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谢侠逊
释义

§ 人物简介

谢侠逊

谢侠逊(1887.10.1-1987.12.22),中国象棋运动的开拓者,爱国象棋家,也是中国国际象棋的先驱,人称“百岁棋王”。名宣,小名卿源,原字弈算,以示个人爱好,后改字侠逊,号烂柯山樵。浙江省平阳县人。出生于腾蛟凤巢,定居于平阳县城。自小承庭训,13岁曾读私塾,因家境贫寒而退学。1908年报考小学师资,任白沙小学教员,翌年任教湖门小学。后经戚友帮助,考入温州师范学校,未三月,历父病故辍学,后任教于龙湖小学,担任教育会书记。

6岁从父学棋,10岁开始读象棋古谱《韬略玄机》,棋艺享誉乡里,人称“棋中神童”。13岁与温州棋魁陈笙战成平手,名噪东瓯。后与林奕仙互相切磋。青年时代曾把道光以来的国耻排成残局,以倾吐爱国之心。1912年为上海《时事新报》象棋栏撰稿。1915年,经黄群介绍,任上海《时事新报》馆办事员,后受聘为《时事新报》、《神州新报》、《新闻报》、《大公报》象棋专栏编辑。1918年,在上海力挫群雄获中国象棋个人冠军;1926年被推为全国棋坛总司令,称“中国棋王”。1928年首创介绍象棋比赛实况、可供观众欣赏的挂式大棋盘,此创造后被推广向全球。他触类旁通,初学国际象棋即连获胜局,上海“万国象棋会”董事英人杰克逊(J.A.Jackson)不胜钦佩,破例邀请入会,成为“万国象棋爱好”中第一个中国会员。1929年至1931年,三次国际象棋大赛中,斩关夺隘,势如破竹,连连夺冠。1934年访问新加坡,与英国军人国际象棋冠军亨特表演赛获胜,轰动一时。1935年在广州以18胜1和1负的成绩获得中、英、美、德、奥五国“银龙杯”国际象棋大赛冠军。

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国家特使只身两度赴南洋诸国以弈棋形式,宣传抗日救国,动员侨胞为祖国募捐,支援抗日,并动员3000余华侨青年归国投身抗战,为祖国神圣的民族解放大业作出贡献,被誉为“古今以来以象棋报国之一人者”,周恩来曾赞誉他为“爱国象棋家”。由于他积极宣传抗日,曾遭国民党特务殴打致重伤。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谢侠逊历任上海市体委委员、第一届全运会棋类竞赛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象棋锦标赛总裁判、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象棋协会副主席等职。

1985年,谢侠逊百岁寿诞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题词“百龄高手、永葆青春”,以示祝贺。

1987年12月22日,一代棋王谢侠逊病逝于上海。

谢侠逊一生著作甚丰,有《国耻纪念象棋新谱》、《象棋谱大全》(12册)、《象棋指南》等29本象棋专著传世。擅于对联,所作联语多与象棋有关。 [1]

§ 生平事略

1887年10月1日,谢侠逊出生于浙江温州平阳县凤巢乡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谢公出。后迁居平阳县城西门。谢侠逊14岁时,迁居上海。谢侠逊驰骋棋坛近一个世纪,力挫国内外许多名家高手,被人尊为“棋王”。他的一生,是象棋活动的一生。他的一生,是中国近代象棋史上一个重要侧面。

温州地区文风昌盛,自古有棋乡之称。谢公出和哥哥谢公佑酷嗜棋艺,谢侠逊从小就从父学棋,读书之余,嗜棋如命。一次,他偶得古谱《韬略玄机》,如获至宝;逐局研究,棋艺大有长进。他不仅精于中国象棋,也刻苦钻研国际象棋,造诣颇深。早在1903年上海就已成立万国象棋会(国际象棋组织),会员都是外国人。谢侠逊进《时事新报》后,便加入了万国象棋会。

1918年,上海举办全市个人象棋比赛,有六十多名棋坛高手,谢侠逊力战群雄,名列第一。1926年,棋友们在上海成立“全国象棋司令部”,谢侠逊被推为总司令。他还委任了各军长、师长、旅长,轰动一时。1934年,新加坡、印尼一带棋友多次邀请谢侠逊赴南洋比赛,一路上侨胞对他热情接待,优礼有加。在新加坡表演时,英国皇家空军司令亨特要求和谢侠逊对弈。亨特是1934年英国国际象棋赛冠军、马来西亚国际象棋冠军,他并不把谢侠逊放在眼里,扬言愿意让两子。谢侠逊焉能忍受如此侮辱,执意“平着”。临时决定的“中英国际象棋友谊赛”在嘉东华侨游泳会举行,谢侠逊沉着应战,亨特阵脚大乱,欲求和棋,侠逊不从,一举击败亨特。当地华侨为之扬眉吐气。接着又战胜1929年国际象棋冠军荷兰名将溪简氏。归途中,谢侠逊参加在沙面举行的中、英、美、德、奥五国“银龙杯”国际象棋赛,以胜十八局、负一局、和一局夺得冠军。

