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谭政 |
释义 | 谭政(1906-1988) 原名谭世铭,湖南湘乡人。国家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谭政 - 生平概况 1930年,红12军政治部主任谭政在福建长汀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原名谭世名,号举安。1906年6月14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楠竹山村。曾任小学教员,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27年2月到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总指挥部特务营,任文书、书记。同年9月,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任前敌委员会秘书、第31团党委秘书,中共第4军军委秘书长、第4军政治部训练部部长,后任第12军、第22军政治部主任,第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第1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参加了漳州战役、南雄水口战役以及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1929年,参加中共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后,坚持以无产阶级思想建设军队。重视总结战时政治工作经验,曾写出《新田夜间战斗政治工作》、《高兴圩以北战斗政治工作》等报告。1936年3月写出《关于红军新的历史时期政治工作的意见》。同年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曾与王稼祥等发出大量指导部队政治工作的文电,并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发表了许多论述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的文章。1944年4月,受中共中央委托,在中共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根据古田会议决议精神,论述军队政治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阐发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并提出改革政治工作组织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意见。这个报告由他起草,经毛泽东、周恩来等修改和中共中央扩大的书记处会议讨论批准,是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历史文献,曾被列为全党全军各级领导干部的整风文件和固定教材。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1936年,谭政在陕北保安(今志丹县)红军大学校园里。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参与领导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的政治工作,针对部队进行大兵团作战和执行开辟新区任务的特点,提出政治工作任务,强调加强党委建设和土地改革政策教育,对执行城市政策纪律提出要求,组织进行以诉苦为主要内容的阶级教育,领导开展立功、战评、尊干爱兵等群众运动,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暨第四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第三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他经常深入部队,研究和指导建军新阶段的政治工作,强调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克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重视贯彻军事训练中的群众路线,组织部队普遍进行文化教育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推动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61年1月后,因受林彪陷害,曾被撤销了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务。1965年11月任福建省副省长。1975年8月起曾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1979年3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予以平反。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同年11月6日逝世于北京。 谭政 - 大事年表 参加1927年秋收起义的部分人员于1937年在延安合影。后排左三为毛泽东、左七为罗荣桓、左八为谭政。 1906年6月14日,出生于湖南湘乡县楠竹山村。青少年时期,就读于县立东山学堂。 1923年,开始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籍,并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 1927年春,由小学教师投笔从戎,到汉口参加国民革命军,在第4方面军总指挥部特务营第2连任上士文书,后任营指导员办公所准尉书记,7月底,编入“武昌警卫团”任第9连文书、第2营营部书记和江西省防军暂编第1师师书记。9月,参加了“秋收起义”。“三湾改编”时,被编入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任团部书记。10月,在井冈山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中旬,为解决过冬给养等问题,随时部队下山打茶陵,18日,占领茶陵县城。此时,红军部队设立政治机关,任政治部宣传员、分队长。后调任红4军前委秘书。在前委书记毛泽东身边工作,受到教育和锻炼。这期间,他学习毛泽东政治建军思想,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以及处置问题的高度原则性,协助誊正毛泽东起草的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后编入《毛泽东选集》中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 1928年4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在井冈山成立,任第31团党委秘书。 