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顾祝同 |
释义 | § 个人资料 顾祝同姓名:顾祝同 国籍:中国.江苏涟水 年代:1893年-1987年1月17日 职位:国民党军将领 顾祝同(1893年-1987年) 国民党军将领。字墨三。江苏涟水人。1916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1922年任粤军第二军参谋。1924年黄埔军校初创时任中校战术教官兼管理部主任。1923年东征中任教导第2团营长、第2团团副,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3师参谋长、副师长。1926年北伐中任第一路军第3师师长。次年9月任第九军军长。1930年2月蒋阎冯中原大战时,任第十六路军总指挥、洛阳行营主任。1931年调任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1933年参与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任北路军总司令。1935年任重庆行营主任兼贵州省政府主席。西安事变后,兼任西安行营主任。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后,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江苏省政府主席。1941年1月,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在安徽省泾县策划指挥了皖南事变。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徐州绥靖主任等职。1946年任陆军总司令。1948年任国防部参谋总长。1949年4月,重任陆军总司令,12月任“西南军政长官”。1950年去台湾,曾兼台湾“国防部”代部长。1972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87年1月17日卒于台湾。 § 学历 1914年,江苏陆军小学毕业。 1916年,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毕业。 1919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毕业。 § 生平经历 顾祝同 (国民政府)卫戍司令部参谋 1914年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主任 1935.11-1937 (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 1927.09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7.10.20-1928 (国民政府)江苏省政府委员 1928.11-1930.03 (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 1929.10-1930.09 (国民政府)江苏省政府(兼任)主席 1937.12-1945 (国民政府)军政部政务次长 1934.01.24-1936.12.02 (国民政府)贵州省政府(兼代)主席 1936.08-1937 (国民政府)西安行营主任 1937.01-1937.11 (国民政府)江苏省政府主席 1937.11.26-1939.10 (国民政府)江苏全省保安司令 1937.12-1939.10 (国民政府)徐州绥靖公署主任 1946.01-1946.05 (国民政府)郑州绥靖公署主任 1946.08-1948.05 (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部(第一任)总司令 1946.05.31-1948.05.13 国防部参谋总长 1948.05.13-1950.03.10 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 1949.04-1950.03 国防部(代理)部长 1950.01.26-1950.03.10 行政院政务委员 1950.01.26-1950.03.10 