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江 |
释义 | § 简介 长江源 长江,古称“江”、“大江”,在江苏镇江以下因古代有扬子津和扬子县(今扬州),故又有扬子江之称。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中段各拉丹冬雪山群姜根迪如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省(区、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支流涉及甘肃、贵州、陕西、河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8省(区)的部分地区。 长江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域总面积18.75%。干流自姜根迪如峰5820米雪线至长江口50号灯浮,全长6300余公里,仅次于尼罗河与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 水系构成 主要干流 长江 长江源于唐古拉山脉,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西南侧。这里冰川广布,姜跟迪如冰川的冰雪融水就是长江的源头。 从江源到入海口,可分为三大段:四川宜宾以下始称为长江;湖北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为长江中游;从湖口至入海口(崇明岛)为下游。 上游段约长3500公里,楚玛尔河是长江的北源;木鲁乌苏河是长江的南源,流程较长,水量也较多,按照河源唯远的原则,其最长支流沱沱河应为长江的正源。 自当曲河口到青海玉树一段称通天河,长813公里,河道较宽,水流舒缓。 自玉树到宜宾称为金沙江,古称丽水,从北向南流,穿过横断山脉,到云南石鼓附近折向东北入四川盆地,在宜宾与岷江汇合,全长2300公里。 自宜宾以下称长江。 中游段约长1000公里,因流经四川盆地,故俗称川江。从宜宾到重庆,河道颇曲折。自奉节白帝山到宜昌南津关一段,江水穿过四川与湖北边境山区的大峡谷地带,自西至东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统称三峡,全长204公里,滩多流急,江水落差甚大,自古称为长江天险。 下游段约长1850公里,江水落差甚小,水流缓慢,江面宽阔,一般都超过2公里,最窄处也有650米。 主要支流 长江支流 长江水系发达,径流充足,干流横贯万里,沿途有成千上万条大小支流汇人。在长江众多的支流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k㎡的就有437条,超过3000k㎡的有170条,超过1×104k㎡的有49条,超过5×104k㎡的有雅砻江、岷江、大渡河、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等9条。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的流域面积都超过10×104k㎡。嘉陵江流域面积为16×104k㎡,居第一位,汉江流域面积为15.9×104km㎡,居第二位。 长江有18条支流的长度超过500km,有6条支流的长度超过1000km,依次为汉江、雅砻江、嘉陵江、大渡河。乌江和沅江,都比淮河长。 长江有90条支流的多年平均流量在100m3/s以上。上述9条流域面积超过5×104k㎡的大支流,它们的多年平均流量都大于1500m3/s,依次为岷江、大渡河、湘江、沅江、赣江、嘉陵江、雅砻江、汉江和乌江,均超过黄河。 [1] 支流湖泊 中国大部分的淡水湖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面积较大的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和巢湖。 § 地形地貌 地理位置 长江第一湾 长江流域位于东经90°33′~122°25′,北纬24°30′~35°45′之间,北以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岷山、秦岭、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淮阳丘陵等与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黄河、淮河流域分界;南以唐古拉山脉、横断山脉的云岭、大理鸡足山、滇中东西向山岭、乌蒙山、苗岭、南岭等与藏北内陆水系、怒江、澜沧江、元江(红河)和珠江流域分界;西部以可可西里山、乌兰乌拉山、祖尔肯乌拉山、尕恰迪如岗雪山群与藏北羌塘内陆水系分界;东南以武夷山、石耳山、黄山、天目山等与闽浙水系分界。邻近河口的三角洲地区,北部地形平坦,水网密布,水系难以分界,通常以通扬运河附近的江都至栟茶公路与淮河流域为界;南部沿杭嘉湖平原南侧丘陵与钱塘江流域为界;东邻东海。流域范围东西长3000余公里,南北除江源及河口三角洲地区较窄外,中部一般宽1000公里左右。 长江流域地跨扬子准地台、三江褶皱系、松潘——甘孜褶皱系、秦岭褶皱系和华南褶皱系等五大构造区,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地层自太古界至新生界第四系发育齐全,并有不同时期岩浆岩分布。 [2] 地势 长江流域整个地势西高东低,跨越中国地势的三级大阶梯:江源水系、通天河、金沙江干流石鼓以上及支流雅砻江、岷江上游、白龙江等流经的青海南部、四川西部高原和横断山脉属第一级阶梯,一般海拔在5000~3500米; 金沙江干流石鼓以下、宜宾至宜昌干流河段、岷江中下游、沱江、嘉陵江、乌江、清江及汉江上游流经的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鄂黔山地属第二级阶梯,一般海拔在2000~500米;一、二级阶梯间的过渡带,由陇南、川滇高中山构成,一般海拔3500~2000米;长江干流中下游、汉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水系流经的淮阳山地、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属第三级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二、三级阶梯间的过渡带,由南阳盆地、江汉平原、洞庭平原西缘的狭长岗丘和湘西丘陵组成,一般海拔200~500米。 地貌 流域内地貌类型众多、地面高差悬殊,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其中,高原、山地占71.4%;丘陵占13.3%;平原占11.3%;河流、湖泊等水面占4%。流域内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地理条件的地域差异甚大。 § 水文特征 径流量 长江 长江的年径流量约9600亿立方米,居全国河流之首,占全国总径流量的35.1%,也是流入中国海径流量总量的55.2%,仅次于亚马逊河与刚果河,在世界上排名第三。[3] 水量变化 年水位起伏幅度颇为可观——平均约20米(65英尺)——枯水年为8~11米(26~35英尺)。在峡谷中,洪水造成的水位幅度达到40~46米(130~150英尺)的巨大规模。下游水位变化的影响被湖泊的调节作用缩小;而海潮对水位具有极大影响。在吴淞附近,日潮幅为5米(15英尺),年潮幅为6米(20英尺)。 分析输送到长江口的水量显示,流域高原地区提供流量的10%,而江中其余所有的水,系流域中下游地区所提供,洞庭湖和鄱阳湖约提供水量的40%。 长江水量巨大。即使在上游地区,平均流量超过1,982立方米/秒(70,000立方英尺/秒)。在第一大支流雅砻江汇流后,长江流量急遽增加,平均接近5,493立方米/秒(194,000立方英尺/秒)。再往下游,长江接纳众多支流,流量逐渐增加,在宜昌附近三峡末端达到14,980立方米/秒(529,000立方英尺/秒),在汉口附近达到23,984立方米/秒(847,000立方英尺/秒),而在南京附近达到31,149立方米/秒(1,100,000立方英尺/秒)。长江口平均流量约为33,980立方米/秒(1,200,000立方英尺/秒),而年注入大海的总水量为1,072立方公里(244立方英里),使长江流量在世界河流中位居第四。 气候特征 长江流域年平均降雨量大约1100毫米(43英寸)。雨多半由季风带来,主要在夏季月份降落。在流域山区部分,多半降水以雪的形式出现。流域中下游季风雨造成的洪水通常始于3至4月间,持续约8个月。5月水位多少有些下降,但随后又急剧增高,一直持续上升到8月,达到最高水位。此后水位逐渐回落到季风到来前水平,水位降低在秋、冬季的多数时间持续进行,一直延续到2月,此时达到1年中的最低水平。 § 自然资源 黄金水道 长江航运 长江是中国主要的运输河流,客货运输密集。长江是海路的延续,将内陆和沿海的港口与其他主要城市连成一个运输网,其中南京、武汉与重庆具主要作用。长江通过大运河与可通航的黄河及渭水相通,大运河还与杭州及天津的海港联系在一起。 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加之长江沿线的航道不断得到整治,进入21世纪,长江航运迅猛发展。2005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7.95亿吨,超过欧洲的莱茵河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航运最繁忙的通航河流。2006年,长江干线货运量增至9.9亿吨,2007年一举突破10亿吨大关,达到11.23亿吨,是密西西比河货运量的2倍和莱茵河货运量的3倍。目前,5000吨级船舶和万吨级船队可全年上行至武汉,2000吨船舶可达宜昌,但只有较小的船舶才可到达四川的宜宾。 号称“黄金水道”。 有的专家认为,长江干线航运若完全开发,运能应该在30亿吨,至少相当于10条京广铁路的运输能力,换言之,长江的运能尚有60%亟待开发。 水力资源 长江不仅干流落差大,从整个流域来看,高原山区占流域总面积的65.6%,丘陵占24%,因此,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很大,干流和支流穿行其间,往往形成许多落差集中的河段,蕴藏着有利于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特别是当长江干流和支流穿过我国大陆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之间的过渡带(如:干流金沙江、支流雅砻江、大渡河、青衣江等);或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中下游平原、丘陵)之间的过渡带(如:干流三峡;支流乌江、汉江、沅江、清江等)时,因地势突变,落差集中,水力资源就更加富集。 长江流域水力资源在分布上西部多、东部少,在规模上大型骨干电站居多的两大特点。调查表明,长江上游水力资源占流域可开发总电量的89%。干流可开发水力资源全部集中在宜昌以上;支流可开发水力资源中,宜昌以上计有电站1632座,装机8000万千瓦,年发电量4400多亿千瓦·时,占整个支流可发电总量的80%。而宜昌以下的长江中下游支流可发电量总计为1130亿千瓦·时,与干流上游的一座三峡电站可发电量相当。 渔业资源 长江长江及其支流和包括洞庭湖、鄱阳湖及太湖这些大湖在内的湖泊鱼类丰富。在中国的河流中可找到多达500种鱼类,其中多数栖息在长江及其支流。