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跋只国 |
释义 | § 介绍 印度佛教历史名词 佛陀住世时印度十六大国之一。跋只又作跋耆、拔耆、跋阇、越只、佛栗氏、弗栗恃、毗梨只、毗离子,意译增胜、避、聚,也是中印度北部的种族名。《长阿含经》卷二〈游行经〉载,摩竭陀国王阿阇世(Aja^tasattu)欲讨伐跋只,曾先遣大臣禹舍(Vassaka^ra)诣佛所请示,得佛教诫,知跋只族人强而不可侮,遂筑巴陵弗城(Pa^t!aligama),防其入侵。《四分律》卷五十四等亦记载,佛灭后一百年有毗舍离跋阇子比丘(Vesa^lika Vajjiputta-kabhilkhu^)由于认为‘十事非法’,而举行七百集法。 据《大唐西域记》卷七载,玄奘旅印时(大正51·910a)︰ ‘弗栗恃国周四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土地膏腴,花果茂盛,气序微寒,人性躁急。多敬外道,少信佛法。伽蓝十余所,僧徒减千人,大小二乘兼功通学。天祠数十,外道寔众。国大都城号占戍挐,多已颓毁,故宫城中尚有三千余家,若村、若邑也。’ 此外,又记载大河东北有伽蓝,其西有佛陀济度渔夫的遗迹,往东北百余里,在故城附近更有阿输迦王塔及佛的发爪塔等;该书此处之注释云,北人称此地为三伐恃国。 § 附件 憍桑比〈佛世时印度十六国的政治形势〉(摘录自《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在共和政府的国家里,只剩下三个是独立的︰一个是跋只国,其他两个是波瓦国(Pa^va^)和拘尸那的末罗国。这三个国家中,跋只国较为富强,然而她的毁灭也比较快。(中略)佛陀出生于一个有同样的共和政体的国家,但是释迦族的独立老早就被毁灭掉。跋只国人民在佛世时能够倚靠自己的团结和力量维持着自己的独立,他从心里尊敬他们,那是很自然的。在《大般涅槃经》中,佛陀看见梨车人(Licchavi ,即跋只人)从远来,对比丘众说︰‘没有看见过三十三天的天人的人,可以看一看这群梨车人!’ 跋只人的首都是吠舍离城(Vaisa^li^),住在它附近的人把跋只人叫做梨车人。在它的东边原是毗底诃人的国土,那里曾出现过像经那迦(Janaka)这样的贤王。人们从《神通游戏经》中知道,毗底诃人的最后一个国王须密多罗(Sumitra)统治着密提拉城(Mithila^)。在这以后,毗底诃可能并归于跋只国。 关于佛陀所说跋只国繁荣的七种方法,在《大般涅槃经》的开头和《增一阿含经》中都有记载。《大般涅槃经》里有这七种方法的详细阐释。从这可以推测,在跋只国内存在着一种五人陪审制︰一般不会对无罪者给予处分。跋只人的法律是成文的,同时他们尽力依法律行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