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50.04-1959.06.29 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67.02.01-1972.05.19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1931.11-1987.01.17 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1952.10-1987.01.17 国防会议秘书长 1959.06.29-1967.02.01 总统统战略顾问 1972.05.19-1987.01.17 § 消极抗日 淞沪战争 淞沪战争开始后,顾祝同被任命为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为冯玉祥)兼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并负实际指挥责任,先后指挥张发奎第八集团军、张治中第九集团军、刘建绪第十集团军、陈诚第十五集团军、薛岳第十九集团军及朱绍良、罗卓英、胡宗南、廖磊、刘兴等部约70万人,奋勇抵抗,重创日军,为中央政府和上海的撤退争取了必要的时间。 南京失守后,蒋介石重新划分战区,顾祝同被任命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第三战区包括江苏省南部、安徽省南部、江西省东北部及福建省、浙江省。该地区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与日伪防区接触范围大。顾担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前后长达八年,经历整个抗战时期。顾祝同利用战区有利条件,以建立战时经济为名,大搞走私贸易,纵容部下发了一笔国难财。整个抗战期间,顾祝同的第三战区采取消极防御战略,并未利用自己的有利战略位置向日寇出击,基本上未打过大仗。正面战场上的大战役多发生在其他战区,第三战区进行过的较大战役仅为浙赣战役。这次会战历时约三个多月,日军集中九个师团以上的兵力,经过苦战,付出惨重代价,实现了预定目的。据日军战史记载,日军死伤28900多人,损失酒井师团长等,并失去战马2600多匹。中国守军由于缺少必要的通讯联络及判断失误,第三战区未能实现与日军决战的计划。 § 积极反共 皖南事变在对付共产党、新四军方面,顾祝同是全力以赴。他亲手制造的皖南事变震惊中外。蒋介石对于顾祝同忠心事主卖力反共是很赏识的,1945年1月底,顾祝同升任赣州行辕主任兼第三战区司令,统一指挥三、七、九战区军政,权力之大,令同行侧目。5月,国民党召开“六大”,顾祝同连任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顾祝同在第三战区接受日军的投降,9月8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日军投降典礼上,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接受日本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投降。顾祝同作为中国陆军代表也参加了这一仪式。 1946年5月,国民党中央军事机关仿美改制,顾祝同出任陆军总司令,与海军总司令陈诚、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并列为军事巨头。全面内战开始后,顾祝同充当了蒋介石的内战急先锋。9月,他指挥徐州、郑州一线32个旅(师)计30万人进攻冀鲁豫解放区,结果被刘邓大军歼灭5万多人。 1947年3月,国民党组成的陆军总司令徐州司令部,以顾祝同指挥原徐州、郑州两绥署兵力两个机动兵团及两个“绥靖”区部队,共60个旅45万余人,采取密集靠拢、逐步推进的战术,企图消灭华东野战军于沂蒙山区。华野正副司令陈毅、粟裕将军采取挖心战术,于1947年5月底在孟良崮地区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整编74师。顾祝同遭此失败后,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硬着头皮继续较量,结果一输再输。