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郦姓
释义

郦姓郦姓是非常古早的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03位。郦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

§ 姓氏用字

郦姓

§ 姓氏渊源

女娲造人第一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远古骊山氏女娲,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

上古有骊山氏一族,出自远古女神女娲。在古代,“郦”与“丽”、“骊”三字通假,因此在女娲的后裔子孙中,多有将骊山氏省文简化改为单姓郦氏、骊氏、丽氏者,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酉姓,出自黄帝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中的记载,郦氏是黄帝之后。

根据有关史籍和族谱记载:郦氏家族起源于黄帝时代。轩辕黄帝(一世)娶炎帝之女彤鱼氏为三妃,生子夷彭(二世)于酉山,以酉为姓。夏代初年(前2069年),其后人涓,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郦邑(今河南内乡郦城村),赐姓郦氏,称为郦涓(九世),是为内乡郦姓始祖。

得姓始祖:女娲、黄帝、郦涓。

§ 各支始祖

一、原始世系:

1、黄帝(华夏始祖)→2、夷彭(酉山始祖)→3、左人→4、壹鸣→5、皓→6、索鹿→7、种夷→8、犍→

二、内乡世系:

9、涓(受封郦国,赐姓郦氏,内乡始祖)→10、寰→11、兹→12、奚首→13、俶→14、赫→15、咎→16、→17、开甲→18、浇→19、茫→20、降亥→21、尼→

三、新蔡世系:

22、圉(新蔡始祖)→23、处→24、衔壬→25、外辛→26、无亥→27、嚣→28、黔→29、沃→30、骄→31、亹→32、羌→

四、骊山世系:

33、盛乙(骊山始祖)→34、虞→35、荼→36、款→37、荒→38、朔→39、般→40、连(西周功臣)→41、靳→42、骠→43、绰→44、湍→45、甄→46、涵衍→47、裴砻→

五、晋城世系:

48、戍(晋城始祖)→49、骜→50、巢→51、弗羁→52、掬昙→53、颛(郦国被晋国攻灭)→

六、陈留世系:

54、庞( 受封陈留侯,陈留始祖)→55、叙→56、浚→57、嘉→58、燧→59、勰→60、蟠(东周忠臣,失去爵位)→61、淮→62、皋→63、彦→64、崎→65、旻→66、迥→67、踰→68、徇→69、轸→70、崇→71、食其(西汉功臣)→72、庎(受封武遂侯)→73、暹→74、珉→75、勃→76、平→77、逸→78、乘→79、黄→80、莫(失去爵位)→81、胜→82、舆→83、侗→84、邕→85、晁→

七、涿州世系:

86、炎(涿州始祖)→87、止戈→88、亶→89、尚→90、杼→91、志→92、怀→93、肃→94、瑛→95、绍→96、嵩→97、范(北魏功臣)→98、道元(北魏忠臣、地理学家)→99、继方→100、植→

八、维扬世系:

101、昶(唐初功臣,受封扬州,维扬始祖)→102、思仁→103、浑→104、弼→105、泽→106、世靖→107、宏(唐末忠臣)→108、融→109、拯→110、希亮→111、斌孙(北宋功臣)→112、辅→113、守博→114、衡→115、穆→116、鳯→117、文绍(南宋功臣,江南始祖)→118、嵩(会稽始祖)、坊(兰溪始祖)、元亨(诸暨始祖)、道亨(台州始祖)。

九、南渡世系:

118、元亨(诸暨始祖)→119、尚泉→120、联→121、公瑾→

十、浣江世系:

122、景辅(玺7,浣江始祖)→123、哲(曾9)→124、宏甫(荣6)→125、德祐(贵3)→126、政(景7,景七派始祖)→127、经(友9)→

十一、秉彝房世系:

128、忠(尊27,秉彝房始祖)→129、潮(震33)→130、楷(泰40)→131、灿(乾54)→132、文龙(坤21)→133、希荣(秉6)→134、礼(萃6)→135、良梗(豫9)→

十二、崇本堂世系:

