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语言复兴 |
释义 | § 简介 语言复兴,是指通过热心人士的运动、政府的语言政策等各种手段实现某种濒危语言或死语言的复兴。 2009年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调查显示,在全世界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中,大约2500种语言濒临灭绝;其中538种语言面临极度灭绝危险,502种语言面临严重灭绝危险,632种有确切灭绝危险,607种存在灭绝可能。濒危语言的数量超过了世界语言总数的1/3,也比2001年发布的濒危语言数量增加了好几倍[1]。联合国估计,目前世界上现存语言中,有一半的语言只有不到一万名使用者,四分之一的语言只有不到一千名使用者,并且除非采取有效措施,否则在一个世纪之内这些语言都要灭亡。 语言复兴运动在世界各地都有展开,其中最广为称道的例子也许是希伯来语从死语恢复到以色列人日常用语的案例。其他的例子也包括了政府对濒危语言的拯救,诸如爱尔兰共和国振兴爱尔兰语,但是收效并不太甚。 § 世界各地的语言复兴运动 联合国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定1993年为抢救濒危语言年,并在1999年的一般性大会上宣布:从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了解世界各民族母语文化的现状,推动濒危语言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促进语言及文化的多元发展。从那以后,国际上成立了数十个抢救和保护濒危语言的组织和基金。[1] 台湾 从台湾日治时期到民国政府统治时期,台湾的各种本土语言就一直遭到打压。1990年代开始,随著台湾自主意识脱离政治暗流,其政府开始推广弱势语言(包括闽南语、客家话、福州话以及台湾南岛语言),具体措施包括立法奠定语言平等法案、在学校教授母语等等。但也有中国民族主义者指责台湾的语言运动的后果是台湾闽南语以同样的语言霸权主义压制其它更弱势语言的发展 欧洲 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欧洲国家(如法国和意大利)通过政治和教育推广标准语的方式压制地方语。而20世纪后半叶,随著民族主义和人权运动的兴起,许多地方语甚至都争取到了官方语言的地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