芦沟桥事变发生一个月以后,上海发生“八·一三”事变,日冠大举侵华。谢侠逊虽年已半百,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决心为抗日救亡尽一份力量。他将妻儿送回平阳老家,只身来到南京请缨救国。无奈国民党当局对此置之不理,谢侠逊报国无门,心急如焚。后逢国民党政府准备派五位巡回大便出国募捐,其中赴欧美四人已定,惟去南洋的苦无适当人选。谢侠逊找到邵力子,毛遂自荐。邵力子为他忧国忧民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为之保荐,并题词相赠:“胜者所用败者之棋,明乎此义,复兴中国何难哉!”张治中也赠题词一帧:“虽剩一兵一卒,亦必抗战到底,必得胜利而后已。”冯玉祥手书“象棋国手”以勉。

谢侠逊离开广州,转道香港,乘船直航菲律宾。谢侠逊在菲岛同许友超、李秋庵等棋坛名将连战连和。他事后谈及,此行目的是团结侨胞,一致抗日,内部以和为贵,而不以搏杀成败为乐。正在此时,南京失守消息传来,谢侠逊和侨领商定,当即召开大规模的“全菲华侨抗日救亡大会”,并亲自拟就一副对联,高悬大会讲台两侧:“廿年霸越,三户亡秦,抗战奋前途,莫辜负菲岛潮声,岷江蟾影;汉患匈奴,唐遭突厥,古今同劫局,应急效班超投笔,卜式输财。”会上群情激奋,当场认捐。

在槟城时,当地筹赈组织借用体育场地划为棋枰,招募男女青年各十六人为“活棋子”,当谢侠逊和棋手们比赛时,男女青年进退自如,煞是好看。观众人山人海,蔚为壮观。

谢侠逊从菲律宾到印尼,又从印尼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取道缅甸回国,从1937年11月至1939年,历时两年。谢侠逊以弈棋形式在侨胞中宣传抗日救国,为慰劳抗日伤兵、救济难民募捐,计得捐款5000多万元,及许多金银行珠宝首饰。先后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3300余人。

1939年夏,谢侠逊回到重庆,已鬓须斑白了。常在东方协会内与爱国民主人士对弈象棋,还为《大公报》副刊《象棋残局》专栏撰写棋稿,每日刊登一局。一天下午,忽传周恩来先生特来协会,有请棋王。谢侠逊又惊又喜,一时不知所措。周恩来同谢侠逊紧紧握手,嘘寒问暖,和蔼可亲。周恩来提出对弈,谢侠逊欣然从命。于是一面品茗,一面下棋,三局皆和。周恩来棋法娴熟,守得平稳,攻得锐利,着法多变,颇有大将风度。谢侠逊对此大为惊异,询问如何研究的。周恩来亲切地告诉他:毛泽东主席提倡发展体育,活跃文艺。象棋设备简单,群众喜爱,故此项运动在延安很普及。他们还一边谈论古今棋谱优劣短长,从《橘中秘》重“当头炮”,谈到《梅花谱》重“屏风马”,从对古代名家,谈到对今日高手的看法。周恩来意味深长地说:“明人重马,清人重炮,我们应该重兵卒。”谢侠逊回答说:“马,虽有八面威风,但可用兵卒制马。”周恩来昂首大笑,爽朗地说:“对!对!兵卒就是群众,抗日救国就是要广泛发动群众啊!”后来,谢侠逊把第二局残局命名为《共抒国难》,发表在重庆《大公报》副刊《象棋残局》上,以纪念这次有意义的会见。

此后,他常去曾家岩,向周恩来请教。在《大公报》副刊《象棋残局》上,他连续发表《士兵至上》、《锄奸诛伪》、《兴中扫日》、《内战自杀》等局名,宣传抗日,反对内战。国民党特务向谢侠逊发出警告信、恐吓信,他都置之不理。特务终于对他下手了。他在上曾家岩途中遭到毒打,第四根肋骨被打断,伤及左肺,口吐鲜血,昏倒在地。后来被曾家岩通讯员发现,送到医院抢救。事后,重庆《新民报》作了详细报导,引起社会极大愤慨。周恩来亲自赶到医院慰问。

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悍然向解放区进攻。驻重庆的中共代表团也被迫撤回延安。谢侠逊赶到曾家岩为周恩来等送行,不觉潸然泪下。周恩来笑道:“别时容易见亦易,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相信,少则三年,多则五年,又可相会了。”两人互道珍重话别。谢侠逊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十分不满,以《止戈为武》、《救民水火》、《制止内战》、《悬崖勒马》、《暴政必败》等为残局题名,来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和倒行逆施。他1947年离渝回沪,旋返平阳老家,重新起用过去的别号“烂柯山樵”,欲与棋枰为伴,终了此生。

