怪的人,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

郭台铭给人的感觉是“霸气”十足。不能不承认,这位有些“独裁”的领导者,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

和郭台铭共事10多年的高管向媒体表示,跟着郭台铭,确实有“打天下”的感觉。

军事化的纪律与精准的执行力,让鸿海在瞬息万变的信息产业中基业常青。

“领导者做决策时,哪怕上刀山下油锅,也得带着头往前冲。如果你要把它说成独裁,我也不愿解释。不过,独裁必须是‘为公不为私。”

台湾科技界都称郭台铭为“枭雄”,并以“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来形容他。台湾的媒体更是感受到了郭台铭的“霸气”。

据台湾“中广新闻”报道:台湾上班族票选最有魅力老板 郭台铭高居榜首。

§ 家史

郭台铭与妻子

前妻:林淑茹林淑茹和郭台铭同为1950年出生,林淑如是个典型台湾姑娘,她个性温存,善良坚韧。郭台铭和林淑茹的结合充满了坎坷的经历,当时郭台铭只是个专科毕业的小伙子,家境不算好,学费是靠自己半工半读赚来的,而林淑如则是富家千金,是台北医学院的校花,还是药学系的高材生。 他们的爱情并不是一帆风顺,当时不仅林淑如的父母不同意,就连郭台铭的家长也认为双方门不当、户不对,在双方父母都不同意的情况下,郭台铭并没有动摇,一直苦苦的追求着林淑如,就这样经过了五年,双方的父母终于感动于他们的爱情,答应了他们的婚事。正是郭台铭和林淑如的相互扶持一起奋斗,两个人才最终一起成功,郭台铭也最终由一个穷小子成为台湾首富,创造出他的鸿海帝国。就在郭台铭被《福布斯》评为台湾首富的第二天,林淑如就去世了。郭台铭和林淑如佳话一直在流传,而郭台铭疼老婆也是非常出名的,林淑如在去世前就拥有13亿资产,而郭台铭也曾花费数亿在捷克用林淑如的名字买了一座古堡送给林淑如。

女儿:郭晓玲年纪:28岁

头衔:永龄基金会董事长

行事风格:作风平民化,和男友曹斯杰的情事低调,但工作行事有乃父之风,被看好是接班人

儿子:郭守正

年纪:32岁

头衔:山水国际娱乐投资人

行事风格:重隐私,少和家人同现身,对外以“投资人”自称,而非老板、董事长

现任妻子:曾馨莹

2008年7月26日郭台铭再婚,迎娶与他相差24岁的舞蹈老师曾馨莹。两人在2007年的鸿海宴会上结缘,当时曾馨莹负责指导郭台铭与名模林志玲跳探戈舞。郭台铭曾馨莹订婚照

赞女友身上没“钱味”

身家高达1800亿新台币、年届59岁的郭台铭,堪称台湾“钻石王老五”。他和曾馨莹在2007年的鸿海宴会上相识时,郭台铭还因为与名模林志玲跳舞而闹出绯闻。其后曾馨莹继续帮郭台铭上舞蹈课,双方感情渐深。恋情在2007年初曝光,两人在3月被拍到同游澳门的照片。郭台铭在4月时携女友游日本,也被拍下亲密照。5月初,郭台铭和女友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参观,认养3对大熊猫。两人抱着大熊猫公开让记者拍照,似乎不再避讳恋情曝光。 曾馨莹与郭台铭拍拖后,感到压力很大,连父母在南投的老家都被狗仔队偷拍。曾馨莹个性温柔体贴、健谈,很有老人缘,因而深得郭妈妈欢心。郭台铭更是这样形容她:“我在她身上闻不到钱味,只看到真善美!”

婚礼地点高度保密 郭台铭曾馨莹结婚照

首富结婚,婚礼的排场自然成为焦点。郭台铭的长女郭晓玲出嫁时,佩戴价值3000万新台币的珠宝,整场婚礼至少斥资500万新台币。据悉,曾馨莹的婚纱由设计师黄淑琦与艺人贾永婕合作的C.H Wedding负责,C.H Wedding的婚纱强调设计感与质感,价格也走高档路线,许多政商名流都在这里制作婚纱,该店推出的顶级订制婚纱一套就要价70万新台币。郭台铭的婚宴也同刘嘉玲那样保持高度神秘。

喜获千金

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4月30日喜获千金,他的太太曾馨莹进行预定的剖腹产,生下一名小女婴,体重2854公克,头围33公分,身长50公分,母女均安。郭台铭授权马偕医院公开小女婴的小脚印,与关心的民众分享喜讯。妻子曾馨莹4月要生产,女儿郭晓玲也已怀孕,真是双喜临门时,郭台铭得意地说这就叫“生生不息”,又当阿公又当爸爸,让他整个人都年轻起来。郭台铭曾说,“我已经是两个孙子的祖父了,我又当爸爸,你说这种心情喔,这个我觉得年轻化,我觉得生生不息。”当时对于当时妻子所怀宝宝是男是女,郭台铭大卖关子,他说,“我自己也没有确定,我太太也对我保密,也没有确定,像我年龄大了,慢慢我想认为女生可能比较好一点,她将来还可以花点时间照顾我,陪我一下,撒娇一下,虽然男生女生都一样好,但我一定肯定会多生几个。”