1929年1月中旬,红4军向赣南、闽西进军,随主力参加攻打长沙战斗,发展和巩固革命根据地。3月,任红4军第3纵队队委秘书。10月,第3纵队参加攻打广东梅县战斗,纵队党代表罗荣桓指挥部队撤出梅县时,身受重伤,谭政冒着枪林弹雨和战友一起将罗抬下火线。后来,接任3纵队政委。同年夏,任红4军军委秘书长,后任红4军政治部训练部部长。12月29日,出席了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的红4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 1930年6月,任扩编后的红12军政治部主任兼教导大队政委,并指挥教导大队参加了二次攻打长沙的战斗。 1931年春,红12军部队改编,率军部及红12军一部再次入闽,又成立了新12军,仍任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漳州等战役。之后,与军领导率红12军主力返回江西,参加南雄、水口战役,又北上攻打宜黄、乐安、南丰。之后,红12军并入红22军,任红22军政治部主任。 谭政同罗荣桓等在一起。左起:杜义德、傅钟、莫文骅、罗荣桓、刘亚楼、谭政。 1933年1月,红22军与红1军团合编,改为直辖师,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部主任,后任师政委。参与指挥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这期间,他写了若干篇战时政治工作的战斗总结报告。 1934年9月,协助师长李聚奎指挥新田夜间战斗。25日,亲自写了战时政治工作经验总结专题报告。10月16日,写了《高兴圩以北战斗》政治工作专题报告,还为1师写了月终和季度工作总结。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一渡赤水之前,毛泽东召见红1师师长李聚奎、政委黄苏、政治部主任谭政谈话,传达遵义会议精神,通报军委关于部队缩编的决定。长征路上,他写的《最后的一道封锁线》的通讯刊登在《红星》报上。 1935年10月,调任红1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12月,恢复红1师建制,又任红1师政治部主任。 1936年,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3月26日,他写了《关于红军中新的政治工作意见》,上报党中央。中共中央加按语:“……谭政的这篇文章,以政治工作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予以转发。之后,任红军后方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后方政治部主任。 1937年10月,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 1938年2月,与罗瑞卿、欧阳毅、张爱萍赴武汉出席国民党政府召开的全国军队政工会议。 1942年冬,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抗战期间,他撰写了许多论述军队政治工作的文章,发表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对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政治工作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4年4月,受中共中央委托,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主持和指导下,起草并由他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作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报告稿,经扩大的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通过)。这个《报告》是继"古田会议"决议之后,关于人民军队建设和军队政治工作的又一重要历史文献。建国以后,中央军委及总政治部曾几次将《报告》作为军队政治工作文件,重新印发部队进行学习。 1945年10月11日,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后返回延安,谭政(右三)等到机场迎接。 1945年,参与筹备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1946年1月,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创建和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斗争,协助政委罗荣桓领导部队政治工作。及时起草、发出指示;深入前线进行政治动员;开展战评和立功运动等,为提高部队战斗力,保证战斗取得胜利做了大量工作。 1948年8月14日,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正式分开,任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时值辽沈战役之前,着重抓了以诉苦教育提高阶级觉悟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又经过充分的政治动员,部队战斗情绪空前高涨,这为辽沈战役和解放全东北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948年11月18日,在沈阳主持召开各纵队政委、政治部主任参加的政工会议,接到中央军委提早入关的作战命令后,即将政工会议改为入关参加平津战役的紧急动员大会。亲自作了政治动员,要求东北野战军全体指战员在平津战役中,要虚心向友军学习,自觉地照顾友邻部队。12月7日,东北野战军指挥机关入关后,起草了《目前作战的政工动员》指示,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名义于12月11日发出。第二天,又起草发出《关于平津作战政治鼓动的指示》。平津战役中,针对北平是文化古都和天津是商埠大城市,以及外国使馆和领事馆多而容易引起涉外事件等特点,注重抓了部队严格执行城市政策和严守纪律问题。主持制定了《入城须知》、《约法八章》等规定下发部队执行。攻克天津后,任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亲自检查了部队在天津执行政策纪律情况,并向中央写了《关于攻津部队作战勇敢、纪律良好及战后情况》的报告,中央军委将此报告批转(用电报)各野战军。 1949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4月11日起,四野主力向华中华南进军,挑起了领导部队政治工作的重担(政委罗荣桓因病未随军南下)。