正当谢侠逊心灰意懒之际,平阳解放了。次年,他又回到上海,同棋坛老友见面。在周恩来总理的大力推荐下,谢侠逊被上海文史馆聘为馆员。任首、二届全国象棋赛总裁判长,国庆十周年参加天安门观礼。并先后被任命为全国象棋协会副主席、中日象棋协会副主席和上海棋类协会副主席。

1981年,他听说全国棋类联赛在温州举行,兴奋不已,以九十三岁高龄执意赴会。在会上,谢侠逊见到新中国第一代象棋冠军杨官璘,第三代冠军柳大华,感到象棋事业后继有人,心里十分高兴。他还与温州棋坛老将沈志弈举行公开表演,一时传为佳话。

1985年,国家体委和上海市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百寿大庆,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亚洲棋协会长霍英东及港澳、美国、新加坡、荷音各棋社教派代表来祝贺。江泽民为题了“百龄高手,记葆青春”的祝词。国家体委特在他百岁寿辰时授予“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谢侠逊被誉为“百岁棋王”。晚年回顾九十年“戎马”生涯,常常激奋不已。他在赠给平阳后辈的题诗中写道:“人生百岁行程易,烂尽樵柯乐此身。”表达了终身献给祖国象棋事业的不渝之志。

1987年12月22日在上海逝世,享寿101岁。临终以“生育平阳,归土故乡”为嘱,1990年其骨灰由子女护送回平阳安葬。

谢侠逊一生积极推广棋类教学,桃李满天下。其中国内杰出国际象棋青年教练杨海南,就是师承于谢侠逊先生,是其第三代传人。

§ 主要作品

谢侠逊平生著作甚丰,共出版棋谱十余部二十九册。

专著:

1.《象棋谱大全》:1922年起,谢侠逊精心研究前人的棋谱,集其精华,在中华书局陆伯鸿的帮助下,于1929年出版了我国象棋史上第一部最完整的棋书《象棋谱大全》。该书分共12册,计200余万字,出版后大受欢迎,至1945年,已再版九次。

2.《国耻纪念象棋新谱》: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时,他用30局残局排成“莫忘国耻”字形,并出版了《国耻纪念象棋新谱》一书。

3.《围棋象棋谱》

4.《新编象棋谱》

5.《南洋象棋专辑》

6.《海内外象棋新谱》

7.《金鹏梅花诀着棋谱》

8.《象棋新谱》

9.《新编象棋谱》

10《象棋初步》

11.《象棋心得》

12.《象棋指要》:1983年,谢侠逊集90年从事象棋的心得,编写了《象棋指要》出版。当年97岁的谢侠逊成为我国最高龄的棋书作者。

译著:

为使象棋走向世界,谢侠逊与丹麦人查理士·葛麟瑞合作,把300余残局的著作译成英文,这是中国第一次用英文版本向世界介绍中国象棋的书籍。

残局:

《共抒国难》残局:

在《大公报》副刊《象棋残局》上,抗战期间,寓居重庆,为《大公报》副刊的象棋残局专栏撰稿。周恩来曾和他弈棋两局,他把与周总理的对弈残局命名为《共抒国难》在报上发表。

其他残局:

《士兵至上》、《锄奸诛伪》、《兴中扫日》、《内战自杀》、《止戈为武》、《救民水火》、《制止内战》、《悬崖勒马》、《暴政必败》等。

§ 棋王碑林

中国棋王碑林

百岁中国棋王碑林坐落在全国象棋之乡平阳县腾蛟镇的卧牛山南麓,是棋乡人民为了纪念百岁棋王、爱国象棋家谢侠逊和弘扬中国象棋文化而修建的文化设施,收藏着20世纪政界、社会名人、书法家为谢侠逊先生题词的60块碑。

碑林占地1800平方米、主碑是江泽民同志为谢侠逊百岁寿诞的题词及周恩来同志在重庆与谢侠逊对弈的《共抒国难》残局。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人民日报》社长邵华泽为碑林题名,《人民日报》副总编、腾蛟人周瑞金撰写碑林题记,近代名流粱启超、于右任、章士钊、李济深、冯玉祥、李宗仁、林森、孙科、张治中等60余人留迹其中。[2]

盘点近代象棋名人

象棋,又称中国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

谢侠逊

屠景明

周德裕

冯敬如

杨官璘

巴吉人

曾展鸿

黄松轩

钟珍

何顺安

董文渊

林奕仙

刘忆慈

陈松顺

朱剑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4:4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