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赖光勋 |
释义 | § 基本简介 赖光勋 赖光勋(19142003)福建省永定县人。 一九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彭杨步兵学校青年队队长,红军总司令部第一局测绘科科长,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测绘教员,红军大学主任教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中队长,抗大第一分校支队长、支队参谋长、主任教员,抗大总校军教科科长、大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旅参谋长,第十六旅参谋长,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六旅副旅长,第二野战军十二军三十四师副师长,第三十五师副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军事科学研究部部长,军事科学院战史部副部长、部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副司令员。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 赖光勋同志长期在部队、院校的领导岗位上忘我工作,为红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维护军政军民团结,加强与兄弟民族的团结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政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粉碎“四人帮”之后,他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拥护改革开放和部队精简整编。离职休养后,他仍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心军队的建设和发展,自觉保持革命晚节。他是红军一位智勇双全、能文能武的高级将领。 § 人物生平 1914年11月生,福建省永定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受革命思想熏陶,1929年3月在家乡参加少年先锋队,担任队长。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第一○四团第三连战士。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4月任红军班长。7月任瑞金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学员,彭杨学校测绘队队长。10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步兵学校测绘队队长。1934年8月起任红军总司令部第一局地图科科长兼测绘队队长。参加了长征。 1935年9月起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测绘教员。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4月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大队军事教员。12月随抗大第六大队奔赴太行山,深入敌后办学,参与抗大第一分校的筹备和组建工作,任抗大第一分校参谋长。1939年2月初任抗大第一分校第二团第三营军事主任教员,不久调任抗大第二支队军事主任教员。9月起任抗大第一分校留守大队大队长。1940年11月至1943年3月任抗大总校军事教育科科长。 1942年12月任抗大第三大队政治委员。1943年3月至1945年9月任抗大第三大队、第五大队大队长。编写教材,为部队培养指挥人才和业务骨干。还担任太行军区军政大学副校长,晋冀鲁豫军政大学副校长。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参加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7月至11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七旅参谋长。1947年8月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汝河战斗中,率第四十六团顽强阻击敌3个师的追兵,保护中原局安全渡河,冲破敌包围圈。 1948年5月至1949年2月任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六旅副旅长兼参谋长、党委委员。1949年2月至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副师长。先后参加陇海、汤阴、兰封、定陶、南阳、襄樊、鲁西南和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解放军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副师长兼重庆警备司令部参谋长,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副师长兼川东军区壁山军分区副司令员,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师长。 1953年6月率部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副军长。1957年8月至1958年5月任解放军军事学院军事科学研究部部长。1960年7月任军事学院基本系一部主任。同年8月至1962年7月任军事科学院战史部副部长,1962年5月至1964年3月任代理部长,1964年3月至1970年3月任部长。 1963年5月至1966年10月任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党委书记。1970年3月至1976年10月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军区参谋长(至1975年9月)。1971年6月至1975年8月任新疆军区党委常务委员。1976年10月至1981年4月任新疆(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后任福州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3年1月25日17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赖光勋同志在南京病逝,享年89岁。 § 特长水平 赖光勋测距的水平很高。有个学员要赖光勋测量大金川河水面的宽度,有的学员要他测山的高度,都难不到他。刘伯承十分关心赖光勋,在长征中为他配了好马,并配备了勤务员、饲养员。1936年2月,红军大学成立测绘队,由赖光勋兼队长,他同时兼高级系、军事指挥系和政治指挥科的测绘教学。测绘队毕业后刘伯承为了让他提高水平,要他一面教学,一面到上级军事科听课。 长征中红军地图奇缺,有的地区甚至没有一份地图,赖光勋带领测绘科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收集各种资料,测绘、调制了大量作战地图和行军路线图,为军委首长选择长征路线,及时正确地指挥部队机动作战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在张国焘分裂红军危害党中央的紧要关头,当叶剑英参谋长秘密离开右路军指挥部,随毛主席北上的那天夜里,赖光勋把红军唯一的川、陕、甘地图交给了叶剑英。正是凭这幅地图,毛主席迅速选定了北上路线,率一方面军主力脱离了险境。解放后徐向前元帅在一次论述测绘工作的重要性时说:“红军这份惟一的陕甘地图是当时在西北军中做地下工作的阎揆要同志秘密送交红四方面军的。叶剑英同志把这份地图带走交给毛主席,对于要穿越数省的几万红军胜利北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一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图。” 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会合后,赖光勋找周恩来和朱德,要求到战斗部队去,朱德让他去找负伤住院的刘伯承,刘要赖光勋随他去步校,赖光勋遂任庆阳步校测绘主任教员兼测绘队教员。1938年3月,测绘队毕业,赖光勋离开了测绘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赖光勋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毕业,随后留在抗大工作,整个抗日战争,赖光勋都是在抗大渡过的。他历任太行抗大一分校支队参谋长、六大队大队长、抗大总校军教科长、第三大队大队长等职。1938年12月,他随抗大第六大队渡过滔滔黄河,穿过敌人重重封锁线,奔赴太行山,深入敌后办学,参与了抗大第一分校的筹备和组建工作。1939年,抗大总校东迁,在何长工同志的领导下,他负责带领留守大队坚持一边开展教学,一边做好迎接总校的各项保障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45年,他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 解放战争开始,赖光勋被派往刘邓野战军6纵,先在17旅任参谋长,后调到16旅任参谋长。1946年8月,六纵在陇海路二封至徐州段对国民党军进行大规模的反击作战,战役发起前,为摸清兰封城内敌军布防情况,组织上派他化装潜入兰封城内进行侦察。他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在地下党的配合下,获取了敌城防、兵力布置、工事构筑等大量的作战情报资料,为纵队首长定下决心,全歼城内守敌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个师级干部,化装深入敌后侦察,在我军战史上是极为少见的。1946年11月,为粉碎敌人打通平汉公路的计划,他奉命率领四十八团参加上官村战役,战斗中他及时觉察敌企图突围的阴谋,主动将部队秘密运动至敌逃路之处埋伏,一举俘敌800余人,表现出很高的组织指挥能力。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6旅为右路军后卫,随刘邓及中原局由汝南埠过汝河。当我军达到汝河北岸时,国民党大批部队已占领了南岸的渡口和村庄。汝河水深叁四米,两岸陡峭,水流湍急,不能徒涉,渡口船只已被敌掠走。赖光勋同志临危受命于刘邓首长,率16旅46团顽强阻击十几个师的追敌,一面将敌人放近打,以短促火力给敌重大杀伤,直至发展到白刃战;一面沉着指挥炸毁浮桥,将国民党十几个师全部挡在汝河北岸。为保护中原局和刘邓首长指挥部安全渡过汝河,冲破敌包围圈作出了重要贡献。赖光勋在汝河之战有出色表现,不久晋升为16旅副旅长。6纵改编为12军后,赖光勋先后任12军34师、35师副师长,调任11军32师师长。淮海战役中,赖光勋同志参与指挥部队攻打双堆集,夺占了敌外围阵地,对取得战役全局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4月,他参加了伟大的渡江战役,亲自指挥由3个师和军直炮兵70余门火炮组成的军炮群,向对岸之敌发起猛烈攻击,并施放烟幕掩护突击队抢滩上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