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赑屃
释义

§ 简介

赑屃又名龟趺、霸下、填下,在龙子的各类说法中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赑屃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赑屃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赑屃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常被应用于建筑,在中国各地的宫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见到其背负石碑的样子。[1] 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赑屃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 传说

赑屃

传说赑屃上古时代常驮著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赑屃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赑屃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 起源

赑屃

关于赑屃的文化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龙与龟图腾的直接结合,二是玄武的变体。

龙龟说

赑屃的形成是以龟图腾为主,龙图腾为辅的一个复合衍生族徽。是一个氏族的象征。但这种说法仅是从理论上得到的,而在考古方面没有得到证实,所以说这种说法仅是种猜测。

玄武说

玄武是龟与蛇的联合体。是古代颛顼族的族徽。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赑屃由最初的龟状(玄武)演变为龙头龟状,这也是民间流传很广的玄武形象。这种说法有一定的根据,因为在唐宋之前的赑屃头为龟形,状玄武,以后逐渐龙化,致明清纯为龙首,独角,角于头顶中身生。

§ 遗迹

中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在拆除北京旧城墙时,在东便门和西便门的城墙下各发现半个赑屃,因此有赑屃驮着北京城之说。

台湾现存有清乾隆皇帝为了表彰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事件,特赐十块以金门“麻糬石”雕刻而成的赑屃御碑。每块碑高3.1米,宽1.4米,汉文满文并列。不料运抵台南府时,其中一座赑屃落入海中,直到一百多年后,才又被人发现,供奉在保安宫内。其余九座则在赤崁楼中保存。[2]

2012年5月,河北省邢台市高开区武家庄路边发现一来源不明碑座,长3米,宽1.2米,高1米,重达近8吨,保存完整。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发现该情况后,立即与当地警方取得联系。经文管处工作人员鉴定,该碑座为明代赑屃,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初步判断该文物应为出土文物,按照相关规定,在警方配合下,该文物被迅速转移至邢台市天宁寺以集中保护。[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4: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