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贝勒,P. |
释义 | § 贝勒,P. § 正文 法国 哲学家、历史评论家,17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的怀疑论者。 贝勒生于邻近法国的一个西班牙村庄卡拉。早年就读于加尔文教和耶稣会学校,信奉过天主教,1670年皈依新教,后被迫离开法国,去日内瓦进行哲学和神学研究。1674年返回法国在巴黎和鲁昂做家庭教师,次年任鹿特丹新教学院哲学教师。1684~1687年间他担任过《共和国信箱》杂志的编辑。他的主要著作有《对耶稣基督"强使众人入教" 之说的哲学评论》和《历史批判辞典》等。1706年在鹿特丹逝世。 贝勒在阐发他的宗教、哲学和伦理思想时方法独特,他注意搜集为一般学者所忽视的典籍,尤其是摩莱里编辑的辞典,揭露和纠正其中包含的错误。他的这些批判成果主要体现在《历史批判辞典》上。他的思想虽然表述得比较散乱,但却含有内在的统一性,以启示与理性的关系问题为中心。 他指出, 启示和理性是绝对不能相容的。圣经和基督教教义中充满了神秘的启示和奇迹,包含着无数的矛盾,是靠盲目的信仰和对异教的迫害支撑着。奇迹之所以是奇迹,是因为它是荒唐的、不可理解的。它经不往上帝播撒于人心中的理性的批判。因此,表面看来哲学是神学的奴仆,实际上神学才是哲学的奴仆。他从哲学家的理性观点批判神学观点。他考察了古往今来的种种学说和意见,指出在宗教、哲学、历史和伦理学领域,没有一种说法配得上真理的美名。他由此得出了理性是虚弱而弧立无助的怀疑论结论,用以表明宗教信条是理性所不能理解的。 从怀疑论立场出发,贝勒指出,天主教徒利用正统名义剥夺异教讲坛,禁止异教的任何偶像崇拜以及追逐、监禁、吊死新教徒的行径是违反上帝的"仁慈"的。其实天主教教义中的谬误远甚于新教。宗教纷争证明只有人所共具的良知才是真正的启示,因此一切宗教徒以及无神论者都有生存的权利。 贝勒通过对宗教的历史批判,认为道德与宗教信仰无关。天主教徒信奉灵魂不死和来世,但没妨碍他们聚敛财物、包揽诉讼、迫害异端;而遍考历史上B.斯宾诺莎等无神论者,他们没有过道德堕落、行为恶劣的生活。人的道德行为只取决于教育、习俗、激情、无知等多种因素,良知是道德的泉源。 贝勒还批判宗教信仰的理论支柱17世纪的"形而上学"。他驳斥了 G.W.莱布尼茨的"神正论"与 "前定和谐"。他指出,"神正论"关于世界是神造的一切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世界的观点,既无法说明世上为何存在种种罪恶,也没有理由对罪犯实行惩罚;"前定和谐"说关于上帝能使无数实体都象自动傀儡那样行动的观点,就好比一条无人驾驶的船会自动入港躲避风浪一样不可想象,无法用"理性"证明。他也反对斯宾诺莎的神即自然的学说和"实体"、"样式"学说。他指出,宇宙不可能是唯一实体,而是复合存在,包含了各种组成部分,它们各有广延,都是实体,不是"样式"或"分殊"。实体与"样式"不可分,有多少样式就有多少实体。他还指出,自然和自然中的万物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用实体、"样式"等形而上学术语只会搞乱人的理性。 贝勒继R.笛卡尔之后高举理性批判的旗帜,以对宗教神学和17世纪"形而上学"的历史批判,宣告了18世纪"理性时代"的到来,并为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打下了基础。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