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 |
释义 | § 基本资料 中文名:迟发性皮肤卟啉病 英文名:porphyriacutaneoustarda 别 名:症状性卟啉病;土耳其卟啉病 § 流行病学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本病是卟啉病中比较多见的一型,世界各地均有此病发现。中国中华皮肤科杂志1990年报道此病占同期卟啉病总数地23.9%。病例呈散发性分布发病情况男性患者比女性多见。 在美国为4/10万,南非班图族人口中最常见,与当地居民大量饮用家庭酿制的多种酒类和肝脏过量铁储存有关。 多在中年发病,这种卟啉病曾一度在土耳其流行过,有3000人因食用被六氯苯污染的谷物后发病,因此被称为“土耳其卟啉病”。 § 病因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1.遗传因素尿卟啉原脱羧酶缺乏。其基因位于染色体1q34,肝脏组织中尿卟啉原脱羧酶缺乏见于所有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患者,但遗传因素所致仅见于家族性及少数散发性患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铁负荷过多肝脏铁沉着可见于80%以上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患者,铁质沉着为中度,用放血减轻铁沉着,或试用驱铁治疗可使患者获得临床和生化上的缓解。停止放血或用铁剂可使缓解患者复发,说明铁与本病关系密切。 3.散发型患者体内存在抑制酶活性因子有以下几种:①肝内存在的抑制酶活性因子;②雌激素;③酒精提高ALA活性,促进铁吸收本病尿卟啉原脱羧酶缺陷仅限于肝脏,红细胞内酶正常。 4.杀虫药六氯化苯中毒引起本病流行六氯化苯为尿卟啉原脱羧酶抑制剂,其他如吸入的芳香烃类化合物,除锈剂等,均可引起人卟啉病。 5.多肝脏良性和恶性肿瘤患者在无肝硬化情况下可合并卟啉病,有些患者的荧光反应仅见于肿瘤部位,机制不明。 6.丙型肝炎最近发现丙型肝炎是与散发性卟啉病有密切相关,在部分地区,80%的散发型患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病毒抑制卟啉原脱羧酶活性机制不清,有待进一步研究。 7.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病人可合并散发性卟啉病。 发病机制:检查研究表明部分患者为剪接点突变使得mRNA失去6个外显子,结果使得酶活性下降。亦有人报道部分患者在基因编码区有突变尿卟啉原脱羧酶是催化尿卟啉原至粪卟啉原的连续脱羧反应的酶该酶缺乏造成尿卟啉原在肝脏蓄积和从尿中排出增多。家族性患者红细胞中酶活性只有正常人一半,但许多携带基因缺陷的家族成员临床既无肝脏内尿卟啉原的蓄积也无尿中排出增多,说明本病发生尚有其他条件。许多人散发性卟啉病患者其尿卟啉原脱羧酶缺乏仅限于肝脏红细胞内无缺乏在这些患者中,尿卟啉原脱羧酶催化活性低于正常,但用免疫化学方法测定其酶正常结合其缺乏家族史,无基因缺陷依据,提示部分人为获得性的酶活性降低,而非遗传性疾病。 进一步研究证明铁可抑制尿卟啉原脱羧酶活力,同时通过促进氨基-γ酮戊酸(ALA)及卟胆原合成来促进尿卟啉原产生,致使尿卟啉原Ⅲ蓄积。 且肝脏中具有免疫反应活性的酶合成正常,但催化生物活性减低大部分患者无家族遗传史,提示肝脏内酶有可能被抑制因子部分抑制。铁负荷增多可刺激抑制因子分泌而使患者症状发作近年,随女性应用雌激素增多,本病散发型患者女性比例上升,说明雌激素亦可能抑制尿卟啉原脱羧酶,但不除外遗传因素,因发生者在服药患者中仅占极小比例。 动物试验证明上述化合物可抑制酶活力,铁负荷可加重上述化合物对酶的抑制。