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93号航班》
释义

§ 基本信息

发行公司:

America Video Film (2006) (worldwide) (DVD)

Fox Television Studios (2006) (USA) (TV)

MTI Home Video [美国]

e-m-s the DVD-Company [德国] (2006) (Germany) (DVD)

特技制作公司:Universal Production Partners (UPP)

其他公司:Casting Collective [英国] extras casting

§ 演员表

Opal Alladin .... Ceecee Lyles

David Alan Basche .... Todd Beamer

Richard Bekins ....

Starla Benford .... Wanda Anita Green

Susan Blommaert .... Jane Folger

Christian Clemenson ....

Lorna Dallas .... Linda Gronlund

Denny Dillon .... Colleen Fraser

Kate Jennings Grant .... Lauren Catuzzi Grandcolas

Peter Herman .... Jeremy Glick

Tara Hugo .... Kristin White Gould

Marceline Hugot .... Georgine Roes Corrigan

Corey Johnson .... Louis Nacke

Peter Marinker .... Andrew Garcia

Jodie Lynne McClintock .... Marion R. Britton

§ 影片背景

当年“9·11”震惊了全世界,事后美国各界人士纷纷要求彻查此事,于是成立了一个独立的“9·11”事件调查委员会,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其结果就是那部轰动一时的《9·11委员会调查报告》,这部调查报告一洗此类文件常有的冗长含混,而是文笔精练,叙事生动,像惊险小说一样引人入胜,成为2004年的头号畅销书。

这部调查报告最为人称道的第一章中,详细叙述了劫机时的情景,其中对93号航班的描述尤其令人震惊。在被劫持的四架飞机中,93号飞机的劫机者本来是想开着这架飞机去撞白宫或国会大厦的,但由于飞机起飞晚点,等到其他三架飞机撞上世贸大厦和五角大楼时,这架飞机仍在空中,没有到达目的地。93号航班上的乘客通过手机与地面亲友的通话,得知已经发生了三宗自杀式袭击,他们明白,这不是一宗普通的劫机事件,劫机者是要把这架飞机撞向另一栋建筑,只有从劫机者手中夺过飞机控制权,才能避免这一悲剧。于是93号航班上的乘客自发组织起来,与劫机者进行搏斗,在搏斗中飞机坠落在一片林区,机上无一人生还。

《93号航班》就是对这一真实事件的重构。这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但也很容易拍得落入俗套,不过,英国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拍出了自己的特色。格林格拉斯2002年拍过一部故事片《血腥星期天》,反映1972年英国军警屠杀北爱尔兰和平示威者一事,在国际电影界颇有影响,他后来转而拍娱乐片,《伯恩的身份》就是他导演的,票房极好。

§ 剧情简介

《93号航班》2001年9月11日,令所有地球人难以忘记的日子。“9·11”三个数字连接在一起,不再仅仅代表美国人的报警专用电话号码,而是由“在这一天三架分别撞击了世贸双子大厦和五角大楼的美国航班”而改变成了惊世骇俗的一串数字!而就在同一天,另一架被恐怖分子劫持“93号航班”却“意外”坠毁在了宾夕法尼亚州的尚克斯维尔附近地区。

当时的实时新闻报道称“美国联合航空公司93次航班9月11日上午遭劫持后在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的一片树林坠毁,机上45人全部遇难。媒体广泛猜测,由于乘客反抗,恐怖分子利用该机攻击华盛顿重要目标的企图失败。”

有人说劫机的恐怖分子原本要驾驶这架航班同样去撞击美国总统府白宫。但是,飞机上的众多乘客英勇地奋起反击,与凶残的恐怖分子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最终,以全体乘客和恐怖分子的同归于尽,换来了更多无辜人士的幸存。

事实上,对于这一事件还有很多种说法:美国国会发表的“9.11”事件调查报告指出,有关方面经过对驾驶舱数据记录仪进行细致分析后发现,美洲航空公司93号航班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坠毁是机上恐怖分子自行操作所致。但是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后,美国各界人士普遍认为,这次事故为机上三十多名乘客协同七名机组人员同几名劫机者进行惨烈的搏斗后重新控制了飞机,最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树立了一批“挽救国家的英雄”形象……

§ 影片赏析

电影正是从这种无从知晓的平静中开始,而且从头至尾都恰当地保持了这种局限而集中的视角。对于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经过和结果的故事,如何讲得引人入胜,编导能依赖的法宝,就只有“悬念”与“真实”了。幸好,对于9.11事件中的“93号航班”灾难来说,这两个要素都是得天独厚的,关键在于导演的表现手法是否能突出这两点。

