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詹姆斯·迪斯 |
释义 | § 成就 他在加利福尼亚州橙县的查普曼学院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随后去印第安纳大学深造。在那里与 W.N.凯洛格一起研究脊髓条件反射的可能性。由于这一研究的主要结果提示了早期研究的人为性,因此继后的研究大多以凯洛格和迪斯的方法为基础。1948 年获得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学位。1948-1972 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助理教授、教授,1972-1980 年在弗吉尼亚大学任心理学系主任。1980 年获得休·斯科特·汉密尔顿奖。 20 世纪 50 年代,他与美国空军合作,建立了以信号预期速率为基础的警戒原则。在记忆和语言领域,他发现了有助于记忆的一些联想。这一研究后来促使人们把联想用于调查态度、信念、社会活动等主观意图。迪斯反对那种把实验方法扩展至社会心理学和人格领域的做法,提出了一个严格的方法标准。他认为,实验受制于下列变量: 物理的变量; 不同向实验被试解释他们的结果。 1959 年他最先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错误记忆(false memory)。他发现如果给被试呈现一些和目标词相关联的词,他们会错误地回忆出实际上并没有呈现过的目标词,并将这一现象称为“语词介入”。 过去实验室研究错误记忆,大多采用再认的作业。他提出联想情境(associative context)可用来预测错误记忆。他从联想常模(associative norm)中选出 36 组词,每组 12 词,它们都是某一个特定关键词(如“山脉”)的高关联词。其中一组实验参与者,在听完一组 12 个关联词后,就立即进行口头的自由回忆。另一组实验参与者,在听到每一个关连词时,就说出一个立即联想到的词。他以两组实验参与者回忆出(或联想到)关键词的比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用关键项目被联想出的平均百分比预测该项目被错误回忆出来的百分比,可解释高达 76% 的变异量。 据此,迪斯认为,列表项目与某特定项目的平均关联度,决定了产生该项目错误记忆的机率,而不是由列表项目彼此间的关联度所决定。但是他的发现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 1995 年,Rodiger 和 McDermot 的工作才使更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对错误记忆现象寻求更多的理解。 他还在 1965 年提出语言联想意义的理论:从互相联系的字词网络来考察语词的意义。认为一个字词的意义是由它所能引起的其他反应词(联想词)的范围来决定的。若两个字词有相同的反应词的分布,它们就有相同的意义;而两个字词的反应词的分布在什么程序上相重叠,其意义就在什么程度上相似或相近。例如:“蝴蝶”可引出“昆虫”、“翅膀”、“飞蛾”等反应词,这些反应词表明与“蝴蝶”的联系,从而确定其意义。若两个字词有相同反应词的分布,它们就有相同的意义,如“蝴蝶”与“蛾”两个词的意义所涉及的认知域基本相同,因此这两个词在一定程度上是同义的。 1984 年,他发展了一个描述语法结构的系统,他称之为依赖分析(dependency analysis),这个系统依靠一个语言解释作为为描述文本结构的依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