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韩古城 |
释义 | § 简介 郑韩古城位于新郑市区周围,是东周时期郑国和韩国的国都,距今2700多年。故城内外遗迹遗存星罗棋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雄踞轩辕之丘、溱洧之滨2700余年、绵延四十五里的郑韩故国都城,是我国现存比较完整的东周城垣,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城内,郑公陵墓群、韩王陵墓群、望母台、武公台、梳妆台、宣圣台等古迹星罗棋布;郑国宫殿、韩国宗庙、铸铁、铸铜、制骨、制玉、制陶等遗址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多行不义必自毙”、“背后一箭”、“东道主”、“朝秦暮楚”、“宽猛相济”等成语,常现古今文中;掘地见母、周郑交质、舌退秦师、弦高救郑这些历史故事,至今妇孺皆知;春秋初霸郑庄公、一代名相子产、舌退秦师烛之武、爱国商人弦高、律师鼻祖邓析、法家代表韩非、汉初三杰张良等先人轶事,皆载于典籍史册之中;郑、郭、段、京、经、侯、尉、冯、游、韩、何、荥、索等姓氏名族,皆源于郑韩故国,子孙后裔血脉相连。 这就是郑韩故国留给后人的深厚历史积淀。 § 历史 郑韩古城历史上最早的郑国在陕西棫林(今陕西华县一带),开国君主是周宣王之弟郑桓公姬友。犬戎之乱中,郑桓公死于国难,郑武公等人辅佐周平王东迁洛邑。后来郑武公用计相继灭掉了郐、东虢、胡等国,于公元前769年前后,在溱水和洧水之间(今新郑市)建立新都,国号仍称为郑。为区别西周王都镐京附近的旧郑,这里称做新郑,一直沿袭至今,这就是新郑的来历。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将国都从阳翟(今河南禹州)迁到新郑,直到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灭韩,两国在此立都达539年之久,因此得名“郑韩故城”。 郑国揭开了春秋诸侯争霸的帷幕,韩国傲立于战国七雄之列,两国地处中原咽喉之地,四周强国环立,诸侯交相攻伐,有时甚至是13个国家的联军兵临城下。由于战乱频仍,郑韩两国历代君主都很注重城墙的修建,故此郑韩故城规模宏大,巍巍壮观,在春秋战国时期仅有楚国郢都和秦都咸阳可与之比肩。 § 景点介绍 郑韩古城现存的郑韩故城面积约16平方公里,周长20多公里,墙基宽40∽60米,顶宽3∽5米,高6∽19米,平面呈牛角状,俗称45里牛角城。它是世界上同时期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土城,是我国唯一的现存地面并且保存完整的东周城垣。自1960年被发掘,先后荣获第一批“国保”单位和“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桂冠。[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