《93号航班》的表现手法,恰恰是落了“下乘”的悬念制造方式,因为在电影的叙事逻辑中,9.11事件是作为一个突发事件来表现的;那么,按照希胖子的结论,这种表现方式所营造的悬念程度是比较轻弱而短暂的。然而,本片给人的紧张感,却是由始至终都让观众的心悬甚至不忍目睹的,这是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对于现在来观赏表现9.11的影片的观众来说,已经是“先验”的知道了故事的结果,这就好比希胖子所描述的“事先知道炸弹存在”的状况。有这种先验意识存在,电影的全部表现时空,都是在还原一个悬念结果而已,非常完美地符合希区柯克的悬念结构。当然,为了世界上那也许是不太可能存在的还不知晓9.11事件,或者至少不知道93号航班故事的孤陋寡闻人士,影片一开场还是暗示了即将发生的阴谋。对于已经知晓事件经过的观众来说,这只不过是个过场说明;对于“两眼一抹黑”的同志们而言,这些暗示就充当了悬念开始的作用。事实证明,希胖子的论断固然经典,但也需要结合不同题材灵活运用。《93号航班》的叙事结构,充分兼顾了信息灵通和闭塞人士,不论是头脑过分发热猜想家还是一心只求落泪的多愁善感者,都能从本片情节的编排中,体会到紧张的逐渐积累乃至最后爆发。

除开叙事结构,在情节的编排上,编导也不动声色的保持了浓郁的紧张气氛。虽然影片名为《93号航班》,但实际表现那架飞机的场景,最多也就占全片篇幅的50%左右。影片将大量镜头对准了事件发生前和发生时地面各处的零乱场景。这中间主要是美国国家航空管理中心和地区指挥中心的工作情况,以及他们与军方的协调工作。从影片开始,到第一架飞机撞击世贸大厦(93号航班也在之后紧接着升空),大概有45分钟的事件是在表现地面控制人员、乘客和机组人员的日常琐事,一切都显得与“劫机”或“灾难”无关。但正是这种看似零乱琐碎的情节安排方式,起到了从另一个侧面烘托悬念的作用;彷佛你明明知道对方就要说出什么结论来,结果他却总是在有意无意地“顾左而言它”,作为被动接受的观众,我们反而会更加期待他说出真相那一刻。

何况,这些与93号航班飞机没有直接关联的故事情节,也并不完全是为了制造悬念,它们还有带给观众更真实的9.11体验的作用。2001年9月11日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可能大家都有从电视新闻中看到片断,不过那都只是结果而已,无法体现该事件对亲身经历过的人所产生的影响。但是,如果以非常有控制力、情节安排非常符合戏剧理论的方式来展现,观众反而在潜意识里会有排斥感,因为经验告诉我们这种百年难得一遇的突发事件,不可能是如此符合艺术美的规律的。事实上,亲历过9.11事件发生的人都知道,我们当时的反映就是很震惊而不知所措的。我当时也是刚到美国不到一个月,那天对我而言就是从一个“普通的早晨”到一个“难以置信的上午”的印象。

《93号航班》也非常忠实地还原了这种感觉。从大家各自上班、乘客正常登机,到航空管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发现屏幕上几架飞机的不正常,到那今天看起来仍然冲击力十足的撞击双塔镜头,电影里并没有将这些线索形成系统连贯的印象;对于不熟悉美国机构运作的观众来说,这些片断的描述甚至可能显得比较烦乱无序。然而,这种无序状态恰恰正是那个上午的真实写照。从电影中我们看到各个航空管制中心的人都是手忙脚乱,像迷宫中的小白鼠一样搞不清状况,各机构之间的协调、尤其是民用航空管制与军方之间的信息往来更是一团糟。其中有一个镜头,是军方协调小组负责人多次致电上级:“请求总统批准行动计划。总统在哪里?”看过迈克尔摩尔的《华氏911》和最近的《惊声尖笑4》的观众,都知道军官问题的答案。

影片叙事的以真实为导向的有意无序,还表现在不突出任何角色。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观众倒是能对几个面孔留下印象,但这也仅仅是局限在电影所描述的时空范围内,影片没有交代关于他们的任何背景信息,一切就如同当天的情况一样:你只能知道有些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但整个事件中根本没有任何“主心骨”似的人物。从真实的角度来看,甚至可以说电影中也没有任何“英雄”或“坏蛋”或者该谴责的政府首脑等明确有指代意味的角色,一切只是以一种近乎冷漠的镜头捕捉的零乱而真实的历史再现。