进军途中,领导各部队开展了以团结互助、爱兵尊干为中心的政治工作,提出了打仗好、走路好、团结好、纪律好的要求。在“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鼓舞下,部队情绪高涨,斗志昂扬,很快突破敌人长江防线,5月17日,占领武汉。10月14日,解放广州。12月,任中南军区暨第4野军第3政委兼干部管理部长,参与指挥部队剿灭国民党残部和大股土匪,以及实施民主改革的艰苦斗争。针对广西少数民族头人与国民党残余武装相勾结的情况,及时指导部队坚决贯彻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并举的方针,要求部队严格执行新区政策和群众纪律。针对部队所处环境的转变,加强了部队的思想教育和各级党委、连队党支部的思想建设,并大力组织干部战士学习文化。 1954年2月,任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9月,任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国防部副部长。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 1955年11月,谭政(右)在旅大抗登陆军事演习看台上。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9月,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作了题为《建军新阶段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的发言。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新阶段的政治工作文献,后被中央军委印发全军。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在主持全军政治工作期间,把全部精力倾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事业,坚持原则,执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干部路线。在政治运动中,坚决贯彻中央方针与指示,不搞扩大化。他高瞻远瞩,强调在全军普及文化教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的一个战略性措施。他还主持制定和下发了关于加强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院校政治理论教育大纲、军队中高级干部文化教育十年规划、海岛工作纲要等重要文件。他经常深入部队,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要求总政治部和各级政治机关保持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 1959年9月,任中央军委常委,还担任中共中央监委副书记、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60年10月,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林彪陷害,给他强加了“反对毛泽东思想”、“在总政结成反党宗派集团”等莫须有的罪名,遭到错误的批判,受到撤职、降职处分。“文化大革命”中,他又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 1975年春,被解除监禁。8月,出任中央军委顾问。重新工作后,不顾衰弱的身体,深入边防海岛,看望指战员,体察部队生活,带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撰写了《八路军政治工作的回顾》、《东北野战军平津战役政治工作》等文稿。 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1980年,中共中央对谭政受到的政治诬陷给予平反。 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1月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谭政 - 个人荣誉 大将军衔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一级八一勋章 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一级解放勋章 谭政 - 将军故事 受妻兄陈赓影响 投笔从戎 1956年,谭政(左四)同罗荣桓(左二)、萧劲光(左三)等视察汉口高级步校时,观看沙盘模型。 1927年2月,谭政在妻兄陈赓的影响下,投笔从戎,到汉口参加了北伐军。“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谭政随陈赓逃离汉口,参加了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秋收起义。三湾改编时,谭政第一次见到毛泽东,随后跟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同年10月,谭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1928年1月,谭政奉命到前敌委员会当秘书,从此与毛泽东共事15年有余。在与毛泽东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谭政除了协助毛泽东起草整理文稿外,还特别注意学习毛泽东处理日常事务和复杂矛盾的丰富经验,以及驾驭时局的高超能力,从而使自己增加了革命理论素养,积累了实战经验和政治工作能力。 1929年11月,谭政受毛泽东之托,到部队做调查。他召集各种类型的座谈会了解情况,然后把干部战士反映、揭露出的问题逐条归纳整理,并加上自己的意见,以书面的形式,如实向毛泽东作了详细汇报。谭政这种勤于动脑,善于动手的求真务实作风,显露出他的政治工作才能,因而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赞赏。更重要的是:前委秘书的这次调查研究,为毛泽东起草红四军第九大决议草案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材料”和文字准备。 古田会议以后,谭政为落实大会精神,改进红军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纪律建设,倾注了满腔心血。在当时物质生活极端困苦,战斗极为频繁的情况下,谭政不仅出色完成了自己的秘书工作,还结合部队实际,坚持每月写一篇政治工作报告。他所写的《月终政治工作报告》、《新田夜间政治工作报告》、《高兴圩以北战斗政治工作》等情况报告,详细论述了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建军原则和政治工作方针,为红军早期政治工作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攻心战的胜利 1959年5月,谭政在第二届全军体育运动大会上致开幕词 1928年初,井冈山的红军为了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打破敌人的军事封锁,决定拔掉敌军宁冈新城据点。