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贺绿汀 |
释义 | § 基本资料 贺绿汀 贺绿汀[1](1903-1999) 原名贺楷,湖南邵阳人。儿时便受大量民间音乐的熏陶。1924年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修科学钢琴、小提琴及和声。1926年任中学音乐教员。1931年,考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向黄自学习和声、对位及作曲。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卢沟桥抗战爆发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队第1队,后在重庆育才学校任教。皖南事变后,参加新四军,在军部和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从事音乐创作和教学工作。1943年赴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1945年后在华北大学任教。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文工团团长。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全国文联第四届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十年动乱中,他受到“四人帮”迫害。在“四人帮”的淫威下,他铁骨铮铮,大义凛然,被人们誉为“硬骨头音乐家”。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 § 个人简介 贺绿汀 贺绿汀[2](1903~1999 )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家。他创作了很多作品,作品体裁多样,在中国有重大影响。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6首管弦乐曲,10多部电影音乐,还出版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他的歌曲《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战争期间流传海内外,至今仍是音乐会和歌咏活动中的伟唱曲目。 他的器乐作品以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晚会》最为著名。其中《牧童短笛》在1934年亚历山大·齐尔吕举办的“征办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活动中获第一名。他的电影配乐在30年代曾名声大作,他配乐的电影有《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影片中的插曲《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至今仍家喻户昴,久唱不衰。贺绿汀又是一位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活动家,他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在1934年他作的,根据我国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而定名。全曲为ABA再现三段体。A段幽悠潇洒,两支结合在一起的复调旋律,犹如两位牧童在骑牛温游,信口对吹,无拘无束。B段活泼欢愉,A段复调定法改变为和声音型伴奏的主调音乐。这首具有鲜明音乐形象和浓郁江南风的乐曲,在中国的外来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创作中,具有开拓性意义。至今仍是钢琴教学中的保留教材。 贺绿汀童年时接触民间乐器和风琴。1924年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科学习钢琴、小提琴及音乐理论。1926年毕业后在中学任音乐教员。1927年参加广州、海丰起义。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师黄自学习作曲。1934年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分别获俄籍作曲家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一、二等奖。1936年任明星电影公司音乐科科长,为《都市风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10多部电影写配乐与插曲。抗日战争爆发后到华北和重庆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创作有《游击队歌》、《保家乡》、《垦春泥》、《嘉陵江上》等歌曲。1940年在重庆任育才学校音乐组主任。1941年参加新四军鲁迅艺术工作团。1943年到延安任五省联防军宣传队音乐教员。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及华北文工团团长,创作有管弦乐曲《晚会》、《森吉德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长期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分会主席。创作有歌剧《长征》(合作)、大合唱《十三陵水库》、小提琴曲《百灵鸟》、电影音乐《宋景诗》等。贺绿汀创作的音乐体裁广泛,艺术性强,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在音乐创作的同时他还译著《和声学理论与实践》,撰写了大量富于建设性的音乐评论和理论著作。贺绿汀雕像 § 个人贡献 贺绿汀 在贺绿汀的音乐生涯中,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为当时的进步电影创作歌曲是其音乐创作中最突出、最有影响力的方面之一。从20世纪30年代起,中国的电影事业进入了有声电影时期,当时的电影音乐基本上是以歌曲形式出现的,如聂耳、冼星海、任光、吕骥等作曲家都曾为进步电影创作过优秀的歌曲。在1934年一1937年间,贺绿汀以满腔热情投身于抗日救亡的革命洪流中,积极从事进步电影的配乐工作,与当时的左翼电影导演密切合作,先后为《乡愁》、《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古塔奇案》、《都市风光》、《船家女》、《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春到人间》、《荒村夜笛》、《夜曲》等20余部电影创作了歌曲。