电影成就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对《93号航班》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从故事内容和电影技法来说,可以说本片什么都没成就,因为故事本就为人熟知的,技法也是朴实无华的。但是,从态度和勇气来讲,又可以说本片成就了很多。回首悲痛是需要勇气的,但更需要正确的态度。愤怒也好,悲切也好,那都过于情绪化,有什么比静静地看着一个悲剧无可挽回地发生更令人震撼的呢?无言的说明,是对历史最好的注解。

《93号航班》:须回头,莫悲切!

§ 影片评析

《93号航班》努力避开好莱坞常用的那些俗套,导演格林格拉斯放弃了宏大叙事的手法,采用了一种冷静旁观的态度,事先通过详尽的调查,真实再现当时飞机上的情景。影片中没有任何浪漫或夸张的渲染,没有智勇双全的超人式英雄,没有煽情的爱国演讲,也没有涉及到任何政治人物。

导演格林格拉斯最关注的是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当那些普通乘客逐渐意识到身处绝境时,他们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处境:真正的生离死别。那些乘客和乘务员知道自己可能再也见不到家人了,于是给家人打电话永别,而他们的家人也无能为力,只能坐视自己的亲人走向死亡。那种境况的绝望可怕,真是令人心碎。《93号航班》在表现普通人的焦虑、痛苦和勇气上,非常成功。

整部电影的节奏紧凑,细节准确,人物真实可信。为了强调真实性,导演在拍摄手法上也采用了他很擅长的纪录片风格,手持摄影机给人一种动荡不安的感觉,好像摄影机在不停地寻找什么。同时,整部影片很少用长镜头,大量地使用近景和特写,强调当时的纷乱与异常。在演员使用上,导演避而不用知名演员,挑选了大批不知名但演技出色的演员;另外,还起用了大量非职业演员,让许多生活中的真人来扮演自己本人,达到了非常真实的效果。

对于劫机者,《93号航班》也没有把他们漫画化。影片一开始,就是劫机者在旅馆诵读《古兰经》的声音,这是导演和编剧的高明之处。他们用这种手法暗示劫机者从事自杀式袭击,并非如人们当初想象的那样,是出于一种宗教疯狂。电影也强调了劫机者的恐惧和焦虑,没有把他们妖魔化。 [1]

§ 幕后制作

9.11后,美国娱乐圈一直视此为禁区,直到迈克尔·摩尔的《华氏911》问世,才打破僵局。2006年,三大制片公司纷纷推出关于那场浩劫的纪念作品,包括奥利弗·斯通的《世贸中心》、哥伦比亚公司的《102分钟》和环球公司的《93航班》。

格林格拉斯说,有40多名当年联航93号航班遇难者的家属为影片的拍摄提供了合作,例如他们为剧组提供有关遇难家人的详细情况,包括当天他们身上穿的衣服以及坐飞机时习惯吃什么糖果等细节。据环球电影公司称,影片上映第一周末票房收入的10%将捐献给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93航班纪念馆”。

§ 幕后故事

影片根据911恐怖袭击事件改编而成,该袭击事件中总共有4架民航客机遭到劫持,分别转向飞往纽约市与华盛顿特区,造成了280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的惨痛后果,联合航空公司第93次航班是被劫持的4架客机中唯一的一架没有造成建筑物损失和地面人员伤亡的客机,根据调查显示,机上的一些乘客在得知世贸大厦被攻击后曾经和恐怖分子发生搏斗,企图阻止飞机坠向人口众多的地区,机上40人全部罹难,乘客的英勇行为让这架航班未能撞上原本的目标(据猜测:目标为白宫或五角大楼)。

英国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擅长把握纪实风格,2002年凭借反映北爱争端的《血腥星期天》一片获奖无数,其中包括当年的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电影观众票选奖以及英国独立制片最佳导演奖等等。在2004年《谍影重重2》取得了辉煌的票房成功后,保罗再次肩扛社会责任意识,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给美利坚带来了无限痛苦回忆的911事件。

除了已故的40名遇难者之外,谁也不会知道911当天93次航班上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为了尽可能地如实再现客机中的状况,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寻访了大量的资料与素材,对911事件调查委员会成员、负责空中交管的工作人员等等相关人士进行了数次详实的访谈,工作量相当巨大,其中保罗与40名遇难者的近100位亲朋进行沟通就足足花费了7周的光景。

