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班牙内战 |
释义 | § 简介 西班牙内战地图 西班牙内战(西班牙语:Guerra Civil Española,1936年7月17日—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发生的一场内战,由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阿扎尼亚(Manuel Azaña)的共和政府军与人民阵线左翼联盟对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等右翼集团;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和共和政府有前苏联和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因为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轴心集团与共产势力的代理战争,使西班牙内战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前奏。 西班牙内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西班牙种种的社会矛盾,左右翼份子互相攻击、政府改革的失败、旧势力军人和宗教人士的不满,长期下来使得对立走向武装斗争,最后在右翼军人的策划下引发了内战。另外,这场战争首次出现飞机对坦克的轰炸和第一次对不设防城市的大规模轰炸,国际间对此战争也十分注目,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英国社会评论家、记者乔治·奥威尔、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等人均对西班牙内战做了详细的报道和研究。西班牙内战也以交战双方虐杀战俘闻名,士兵外的平民也常因为宗教信仰之不同而互相杀害。1939年4月,西班牙国民军获得胜利,西班牙第二共和国解体,所有右翼组织合并,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施行独裁统治,进入佛朗哥统治时期,而波旁王朝复辟(王位悬空),佛朗哥担任摄政王直至去世。[1] § 背景 1936年1月,西班牙共产党、共和党、社会党和劳动者总同盟等民主力量组成人民阵线,2月在国会选举中获胜,组成联合政府,实行民主改革。以长枪党为首的西班牙反动势力对此极端仇恨,事先与德、意法西斯密谋并经过充分准备后,决心发动颠覆共和国的武装叛乱。[2] 西班牙内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西班牙种种的社会矛盾,左右翼份子互相攻击、政府改革的失败、旧势力军人和宗教人士的不满,长期下来使得对立走向武装斗争,最后在右翼军人的策划下引发了内战。另外,这场战争有许多特别之处,如首次出现飞机对坦克的轰炸和第一次对不设防城市的大规模轰炸,国际间对此战争也十分注目,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英国社会评论家、记者乔治·奥威尔、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等人都会西班牙内战做了详细的报道和研究。 西班牙内战也以交战双方虐杀战俘为名,士兵外的平民也常因为宗教信仰之不同而互相杀害。1939年4月,西班牙国民军获得胜利,西班牙第二共和国解体,所有右翼组织合并,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施行独裁统治,进入佛朗哥统治时期,而波旁王朝复辟(王位悬空),佛朗哥担任摄政王直至去世。 § 经过 西班牙十字勋章 1936年7月18日,驻摩洛哥和加那利群岛的西班牙殖民军在F.佛朗哥、E.莫拉等将领策动下发动叛乱。叛乱迅速蔓延到本土加的斯、塞维利亚、萨拉戈萨、布尔戈斯等大中城市。陆军和空军的大部分部队(约12万人)以及摩洛哥人组成的“外籍军团”参加了叛乱。叛军趁政府犹豫之际,迅速占领西属摩洛哥、加那利群岛、巴利阿里群岛以及西班牙本土北部和西南各省,7月30日在布尔戈斯成立“国防执政委员会”,企图南北夹击马德里,进而夺取全国政权。叛乱发生后,西班牙各阶层人民响应人民阵线的号召,拿起武器保卫共和国,两天内共有30万人报名参加民兵组织——人民警卫队。马德里、巴塞罗那、巴伦西亚、卡塔赫纳、马拉加、毕尔巴鄂等大中城市的叛乱很快被平息。叛军仅控制南方的安达卢西亚和北方的加利西亚、纳瓦拉、旧卡斯蒂里亚等经济落后省份。共和军则控制了所有的工业和政治中心、主要港口、交通干线和重要农业区。[2] 在叛军处境危急之际,德、意法西斯应佛朗哥请求出兵干涉,企图乘机推翻西班牙共和国,控制直布罗陀海峡,切断英、法与亚非殖民地的联系,把西班牙变成制约英、法的战略基地。