其中在当时产生较大影响的有《四季歌》、《天涯歌女》、《西湖春晓》、《春天里》、《秋水伊人》、《神女》、《新中国》、《为祖国战争》等。《四季歌》和《天涯歌女》是左翼导演袁穆之的电影《马路天使》的两首插曲。贺绿汀采用两首苏州民歌《哭七七》和《知心客》作为音乐素材,进行改编和配器。《天涯歌女》的曲调采用了流行在苏南城镇的民间音乐“剪靛花调”,旋律清新、细致,润腔细巧,音高装饰较多,极富江南风格特点。这两首插曲由当时被誉为“金嗓子”的明星周璇来演唱,在风格上朴素、自然,不矫揉造作,影片一经上映,即刻在社会上得到肯定并迅速流传开来,至今为人们传唱不已。《西湖春晓》是沈西苓编导的左翼电影《船家女》的插曲。贺绿汀写于1934年,影片描写了旧中国杭州西湖一位摇船女受黑暗势力凌辱的悲剧故事。全曲以6/8拍摇晃的节奏型贯穿,借用威尼斯船歌体点明影片所处的典型环境。第一段采用了女高音独唱的形式,这种单线条的声线描绘了西湖“淡淡青烟漫山腰”的典雅风姿;第二段作者采用了四部混声合唱的形式,和声上运用了开放性大三级处理等手法,着意体现柳浪闻莺声、西湖苏醒的生动气韵;第三段是全曲的对比段,旋律时而下行迂回展开,时而又上行大跳,合唱织体改换对位化和声进行,以交错的多声韵律美,来渲染“青山绿水”的画意;第四、第五段音调倒装再现第一、二段,构思上微妙地将钢琴替代人声、补充“船在画里摇”的美学情趣。全曲意境深邃,章法严谨,技法洗炼,音乐抒情而又具有婉约、沉郁的气质。贺绿汀过生日 在30年代的进步电影中,电影歌曲除了创作者,还有根据电影艺术表现需要而从现有歌曲中选配者。这种选歌以配合画面、故事的形式,成为电影歌曲的一种独特的创作。它的着眼点不在音乐的新创造,而在于音乐与电影的关系上。选配作为一种电影歌曲重要的创作方式,造就了不少适于电影的好歌。其中贺绿汀创作《游击队歌》就被选为电影《青年中国》的插曲。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队到群众中宣传抗战,《游击队歌》是1937年底他随演剧队到达山西临汾后创作的。全曲贯穿着富有弹性和活力的小军鼓节奏型,通过活泼而雄壮的曲调,表现了游击战士乐观的情绪和必胜的信念,塑造了在艰苦斗争环境中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游击队员的形象。贺绿汀采用群众化的语言和通俗化的形式,大胆吸收外国革命歌曲的表现因素(如弱起的小军鼓节奏,大调式七声音阶旋律,离调的手法等),谱成了一首结构短小、形象生动的作品,它既有广泛的群众性,又有高度的艺术性。这首歌曲被选作为电影歌曲,也使电影的艺术表现力更丰富多彩,同时它也藉电影这一传播媒介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贺绿汀在短短几年间的电影音乐创作,成功地运用了几乎所有的歌曲形式。音乐风格既有抒情委婉者,也有昂扬、激越者;既有中国民间音乐风格,也有吸收外国歌曲,尤其是外国革命歌曲风格者。为适应电影广阔的题材、多样的人物,贺绿汀创造了许多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贺绿汀在近代电影音乐创作中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的电影歌曲体裁多样、旋律优美、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他对电影歌曲的创造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而且促进了以电影歌曲为主的电影音乐艺术的发展、促进了歌曲创作。对抗日救亡歌咏的大规模发展、对社会音乐生活都产生了至为重要的影响。从上世纪30年代起,电影歌曲在音乐家的努力和大众的关切之下,凭借电影这一有力的大众传播媒介及其自身的艺术特点和魅力,成为近代一个新的、重要的声乐类别。它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同样是近代中国新音乐文化走向成熟的显著标志。贺绿汀电影歌曲大量地被广为传唱,成为近代深受欢迎的电影音乐珍品。他是近代有较多电影歌曲流传的作曲家之一,是中国电影音乐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江泽民题词 个人作品 民族化风格 民族化是音乐创作的灵魂。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自己发展的轨迹和特点。关于音乐民族化的问题,贺绿汀在理论方面曾有不少论述。他曾说过:“作为中国人,不提倡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不行的。”“摆在我们面前的严重任务是要继承我们祖先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巨大而复杂的民族音乐遗产,要加以整理发展,创造出无愧于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新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他还说:“音乐要有民族风格。”“民族色彩愈浓厚的音乐,愈有生气,愈为全世界其他任何国家民族所欢迎。”“世界上自从有了民族,就存在民族文化互相交流。交流不但不会消灭民族音乐,反而会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他进而呼吁:“创造出无愧于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新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4]关于音乐创作如何民族化的问题,他曾专门谈到了他创作器乐作品的体会:“我们的器乐作品应当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特别要表现在曲调写作上。”他还曾给一位业余作者写信说:“写歌曲要向民歌学习,不但学习它的语言、风格,还要学习它的乐曲结构。” 在创作实践中 贺绿汀的“化”,也有几种类型,也是在不断发展前进的。据我掌握的有限素材和粗浅分析,贺绿汀运用民族音乐进行创作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改编民歌。如《四季歌》、《天涯歌女》、《东方红》等,虽说是改编,但已对原始素材作了革命性的加工;2、运用特定的民歌进行创作,如合唱《垦春泥》,管弦乐《森吉德马》等,这些作品与民间音乐素材有着格调上、气韵上的神似;3、运用民族音乐素材进行“化合”式的创作。