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阿巴多
释义

§ 基本资料

阿巴多

姓名:阿巴多

籍贯:意大利

职业:指挥家

生卒:1933-

§ 职业生涯

出生于意大利的歌剧之乡米兰,有着“世界歌剧的麦加”之称的斯卡拉歌剧院便坐落于此。阿巴多家族更是音乐世家,其父乃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其母则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其兄曾担任过米兰音乐学院院长,是一位颇有所成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6岁的阿巴多进入威尔第音乐学院接受系统的专业音乐教育,师从老指挥家沃图,更有幸成为着名指挥大师朱利尼的学生。从威尔第音乐学院毕业以后,阿巴多来到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并在既是同学、又是好友的祖宾·梅塔的引荐下,拜斯瓦罗夫斯基为师学习指挥。由于斯瓦罗夫斯基有着许多独特而实用的教育方法,阿巴多在跟他学习的几年里,学到了扎实的指挥技巧和非常有意义的经验。

1958年,阿巴多于特里斯特首次登台便大获成功。1960年,阿巴多参加并指挥了于当年举行的纪念斯卡拉蒂诞辰三百周年音乐会,从此正式作为专业指挥家而登上了舞台。1963年,阿巴多在极负国际影响的米特罗普洛斯世界指挥比赛中一举夺魁,不但获得广泛的世界声誉,同时还有幸成为纽约爱乐乐团一个演出季的助理指挥,协助指挥大师伯恩斯坦举行音乐会。

1965年,阿巴多的机会来了。指挥帝王卡拉扬听了他在柏林的指挥后,邀请他在当年的萨尔茨堡音乐节客串一把,指挥维也纳爱乐演出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凭借其杰出表现,阿巴多开始在欧美乐坛崭露头角,并荣获当年的菲利浦奖。翌年,阿巴多又在爱丁堡音乐节指挥新爱乐乐团演出马勒第六交响曲,同样获得极大成功。此后,世界各大乐团的指挥邀约便接踵而至。

1968年,阿巴多第一次接任世界级乐团的重要职位,他被家乡的斯卡拉歌剧院聘为常任指挥。他不仅扩充了剧院的演出剧目,将一系列现代歌剧纳入到剧院的节目单中,同时还经常率领剧院走入基层演出,并为广大的工人和其他群众观看歌剧提供方便。此举不仅一洗歌剧作为贵族享受的陈词滥调,树立了斯卡拉剧院新的形象,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扩充了自己的听众队伍。而阿巴多圆融的领导风格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体现。斯卡拉歌剧院在阿巴多的领导下,更像是一个同仁剧院,大家合作十分舒心,沟通极为顺畅,这也是阿巴多在此顺利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

1971年,38岁的阿巴多被维也纳爱乐乐团聘为首席指挥,这个职位对他来说的确是充满荣耀感的,因为维也纳爱乐是一个具有深厚修养和伟大传统的老牌乐团,它的历任指挥无一不是世界级的指挥大师。阿巴多上任以后,立刻便给该团带来了一种新的气息,而其中最令世人所震惊的,就是他于上任后的第二年率领该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访问。那一年我国正值“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之中,而阿巴多却作为当时第二个访问我国的西方音乐使者,率领该团举行了成功的音乐会,并为此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1979年,着名的伦敦交响乐团经过民主投票,一致选举聘任阿巴多为该团的新任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以接替离任而去的另一位指挥大师普列文的位置。阿巴多接到聘书后欣然上任,之后数年,他与这个一流的交响乐团一起举办了无数期成功的音乐会,灌录了大量优秀唱片。

1981年,阿巴多接受了芝加哥交响乐团与其签订的三年客席指挥合同,与此同时,他还在近二十年中多次担任过柏林爱乐、纽约爱乐、费城交响、波士顿交响和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客席指挥,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范围的指挥大师。此外,为了关心和培养青年音乐家的成长,他还亲手组建并训练出了水平一流的欧洲共同体青年交响乐团,并多次率团到全世界访问演出。就这样一直到1989年,在卡拉扬逝世后86天,柏林爱乐将王冠戴上了他的头顶。

阿巴多的指挥富有生气、明快流利,具有意大利素质。他对交响乐队了如指掌,得心应手,善于抓住音乐中最本质、最基本的东西,从而得心应手地控制整个乐队的演奏。他指挥的意大利歌剧堪称一绝,在当代指挥家中是无与伦比的。

阿巴多的指挥之路稍稍与其他指挥家不同, 他是一开始就执指挥棒的。对阿巴多而言, 影响他风格的指挥包括有克伦培勒, 克尔提斯, 贝姆, 卡拉扬及托斯卡尼尼。在1989年卡拉扬进天堂以后, 阿巴多接掌柏 林爱乐, 使他成为中生代指挥中最耀眼的一位。

他的演出曲目非常广泛, 他为了演出可以耗上许多时间排练。指挥时他通常不看谱, 他认为这样可以使他跟团员的接触更紧密。排练时他比较沈默, 很少作口头解释, 因为他认为凭他的手势、眼神即可传达他想的东西。他说指挥必须透彻了解乐谱, 尽可能研习任何与作曲家有关的各类资料, 并研究这位作曲者所写的室内乐及声乐作品, 以便全面深入感受其音乐风格。他说:“指挥应该研究作曲法, 会演奏乐器, 具备良好的节奏感及音感, 熟悉人们的心理, 还要有好记性。而最重要的是他必须有为音乐献身的热情, 否则就会成为例行公事, 走入死胡同,更谈不上其他成就了。指挥还应当理解及尊重那些个性有别于自己的演奏家及歌唱者。”

阿巴多的指挥大都有蓬勃的热情、活力, 但是也有很多缺乏个性的演出。他忠于原谱, 决少引入个人的主观意识, 有时还过于专注细节,如贝多芬的交响曲就是。但这样的个性却相当适合作一位协奏曲伴奏家,因为他会竭力追求与演奏者风格一致。他可以一下与布兰德尔这位老前辈合作, 一下又与性格女杰阿格丽希共演。

最常发行他录音的应属DG,另外DECCA 也有一些他的录音作品。他的曲目相当广泛, 自莫札特起, 一直到贝尔格都有他的行踪。他最不争议的好录音几乎都是协奏曲, 他的个人演出外界评价就有很大的差异。有些人认为他的马勒使人印象深刻, 但很多人却认为这套马勒根本搬不上抬面。他的歌剧录音以罗西尼、威尔第为主, 一般而言整体评价仍算平平而已, 虽然有人很喜欢他录的『假面舞会』或『阿依达』。如果阿巴多的指挥再多加点自我的主张个性, 不要死守总谱不放, 也许这种毫个性的音乐应当会更具可听性。

§ 参考资料

John Holmes: Conductors, 杨忠衡、张强音译, 普洛文化出版

百度知道

电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