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责任预算 |
释义 | § 概要 企业预算管理责任化,首先必须编制责任预算。企业实施预算管理,不仅要编制企业的全面预算,而且还要编制各个部门的责任预算,形成责任预算管理体系。全面预算与责任预算都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预算,但是,前者是从经济活动的客体来反映的,后者是从经济活动的主体来反映的。责任预算为各个责任单位确定了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能否达到,则取决于各个责任单位的实际执行情况。 在责任预算编制中会产生责任预算指标,所谓的责任预算指标,就是通过对总预算中所规定的有关指标加以分解,并落实到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的经济责任指标。这些经济责任预算指标均是各责任单位在其责权范围内可加以控制的,因为各责任单位只对其可控的经济责任指标承担责任。一般来说,责任预算指标是通过编制责任预算来确定的。 § 编制程序 责任预算的编制程序有两种: 一是以责任中心为主体,将企业总预算在各责任中心之间层层分解而形成各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的程序; 二是各责任中心自行列示各自的预算指标,再层层汇总和调整形成企业总预算的程序。即自上而下层层分解程序和自下而上层层汇总程序。 § 指标构成 责任预算是由各个责任指标构成的,这些指标分为主要责任指标和辅助责任指标。 主要责任指标 主要责任指标是必须保证实现的指标,它是指不同责任中心的不同考核指标。如责任成本、利润、投资报酬率等,这些指标反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责任中心之间的责任和相应的权利区别。 辅助责任指标 辅助责任指标也称为其他责任指标,是根据企业总的奋斗目标分解而得到的或为保证主要责任指标的完成而必须完成的责任指标。如责任中心的劳动生产率、设备完好率、出勤率、各种材料消耗的节约等指标。 [1] § 内容 责任预算包括责任成本预算和责任资金预算。责任成本预算不仅包括施工生产单位或责任者的成本预算,而且还包括业务、职能部门的费用预算。责任资金预算是指各责任中心占用运营资金的预算。进行项目责任成本管理,项目部首先要根据企业确定的人工、材料、机械等内部价格和有关定额、取费标准以及运营资金的运作情况,编制责任预算。因此,责任预算既是各责任层次预测和控制成本的基础,也是各责任中心成本支出和资金占用的最高限额。责任预算又是上一责任层次计算和考核各责任中心责任成本的主要工具,也是各责任中心计算收入的主要标准,更是各责任中心编制成本计划、控制成本支出的重要依据。 责任预算编制形成后,各责任层次和各责任中心要对责任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控制。其控制的主要形式,包括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各责任中心对本中心责任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外部控制则是指上一责任层次对所属责任中心责任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其控制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办法和措施,如: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办法,责任承包办法,财务、物资、设备管理办法,预算定额使用、取费、安全、质量、技术管理以及验工计价、资金使用、工资、奖金分配办法等等。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分层、分次编制责任预算和分解预算费用,定期进行成本预测和分析,限额用工、限额发料、限价采购等等。 [2] § 标准和方法 编制责任预算主要是采用指标分解的办法来进行的。通过指标分解,制订各级责任预算,并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的责任预算体系。指标分解,即将总预算指标根据责任单位的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形成各责任单位的责任预算指标。 在分解各责任中心的人员支出预算时,可以根据部门预算的要求结合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按定员和工资标准据实核定。人员经费预算应根据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人员编制内的实有人数和国家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标准逐人核定,然后汇总计算出各责任中心的人员支出预算。 在分解各责任中心的公用经费支出预算时,各高校应在编制学校财务预算的基础上,通过对各财务预算指标在有关责任中心之间进行分解、汇总等方式编制各责任单位的责任预算。在实际工作中,高校首先应按照教育事业支出财务预算指标体系编制确定高校事业支出预算。然后,在此基础上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对每一项目的财务预算在各责任中心之间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分解;最后,将所用项目财务预算指标分解的结果按责任中心进行加总,即为该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如对于教学科研型责任中心,首先,根据全校培养学生数量、教学工作量等相关因素,确定分配标准和系数,将学校财务预算确定的业务费等教学总经费分解给各教学院(系、部),形成各学院(系、部)的教学工作责任预算;同理,将学校财务预算确定的学生管理费用、教学水电费、设备购置费等用于教学院系部的所有费用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系数在各学院(系、部)之间进行分解,形成各学院(系、部)相应工作的责任预算。