7月底,德、意开始派遣飞机到西属摩洛哥,协助佛朗哥向西本土运送叛军,并把大批坦克、飞机运往西班牙;随后打着“志愿人员”旗号派兵参战,短期内调往西班牙5万余人,至1939年累计参战兵力共20余万人(其中德军5万、意军15万)。战争头两年,德、意向佛朗哥共提供飞机1650架、坦克和装甲车1150辆、火炮2700门、步枪数十万支、炮弹750万发。德、意的武装干涉使西班牙内战演变为国际性反法西斯战争。英、法等欧洲国家对西班牙战争采取“不干涉”政策,签署《不干涉协议》;美国则宣布延长1935年的《中立法》,禁止向交战双方输出武器和军用物资。但是,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得到国际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的支持。各国人民募集粮食、药品、捐款和武器予以支援;54个国家的4万余名反法西斯战士自愿前往西班牙,组成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 《进攻马德里》 陈玉先 绘 1936年8月,叛军在德、意干涉军支援下从葡萄牙边境向马德里方向发动进攻,先后攻占巴达霍斯、卡塞雷斯、塔拉韦拉、托莱多等城镇,将南、北两块控制区联成一片。9月,叛军在北部攻占伊伦和圣塞瓦斯蒂安,切断共和国北部与法国的联系。10月,叛军成四路进逼马德里,于11月6日进抵马德里近郊。共和国政府迁往巴伦西亚,并组建兵力达30万人的正规军。西班牙人民在国际纵队配合下,展开马德里保卫战。西班牙共产党站在保卫共和国的最前列,马德里90%的共产党员走上前线,许多国际纵队战士在战斗中英勇献身。1936年11月~1937年3月,马德里军民浴血奋战,多次粉碎叛军进攻。其间,叛军于2月6~27日在马德里东南远接近地发动哈拉马河战役,企图切断马德里通往东南地区的交通线;共和军英勇反击,粉碎叛军的企图。为牵制共和军的兵力,叛军在南部科尔多瓦、格拉纳达、直布罗陀一线实施进攻,占领蒙托罗、马拉加后转入防御。高唱《国际歌》的国际纵队战士 叛军在马德里遭到失败后,从1937年6月起把进攻重点转向北部,企图攻占比斯开湾沿岸的重要工业区巴斯克和阿斯图里亚斯。为此,叛军集中15万兵力(含意军10万人)对巴斯克首府毕尔巴鄂发起进攻,遭6万共和军坚决抵抗。6月20日,叛军凭借兵力优势攻占毕尔巴鄂,随后向桑坦德和希洪发展进攻。为减轻北部战线受到的压力,同年7月和9月,共和军在中部战线马德里西北的布鲁内特和东部战线萨拉戈萨以东发动两次进攻战役,但未能制止敌军对北部战线的攻势。8月26日,桑坦德失守。10月22日,共和军在阿斯图里亚斯的最后一个根据地希洪陷落。北方工业区的沦陷,使共和国遭到沉重打击。10月28日,共和国政府从巴伦西亚迁至巴塞罗那。 西班牙内战 1937年12月5日,共和军为粉碎叛军再次进攻马德里的企图,在东部战线对叛军主要根据地特鲁埃尔发起进攻,一度解放该城,迫使叛军和干涉军放弃进攻马德里的企图。但共和军未能按计划发展进攻,在孤立无援情况下苦战两个月,终因寡不敌众而遭受惨重损失,于1938年2月15日放弃特鲁埃尔。叛军乘机将作战重点转向东部战线。3月,佛朗哥在埃布罗河河谷投入5个军的兵力以及几乎全部飞机、坦克,在德、意干涉军配合下向阿拉贡发起进攻,而共和军在东部战线仅有11个师。9日,法西斯军队突破共和军防线,至4月15日先后占领莱里达、特仑普和比纳罗斯等地,将共和军控制区分割成两部分,切断加泰罗尼亚与中部和东南部地区的联系。接着,叛军分兵出击,南攻巴伦西亚,北进巴塞罗那。为扭转战局,减轻巴伦西亚受到的压力,共和军于7~11月在埃布罗河地区投入7个师10多万兵力发动内战以来规模最大的进攻战役,经3个多月鏖战歼敌8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00余架,但由于人力物力得不到及时补充而被迫转入防御,未达预期战役目的。12月23日,叛军和干涉军出动20多个师共40万人的兵力发动加泰罗尼亚战役。共和军边打边撤。1939年1月26日,加泰罗尼亚首府巴塞罗那失陷。2月8日,共和军控制的最后一个据点菲格拉斯失陷,25万共和军越过法国边境后被解除武装。次日,叛军和干涉军进抵法西边境,切断西班牙共和国与其他国家的陆上联系。2月11日,加泰罗尼亚全境被占领。[2] 加泰罗尼亚陷落后,共和国处境急剧恶化。2月27日,英、法政府宣布承认佛朗哥政权,断绝与西班牙共和国的外交关系。共和国内部的投降派猖狂活动。3月3日,共和国海军基地卡塔赫纳爆发叛乱。3月5~6日,中部战线司令S.卡萨多上校在马德里发动军事政变,宣布接管政权,搜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及民主人士,并向叛军敞开进入马德里的大门。28日,叛军和干涉军进入马德里和巴伦西亚,战争结束。