136、遐龄(恒14,崇本堂始祖)→137、瑞宗(升27)→138、缃(隆13)→139、毓醇(临21)→140、可丰(观18,大马坞始祖)→141、富年(随16)→142、唐山(复76)→143、宜左(履89)→144、君美(需101)→145、兆隆(颐73)→146、大昭(渐41)→147、伟仁(咸106)→148、林春(落丰9)→

§ 迁徙分布

根据有关史籍和族谱记载:郦氏家族起源于黄帝时代。轩辕黄帝(一世)娶炎帝之女彤鱼氏为三妃,生子夷彭(二世)于酉山,以酉为姓。夏代初年(前2069年),其后人涓,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郦邑(今河南内乡郦城村),赐姓郦氏,称为郦涓(九世),是为内乡郦姓始祖。

商朝年间,郦国演变为骊戎部落,先后迁居骊邑(今河南新蔡)、骊山(今陕西临潼)。商朝末年(前1046年),骊戎部落首领郦连(四十世)帮助周武王灭商兴周,成为西周开国功臣之一。春秋中期,骊戎部落被晋国攻灭。周惠王十年(前667年),郦庞(五十四世)被周惠王封为陈留侯(今河南开封陈留镇),是为陈留郦姓始祖。其后,郦嘉(五十七世)修政爱民,清正廉洁;郦蟠(六十世)为国殉难,满门忠烈。

秦代末年,郦食其(七十一世)协助汉高祖灭秦收齐,成为西汉开国功臣之一,其后裔世袭武遂侯;其弟郦商,东征西讨,战功卓著,后代世袭曲周侯。东汉后期,郦炎(八十六世)迁居涿郡(今河北涿州),是为涿州郦姓始祖;十六国时期,郦姓家族一部分躲避战乱迁往江南金陵,是为南支郦氏;另一部分继续留居华北涿州,是为北支郦氏。北魏前期,郦范(九十七世)军功卓著,为官四十余年,成为朝廷的栋梁重臣,北魏的名门望族。其子郦道元(九十八世)历任朝廷要职,严惩权贵豪强;同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留下了不朽的地理巨著《水经注》四十卷,在世界地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隋代末年,郦昶(一百〇一世)跟随唐太宗征战有功,成为唐代开国功臣之一。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被封为扬州刺史,迁居于维扬(今江苏扬州),成为维扬郦姓始祖。唐代末年,各地藩镇战乱纷纷,郦宏(一百〇七世)临危受命,担任大司空。天复四年(904年),惨遭叛贼杀害,忠君尽节。北宋初年(960年),郦文孙、郦斌孙兄弟(一百十一世),跟随宋太祖征西,讨伐叛臣,以战功封侯。

南宋初年(1129年),金兵大举南侵,郦文绍(一百十七世)率领众将护卫宋高宗南渡长江。其后,宋高宗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郦文绍定居越州(今浙江绍兴)。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其第三子郦元亨(一百十八世),担任诸暨学正,遂迁居暨阳(今浙江诸暨),是为暨阳郦氏始祖。至南宋后期,郦景辅(玺七公,一百二十二世)精于律法,诰赠大理寺提领,在浣江之西开基立业,是为浣江郦姓始祖。

南宋晚期、元朝前期,玺四公郦景研生子郦洪(一百二十三世),担任龙虎大将军,前往丹阳抵抗蒙元入侵,后世定居江苏丹阳。玺五公郦景秀居住诸暨城北,后代形成郦村。与此同时,定居诸暨县城的玺七公郦景辅生三子(一百二十三世):曾九公郦哲(留居诸暨县城)、曾十公郦贤(迁居祝桥)、曾十一公郦信(迁居巽坞)。曾九公郦哲生一子:荣六公郦宏甫(一百二十四世)。宏甫生三子(一百二十五世):贵二公郦德继、贵三公郦德祐、贵四公郦德裕。德继生二子(一百二十六世):景三公郦恒,景八公郦仕丰。德祐生四子(一百二十六世):景二公郦成、景四公郦观、景五公郦昇、景七公郦政。德裕生四子(一百二十六世),两支传下后代:志一公郦彦刚、志四公郦彦俊。