1947年6月顾祝同又采取所谓的重兵重迭交互前进的战术,再犯沂蒙山区。此时刘邓大军已突破黄河天险,开始了战略进攻。顾祝同闻讯后,急忙调兵遣将进行堵截,但在刘邓大军的打击下损兵折将。到1947年7月上旬,顾祝同被解放军赶出鲁中地区,他苦心经营的对山东重点进攻方案宣告破产。辽沈战役之塔山阻击战 1948年5月,顾祝同任参谋总长一职,协助蒋介石继续策划反人民内战,企图挽救颓势。辽沈战役打响后,人民解放军包围了锦州。此时国民党军在东北只剩长春市、沈阳市、锦州三个战略据点,锦州是沟通关内关外的咽喉,为解锦州之围,顾祝同以参谋总长和最高当局代表的双重身份,与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同机飞往东北,执行蒋介石调出沈阳主力支援辽西的计划。卫立煌建议先飞到锦州,与守将范汉杰商讨作战计划。但到锦州上空时,顾祝同看到解放军正在炮击锦州机场,担心降落后无法再起飞,就拒绝了卫立煌的建议,直接飞到了沈阳。到沈阳后,卫立煌为了说服顾祝同改变由沈阳出兵支援锦州的命令,特意在家中设宴招待他,并授意廖耀湘提出一个从营口海上撤退的方案。但不管卫立煌、廖耀湘如何陈述理由,顾祝同就是一句话:“总统的命令,不能违背。”最后的结局是47万精锐部队被歼。 辽沈战役结束后,顾祝同到徐州部署对解放军决战事宜,顾祝同力图以少数兵力困守徐州,控制主力于徐蚌间津浦路两侧,作攻势防御,以固长江而保沪宁。顾祝同召见黄埔军校毕业的兵团司令与军长谈话,特别强调:“校长一再交待,这一仗只能打胜,不能打败。打好了你们黄埔学生前途光明,打败了就死无葬身之地。”但这一套已不起作用,华东野战军发起了淮海战役后,西撤的黄伯韬第七兵团被歼灭于碾庄地区,由华中来援的黄维第十二兵团在双堆集被全歼,企图突围的杜聿明部第十 三、第二、第十六三个兵团也在陈官庄全军覆没。顾祝同只能按照蒋介石的命令与计划,奔波于徐州与南京之间,指挥调动部队,逃避解放军的打击。最终,看着蒋介石最精锐的50多万军队在淮海战场上被歼灭。 §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发生,中国共产党即通电全国主张和平解决,南京国民政府却任命顾祝同为讨逆军西路军总司令 (东路军总司令为刘峙)。准备讨伐张学良、杨虎城叛军。 “西安事变”发生后,时任军政部长的何应钦。召集在南京的中央委员及军政要人,举行了紧急会议。他主张:全国军队由他调遣与指挥,成立讨逆总司令部,出兵潼关,轰炸西安。 宋美龄得知讨逆军的行动方案后,认为此命令的执行将会威胁到蒋介石的生命安全,她迅速约见顾祝同,要求他采取和平解决的办法,以保障蒋介石的安全,不要执行何应钦向西安进军的命令。顾祝同原来一直受到蒋介石的恩宠,但北伐时攻打蚌埠一战,使蒋介石对他改变了看法,转而扶持刘峙,顾祝同深感失落。宋美龄亲自相求,顾祝同向宋美龄立誓道“祝同对委座绝无异心”。 在刘峙挥军急进之时,顾祝同借口不到职,始终稳坐南京,协助孔祥熙、宋子文策划和平营救蒋介石的活动。何应钦。正想撤换新人时,张学良于12月26日拒绝了蒋介石好意和提醒(事先蒋介石不要张学良护送回南京,但张学良坚持护送以表示悔改之意)坚持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到了南京,“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 由于顾祝同在事变中一切按照宋氏兄妹的旨意行事,事后不仅得到宋美龄的信任,而且因此受到蒋介石重视,马上任命顾祝同为总司令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 1937年1月5日,顾祝同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坐镇潼关,指挥陕北军事。顾祝同当面接受了蒋介石的命令,指挥第二、三、四、五集团军,对西安方面施加军事压力。 当顾祝同对西安形成三面合围态势时,杨虎城等东北军、十七路军将领仍坚决请求蒋介石撤退西进大军并释放张学良。蒋介石无奈,只有请张学良去电劝告杨虎城及各将领服从中央命令。在这样的形势下,顾祝同也频繁活动,给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将领去电、去函,进行劝说,实行政治瓦解。 在浙江省档案馆的特藏室中,保存着一封顾祝同在1937年1月9日写给东北军将领何柱国的信。何柱国(1898-1985),广西容县人。国民党陆军上将,东北军重要将领。