当时,新城仅驻有江西军阀朱培德1个营的兵力。红军以4个营对付敌军1个营是占绝对优势的。但是,新城城墙坚固,工事完备,强攻不是上策,必须以计胜之。根据这里东南北三面环山,四面平坦低洼的地形特点,红军决心采取“围三阙一”战术,以少数兵力,在东、南、北山岗布设疑阵。山上插满红旗,满山树立穿军装的稻草人,人声喧哗,战马嘶鸣,造成重点围城态势。在西面,红军主力埋伏在大路两旁的密林之中,静待敌人上钩。 战斗从早晨开始,指挥员一声令下,山上杀声震天,枪“炮”(洋铁桶里放爆竹)齐鸣,大有大军压城城欲摧之势。城里的敌人见状,慌忙开枪放炮,发疯般地朝他们发现的目标射击。战斗中,谭政带领宣传队的队员们,从这个山头转移到另一个山头。一边呐喊助威,鼓动战士们勇敢作战,一边摇晃着红旗,使敌人产生错觉,乱放空炮。 战至中午时分,敌人的子弹炮弹消耗得差不多了,士气逐渐沮丧、疲惫,枪炮声也慢慢稀拉了。这时,谭政瞅准时机,带着几句宣传队员,在红军战士的掩护,选好有利地形,开始向敌军喊道: “弟兄们,快投降吧!你们被红军包围得牢牢的,你们逃不了啦!” 头几次喊话,敌军没有什么反应,大概是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心奇招搞懵了。 谭政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转换了一个位置,又高声喊道:“……红军就要攻城了,快反正投诚吧!投诚过来才是活路!红军优待俘虏!” 下午,谭政的攻心战斗终于见效了,敌军士兵一个、两个,弯着腰从阵地上跑过来了。谭政亲自接见投诚者,态度温和,平等相待,使投诚的敌军士兵出乎意料。平时他们所听到的反动宣传是“共匪见人就杀”,因此许多敌军士兵想投降,却因害怕被杀而不敢越雷池一步。现在,谭政的言语举动,红军的俘虏政策,使敌军的欺骗宣传不攻自破。为了进一步揭穿敌人的谎言,争取更多的敌军士兵站到人民的阵营,谭政说服投诚的士兵在“眼见为实”之后,又跑回去做守城的其他敌军士兵的工作。这么一来,像滚雪球似地敌军士兵跑过来的越来越多,最后竟然成班成排地往红军阵地这边跑。 红军中首创“打收条”制度 红军时期,曾同谭政并肩工作担任红一师师长的李聚奎回忆说: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最艰苦的时期,红军没有经费,大家饿着肚子行军打仗,实在受不了,就跑到老百姓地里挖蕃薯吃,还有用了群众食物或者损坏了东西也没钱赔偿的违反群众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类事,我们都推给谭政政委去处理。有个别领导人给部队交待任务时说:“看你们这些书呆子,什么纪律不纪律,部队吃饱肚子要紧!”对这些话,谭政则认为:部队的确很苦,谁个不是肚里咕噜噜叫着要东西吃?但是,纪律是军队的生命,不讲纪律,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军队就难以生存。所以,他坚持原则,动员大家:“……用了群众东西,包括吃了群众的粮,一定要给钱,损坏东西要赔,这是红军铁的纪律、政治生命线,这个制度不能变。如果有的连队没现款,一定要给群众‘打收条’,等以后革命胜利成功了再来偿还!” 从此以后,“打收条”的制度就在红军中兴起来了。 胜似千军的一次讲演 1959年7月,谭政(右)在沈阳军区某部视察时,同参加劳动的战士们交谈。 1933年12月,国民党军队集中50余万的优势兵力,向我中央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虽经拼死抵抗,但伤亡惨重,收效不大,致使敌军气焰嚣张,步步逼近。就在这恶劣的形势下,谭政担任政委的红一师与敌号称铁军的吴奇伟部在五都地区相遇了,一场恶战迫在眉睫。对于吴奇伟,谭政是非常了解的,此人是镇压广州起义的刽子手,许多革命志士都惨死在他的反动屠刀下,至今已经整整六年了。对此,谭政铭心刻骨,记忆犹新。今天真是冤家路窄。 决战前夕,谭政头脑异常冷静。他在想,吴部敌军气焰嚣张,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实力很强;红一师虽然从来没有惧怕过什么敌人,但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对敌人不可低估。现在最需要的是勇气和士气。那么,如何一扫部队情绪低落之晦气,痛打吴奇伟,以报广州暴动的一箭之仇?三思而后,他决心借广州暴动六周年的纪念活动,进行战斗动员,增强部队对吴奇伟的仇恨,激发红军战士的战斗情绪,挫败吴奇伟部的进攻。 红一师纪念广州暴动六周年大会开始了,谭政登上主席台,发表了鼓动性极强的即席讲演。 “……大家不知道我们红一师当面之敌军头目吴奇伟的本来面目吧?六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举行广州武装暴动的时候,他手持反革命屠刀,杀了无数的革命群众。如今,他又带着反动武装进攻红色革命地域,‘围剿’起红军来了!” 1960年,谭政(右)陪同贺龙(中)会见外宾。 “但是”,谭政几乎是以愤怒的激情喊出来,“吴奇伟他瞎了眼,今天的红军不再是广州暴动时候的红军了。从1927年起,南昌暴动,秋收暴动和广州暴动,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而且,这支武装力量,是在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敌人虽已集中大于红军数倍的兵力多次‘围剿’,不仅未能‘围剿’吃掉这支部队,反而越‘剿’越大了起来!你们说,怪不怪?” “同志们!”谭政发出战斗号令:“我们的红色战士们!举起刀枪,勇敢战斗,以战斗胜利的实际行动,来纪念广州武装暴动六周年,为广州暴动牺牲的革命烈士报仇!为保卫苏维埃政权流最后一滴血!”谭政的话刚落,会场上,群情激昂,掌声雷动,震撼了五都的山冈和村庄。 谭政的讲演犹如一把火炬,点燃了红军将士胸中阶级仇恨的烈焰。 红一师与吴奇伟部敌军的战斗打响了。红军指战员一个个像下山的猛虎,咆哮着冲向敌阵,把敌军杀得抱头鼠窜,丢盔卸甲,阵脚大乱。战后,师长李聚奎、政委谭政在战斗报告上写道:“这次战斗所歼灭之敌军,是号称铁军的吴奇伟部,红军挫败之敌军伤亡数百,敌军恐慌万状,军心愈加动摇。”这其中自然包含着谭政政治动员激发士气的一份功劳。 谭政 - 视频 谭政 - 参考文献 谭政乔希章著《谭政大将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张喜德著《世纪风云中的共和国大将谭政》,作家出版社。 毛文戎、王作进著《将帅们的家庭生活》,沈阳出版社。 齐鹏飞、王进主编《毛泽东与共和国将帅》,红旗出版社。 谢秉忠文《谭政大将:“谭政大将哪里去了?”》,载《大将实录》,团结出版社。 张正隆著《雪白血红》,解放军出版社。 《赖传珠日记》,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政治工作者的楷模》,载《人民日报》1988年11月22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