到了明代,诸暨境内的郦姓家族,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逐渐分出新的房派:景八派分为元一房、元三房、元五房、元九房、元十房、元六房、元四房、元七房、元十一房;景五派分为友六房、友八房;景七派分为维新房、维尧房、秉彝房、荣华房。这十五个房派,加上玺四派、玺五派、景三派、景二派、景四派、志一派、志四派、曾十派、曾十一派,总共有二十四个房派。因此,浣江郦氏宗族的祠堂永思堂门前立有二十四尊石狮子,就是象征这二十四个房派的。

如今,玺四派的后代遍及丹阳、镇江、南京、句容、宜兴、常州、张家港、无锡、苏州、上海等地。玺五派的后代主要居住在诸暨城北的郦村。还有玺七派的二十二个房派,景四派迁居湖南邵阳、武冈、通道;其余遍及诸暨一百三十余村,以及绍兴市区、柯桥、萧山、富阳、桐庐、浦江、义乌、衢州、嵊州、上虞、路桥、玉环、杭州、嘉兴、上海、安徽安庆、湖北来凤、重庆万州、云南盐津、北京、香港、台北、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英国。

§ 郡望堂号

诸暨郦氏宗祠永思堂旧址1、郡望:

新蔡郡:

原为周朝吕国的地域,即今河南省新蔡一带。春秋时期蔡平侯从上蔡迁都到下蔡,故名,也称为新蔡。汉朝设置新蔡县。晋朝时期晋惠帝从汝阴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今河南新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新蔡县一带。南北朝时期北齐改为广宁郡。隋朝时期又改名为蔡州。

2、堂号:

开封:广野堂。因纪念西汉开国功臣广野君郦食其而得名。

会稽:长揖堂。因纪念秦末郦食其见刘邦长揖不拜而得名。

兰溪:枕湖堂。因当地族人枕靠湖泊地带居住劳作而得名。

诸暨:永思堂。为永远缅怀思念历代前辈创业精神而得名。

丹阳:注经堂。为纪念地理学家郦道元写下水经注而得名。

在会稽长揖堂之下,又繁衍出以下堂号:

嵋山派:二美堂

三门派:积善堂

在诸暨永思堂之下,又繁衍出以下堂号:

玺五派:明经堂(郦村江边)

景三派:凤鸣堂、余庆堂、登本堂、滋德堂(郦村路边);亦政堂(江龙)

景八派:宝善堂(下江东)、欲仁堂(詹家山长房)、存耕堂(詹家山二房)、寿萼堂(詹家山小房)、檡树堂(元九房)

景五派:永言堂(白墙庄)、怀哲堂(横街)、继哲堂(蓝社)

景七派:崇本堂(西隅)、福持堂(后街)、尚义堂(马湖沿)、茂荆堂(西隅)、顺怡堂(直埠)、瑞蔼堂(城内秉)、恒升堂(后街)

§ 家谱文献

郦氏宗谱

1、《仙居郦氏宗谱》:现存于仙居县半溪、林坑口。

2、《永康郦氏宗谱》:保于永康市前郦、后郦。

3、《沂源郦氏宗谱》:现存于山东省沂源县花峪村。

4、《会稽郦氏宗谱》(东):现存于日本国立博物馆;美国盐湖城宗谱研究会。

5、《会稽郦氏宗谱》(西):现存于上海图书馆。

6、《横渡郦氏宗谱》:现存于三门县大横渡村。

7、《兰溪郦氏宗谱》:现存于兰溪市井塘下村。

8、《浣江郦氏宗谱》:现存于上海图书馆。

9、《浣江郦氏宗谱》:现存于诸暨市石桥头、义乌市下里角塘;北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