终获贵子

马偕医院院长蔡正河(右)送上宝宝的小脚印祝贺

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妻子曾馨莹于2010年11月19早7时32分,在马偕医院剖腹产下男婴,体重3110克。郭台铭说,宝宝取名郭守善,他直呼好幸福,有小孩真棒,且要延后退休,赚奶粉钱。[6]

§ 慈善事业

郭台铭

2003年,富士康同深圳的医院及台湾罗慧夫基金会共同启动了“微笑工程”,为全国各地的兔唇儿童提供手术治疗。2006年,富士康基金会向中华骨髓库捐赠1亿余元人民币;同年,郭台铭为山西省残疾人事业捐款2000万元,并为太原市兴建农村敬老院捐款2000万元、为太原社会儿童福利院捐款700万元,其时,郭台铭为其家乡山西省的公益事业捐款达2亿元。2007年,郭台铭又宣布捐赠3000万元人民币投入慈善事业,推动富士康2007年度爱心工程。郭台铭表示,退休后会将其1/3的财产捐出来用于慈善事业。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郭台铭闻讯立即开始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在集团员工中发起了‘爱心凝聚’的倡议,为灾区人民捐款。据不完全统计,富士康集团员工捐款3,000 万元,其中台籍员工捐款达1,500多万元。同时,该集团决定捐款3,000万元。郭台铭委托张整魁代表他及集团员工,向罹难的同胞表示深切悼念,向受灾同胞表示亲切慰问,向抗震救灾的人们表示崇高敬意。

§ 救弟事迹

郭家三兄弟:自左至右:郭台铭、郭台强、郭台成。

郭台铭弟弟:郭台成

2007年5月20日因健康原因辞去鸿准董事长职务,由原鸿准副总李翰明接任。自从3年前郭台成罹患血癌,在北京治疗,郭台铭特地买专机来回探视,花钱找骨髓捐赠者,甚至外传连郭台铭女儿郭晓玲所订婚期也是为了帮郭台成冲喜,郭家人为了郭台成,几乎花上百亿新台币,就是希望能救回一命。郭台铭曾在农历年前表示,2006年是鸿海成长的一年,但因郭台成生病,郭台铭花了30%的时间待在北京,七个月内跑了40趟北京。另据台媒了解,郭台铭为了让弟弟安心养病,过完除夕,他连同近10位家族成员一同搭乘专机飞往北京探视,一待将近10天。

郭台成稍早所住的特需病房位于医院八楼,是经过特别改装,管制严格。郭台铭日前也曾到医院探视弟弟,在病房待了一个多小时。

2007年7月4日郭台成在北京道培医院去世,得年四十七岁。临终前郭台铭抱着弟弟,告诉他“放心走吧,你的小孩,你的家人,我都会好好照顾。”

§ 富士康海外扩张论

郭台铭否定海外转移传言 称国内工人将达150万

富士康陷入“连跳门”时,坊间纷纷猜测它是否要向东南亚或是其他地方转移。而四五个月后,郭台铭继续在大陆扩张的策略已经越来越清晰,他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鸿海在大陆的工人数量将进一步增长,最终将达到150万人,包括内迁计划在内,鸿海未来将在大陆投资数十亿美元。[7]

§ 相关书籍

《郭台铭与富士康》《郭台铭与富士康》

作者: 徐明天 著

内容简介

它与华为同年诞生,对街而立,销售收入是华为的6倍。

它做电脑,销售收入是联想的3倍。

它就是富士康科技集团。

在台湾,它又叫鸿海。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本系统披露富士康经营秘籍的著述。本书揭开了关于富士康的种种迷团,读者当可见微知著,一窥全球500强企业的成长真相。

§ 鸿海集团

郭台铭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大陆投资兴办的专业研发生产精密电气连接器、精密线缆及组配、电脑机壳及准系统、电脑系统组装、无线通讯关键零组件及组装、光通讯元件、消费性电子、液晶显示设备、半导体设备、合金材料等产品的高新科技企业。自1988年在深圳地区投资建厂以来,经由集团总裁郭台铭先生对科技产业发展动态的前瞻性把握和果断决策,以及富士康全体同仁的辛勤耕耘,集团规模迅速壮大,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东南亚及美洲、欧洲等地拥有上百家子公司与制造基地,现有员工近70万人。产品从当初单一的电气连接器发展到今天广泛涉足电脑、通讯、消费性电子等3C产业的多个领域。自1991年至今集团年均营业收入保持超过60%的复合成长率,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连接器、电脑准系统生产厂商,并连续七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公司100大排行榜,蝉联2002年和2003年中国大陆出口200犟第一名,自2001年起一直稳居台湾最大民营制造商,2003年度跻身为中国工业企业三犟。集团杰出的营运绩效和扎根大陆﹑深耕科技的投资策略,深为国家与地方领导肯定: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李瑞环、尉健行、李长春、钱其琛等国家领导人多次莅临集团视察,给集团“扎根中国,运筹全球”以钜力支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2: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