约30种河流动物具有经济意义,特别是鲤、欧鯿、鲈、马蛤(一种大穴居蛤)和七鳃鳗;最有经济价值的是白、黑阿穆尔鱼,比目鱼及斑点比目鱼。鲟也很重要;峡谷是良好的产卵区。再往下游,可发现大量鱼子,它们被收集并分散到全国各地供人工养殖。 稀有动物 扬子鳄 1、扬子鳄 生活在淡水里,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的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局部地区。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被称为"活化石"。中国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 2、中华鲟 中华鲟是中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中华鲟鱼是大型洄游性鱼类。它们像游牧民族,生在江河里,长在海洋中,在那里成长、发育,成熟期约需9-12年。完全成熟后,再迁移到中国浅海地区进入河口肥育、栖息。秋季,顺长江逆流而上,直至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幼鱼孵出后,便跟随着亲鱼远征,向河口、海洋游去。 § 旅游资源 长江 长江流域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形成的旅游区可划分为“一线七区”。即:长江干流旅游线、长江三角洲旅游区、皖南名山风景区、赣北赣西旅游区、鄂西北陕南旅游区、湘西湘北旅游区、重庆四川旅游区、滇北黔北旅游区。 长江干流旅游线:现仅指重庆至上海一段,沿途不少城镇都分布有许多风景点。如重庆的缙云山、南北温泉,丰都“鬼城”,忠县的石宝寨,云阳的张飞庙。长江三峡更是长江干流旅游线中山水风光最佳的旅游区。 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包括杭州西湖、太湖风景名胜区、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及镇江、扬州、无锡、苏州、常州、嘉兴、宜兴等中小城市。 皖南名山风景区:是以黄山、九华山山地景观为主,兼得园林、庙宇之趣的游览区。还有贵池城东南的舟山和马鞍山采石矶等名胜古迹。 赣北赣西旅游区:包括鄱阳湖、庐山、井冈山、三清山等名山和南昌、景德镇、九江等名城。 鄂西北陕南旅游区:主要分布在汉江流域。。汉中地区有不少汉代和三国遗迹,如城固的张骞墓,汉中的占汉台、拜将台,勉县的武侯墓、武侯词,留坝的张良庙等。 湘西湘北旅游区:湘西旅游区主要有武陵三胜境——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 重庆四川旅游区:川中以成都为中心,北有都江堰、青城山,新都的市光寺;南有峨眉山、乐山大佛、岷江小三峡。川南有宜宾的翠屏山;泸州城的忠山。 滇北黔北旅游区:旅游区上要在金沙江两岸及昆明、贵阳、遵义等城市。金沙江两岸的深山峡谷有“动植物王国”之称,是科学考察的重要地区。纳西族名城丽江、泸沽湖畔“女儿国”。 除以上比较集中的旅游区外,流域内较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有河南南阳的卧龙岗、医圣祠、张衡墓和广西兴安的灵渠。 § 流域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界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闽丘陵。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 气候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小部分属中亚热带北缘。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最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集中于春、夏两季。地带性土壤仅见于低丘缓冈,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土。 农业发达,土地垦殖指数高(上海62.1%,江苏45.6%),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棉花、油菜、桑蚕、苎麻、黄麻等。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湖泊面积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平原面积10%。 两湖平原上,较大的湖泊有1300多个,包括小湖泊,共计1万多个,面积1.2万多平方千米,占两湖平原面积的20%以上,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大淡水湖,与长江相通,具有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天然水库作用,产鱼、虾、蟹、莲、菱、苇,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产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汉市、南昌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芜湖市、长沙市等城市。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平原居中国南北和东西交通网的枢纽地带,水陆交通都很发达。