10、《义乌郦氏宗谱》,现存于衢州市博物馆

11、《蒋堂郦氏宗谱》:现存于金华市寺前。

12、《丹阳郦氏宗谱》:现存于河北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

13、《邵阳郦氏宗谱》:现存于湖南省邵阳县郦家坪。

14、《蕲春郦氏宗谱》:现存于湖北省蕲春县金沟。

15、《盐津郦氏宗谱》:现存于云南省盐津县郦家湾。

16、《浣江郦氏宗谱》:现存于诸暨市江龙、序先房、来鳯、赵公桥、白墙庄、杜家坞、蓝社、石桥头、大马坞、琅珰山、马湖沿。

§ 字辈排行

1、会稽郦氏字第(东)

克 —— 归 —— 明 —— 诚 —— 德 —— 南 —— 国 —— 文 —— 武 —— 祖 —— 学 —— 传 —— 维 —— 世 —— 昌 —— 永 —— 庆 —— 光 —— 裕 —— 寿 —— 福 —— 安 —— 恩 —— 泽 ——

2、会稽郦氏字第(西)

鉴 —— 清 —— 标 —— 熙 —— 圻 —— 镇 —— 河 —— 桂 —— 燕 —— 在 —— 钟 —— 永 —— 桓 —— 然 —— 培 —— 锡 —— 治 —— 杲 —— 照 —— 坎 —— 镐 —— 江 —— 松 —— 烈 —— 埙 —— 铨 —— 泽 —— 相 —— 炜 —— 圭 ——

3、诸暨、山阴、萧山、富阳、义乌、路桥、玉环郦氏字第

玺 —— 曾 —— 荣 —— 梁贵华 —— 钟胜景志汝信 ——斌梅真友敬名涌 —— 洪松尊旋斗 —— 方端椿元希震堂玘添 —— 洋京翰伦楠准泰万兆尚锦全广玫杨谨显 —— 豪环献如儒湘乾完拱贞恭怀深朝谏英 —— 廷建濂敬尧祥良贤坤恩高昂谦轲原 —— 和升远庄秉登忠宁艮思鸿呈有道 —— 顺正澄惠嘉开节明科萃芳享福德 —— 庆奇淳应鼎金铨朝缨豫昌京镔电 —— 砡源恒绣仁主美懋铉翯 —— 经升东仙义青晋渟珽 —— 琮隆壁李礼标益澜帘 —— 临 —— 观 —— 随 —— 复 —— 履 —— 需 —— 颐 —— 渐 —— 咸 —— 丰 —— 大 —— 壮 —— 同 —— 人 —— 贲 —— 师 —— 济 —— 坎 —— 解 —— 蒙 ——

4、诸暨泰北郦氏字第

玺 —— 曾 —— 荣 —— 富 —— 浩 —— 稠 —— 承 —— 常 ——淮 —— 谨 —— 建 —— 生 —— 齐 —— 广 —— 圣 —— 仁 ——智 —— 克 —— 时 —— 敏 —— 安 —— 吉 —— 永 —— 固 —— 贞 —— 允 —— 实 —— 光 —— 辉 —— 新 ——

5、三门横渡郦氏字第(昌)

廷 —— 君 —— 昌 —— 成 —— 兆 —— 永 —— 高 —— 远 —— 惟 —— 凤 —— 圣 —— 家 —— 才 —— 达 —— 亦 —— 卿 —— 由 —— 仁 —— 倍 —— 厚 —— 德 —— 礼 —— 智 —— 规 —— 刚 —— 方 ——

6、三门横渡郦氏字第(乙)

乙(昌) —— 炳(成) —— 中(兆) —— 孝(永) —— 启(高)—— 志(远)—— 国(惟)—— 观(凤)—— 光(圣)—— 大(家) —— 道(才) —— 其(达) —— 昌(亦) ——

7、仙居郦氏字第

道 —— 福 —— 瑞 —— 德 —— 彦 —— 润 —— 榛 —— 健 —— 大 —— 宗 —— 祖 —— 士 —— 可 —— 永 —— 邦 —— 夫 —— 全 —— 统 —— 良 —— 明 —— 光 —— 起 —— 孟 —— 思 —— 尚 —— 炳 —— 熙 —— 承 —— 正 —— 宗 —— 国 —— 士 —— 文 —— 希 ——

