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辽上京遗址 |
释义 | § 详细介绍 辽上京遗址城址由皇城和汉城两部分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城墙全用黄土夯筑,周长8916.9米,残高5~9米。皇城位于北部,是契丹统治者居住区域,也是初筑的皇都。东、南、北 3墙都呈直线,各长约1500米,西墙中段位于小土岗顶部,南、北两端向内曲折,全长约1850米,东、西、北 3墙中部残存有门址,并加筑瓮城,各墙上残存有马面。西墙内的山岗顶部,有一组东向的建筑址,应是早期的宫殿遗迹,在此可以俯览全城。岗下有一大道直向东门,推测皇城最初是以东门为正门。扩建汉城后,城内主要建筑都改成南向,皇城南门改为正门。四面城门内都有大街直通大内宫墙外。大内位于皇城中央部位,宫墙墙基已残毁,大致探明约为长方形,周长约2000米。内有宫殿、门阙、仓库等建筑基址,其中有两座大型宫殿,建筑在高约 4米的台基上。皇城南部有不规整的街道及官署、府第、作坊和寺院基址,其中一座寺院内残存一躯残高 4.2米的石刻菩萨像,传为天雄寺遗址。皇城北部地区未发现建筑基址,应是文献所载契丹贵族搭设毡帐的地带。 汉城位于南部,是汉、渤海、回鹘等族居住区域,其北墙即皇城南墙,东、南、西 3墙系扩筑。墙身较皇城低窄,残墙最高3米,无马面,现已无法探明原有6座城门的具体位置。原来流经城南的小河,经过多次改道,自城西南角穿过东北角,将城内文化堆积层冲刷殆尽,仅余靠近皇城南门的小片地区。 城址附近现存砖塔两座。一座位于城址东南约 3公里的山坡上,俗称南塔,为八角密檐式,残高约25米,尚存7层塔身及塔基,塔刹及檐椽都已塌毁。塔身第1层每面镶嵌高浮雕石刻佛、菩萨、天王、力士和飞天像。塔东南约50米处有辽代开悟寺遗址,此塔当是开悟寺塔。另一座位于城址北约 1.5公里,俗称北塔,为六角密檐式,仅存5层塔身,残高约6米,传为辽代宝积寺塔。 遗址的皇城部分,已划定为重点保护区,20世纪50年代将城内新建的房舍拆除,成为一片草场,严禁兴工动土,从而得到了较好保护。鉴于皇城部分南墙及东南城角已被小河洪水冲毁,1981~1984年间,国家拨款在小河两岸兴建了石块包砌的防洪堤坝,共长2000余米。 § 历史沿革 辽上京平面图据文献记载,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史载,上京为辽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水草便畜牧。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今敖汉旗东部)称帝建辽,918年命礼部尚书康默记充当版筑使建都城,仅百日便初具规模,名曰皇都。辽太祖死后,太宗即位继续营建皇都。938年,太宗改皇都为上京并设临潢府。上京城分南北二城,北名皇城,为皇族居所;南名汉城,为汉族人居所。两城相连呈“日”字形。两城建筑与布局是辽“以国制治旗但,以汉制待汉人”的政治制度的反映。辽上京作为辽之都城历经204年。1120年金兵攻占上京。金时将上京改为北京临潢路,至元代上京逐渐废弃。皇城内现存石刻观音、龟形碑座各一具,附属建筑有南北二塔。现皇城内仍遗存皇城残墙、雕花柱础、石刻观音像及大量珍贵的地下文物等。 辽上京遗址1961年3月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辽上京遗址的保护被列为西部大开发文物重点保护项目。2002年3月13日辽上京保护规则通过了国家级专家鉴定,并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实施。辽上京遗址是我国保存最好的古代大遗址之一。《辽上京遗址保护规划》已在北京经过国家级专家论证通过,待规划批复后,将逐步全面启动保护工程。 § 出土发掘情况 辽上京遗址发掘有进展 皇城南半部已出土 出土文物东方网2002年8月3日消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境内的辽上京遗址,经过近几个月的发掘,皇城南半部分城墙地表以上结构基本清晰,地表以下部分正在发掘之中。 据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塔拉介绍,今年以来,他们组织考古人员在辽上京遗址外围部分开始测量、钻探和试掘,确定了汉城、皇城东门和南部城墙等3个试掘点。通过对土样的分析和城墙显示的结构痕迹,初步认定,南部城墙底宽至少有32米,地表以上高度为10米多。墙体结构为内外3层的板筑结构,特别表现为底部土层薄而密集,越往高处土层越厚,最厚处可达20米左右。由于城体保存尚好,清晰可见筑墙时夯窝的痕迹,每平方米有270多个,十分坚固。 辽上京遗址是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是西部开发文物保护的15个重大项目之一。赤峰市及巴林左旗为此制定了详尽的保护规划,并从2001年开始实施。目前已初步探明辽上京皇城和汉城内部街路和建筑的大体布局,根据国家文物局和有关专家的意见,今年暂不做皇城内重要区域的发掘工作。 § 辽上京博物馆 辽上京博物馆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于2003年4月奠基破土动工,日前建成竣工。该馆设计为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9649平方米,广场面积15000平方米,博物馆主体面积4649平方米,正面外观为仿辽代建筑风格构筑。博物馆内共有4层,第1层为序言厅,主要介绍巴林左旗文物事业的发展情况。第2、3层为2、3展厅,主要陈列辽代出土大批珍贵文物,第4层为第4展厅,主要陈列了辽代出土大批的珍贵壁画。 辽上京博物馆将以新的面貌展示辽代出土的文物,馆内收藏着本旗出土的“红山文化”“富河文化”遗存,还有鲜卑、契丹、女真、蒙古各族人民各个时期的文物15000余件。精美的辽代马具,古朴的铁犁,具有游牧民族生活气息的鸡冠壶、三彩盘、盘口瓶等瓷器和契丹银币、铜币,还有汉字,契丹大、小字碑刻,反映契丹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葬俗的火葬器物及宗教生活的南塔石雕等,还有珍贵的辽墓壁画、印鉴碑铭等遗物和以前从未展示的出土文物。这些距今数千年的文化遗产,以其直观的形象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