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邵宗元 |
释义 | § 邵宗元 崇祯十七年(1644)的春天,李自成的造反队伍攻破居庸关,大部队就要兵临北京城下,保定城军民人心惶惶。因为知府何复还没到任,邵宗元就出面召集官员商讨守城的大计。知府何复听到保定形势紧迫的消息以后,日夜兼程赶往保定。别人劝他不要飞蛾投火,可是何复不听。来到了保定城,邵宗元要把大印交给他,可是何复却对邵宗元格外倚重,说:“您部署已经很妥当了,大印就仍然佩戴着吧,我一定与你同心协力。” § 其他 邵宗元先来到府学,给青年学生们作了一场战前鼓动宣传式的讲演。他讲解《论语》中的《临危受命》一章,说是“见利”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大义”,要把“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在危难关头,要勇于献身……邵宗元讲得慷慨激昂,听者也受到极大的鼓舞。讲演完毕,便和几名官员带领2000多名乡兵走上城墙,分门把守。 没多久,李自成的造反部队攻下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已吊死煤山。薄暮时分,攻城的部队送来了劝降信,邵宗元并不拆看,当即把来信撕得粉碎。第二天黎明,攻城的大部队到达,前后接连不断长达300多里。他们把保定城包围得水泄不通,架起云梯强行攻城,呼骂叫阵。邵宗元带兵坚守,造反部队的攻势也就减缓了下来。 这时,城下来了个不速之客。督师、大学士李建泰带领几百名残兵和几辆粮饷车来到了城下。“打开城门啊,我们要进城!”李建泰的士兵在城下高呼,城头的守兵却不开城门。“我是朝廷的大臣,带兵讨贼到了这里,你们怎么敢不开城门让我进去?”京城陷落,皇帝身亡,李建泰却还要摆出朝中大官的架子,举起手中皇帝颁发的大印频频招摇。 邵宗元当然不卖他的帐,对他说:“你受天子的厚恩,皇帝在宫门赐给你上方宝剑,亲自把酒为你送别,时到今日,你不带兵征讨贼兵,难道还要喊开城门来避难吗?”守城的官员,有人提出还是为他打开城门,宗元说:“这个大学士,要是冒牌货特意来诈开城门的,怎么办呢?”李建泰带领的人中,有一名监察御史姓金,是保定人,城上有人认识金御史,确定李建泰不是冒牌货后,才打开城门让他进入。 李建泰入城以后,造反的队伍攻城更猛,眼看难以守住。攻城的部队炮火越来越猛烈,城堞全部倒塌,弹丸飞来如雨点一般,城中人外出,都顶着门板走路;火箭射中城楼,好多人被烧死。李建泰召集官员们开会说道:“大家也都知道京城的变故吗?”“听说,不知是真是假。”人们回答说。李建泰拿出了攻城部队用箭射过来的一封劝降信,信上详细叙述了京城被攻陷的情景。人们逐一传阅,邵宗元最后看完信,不禁怒火万丈,说道:“我们这些做官的,都是受国家大恩的人,死就死,怎么能厚颜无耻的向敌人乞求活命呢?”李建泰对他说:“我想要你的大印来用一下,发出降信,为保定城的百姓寻求一条活路。如果不这样,城破后百姓都会被屠杀,那又怎么办呢?”邵宗元泪流满面说道:“何知府当初不愿意掌握大印,我也没有坚决交还,是因为守城的提议是我做出的,我愿意负责到底;事到如今,就是何知府要想掌管大印,我也不会交出了,何况你大学士要把印信拱手送给贼人呢?"李建泰坚持要送出投降信。邵宗元指着李建泰的鼻子骂道:“我邵宗元论功名只不过是江北的一名老贡生,论职务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州官,大学士您可是进士及第,受任将相之职,你出师时皇上在正阳门外亲自为你饯行,盼望你做三国时的诸葛亮、唐代平定叛乱的裴度,这些你也忘记了吗?真没想到你会做这等宵小之事……”李建泰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邵宗元忽然把印信扔到李建泰面前,说道:“我为朝廷守卫这一块土地,活着就绝没有投降的道理,死后就任凭你去做吧……”说完欲拔出佩刀自刎,而此时他的手臂却被猛扑过来的几个人死死抱住。有几个官员从地上捡起大印、拥着邵宗元离开了,会议不欢而散。 李建泰当夜从城墙上放下去一名亲信,同攻城的部队商谈了投降的计划,第二天,里应外合,保定城失陷。 邵宗元携带大印从城墙上跳下,攻城者搜到他身上的大印后要夺下来,邵宗元死不放弃,直到他被杀害手指仍紧紧地握着大印,攻城者只好截断他的两根指头才取走了大印。 知州何复和其他的官员也不屈而死,监军金御史抱着监军的大印投井而死,唯独出将入相的李建泰带着他的部下投降了。 数年以后,保定的民众为邵宗元等不屈而死的官员立了祠堂,一直用祭品供奉他们。在他的家乡,距邵家寨西半里多路的“邵忠烈墓”,即邵宗元之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