8、永康郦氏字第

文 —— 永 —— 启 —— 洪 —— 开 —— 学 —— 宜 —— 春 —— 明 —— 安 —— 康 —— 乐 —— 寿 —— 长 —— 承 —— 扬 —— 优 —— 统 —— 恒 —— 昌 ——

9、丹阳郦氏字第

玺 —— 曾 —— 荣 —— 德 —— 显 —— 祥 —— 仁 —— 礼 —— 信 —— 瑢 —— 旸 —— 金 —— 水 —— 宝 —— 嘉 —— 嗣 —— 志 —— 大 —— 茂 —— 士 —— 永 —— 绍 —— 邦 —— 明 —— 世 —— 传 —— 以 —— 毓 —— 汝 —— 兆 ——

10、来凤郦氏字第

尔 —— 文 —— 国 —— 廷 —— 光 —— 盛 —— 世 —— 大 ——吉 —— 昌 —— 全 —— 家 —— 如 —— 孝 —— 友 —— 永 —— 远 —— 定 —— 芬 —— 芳 ——

11、蕲春郦氏字第

云 —— 昃 —— 颀 —— 爵 —— 欣 —— 太 —— 福 —— 开 ——统 —— 承 —— 添 —— 佑 —— 辉 —— 光 —— 耀 —— 荣 —— 大 —— 文 —— 朝 —— 正 —— 宏 —— 道 —— 华 —— 国 —— 世 —— 启 —— 英 —— 远 —— 家 —— 声 —— 礼 —— 乐 —— 从 —— 先 —— 进 —— 乾 —— 元 —— 利 —— 亨 —— 贞 —— 锡 —— 汝 —— 林 —— 荣 —— 境 —— 钟 —— 涵 —— 树 —— 焰 —— 均 —— 金 —— 汤 —— 相 —— 照 —— 地 —— 锦 —— 满 —— 棣 —— 辉 —— 增 —— 春 —— 和 —— 景 —— 茂 —— 盛 —— 信 —— 权 —— 炳 —— 振 —— 兴 —— 仁 —— 义 —— 昭 —— 鸿 —— 志 —— 德 —— 惠 —— 定 —— 超 —— 群 ——

12、盐津郦氏字第

应 —— 其 —— 二 —— 朝 —— 赢 —— 文 —— 登 —— 浩 ——上 —— 廷 —— 凤 —— 秀 —— 才 —— 世 —— 大 —— 先 —— 人 —— 之 —— 庚 —— 底 —— 云 —— 华 —— 从 —— 金 —— 启 —— 富 —— 首 —— 保 —— 长 —— 春 —— 永 —— 正 —— 乾 —— 坤 —— 定 —— 万 —— 代 —— 子 —— 孙 —— 兴 ——

§ 楹联典故

郦氏宗祠1.四言通用联:

望出新蔡;源自郦国:全联典指郦氏的源流和郡望。

著水经注;封广野君:

上联典指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曾官御史中尉,执法严峻,官至关右大使。好学而博览,文笔深峭,到各地“访渎搜渠”,留心考察水道变迁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著《水经注》四十卷,是公元六世纪前中国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巨著,文笔绚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下联典指秦汉之际的陈留高阳人郦食其,家贫而好读书,初为里监门吏。秦末农民战争中归附刘邦,献计攻克陈留,封为广野君。楚汉战争时,说服齐王田广归汉,韩信率军袭击齐国,田广以为是他出卖了自己,便把他烹死。

计绐产禄;威振山蛮:

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郦寄,与吕禄友善,高后崩,大臣欲诛诸吕。太尉周勃劫郦寄父,令郦寄绐吕禄、吕产与出游,周勃乃得入据北军。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的北魏郦道元,太和中由尚书主客郎累迁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治,蛮民诣阙讼其刻峻,坐免官。

赵公桥村郦氏宗祠集成水注;学擅纵横:

上联典指北魏时期的郦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水经注》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郦食其,好读书,为刘邦定计下陈留。郦食基常为说客,使诸侯,后说齐,凭轼下齐七十余城,及韩信袭齐,齐以郦食其卖己,遂被烹之。