“西安事变”前一天晚上,何柱国参加了张学良举行的秘密会议,事变中何柱国的骑兵第六旅参与兵变的行动。 1937年1月22日,蒋介石将陕事交顾视同全权处理,杨虎城在张学良的劝说下同意派代表和顾祝同谈判,蒋答应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移防后,军事行动随即停止。并考虑释放张学良的问题。4月,蒋介石正式给杨虎城以“革职留任”的处分,1949年9月杨虎城被处决于重庆。 “西安事变”使蒋介石蒙受耻辱,但对于顾祝同来说却是一个表现忠心的机遇,他凭借灵活、善变的方法,重新赢得蒋介石的信任和重视,成了蒋介石的心腹,稳固了他在国民政府高层的地位。 § 刘煜生案 刘煜生案 《江声日报》有一个副刊名为《铁犁》,经常发表一些不满现实、倾向进步的文艺作品,顾祝同和赵启禄命人从中寻找出几段“反动”文字,断章取义,罗织罪名,于1932年7月26日下令查封《江声日报》,将刘煜生押解至省会戒严司令部讯办。 顾祝同在封报捉人的令文中,说刘煜生“宣传赤化”、“鼓动红色恐怖”、“煽惑阶级斗争”,所谓的“罪证”是《铁犁》上发表的《边声》、《时代不是时代》、《我们的希望》、《端午节》等几篇作品。 刘煜生被捕后,顾祝同将其长期拘押在戒严司令部,迟迟不移送法院审理。南京新闻记者公会派人赴镇江质询并要求保释,遭到拒绝。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也曾干预此案,认为《江声日报》“无反动文字”、刘煜生“无反动行为”,希望顾祝同“准江声日报复刊,将刘煜生交保释放”,顾祝同也不予理睬。 刘煜生在狱中向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上书申诉,请求监察院调查此案。监察院派员调查后,认为此案性质严重,决定对顾祝同提出弹劾。 就在监察院呈请弹劾之际,顾祝同竟一意孤行,悍然下令将刘煜生处以死刑,于1933年1月21日执行枪决。 顾祝同非法枪决刘煜生的消息传出后,社会各界群起声讨,抗议浪潮很快席卷全国。中国民权保障大同盟2月1日在上海举行执行委员会议,宋庆龄、蔡元培、林语堂、邹韬奋等人出席。会议发表宣言,强烈谴责顾祝同残杀报人,指出“此一血案,实与北洋军阀在北京枪毙邵飘萍、林白水之暴行,如出一辙。 面对各方的抗议和声讨,顾祝同极力辩解,为自己开脱罪行。他声称:刘煜生在1927年3月间“曾结合共党分子组织非法工会,煽动车夫罢工,图谋扰乱治安,被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政治部拿办有案”,“现经戒严司令部审讯明确,实系共党”,故依据《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处以死刑。他还为抗拒监察院调查进行狡辩,说刘案由戒严司令部办理,“监察院调阅宗卷之权,能否对于军事机关审判罪犯之事件,亦得适用,实属绝大疑问”。 § 婚姻家庭 顾祝同 顾祝同的原配夫人杨氏,是顾祝同发迹前由家人做主为他娶回来的,杨氏为顾祝同生有一儿一女。他在任第3师师长时又娶了一个夫人许文蓉。许文蓉是苏州有名的大家闺秀,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都会,被人誉为风流才女。顾祝同专门为许文蓉在上海购买了一套别墅,后来又把杨氏所生儿女接到上海,交由许文蓉抚养。 自顾祝同另觅新欢,接走女儿后,杨氏便难得再见到顾祝同一面。时隔不久,杨氏突然死于一场大火。许文蓉便成为正房。知书达礼,性格温柔的许文蓉,并没有改变顾祝同放荡不羁的习性。 抗日战争中的1941年春,顾祝同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迁移到了屯溪。屯溪位于新安江边,是皖南山区一个繁华的小城镇,号称当地的“小上海”。在当地有个女人名叫史文卿,是个京剧演员。 顾祝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听史文卿唱戏,马上就坠人情网。为了追史文卿,顾祝同费了不少心机。他让军法处在屯溪街上贴出一条通告,大意是:值此国难当头之际,一切以抗战为重,通告所有将士,不得擅自进入剧场,以免玩物丧志,贻误戎机。有敢以身试法者,严惩不贷,没过多久,史文卿便自投罗网。作了顾司令长官的笼中之鸟。 § 晚年生活 顾祝同 败退台湾后,顾祝同的身体一直很好,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顾祝同尽管不培植私党,但他的老乡观念、 同学观念还是很浓厚。