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鎏金铜佛像 |
释义 | § 简介 鎏金铜佛像 此像用青铜铸造,高39.7厘米,表面鎏金,铸造于十六国后赵太祖石虎建武四年(338年),现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佛座为四足方座,佛像高肉髻,宽额,双手作禅定印,著通肩大衣,衣褶自身体中心线向左右对称的雕出。雕法朴素,衣纹形式化。 § 详细介绍 金铜佛造像在东汉末年始见于记载,在佛教初传期多被称为金人。它大体上是伴随着佛寺的兴起而发达的,多供养在宫中或佛寺,在南北朝至唐代日渐繁盛。现存早期金铜佛像极少,后赵的这件金铜佛像是中国有明确纪年的最早佛像。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但初期只被视作神仙道术的一种,流行不广。西晋以后,社会动荡,人民生活痛苦,为佛教信仰的传播提供了的宽广的民间土壤;另一方面,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国北方,它们的文化传统与来源于西域的佛教更易于相互认同。因此,佛教在十六国时期得以迅速生长,并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最早一批高僧,他们得到了胡族统治者的大力扶持。西域僧人佛图澄被后赵石虎尊为“大和尚”,他不仅宣讲佛教,还参与军政机要;佛图澄的弟子道安被前秦苻坚迎至长安,领众数千人,他制定了僧团法规仪式,为以后汉族地区的寺院制度奠定了基础;5世纪初,龟兹僧人鸠摩罗什来到长安,在后秦君主姚兴的扶持下主持译经,他不仅系统译出了大量大乘空宗佛典,还培养出僧肇、竺道生等一代建设中国佛教的优秀学者。十六国还是中国佛教艺术的辉煌时代,莫高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等早期石窟寺开凿于这一时代,现存佛教造像也始见于此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