长江贯穿中部,成为一条东西向的水运大动脉,加上其无数支流,构成一庞大水道网。 § 历史文化 长江文明 长江文明,是长江流域各区域文明的总称,与黄河文明并列为中国文明的两大源泉。长江文明区域之广,文化遗址数量之多密度之大,都堪称世界之最。长江文明,特别是长江文明中的“稻作文明”,给东亚及世界以很大影响。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等中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成为中华文明。 1、史前文明:浙江省(田螺山遗址、河姆渡文明、马家浜文化)、环太湖(现浙江,江苏,上海,安徽等区域)、良渚文明、江西(吴城遗址)、湖南(炭河里遗址、彭头山文化、玉蟾岩遗址)、湖北(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四川(大溪文化 ) 2、夏商周同时期的长江文明:三星堆文明 (吴文化、越文化 、楚文化)其中三星堆文明有与中原文明交流的迹象。吴文化是中原的商周文化和吴地本土文化相融合发展的产物。越文化是中原的商周文化和越地本土文化相融合发展的产物。楚文化是中原的商周文化和楚地本土文化相融合发展的产物。 3、秦至清时期的长江文明:由于秦的统一中国,长江文明进一步和中国别的区域的文明相融合。中国各大区域文明相互融合逐渐产生了中华文明。 § 开发利用 水利建设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据记载,自公元前185年(汉)至公元1911年(清末),长江发生大小洪灾200余次,平均约10年1次。19世纪中叶的1848、1849、1860、1870等年,20世纪的1931、1935、1949、1954等年均发生大洪水,如1931年大水,长江中下游共淹没农田近340万公顷,受灾人口达2800多万人,武汉市被淹,灾情极为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了流域规划机构,制定了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流域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在灌溉排涝方面,修筑塘坝570多万处,建成了许多蓄、引、提相结合的灌溉系统,其中6万公顷以上大型灌区已有15处,都江堰灌区由1949年以前的20万公顷,扩大至53.3万公顷。 在发电方面,至1990年底,已建和正建1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98余座,设计总装机容量18506万千瓦,年发电量867亿度。 在航运方面,1954年以来系统的整治和维护了干流航道,特别是航运困难的川江河段进行了炸礁整治,共整治滩险188处,完成工程量约580万立方米。 此外,正在逐步实施经运河引长江水北上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运河扩建工程。江都水利枢纽作为第 1级抽水站的组成部分,抽水量460立方米/秒,已使苏北20万公顷农田受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位于长江西陵峡中段,坝址在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坝址控删流域面积l00万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5l0亿m3,多年平均年输沙量5.3亿t。设计正常蓄水位l75m,总库容393亿m3,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m3。电站装机总容量l820万kW,年平均发电量847亿kW.h。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电站厂房、船闸和升船机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轴线全长2335m,坝顶高程185m,最大坝高l75m。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两侧为电站厂房坝段及非溢流坝段。电站采用坝后式,分设左岸及右岸厂房,分别安装l4台及l2台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为混流式,单机容量均为70万kW。 桥梁设施 1949年以前,长江上没有一座桥,交通十分不便。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4年底,在长江上建起了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截止2000年,长江上已建和在建的特大型桥24座,在长江主要干流上共建有桥梁近50座。长江上已有15座大桥建成通车,其中公铁两用桥梁3座:武汉大桥、九江大桥、南京大桥;铁路桥4座:宜宾大桥、三堆子大桥、白沙沱大桥、枝城大桥;公路桥10座:江津大桥、涪陵大桥、西陵大桥、武汉二桥、黄石二桥、铜陵大桥、江阴大桥、扬中大桥、武汉白沙洲大桥、军山大桥、。 在建的大桥10座:有公铁两用斜拉桥芜湖大桥、公路桥有重庆大佛寺大桥、宜昌大桥、夷陵大桥、荆沙大桥、鄂黄大桥、南京二桥、武汉二七路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 §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这首诗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