原因有三:一为输血过多导致铁负荷增加,二为血透与腹透不能有效清除以与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的尿卟啉,三为尿毒症的一些有害代谢产物可抑制尿卟啉脱羧酶活性导致尿卟啉原蓄积而发病 § 临床表现 医疗设备 遗传性和获得性的临床表现相似,起病徐缓,常于中年或老年开始出现症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对光敏感,尤其对波长400nm的光。皮肤脆性增加,轻微的外伤可引起破坏,愈合很缓慢,伴有水疱表皮剥脱,最终形成瘢痕。皮肤暴露于日光后,出现的症状轻重很不一致。 轻者仅发红,重者出现水疱或大疱,形成溃疡,愈合成瘢痕。皮肤色素沉着程度和范围不一,以眶周和颞部最为明显。多毛症多见于颞部,眶前和前额。皮肤损害多见于暴露处,夏季较重,冬季倾向愈合。还伴有肝脏疾病的临床表现,肝损害多为多发性局限性病变。少数病人可患有糖尿病或其他诱发疾病的临床表现。 并发症: 最易并发血色病肝硬化或肝癌。所以应定期复查,肝功胎甲球、肝脏B超。 § 诊断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治疗据皮肤延迟性光敏、皮肤损伤、红色尿实验室检查尿中尿卟啉排出量大量增加,可作出诊断诊断应注意有无诱发卟啉病原因,如饮酒、服用雌激素史,化学毒物接触史。60岁以上发病者应注意有无肝脏肿瘤。 鉴别诊断: 与其他类型卟啉病鉴别可根据皮肤损伤有无及程度、尿中卟啉类型、尿卟啉/粪卟啉比例(本病一般>7.5)。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多数病人没有贫血,血象正常。少数病人可有轻度红细胞增多。 2.尿液检查实验室最主要检查是尿中含有较多尿卟啉和7羧基卟啉,使尿变成红色。尿中ALA及卟胆原的排泄并不增多。 3.粪便检查粪便中异粪卟啉和7羧基卟啉明显增多,原卟啉正常或中等度增多。 4.肝功检查因患者常有肝病,尿胆原可能阳性,血清转氨酶可增高,磺溴酞钠的排泄常低于正常。遗传性患者的红细胞内及肝内尿卟啉原脱羧酶活性降低仅为正常人的50%左右,获得性患者肝内此酶的活性也降至正常人的50%左右,但红细胞内此酶正常。 5.其他有些病人血清铁增高。 其它辅助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心电图B超、X线及生化等检查 § 治疗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检查1.戒酒避免服用雌激素和铁剂,不接触和使用有可能诱发此病的化合物。 2.放血如无禁忌证,每2周放血500ml,一般放血量达3L左右本病可获得缓解,缓解期可达30个月。部分患者需合并其他治疗。 3.氯喹0.5~1g/d投药几天后肝中大量卟啉可从尿中排出,其原理为尿卟啉和氯喹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便于排出但氯喹有乏力畏食、发热、肝损害等副作用,限制了大剂量氯喹应用。小剂量0.125g,每周2次,用药1年可使大部分患者缓解,但小剂量治疗亦不能完全避免氯喹副作用仅限于临床不适合放血者应用。 4.红细胞生成素可促进血红蛋白合成,减少铁储存,现作为新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 5.去铁铵治疗效果优于静脉放血对严重并发症而不适用放血治疗者,应用去铁铵尤为合适。1.5g/d每周5天,缓慢皮下注射。 6.干扰素研究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获得性迟发性皮肤型卟啉病有关。干扰素-α300万U,隔天1次。 § 预后及预防 心电图预后: 本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没有急性卟啉病发作现象,有时皮肤光敏感不明显,易漏诊。易并发肝硬化或肝癌等。 预防: 应去除对肝脏有害的因素,尤其应禁酒。避免应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如巴比妥类、雌激素、羟类化学物、铁剂等。[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