他对王敬久、王仲廉、冷欣、韩德勤、方先觉等同乡的提拔是很尽力的,他的子弟辈如顾希平、顾锡九、顾心衡、顾新葆、顾祝君也都是他培养起来的。凡江苏人特别是涟水人,他都特别关照。顾祝同对能够带兵打仗的军官非常钟爱,即使其犯了军纪,也常从轻处理。他对团长以上军官,每月都发一笔补助;营级军官虽没有明补,但每人每月可透支100元军费;连长吃几个空额也不追 究;年纪大了不能再当兵的,就安置到他创办的农场里,或资助一笔钱,让他们经营小商业。他对部下的宽厚,笼络了不少人。他这一套办法,使他在国民党军队中 获得了“军中圣人”的美名。到晚年,他的部下常去看望他,大家都敬重地称他为“墨公”。1973年5月,82岁的顾祝同与何应钦一起,参观访问了金门与澎湖诸岛。在金门时,顾祝同特地参观了炮兵工事,直夸工事整修得坚固。 离开了权力中心的顾祝同,把精力都放在了尊孔读经上,大唱重整道德的高调。一些知情者为此在私下议论说:“顾墨三年轻时花天酒地,死到临头了又变成了一个道学先生了。” 顾祝同从1982年起,开始口述回忆录,名为《墨三九十自述》,由其秘书记录整理后出版。顾祝同的晚年生活很有规律。他每天早睡早起,一直保持着散步的习惯。顾喜欢养花, 认为养花不仅能陶冶性情,还能锻炼身体。 1985年8月10日,已是94岁高龄的顾祝同突患老年性高血压,8月12日,顾祝同一时又兴起,前往花市赏花。当晚返回寓所后,病情加重,送到医院后被诊断为高血压引起的脑部微血管阻塞,顾祝同从此住进医院,卧床不起,1987年1月17日凌晨4时20分,顾祝同因病重不治,死于台湾三军总医院,终年96岁。 § 顾祝同公馆 顾祝同公馆 顾祝同公馆位于南京鼓楼区颐和路34号。地处颐和小区中心,院广宅大,气派非凡。整个宅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252.6平方米。 院内树木如林,其中一株高大的雪松,苍翠挺拔,巍然矗立。公馆主楼为西式三层楼房,砖混结构,木门窗,红瓦黄墙,耀眼醒目。一楼向阳面为内走廊,二楼是内阳台,三楼则是露天阳台,布局合理,采光充沛。另有西式平房一进七间,共有房屋六幢27间,总建筑面积921 .4平方米。 该公馆是顾祝同在1937年前,以其二兄顾祝信之名购地兴建的洋房。 § 相关对联 顾祝同自题联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怒气写竹,喜气写兰。 ——自书古贤集《兰亭序》帖字名联自律 宝树羡传家,贤达显亲一脉,远承晋太傅; 义方勤教子,文章寿世千秋,驰誉谢宣城。 ——佚题手书墨迹联顾祝同 顾祝同撰题联战绩令人怀壮烈; 国殇为鬼亦雄奇。 ——题广西省邕宁县邕宁县昆仑关抗战纪念公园(南牌坊北面外柱楹) 题联时顾祝同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 顾祝同贺赠联 正直之姿,刚毅之色; 琴心剑胆,慧眼柔肠。 ——1940年12月书赠新四军军长(条幅挂轴) 宝鼎呈祥,金银结彩; 瑶台献端,珠玉生辉。 ——贺陈母邵太夫人70岁寿诞(楷书墨迹联) 上款署“陈母邵太夫人七秩荣庆”;下款署“顾祝同敬颂”。 顾祝同撰挽联 养志有贤孙,避地海疆慰晨夕; 享年跻上寿,归真佛国奠松楸。 贺赠顾祝同联 关塞仗全锋,屹尔干城万里; 江山撑半壁,巍然鞥柱一方。 ——1938年国民革命军第3战区幕僚贺顾祝同46岁寿诞 § 书法 § 推荐链接 43名国民党将领的结局 蒋介石:悬棺待葬 李宗仁:叶落归根陈诚:主政台湾 白崇禧:独死公馆 何应钦:失权有宠顾祝同:心思谁知 陈果夫:潦倒而死 陈立夫:期盼统一 孔祥熙:客死异域 宋子文:因噎而亡 张群:百年老人 翁文灏:回归大陆 孙科:虎父犬子 吴铁城:晚年受辱 王云五:在商言利 戴季陶:油尽灯枯 吴鼎昌:病死香港 熊式辉:一介草民 张厉生:终遭遗弃 朱家骅:苦守学术 王世杰:凄然北望 顾维钧:外交奇才 宋美龄:世纪老人 吴国桢:书生本色 刘峙:嗟来之食 程潜:礼遇有加 薛岳:冯妇难当 卫立煌:北上回归 余汉谋:种菜赌棋 胡宗南:死非其所 傅作义:和平起义 阎锡山:离土而死 周至柔:仍受重用 王叔铭:钟情梨园 桂永清:短命总长 杜聿明:立地成佛 汤恩伯:死于日本 孙立人:清白难还 马鸿逵:晚景凄凉 马步芳:出逃中东 陶希圣:御用文人 曾琦:反共难成 张君劢:误入歧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