[2] § 国际介入 11月,叛军部队进至马德里郊外 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大批非西班牙公民的外国人参与了战斗和军事顾问职位。弗朗哥领导的国民军得到德义政府大量的财政与军事援助;共和派也得到苏联有限的援助,但却受到英法两国施行武器禁运政策的阻碍,然而武器禁运的管理并不是很有效,尤其是法国被指责以大型货轮运输共和派的军备(指控往往来自意大利,而意大利本身积极地援助国民军一派)。各欧洲列强在当时的秘密行动被国际间认为是引爆另一场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对于西班牙内战,国联呼吁其他国家保持中立,并试图抵制各势力的武器流入西班牙,但成效极低。 美国认为苏联参与了1931年的西班牙推翻皇室,因此对新上任的共和政府予以敌视。当内战爆发后,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下令禁止对西班牙政府的一切武器运售,秉持中立政策,共和政府也因此向苏联取得军备。但美国民间企业却提供许多交战双方的支援,得克萨斯石油(Texaco)提供国民军350万吨汽油的运售并提供无限期贷款、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共提供国民军12,000辆卡车、杜邦公司则贩卖许多弹药给佛朗哥。民间左翼与反法西斯人士也募集金钱援助共和政府。 § 结局和影响 西班牙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民主进步力量同法西斯势力的一次大较量,其结果是人民阵线领导的共和国政府被颠覆,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庇护下建立法西斯专政,并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两个法西斯国家在战争中相互勾结,并在战后正式结成同盟,使欧洲政治关系和战略格局发生有利于德、意的重大变化。[2] 西班牙共和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德、意武装干涉和英、法的“不干涉”政策,使双方力量对比明显不利于共和国一方;人民阵线内部各党派政出多门,步调不一,始终没有建立一支统一的军队,从而削弱了战斗力;人民阵线政府虽然坚持抗战并进行一些民主改革,但没有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开展人民战争;战争指导上采取防御战略,未能对敌人实施坚决的进攻;没有建立起适应战争需要的军事经济;对混进政府和军队的敌对分子以及投降派的破坏活动,未给予坚决打击。此战为即将到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试验场。战争表明,各军、兵种的密切配合和协同作战,大量集中使用空军和掌握制空权,集群坦克在炮兵和航空兵支援下实施突击,对夺取战役战斗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2] § 问题 在西班牙获胜的佛朗哥 1. 共和政府进行了什么改革,触动了什么人的利益? 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共和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土地改革,并且实施裁军,关闭军校,这些措施引起了地主与军事将领的不满,也为内战埋下了远因。在1936年,由西班牙共产党、共和党、社会党和劳动者总同盟组织的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国内政治冲突益趋强烈;暗杀、罢工层出不穷。 2. 在西班牙内战中,苏联人做了什么? 当时的苏联支持西班牙共和政府,供给物资协助,但真正派至战场的苏联人员仅约700人,主要工作在驾驶共和军购买的飞机与战车。 3. 国际纵队怎样组成? 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下,由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50多国志愿人士组成了这支部队,协助共和军对抗佛朗哥。 4. 共和政府怎样失败? 1939年2月,西班牙政府发布命令,禁止国际纵队参战。由于德、意二国的武力介入,英、美、法等国作壁上观,加之以共和派内部的分裂,共和军渐处劣势,最后一批共和军在1939年4月1日投降。 5. 叛军胜利之后怎样? 佛朗哥随后建立了独裁政权。西班牙内战后遭处决的人数达15,000至35,000人,此外还有监禁、强迫劳动等措施。在美国的支持下,佛朗哥担任西班牙摄政王直到1975年去世。[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