清简为治;懿行可风:

上联典指北魏时期的郦道约,字善礼,任鲁阳太守,政简刑清,民以安居。下联典指郦氏女郦仲隐为宋氏妇,姻族皆称其妇德。

著水经注;封曲周侯:

上联典指北魏时期的郦道元撰《水经注》四十卷。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郦商以功封曲周侯。

2.六言通用联:

北魏关右大使;东汉音律专家:

上联典指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历官安南尹、河南将军、关右大使等。下联典指东汉学者郦炎,范阳人。字文胜,有文才,精音律。性至孝,汉灵帝时州郡辟命皆不就。

3.七言通用联:

善礼以清俭为治;仲隐则懿行可风:

上联典指北魏时期的郦道,字善礼,任鲁阳太守,政简刑清,民以安居。下联典指郦氏女郦仲隐为宋氏妇,姻族皆称其妇德。

4.八言以上通用联:

服儒者衣冠,洵是汉家三俊;兴鲁阳学校,尝注水经一书:

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谋士郦食其事典。下联典指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字善长,涿县人。汉朝人桑钦著的《水经注》,记中国河流水道一百三十七条,郦道元作注,增至一千二百五十余条,增加十倍于原书,成为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之一。

§ 历史名人

郦食其郦食其:蟠公十一世孙,崇公之子,讳食其,魏安釐王九年(前268年)生于魏国陈留高阳(今河南省杞县高阳镇),早年爱好读书,关注各国局势。魏末王三年(前225年)秋,秦国攻灭魏国,食其家贫落魄,沦为陈留门吏,孤傲不驯。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陈胜、项梁起义,食其隐匿不出,静观时局发展。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春,刘邦兵临陈留,访求当地豪杰,食其乃跟随刘邦,用计攻克陈留,得到大批军粮。刘邦封食其为广野君,出使各国诸侯;以其弟商为将,进攻秦朝。秋,兵临武关,食其劝秦将归降,不战而下武关,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汉王三年(前204年)秋,楚汉战争正在进行,项羽、刘邦争夺荥阳、成皋。刘邦兵力疲惫,意欲退守洛阳一带。食其认为荥阳敖仓军粮众多,成皋天堑地势险要,力劝刘邦坚守,终于保住中原战略要地。又出使齐国,劝齐王田广归汉,齐王乃放弃战备,以七十余城降汉。

汉王四年戊戌初(前204年11月),汉将淮阴侯韩信嫉妒食其之功,发兵袭击齐国,齐王田广认为被骗,乃烹杀食其,时年约六十有五,墓在雍邱(今河南省杞县)。汉文帝年间,追谥为广野愍侯。杞民为之立庙,世代与其弟良臣一同祭祀。

郦商:蟠公十一世孙,食其公之弟,讳商,字良臣,魏安釐王二十四年(前253年)生于魏国陈留高阳(今河南省杞县高阳镇),早年爱好练武,学习用兵之道。陈胜起义后,商聚集四千多贫苦农民响应。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春,刘邦攻克陈留后,商率领部下跟随刘邦进攻秦朝,沿路屡立战功。汉王元年(前206年),刘邦封商为信成君、陇西都尉。楚汉战争中,转战于中原各地,多次打败楚军,再立功勋。

汉高帝五年(前202年)秋,燕王臧荼反,商跟随高帝出征平叛,升任右丞相。六年(前201年)正月,朝廷以战功封商为曲周侯。汉高帝十年(前197年)秋,陈豨反汉,自立代王,商再随高帝出征平叛。十一年(前196年)秋,淮南王英布反,商又随高帝出征平叛。

商一生戎马,先后参加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战争、三次平叛战争,为汉朝立下赫赫战功。汉高后八年(前180年)秋,商去世,在位二十二年,终年约七十四岁,谥曰景侯,葬于其兄广野君墓左侧。河南省杞县有二郦公祠,世代祭祀不绝。

