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阳江镇 |
释义 | § 江苏省高淳县阳江镇 阳江镇阳江镇是江苏省高淳县的西大门,因水阳江穿境而过得名。襟湖大桥横跨官溪河,紧邻淳溪镇。镇西境与安徽省宣州市、当涂县交界,区位优势独特。阳江镇总面积125平方公里,人口8万多,耕地10万余亩,水面5.46万亩,为高淳第一大镇。2002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工农业总产值9.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8%。 阳江镇古属丹阳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周瑜曾在此操练水兵,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吴大帝孙权为纪念大都督周瑜兴建三元殿。唐代诗人李白曾多次泛舟丹阳湖,公元755年左右,写下了《游高淳丹阳湖》的不朽诗篇。公元1115年(宋政和五年),祖先在此围湖造田,辛勤创业,筑成了美丽富饶的永丰圩,描绘了“白鹿遗踪”的千古佳境。古代高淳八景中“丹阳秋月”“官溪夜泊”“龙潭春涨”三景均出自阳江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三十里荷花香》走上银幕,闻名全国。《迎湖桃源》是阳江镇利用自然风光开发的又一旅游景点,集观光旅游、垂钓游乐、休闲度假于一体。阳江镇水陆交通便利。水阳江大桥沟通苏、皖,南部、西部干线纵横全境,建设的雁翅大桥和葛家渡大桥南接宣州,西通芜湖、马鞍山;距禄口机场仅50多公里,宁高高速公路直达宁沪杭。水路直接长江黄金水道,通连太湖苏南水网;芜太公路穿境而过,敞开了西大门,为阳江镇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新型水乡特色镇奠定了基础。 § 自然地理 阳江镇地处苏皖交界,处于北亚热带中区热带过渡地区,热量充裕,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常年平均气温16℃,常年平均降水量1113mm,无霜期220天左右。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回暖早,升温快,夏季高温炎热。境内有长江支流水阳江穿境而过,东临石臼湖,南倚固城湖,属典型的水网圩区。 § 行政区划 阳江镇辖1个居委会:阳江;40个行政村:新桥、夹埂、官路、保城、双城、永丰、东山、孙王、董牌、肖王、北固、大月、南荡、杨家湾、高墩、西屏、屏埂、太平、狮树、河莲、丁家、宝圩、关王、新正、永联、芮杨、李沈、明光、永富、龙潭、小花、费家咀、丹莲、南埂、西莲、东湖、楼下、一字、南溪、大花。 § 经济概况 阳江镇工业:阳江镇经济发展呈现服装加工、水产养殖、旅游休闲、水运造船、建筑施工五大特色。阳江镇有工业企业190家,建有两个工业配套区,已形成服装、机械、电子、建材、化工、粮油加工等行业门类,产品远销美国、韩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阳江镇素有“服装之乡”之美称,现有服装企业70家,从业人员10000余人,农业已形成以特种水产生态养殖为主的发展特色,阳江镇水产养殖面积6.2万亩,2005年阳江镇螃蟹产量突破了220万公斤,销售产值达1.73亿元,渔业总产值达2.51亿元。建有6个千亩水生蔬菜基地。2005年阳江镇水稻面积62200亩,单产达530公斤,水稻、油菜、小麦总产4000万公斤。阳江镇农业产业正朝多元化发展。水运业蓬勃发展,阳江镇拥有钢质船2000余艘,达70多万吨,占全县总量的50%以上,为高淳赢得了“中华水运第一县”的称号。阳江镇共有建筑公司6家,开发公司1家,60多个建筑工程队,从业人员7000多人。 从横向比较来看,阳江镇民间资本活跃,投资较大,特色产业规模大、效益高、优势明显,为阳江镇经济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江苏省服装展销会期间,高淳县阳江镇被江苏省纺织协会授予“江苏省服装名镇”。阳江镇高淳县阳江镇服装工业起源于80年代,起初是以脚踏缝纫机为主要设备的小作坊生产,企业规模小、户数少。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原始积累,服装企业由少到多、由弱变强,成为阳江镇的特色产业。截止2005年12月底,阳江镇共有服装生产企业72户,服装从业人员近1万人,拥有比较先进的生产设备9000多台套。2006年1-9月,阳江镇服装生产企业已入库增值税1385.25万元(年内将达到2200多万元),同比增收276.60万元,增长24.95%。其中:纳税在100万元以上的有3户,南京景鹰制衣有限公司累计入库增值税248.08万元,同比增长33.05%,成为阳江镇的一枝独秀。纳税在50万元以上的有3户,10万元以上的有33户,5万元以上的有15户。服装工业已成为阳江镇的重点税源支柱产业,成为富民强镇的主要“生力军”。高淳县国税局一直积极支持引导和服务企业走自主经营之路,创自己的服装品牌,做大做强服装企业,为阳江镇服装业能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积蓄力量,创造条件。 