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释义

§ 简介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XSLC)又称“西昌卫星城”,始建于1970年,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拥有测试发射、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技术勤务保障等系统。在中国目前的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中,功能比较齐全,设备比较完善,既能发射采用低温推进剂的“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又能发射运载能力较大的捆绑火箭。中心已具备使用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等5种型号火箭,发射高、中、低各种轨道、多射向各类航天器的能力,实现了远距离测试发射、指挥控制。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自1984年1月发射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到2004年底已发射中国国内外卫星28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承担外星发射最多、自动化程度较高、综合发射能力较强的航天发射场,近50颗国内外卫星从这里送入太空。

§ 组成及任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总部、发射场(技术区和两个发射工位)、通信总站、指挥控制中心和三个跟踪测量站,以及其它一些相关的生活保障(医院、宾馆等)单位组成。主要担负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GTO)卫星发射的组织指挥、测试发射、主动段测量、安全控制、数据处理、信息传递、气象保障、残骸回收、试验技术研究等任务。

§ 地理条件

地理环境

Google Earth中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约60公里处的秀山丽水间,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6度,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发射场的坐标位置为东经102度、北纬28.2度。

地理条件优越

一是纬度低(北纬28.2度),海拔高(1500米),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这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的有效负荷。

二是峡谷地形好,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及跟踪测量,通讯的布网有利,能满足多个发射场的建设。

三是晴好天气,“发射窗口”好。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是中国气候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日照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

§ 布局特征

外围布局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发射中心包括卫星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勤务保障六大系统的相应场区,都分散在峡谷之中的不同区域。76米高的发射塔架和300多米高的避雷塔,巍峨的耸立于峡谷的底端。这里是一个三面环山,向东南开口的半封闭小盆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塔架由11层工作平台和相对应的电缆提杆组成,同时对星箭进行吊装对接,加注燃料和垂直测试。发射塔架两侧的山体内,是与场区相匹配的指挥,测试,控制以及供应水,电,气的设施。进入火箭发射的最后半小时程序后,地面人员就全部转入山体内。

技术厂区,位于发射场区不远的山坳里。一幢幢乳白色的高大建筑隐没于绿树深处,是卫星发进行装配,加注,测试及火箭水平测试的地方,也是国内目前最先进,最优越的厂房,如今技术厂区已对外开放,人们不仅可以看到特殊的内部结构,还可以看到一枚专供参观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研制成功,特别是掌握氢氧发动机失重的情况下二次点火的技术,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控制大厅

指挥控制大厅,是发射中心的“神经中枢”,位于距发射声几公里以外的山湾里。这里集中了中国航天技术水平的各种先进仪器。大厅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前方一面20余平方米的的彩色电视屏幕,旁边还有许多状态显示板组成的长18米,宽6米的显视大屏。大厅内还分布着总指挥台,各种控制台,记录仪和显示器。科技人员和贵宾们可以通过电视屏幕和各种显示仪器,清晰地看到炎箭从发射架上起飞到飞到一级火箭脱落的实况。指挥者也是通过电脑群送来的各种参数,图象进行监视,判断,从而运筹帷幄,战胜太空的。指挥大厅的四周慢大大小小的电脑房,各色显示灯不停地闪着神秘的眼睛,伴随着电脑的嗡嗡声,将火箭起飞后的各种信息迅速处理传输到各跟量站和设在北京的总指挥所。控制大厅后方的楼厅是参观厅。浏览参观者可以坐在这里透过前方巨大的玻璃窗,观看大型彩色屏幕上播放的发射实况。[1]

发射塔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目前拥有两个发射塔架:

3号工位:1978年底竣工,1984年1月29日首发长征三号遥一火箭,2007年重建以满足发射”嫦娥一号”的需要,又称为新3号工位。目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三号甲火箭(也可发射长征二号丙)

2号工位:1990年投入使用,早期用于发射长二捆与长征三号甲,目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三号乙/丙

1号(未建设):用于曙光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只完成了铁路,隧洞等基建施工。

§ 发射历史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1984年6月8号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1986年的2月1号,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的发射成功,结束了中国租用外国卫星看电视的历史;

1990年4月7日成功发射中国承揽的商务卫星,亚洲一号,亚洲一号是美国休斯敦制造。

截至2003年底,已先后成功组织了34次国内外卫星发射。

2004年4月,“试验卫星一号”和“纳星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2005年4月12日,成功发射法国泰雷兹公司研制的“亚太六号”卫星。

2007年5月14日,成功发射“尼日利亚一号”通信卫星,执行中国首次整星整箭出口的发射任务。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UTC+8时),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2008年10月30日,成功发射“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标志着中国首次向拉丁美洲用户提供整星出口和在轨交付服务。

2011年8月12日,成功发射“巴基斯坦1R”通信卫星,代表着中国首次向亚洲用户以在轨交付方式出口卫星。

2010年10月1日,成功发射嫦娥二号。

2011年10月7日,成功发射欧洲卫星通信公司W3C通信卫星,开启了中国为世界主流卫星运营商提供发射服务的大门。

[2]2012年2月25日,成功发射第11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也是我国今年发射的首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 发射事故

1996年2月15日,为国际卫星组织发射的“国际通信708”(Intelsat 708)卫星的火箭在发射后失去控制,星箭俱毁。[3]

2009年8月31日17时28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印度尼西亚“帕拉帕-D”(PALAPA-D)通信卫星,因第三级火箭第二次点火出现异常,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据卫星制造商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通报,卫星已捕获,状态正常,可利用自身燃料完成余下的三次轨道变更,使卫星进入正常的工作轨道。另据报道,因点火时间延长,导致燃料损耗,预计卫星寿命从设计的15年减少到5年。这次卫星发射成功还是失败仍然是未知数。

§ 相关人物

陈复忠,山东曹县人,1990年参加工作,1993年入党,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低温加注系统操作手。

曹兵,江苏如东人,1987年参加工作,1989年入党,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常规加注系统操作手。

朱子辉,四川仁寿人,1986年参加工作,1989年入党,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常规加注系统操作手。

朱孔飞,江苏赣榆人,1993年参加工作,2000年入党,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低温加注系统操作手。 [4]

§ 旅游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西南的旅游胜地西昌,以其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现代化的航天旅游观光著称。其中的邛海——螺髻山更被列为十大自然风景名胜。

西昌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有“月城”之美称,交通便利,大型民用机场每日航班往返成都、昆明、广州与西昌之间。西昌市中心距卫星发射场65公里,从西昌市出发约1小时可抵达。主要参观点发射架、发射指挥控制大厅、长征三号火箭实体,卫星发射及控制中心(一般通过看录像来了解发射过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9: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