郦炎:(公元150~178年),字文胜;河北范阳人。著名东汉诗人、学者。西汉谋士郦食其之后,有文才,精音律。言论给捷,多服其能理,性至孝,汉灵帝时州郡辟命,皆不就,有志气闻名。后风病,妻始产而惊死,妻家讼之,汉熹平六年死于狱中,终年二十八岁。著有集二卷,著有《遗令书》等。郦道元郦道元:(公元469~527年待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今河北涿县)。著名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曾官至御史中尉,执法严峻,官至关右大使。

郦道元生于仕官家庭,父亲郦范作过青州刺史,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出任尚书郎,以后历任颍川太守,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职,看来他一生在政治上还是有所建树的。北魏孝昌三年任官右大使时,在阴盘驿(今陕西临潼)为雍州刺史萧宝寅杀害。

郦道元一声生勤于读书和著述。《魏书》卷八十九说:“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但除《水经注》外,其余著作都已亡佚。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志于地理学的研究。他喜欢游览祖国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欢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风貌。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及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内蒙等广大地区,调查当地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游览名胜古迹、山川河流,悉心勘察水流地势,并访问当地长者,了解古今水道的变迁情况及河流的渊源所在、流经地区等。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古代地理学著作,如《山海经》、《禹贡》、《禹本纪》、《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水经》等,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为他的地理学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基础。

通过把自己看到的地理现象同古代地理著作进行对照、比较,发现其中很多地理情况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不及时把这些地理现象的变迁记录下来,后人就更难以弄明白历史上的地理变化。因此,应该对此时的地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同时查阅古代文献,与古代的地理学著作相印证,将地理面貌的历史变迁尽可能详细、准确地记载下来。为此,郦道元决定以《水经》为蓝本,以作注的形式写一本完整的地理学著作。

《水经》是三国时代桑钦所著的一部地理学著作,此书简要记述了一百三十七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原文仅一万多字,记载相当简略,缺乏系统性,对水道的来龙去脉及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记载不够详细、具体。为此,郦道元利用自己掌握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水经》的基础上,郦道元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学名著。

郦道元作注的《水经注》四十卷,增加了一千二百五十余条,是原书的十倍。他详细记载了中国河流水道的地理变迁沿革,使《水经注》成为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之一,是公元六世纪前中国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巨著。

《水经注》文笔绚丽,除了对历史地理学有重要贡献外,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价值。

郦琼:(公元1104~1153年),字国宝;相州临漳人(今河北临漳)。著名宋、金将领。

郦权:(公元?~1190年待考),字符舆,郦琼之子;邺郡人(今河北临漳)。著名金国诗人。其父郦琼,字国宝,原是南宋时期的军事家,后降金国,仕至武宁军节度使。金大定年间(公元1161~1189年),郦权以父荫仕宦,但不得志。金明昌初年(公元1190年),郦权被召入中都(今北京),官为著作郎,但不久即病逝卒于京城。著有《坡轩集》。

郦光祖:(生卒年待考),字均仪;浙江诸暨人。著名明朝学者。著有《四书木舌》。

郦滋德:(公元1817~1862年),字昌言,号黄芝;浙江诸暨人。著名清朝诗人。早年做过国学生,后来编辑整理了许多具有诸暨本地特色的文学作品,影响最大的是《诸暨诗存》。郦滋德通过毕生的艰苦努力,整理了诸暨地区从宋朝至清朝咸丰末年历代诗人的大量诗稿,汇编成《诸暨诗存》十六卷,使得许多古代文学精品不至湮没于在历史长河中,功不可没。此外,郦滋德还著有《半情居遗集》十卷,并写有《双龙湫歌》、《三国史评注》若干卷。清同治元年壬戌六月廿七日未时(公元1862年7月25日下午),郦滋德在满清政府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被杀,终年四十六岁,葬于三十三都钱家坞(今浙江诸暨街亭镇)。郦道元与《水经注》郦子柏:(公元1930~今),浙江杭州人。著名现代影视导演。

