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让·弗朗索瓦·米叶 |
释义 | § 人物简介 让·弗朗索瓦·米叶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1814年10月4日-1875年1月20日﹚法国巴比松派画家。以乡村风俗画中感人的人性在法国画坛闻名。习惯被称作米勒,实际按照法语发音应翻作“米叶”。 § 简历 1814年-出生于法国诺曼第半岛格鲁什村(Gruchy),富裕的耕农家庭之子;童年时曾帮助父亲在田间劳动。 1831年-17岁,创作了《牧羊人在看守他的羊群》,显示出极高的绘画天赋。 1832年-18岁起,到瑟堡市(en:Cherbourg)向两位当地画家学习绘画。 1837年-23岁,获得瑟堡市议会的奖学金,到巴黎美术学院向浪漫主义派画家德拉克罗瓦学习。米勒也常常去罗浮宫,从米开朗基罗、普桑、林布兰特的画中临摹学习到不少表现技巧。 1939年-离开德拉克罗瓦的画室。 1840年-米勒「肖像画」入选沙龙,正式跻身巴黎画坛 1847年-米勒开始将他的兴趣专注在乡村题材的作品。 1848年-在巴黎的「自由沙龙」展出古典主义风格的《巴比伦被俘的犹太人》和乡村风俗画《筛谷的人》。 1849年-《十枯草的人》获得1000法郎的奖金,夏天时,由于巴黎动乱,米勒偕同妻儿搬到巴黎近郊,邻近枫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村定居。这是他最贫苦潦倒的时期,一边在画室创作,一边又必须为了生计在田里耕作。 1850年-米勒画出了《播种者》。并以此画获得许多重要人物的赞赏与肯定。如作家雨果、印象派画家凡高等。 1857年-《十穗者》,可说是米勒最着名的画作。此画描绘三名农妇在一片金黄色的麦田中捡十收割过後的麦穗。在画面中充满的感伤与人性尊严的宁静,奠定了米勒在法国自然派画家中的重要地位。 1858年-《晚钟》﹙米勒死後,法国以80多万法郎购回此画﹚。 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与柯洛一起展出田园自然风格的画作,人们逐渐认可米勒的绘画。 1875年-61岁时咯血病逝于巴比松。 米勒与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写过一篇短篇小说,据说是以米勒当做书中主角的灵感来源,讽刺画家死後画作才被炒作至高价的艺术界惯例。这本小说的名字是:他是否还在人间?Is He Living or Is He Dead? 米勒乡村风俗画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表现出粗砺的田间劳动中劳动人民的一种柔和安详的美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