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费景汉 |
释义 | § 基本资料 姓名:费景汉 生卒:1923—1999 描述: 籍贯:中国 § 个人概述 著名经济学家。祖父起凤,祖母徐氏,世居北京。1908年毕业于华北协和学院,1912年获美国欧柏林学院(Oberlin College)学士,1914年获耶鲁大学社会科学硕士 职业生涯 1940年,费景汉考上燕京大学。次年十二月珍珠港事变后,燕京大学虽被迫关门,然于1942年在成都复校。费景汉与三姐美云乃于1943年春结伴到达成都,继续学业,于1945年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并因名列前茅而获得“司徒雷登奖”。抗战胜利后,费景汉到上海,任职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1947年,费景汉负笈美国,入华盛顿大学深造,于1948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随即转入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深造,于1952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时年仅二十九岁。 费景汉甫获博士,即在麻省理工学院任讲师,同时在哈佛大学的经济研究计划担任研究员。自1955至1962年,费景汉任教于俄亥俄州的安狄欧克学院,其间曾于1958年冬季在华盛顿大学担任访问教授,于1960年1月至翌年8月间,任教于巴基斯坦喀喇蚩经济发展研究所,在那里,费景汉结识了后来与他长期合作的阮尼斯。自1962至1965年,费景汉转任耶鲁大学副教授,其后四年(1965—1969年),担任康乃尔大学卡尔·马可讲座教授。自1969年以后,费景汉任耶鲁大学教授,直至1993年退休,改任荣誉教授。由于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上的贡献,费景汉于1972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从此,他常常回到台湾,与财经方面的院士向台湾当局提出有关台湾经济发展的建言。费景汉在耶鲁大学任教期间,曾于1975年7月至1977年1月在东吴大学与台湾大学任教,并于1980年至1982年间继蒋硕杰之后担任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于1984年应邀至美国乔治城大学担任讲座教授;在1991年7月以后,轮流讲学于东吴大学和台湾大学。 费景汉自耶鲁大学退休后,决意返台定居,再一次继蒋硕杰之后,自1993年10月起担任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1996年7月中,费景汉到日本的美国大使馆放弃美国国籍,17日才从日本回国,18日下午,台“总统府秘书长”吴伯雄来电告诉他,李登辉已批下要聘请他担任有给职“国策顾问”。他很高兴的接受了这个挑战,不幸竟于19日猝然逝世。 费景汉一生致力于经济学术的教学与研究。他在美国执教近四十年,作育英才无数。费景汉多次短期回国讲学,对于提拔后进不遗余力。他的著作大多以英文发表,晚年亦有以中文发表之文章,总计论著约有百余篇。这些著作兼及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大致涵盖了发展经济学、台湾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史与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等方面。 在发展经济学理论方面,费景汉最早探讨的是有关投入产出的理论,前后于1955年和1956年在重要的经济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对于所得分配理论,他也早在1958年就有论文发表。在1960年,他又发表了一篇以线型图方法来分析信用制度的论文。费景汉与阮尼斯的合作最早见于1961年发表的两篇论文。一篇是经济发展理论的论文,发表于American Economic Review。这篇论文开启了以Fei–Ranis命名的理论模型,发表之后曾引起其它学者的热烈讨论。另一篇是探讨无限制的劳动供给与平衡成长的观念,发表于Pakistan Development Review。后来,两人合着的《劳动剩余经济发展之理论与政策》一书于1964年出版。这本书已成为发展经 济学的经典作品之一,书中所提出的理论,在经济学界称为Fei–Ranis模型。此一理论的要旨在于分析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过剩与不再过剩之间的转折点,在此 转折点前后,不同的技术条件对于经济发展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必需调整互相配合的政策。此一理论模型对于经济后进国家由农业转向工业发展的途径,有很重要的指引作用。 费景汉与包奥合作于196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探讨外援与自助在筹措经济发展资金的意义。两人后来合著《开放性双元经济之转化》一书,于1973年出版。此书提出理论模型来分析开放性经济由进口替代转化为出口扩张之特性,并以台湾、菲律宾等地区的实证研究作为佐证。学者论述台湾经济发展之过程,每以五十年代为进口替代时期,六十至七十年代初为出口扩张时期,此种说法就是源自此书所提出之原则。此外,对于开放性双元经济的问题,费景汉与阮尼斯也有多篇合著的论文发表。 费景汉是一位具有深刻历史感的经济学家。他对于经济史研究的兴趣或可溯至1964年他与阮尼斯合着发表的一篇论文,题为《劳资比之理论与历史》。1969年,他又与阮尼斯合著一篇《经济发展之历史回顾》。据余英时先生的追忆,费景汉在1972年就曾在耶鲁大学开了一门有关中国经济史的课程,曾约余先生去为研究生谈这一方面的问题。此外,他也曾参与由哈佛大学柏金斯教授所主持的近代中国经济历史回顾研讨会,发表有关传统中国市集的论文。他较积极展开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显然是在1974年以后。那年,费景汉趁来台参加“中央研究院”院士会议之便,在于宗先先生推荐之下,两人开始合作研究中国经济史。他们的合作大都是趁费景汉回到台湾时进行,发表的论文其实并不多,第一篇探讨传统中国农业经济体制下的人口动态(1977年发表),第二篇分析清代中国的土地税负担(1977年发表),第三篇探讨清代仓储制度的功能(1979年发表),第四篇探讨中国传统家族的兴衰(1981年发表),第五篇以三十年代广东土地调查资料来分析农业土地分配之结构(1985年发表)。这些论文的共同特点是,针对所探讨的问题提出一个合适的理论来加以分析;理论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史料的情况之后才提出,而不是先提出理论来套史料。1984年,费景汉应乔治城大学邀请前往讲学,他要求该校同时邀请刘翠溶前往访问,以便合开中国经济史的课程。那一年,他们准备了不少授课用的讲义,可惜后来没有机会进一步整理成书。 费景汉治学的另一个范畴是中国大陆经济。 1985年费景汉开始在耶鲁大学讲授中国大陆经济课程,对象主要是以大三、大四及研究生为主。1991年6月,费景汉应东吴大学经济研究所之邀,回国讲学,开授中国大陆经济。次年,至台湾大学经济系与张荣丰合作继续开授此一课程。自1993年至1995年,费景汉在台湾大学担任“蒋经国杰出学者讲座”教授,主要是领导“经济发展”及“中国大陆经济研究”相关之研究计划,同时继续在台大经济系开授这门课程。在这大约十年的时间中,费景汉致力于中国大陆经济之讲授,积稿盈箧,在他逝世后,将由张荣丰教授协助整理成书出版。 这本《中国大陆经济讲义》分成两大部分。 个人荣誉 由于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上的贡献,费景汉于1972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 个人影响 § 人物评价 § 相关链接 相关介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