国家一级导演,客座教授,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60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自1950年起从事文艺及导表演专业教学、科研、创作达五十年。他的教学经验丰富、培养出了一批职李保田,鲍国安,严顺开,陈薪伊,宋捷等具有社会影响的艺术人才。

编印教材六十余万字,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并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电视艺术辞典》、《莎士比亚辞典》撰写三百三十多个条目,他的创作成就显著,导演了话恒《原野》、《天国春秋》、《阿诗玛》、《,话剧《扬开慧》等。其中《多情的河》获北京市和文化部优秀导演奖;《朱德与唐淮源》获“五个一工程”奖;《都市风铃声》获“金三角”戏典会演优秀导演奖及“文华奖”;《圣旅》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及异常奖;《金子》获中国川剧节优秀演出奖;《杨开慧》获文化部编剧奖和演出奖。另外《此国情》、《九龙吟》等获省级优秀导演奖。

是中国老教授协会,中国邓剧家协会,中国话异艺术研究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会员,在全国广播剧,全国高等院校电视剧、北京“春燕奖”电视及北京高校戏剧等大赛中担任评委。

郦渭荣:(公元1934~今),浙江诸暨人。著名现代法学专家。

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先后在上海市敬业中学、上海市大同中学、华东政法学院任教,并兼任经济法系常务副主任、副处长、高教研究室主任等行政职务。

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六年。在高校任教期间曾担任过《经济法学》、《合同法》、《市场经济学》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具有较丰富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经验。尤其是对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发展趋势具有颇深的研究和独特的见树。

撰写了关于高等教育科学方面的论文约三十余万字、专著两部,其中发表在《法学》、《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等杂志上的《我国法学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设想》、《当前开展教育法学研究的几个问题》、《试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等专论,被专家们评称为“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很强的启迪作用”。

推任为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上海市高校教学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1996年开始筹办上海市益群进修学校,现已初具规模。

郦能惠:(公元1940~今),浙江诸暨人。著名力学与基础工程专家。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63年1月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毕业,1966年1月清华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所长,是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水利学会粉煤灰贮放和利用技术专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利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岩土工程学报》编委会副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从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研究。参加了上海港、天津新港、上海炼油厂、卫星地面站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中卫星地面站基础及大型动力基础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负责水利电力部重点项目土石坝抗震技术研究,研究成果振动水冲法加固松砂坝壳试验研究获1983年山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参与负责水利部重点项目已建土石坝安全问题的试验研究,研究成果获1987年水利电力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负责水利电力部电力工业重点科技项目灰渣筑坝技术研究,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灰渣的工程力学特性与微结构,提出灰渣的本构关系,摒弃了沿用水利水电行业挡水坝方法来建造挡灰坝的观念,提出了具有三维组合排渗系统的新型灰坝、灰坝的应力应变分析与地震动力反应分析方法、振冲加固灰坝技术与排渗加固灰坝技术,电力工业部组织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应用于谏壁、辽宁、邹县等十余座大型电厂,创经济效益一亿多元,1993年获电力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负责“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高堆石坝原位观测和反馈分析研究”,研制了二百米级高土石坝原型观测仪器系列,提出了土石坝变形与渗流分析的统计模型和反馈分析的新方法。负责"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高土石坝动力分析及抗震工程措施研究",提出了高土石坝动力反应分析方法和计算模型及高土石坝抗震工程措施。上述2项由电力工业部组织鉴定,研究成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分别获1997年电力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电力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2年至1984年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1994年英国威尔士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郦国义:(公元1948~今),笔名谷泥、贾佳;上海人。著名当代作家。

198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文汇读书周报》主编,《文学报》副总编、总编,高级编辑。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随笔杂文集《文坛风铃》,文艺评论《高尔基为何反对上演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鲁迅如何评论谴责小说》等。

其作品曾获1998年上海市“韬奋文学奖”。

§ 相关词条

利姓黄姓董姓隋姓卢姓

班姓叶姓郭姓姬姓刘姓

赵姓高姓牟姓俞姓查姓

解姓薛姓练姓孙姓周姓

§ 相关链接

http://www.10000xing.cn/x30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5: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