这在贺绿汀作品中是数量最大的,尤以钢琴曲《牧童短笛》、合唱曲《游击队歌》、独唱《嘉陵江上》为典范。确实,他创作的大量作品,虽然看得出来是采撷了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而且借鉴了西洋音乐的形式、技法,但又找不到具体借鉴哪一首民歌、哪一种形式的痕迹。从这一点来说,贺绿汀堪称一位创造中国风格现代音乐的大师。 § 作品简介 贺绿汀 《牧童短笛》 贺绿汀 钢琴作品,无论从音调,从多声部的处理,还是从音乐的内涵,都最能代表中国的风格,也成了钢琴这件 "洋乐器" 开始有了中国作品的标志。 驰名世界的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1934年,欧洲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中国征集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时,曾举办了中国钢琴作品比赛,当时正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的贺绿汀以《牧童短笛》应征,荣获头奖。此后齐尔品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欧洲亲自演奏,并在日本出版。从此,这首钢琴曲闻名国内外,成为各国钢琴家们的常备曲目之一。这首钢琴小品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从而向听众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仿佛使人们看到了江南水乡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着牧笛。作者贺绿汀曾经说:“我所写的《牧童短笛》,有人说是这个民歌或那个民歌,其实什么都不是,但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民间风格……由于你知道的民歌太多了,流露出来的自然就有民间风格。”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 可以说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乐曲中段是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用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写成。最后,再现第一段的主题。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中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这种典型的欧洲的曲式结构借鉴,生动自然,毫无雕琢之感。与 “笛声”相应的另一 声部有机地处理,是欧洲 “复调技法”在中国作品中最成功的范例。 § 贺绿汀音乐厅 贺绿汀音乐厅 具有古典欧式风格的贺绿汀音乐厅,座落于绿树成荫的上海市汾阳路20号上海音乐学院内。音乐厅建筑风格稳重大方,典雅华贵,和毗邻的办公楼建筑风格浑然一体。音乐厅的建筑舞台空间与观众空间融为一体。没有幕布,完全用自然声来演出。是一个专业的交响乐和室内乐音乐厅。音乐厅建筑面积4324平方米。其中剧场面积537平方米,层高14米。古典欧式风格,高大敞亮、美仑美奂。开畅式的专业音乐厅舞台面积为125平方米。可容纳三管制乐队演奏。舞台台宽(台口)14.9米,台深8.4米,音乐厅观众席742座,为一层观众席和二层两侧包厢席。音乐厅的建筑和声学设计参照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波士顿音乐厅、阿姆斯特丹音乐厅这三个音乐厅一样,都是长方形。为了达到混响时间1.8秒(中频)的国际标准,音乐厅在设计和施工中使用了大量特殊技术和新材料。 音乐厅的辅助用房有,一层:贵宾休息室、演员化妆室、指挥休息室、钢琴储藏室;二层:交响乐排练室;三层:民乐排练室。各层均有办公用房。法国建筑大师夏邦杰参观贺绿汀音乐厅后的评价是:“非常专业,非常理想”。贺绿汀音乐厅自2003年9月19日开业以来,至2005年底累计演出477场(其中2003年61场,2004年188场,2005年228场)。2005年主要演出:上海音乐学院国际钢琴大师班、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第五届上海国际歌剧大师班音乐会、李斯特国际钢琴大师班、第三届中国上海国际钢琴比赛、05上海国际打击乐周。贺绿汀音乐以智能化、现代化的剧场功能,凭借上海音乐学院深厚的音乐资源,愿为创立中国的“金色大厅”,为中国民族的音乐文化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贺绿汀传》 § 个人作品 主要音乐作品有《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之歌》、《嘉陵江上》、《牧童短笛》等,管弦乐《森吉德玛》、《晚会》等。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游击队之歌》 § 个人评价 贺绿汀 贺绿汀的作品艺术结构严谨、音乐发展富于逻辑性。 贺绿汀在近代电影音乐创作中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的电影歌曲体裁多样、旋律优美、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他对电影歌曲的创造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而且促进了以电影歌曲为主的电影音乐艺术的发展、促进了歌曲创作。在贺绿汀的音乐生涯中,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为当时的进步电影创作歌曲是其音乐创作中最突出、最有影响力的方面之一。解放后,贺绿汀先生将主要精力放在音乐教学上。他一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 (新闻) 院长的职务,并创办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和附小,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音乐人才。这期间,他还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并且写下《我对戏曲音乐改革的意见》、《论音乐的创作》、《民族音乐问题》等文章,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