农业:耕地面积10万亩,其中水稻面积6.22万亩,总产3296.6万公斤,夏熟作物种植面积3.7万亩,其中小麦0.3万亩,总产285.5万公斤,油菜3.5万亩,总产595万公斤,其他作物1.2万亩。阳江镇水产养殖面积6.2万亩,螃蟹产量220万公斤。阳江镇年饲养生猪1.89万头,家禽189万羽。阳江镇拥有农业企业28家,基本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体系,有种养殖大户100多户,特色产品有螃蟹、青虾、鳜鱼、加州鲈、仙人掌、莲藕、鸡头菜等十几个品种。 § 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 阳江镇阳江镇是举世闻名的红色娘子军诞生地,琼崖革命先驱王文明烈士的故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镇。它位于琼海市西南面,距市城32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东与中原镇毗邻,南与万宁市相隔,西与国营东平农场相依,北与龙江镇和加积镇接壤。交通便利,是国营东平农场、东太农场、会山镇,烟园电站和海南牛路岭电站及万泉河漂流必经之地。阳江镇辖区总面积126平方公里,15个村委会,2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8万人。阳江镇辖15个行政村:阳江村、岭下村、题榜村、益良村、上科村、江南村、东兴村、红色村、龙山村、老区村、桥园村、群联村、文市村、利试考村、棉坡村。 § 经济发展 阳江镇槟榔加工农业:阳江镇有水旱田1.98万亩,热带作物面积14万亩,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为: 种植业:阳江镇以胡椒、橡胶、槟榔作为主柱产业,其中胡椒种植面积2.1万亩,产年干果1500吨,橡胶2.95万亩,年产干胶1400吨,槟榔1.7万亩,年产干果1350吨,瓜果类主要为荔枝(2980亩)、菠萝(3400亩)、莱椒(330亩)、番石留、火龙果等热作水果1077亩。 畜牧业:猪年出栏量2.6万头,牛出栏量1800头;羊出栏量3500头;鸡出栏量115万只;鸭出栏量6万只,鹅出栏量2.2万只。 水产养殖业:淡水养殖,面积1200亩。 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2.7亿,人均产值1.05万元。 工业:阳江镇现有槟榔加工厂183家,竹筐加工厂、煤砖加工厂、大米加工厂、红砖厂、胡椒购销公司、槟榔购销公司、木材加工厂、腐竹厂等。 第三产业主要有商贸、运输旅游、饮食、租凭业等,从人员累计8500人。 招商引资:引进胜大庄公司投资300万元开发建设下水寮果庄园,引进椰岛运输购销公司,引进资金300万元建设金旺宾馆;引进瓜菜客商20人投资1500万元开发植瓜菜、菠萝、火龙果等水果苗地,引资50万元建设母猪种苗场,引资500万元建立新光辉木材厂,引资100万建设腐竹厂。 § 历史名人 阳江镇王文明(1892-1930),字钦甫。海南乐会(今琼海市)阳江镇益良村人。1917年入琼崖中学学习,1919年被选为学生联合会主席,组织领导学生运动。1921年起任琼东双庙高等小学校校长、乐会县教育局局长。1924年到上海大学读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1月到广州,参与筹办“琼崖革命同志大同盟”,为负责人之一。10月受中共广东区委的委派,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参加讨伐军阀邓本殷的南征。1926年3月起,先后在海口、嘉积等地举办党员训练班,并积极发展中共党员。同年6月任中共琼崖地委书记,领导建立中共基层组织,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任中共琼崖特委副书记兼肃反委员会主席,参与组建“讨逆革命军”(后改称工农革命军)和领导琼崖武装起义。同年11月任琼崖工农革命军党代表、中共琼崖特委书记,领导建立以六连岭为中心的乐(会)万(宁)革命根据地。1928年2月琼崖工农革命军改称为琼崖工农红军,他任红军总司令部党代表。同年夏主持建立琼崖苏维埃政府,并被推选为主席。在琼崖红军经受连续“围剿”、遭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以实际行动抵制中共广东省委确定的“以城市为工作中心”的错误方针,于11月底率领特委机关、琼崖苏维埃政府和仅存的130多名红军战士,转移到安定县母瑞山区,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1929年8月中旬,在安定县内洞山抱病主持召开各县委代表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琼崖特委临时委员会,任特委委员。1930年1月17日于母瑞山区病逝。[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