虽然揭开痛苦记忆的疮疤是需要勇气的,但遇难者的亲朋还是给予影片拍摄以大力的支持与配合,并提供了遇难者详尽的个人档案,因为他们认为这不啻为悼念亲友的一个最佳方式。遇难者的亲朋甚至参与了演员的选拔过程,被选中的演员们在外形上与遇难当事人尽量做到相似,在拍摄的过程中,导演始终与遇难者的亲朋保持着有效的沟通与意见交流。亲朋的回忆、对话录音以及飞行纪录等等纷乱庞杂的多方线索最终凝练出这部扣人心弦而又荡气回肠的《颤栗航班》。

“作为在那个决定性日子里唯一一群筹谋过反抗计划的美国人,93次航班的乘客们的英雄行为挽救了这个国家中其他人的性命,我们希望仅以此片向他们所做的杰出贡献致敬”,探索传播公司董事长朱迪斯?迈克希尔曾如是表达。在去年的9月11日,探索频道曾播出了一部名为《反击之航》的纪录片,该片以93次航班被劫持后乘客间喊话的舱内录音为基础,重现了飞机坠毁前45分钟内机上发生的悲剧性场景。时值911事件五周年祭,诸多的媒介与客体可以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来祭奠911,电视新闻可以回放事件的当场、报社记者可以写下曾经的惨况、史学家更可以编年史的广度和高度来概括整个事件的警世意义,作为社会的责任一员,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选择了自己应有的方式,勇敢地进行了回忆。影片尚未公映就已引发批评者的质疑,饰演劫机犯之一的演员刘易斯·阿尔萨马里赴美参加首映时又遭到拒签(因上世纪90年代曾在伊拉克服过兵役),鉴于题材的敏感性,作为发行方的环球公司在影片的宣传策略上也经过一番特别设计,把宣传的重点定位于“对911罹难者与家属表示最大程度的尊重”,并承诺把首周票房收入的10%捐出用以支持悼念死难者的活动。

§ 影片花絮

《93号航班》想必,这位英国导演保罗·格林戈拉斯,并不会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因为早年执导的一些电视作品绝对称不上有什么大名气。但2004年,那部由好莱坞“智慧小子”马特·达蒙主演的特工动作大戏《至尊伯恩》,绝对是红极一时的大作。而且,这部系列影片的第三部也已经进入了前期的筹备阶段。

保罗无可非议地继续导演这部特工题材电影《伯恩最后的通谍》 (暂译),主演依然是马特·达蒙。曾用名《93号航班》的本片可谓是导演保罗·格林戈拉斯精心筹备之作。因为同样擅长编剧的保罗亦是本片剧本的创作者。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经历研究这段历史事件,并最终用第七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重新再现了这段与自己毫不相干的“闲事”。

保罗·格林戈拉斯直接地从事件的正面角度入手,再次审视历史。并且在情节桥断的设置上以及精细到一个镜头,都试图展现当时那些惊心动魄的惊险场面,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胆决断,在长93分钟(想必片长也是经过导演精心设计的!)的时间里,将所有的陌生乘客及机组成员团结成一个反击的整体,来共同面对惨烈的危机。事实上,在“9·11”事件发生之后,电影界随即出现了一系列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角度的描述……

§ 影片简评

真实的灾难

今年是“9·11”恐怖事件的第五年,《战栗航班93》的导演保罗·格林戈拉斯以一种戏剧般的形式来开创了对于“9.11”事件的独特纪念形式。试图让人们记住那些灾难的时刻,进而留下一些警醒的东西,包括这一历史事件的原因以及它的结果。而且这部电影是导演本人撰写的剧本,参杂了导演本人对于这段历史的比较客观地理解。对于历史,史学家以及其他学者的种种猜测固然有它的道理,而且还有政治上的不好言明的原因。电影从另外的角度给人们展现一种积极的奋斗,无论如何总是好的。英国人保罗·格林戈拉斯有幸成为93号航班的掌控者,作品以出色的空间调度见长,对电影节奏的控制具有很高的水准。此片揭密了鲜为人之的真实事件,保罗表示虽然93号航班上的那些英雄们已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剧组仍可从当时的电话录音和黑匣子的讯息中窥探到那个特殊时刻里发生的故事,而影片90分钟的时长恰好与真实事件发生的时长一致,更是大大增强了影片的“纪实”色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9: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