然后,对所有费用预算分解的结果按照学院(系、部)进行汇总,最后形成该学院(系、部)责任预算总额。 需要指出的是各责任单位分解的责任预算是否准确合理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分解标准和方法。通常情况下某项经费所采用的分解标准和方法应与各责任中心所履行的职责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如对教学业务费的分解应首先综合考虑各学院(系、部)的在校学生数、定编教职工数、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和实验工作量数等因素,然后确定每一影响因素相应的分配权数,再在各学院(系、部)之间进行综合分解教学业务费,最后,对各学院(系、部)分解的结果在充分考虑文、理、工不同学科、新上专业以及不同校区办学等情况,经综合调整平衡后最终确定各学院(系、部)的教学业务费。 [3] § 制订实施 1、责任预算的制订 (1)责任指标的分解方法:预算指标的分解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①直接分割法;②要素分解法。 (2)责任成本预算:成本分解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①完全成本分解法:所谓完全成本分解法就是将车间成本中心的当期费用预算按照各项消耗定额在各种产品及其零部件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各种产品及其零部件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 ②变动成本分解法:变动成本分解法就是将各生产车间成本中心的全部生产费用预算按照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预算和固定成本预算两大部分。 变动成本分解法中的变动成本预算一般可以根据预算期的产量计划和单位产品(零部件)变动成本预算来编制;固定成本预算则只需编制总成本预算,不再在各种 产品(零部件)之间进行分配。 注意:变动成本分解法与完全成本分解法相比,其优点是能够清晰地描述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在成本中心的实际投产量与计划投产量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合理地调整责任成本预算,便于进行成本控制。 ③采用变动成本分解法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a:变动成本分解法中的固定成本预算只是就生产车间的固定成本而言的,不包括企业职能部门的固定费用支出。 b:某项费用到底属于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不能从理论上简单推定,必须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3)责任利润的预算 ①自然利润中心的责任利润的预算:对于自然利润中心,企业的利润预算指标确定以后,应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利润中心,形成各个利润中心的责任利润预算。 产品销售利润预算一般应由销售部门负责。其他销售利润预算应按形成其他业务收入的有关业务内容分别落实到各有关责任中心。营业外收支预算应按照构成项目进一步分解,落实到各有关责任中心。 ②人为利润中心的责任利润预算:对于人为利润中心,为使负责产品销售利润预算的销售部门获得足够的可供销售的产品,产品销售利润预算还应分解落实到各个人、以个人为利润中心。 2、 责任控制的实施 (1)测算差异,分析原因。 (2)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纠正偏差最重要的原则是采取行动)。 3、责任中心的考核:责任中心的考核是对各个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定期考核,并实行奖励或惩罚。考核工作包括利用责任中心编制的责任报告对责任中心各项责任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揭示存在问题与不足,并给予合理的奖惩,以促进责任控制,提高责任业绩。[4] § 执行与管理 高校在编制学校财务预算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和测算,又将学校财务预算按责任单位分解为责任预算,至此,各责任单位的预算为目级科目责任预算,如果以此作为各责任单位预算执行的依据,则难以体现出各责任单位的特殊性和理财自主性。 通常情况下,为了调动和尊重各责任单位理财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财务部门应将分解的目级科目责任预算按责任单位进行汇总,并将汇总的责任预算总额分别向各责任单位下达,如条件不成熟也可将人员支出责任预算和公用支出责任预算分别进行下达。然后要求各责任单位根据本单位事业发展计划,在学校下达的责任经费控制额度内按照教育事业支出财务预算指标体系,编制学院(系、部)级财务预算并上报学校财务部门予以审核,学校财务部门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经过论证审核批复后,方可作为该单位预算执行的依据。学校财务部门根据批复后的各单位的二级财务预算进行建帐立项,并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工作以及向各责任单位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查询等服务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