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訾姓 |
释义 | 訾(Zī)姓的由来 最先出现的訾姓,是从訾陬氏简化而来的。夏朝诸侯国中有皆陬国,它的国民大多是称为訾陬氏。而訾陬氏后来简称为訾氏。古代姜姓纪国(今山东省寿光县纪台村)有訾城,后为齐所灭,但子孙仍以訾为姓,以纪念这个曾经存在的国度。春秋时,周国有一地名为訾(今河南巩县)的地方,当地的居民世代就以地名为姓,为訾氏。 § 一、姓氏源流 訾(Zī)姓源出有四: 1、以地名为姓。春秋时期周国有地名为訾(在现今河南省巩县一带)的,居住在此地的人家就将地名作为姓氏,形成訾姓的一支。 2、为他姓所改。古代有訾陬氏部族,帝喾的一个妃子即为该部女子,訾陬氏后人有的省去陬字,成为訾姓。 3、出自祭氏所改。南北朝的时候,居住在齐地的祭姓人认为祭姓不吉利,于是将祭姓改为訾姓,称此氏。 关于訾姓,《姓苑》上有"今齐人本姓祭,以不祥为訾"的记载。由此可见,訾氏是由祭氏改姓而来的。这个姓氏的前身祭氏,系出周朝的爵位为伯的祭国。祭国的子孙,"以国为氏"而姓了祭。依照《路史》的考证,当时的祭国也就是今河南省郑县的东北。换言之,我国的訾姓家族,在3000年前发祥于中原地区,是一个流源古老的家族。訾女取氏是上古"三皇"时期的一个古老而著名的姓氏,主要分布于现在的山东省境内。根据我国许多姓氏的得姓途径判断,很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后人把自己的姓氏简化为单姓的訾氏的缘故。而訾氏家族多年来,又主要以山东为繁衍中心。望族居渤海郡(今河北省沧县)。訾氏后人奉祭伯为訾姓的得姓始祖。 4、出自姜姓,以城名为氏。周朝的爵位为伯的祭国(今河南省郑县的东北)有城名为訾。后来这个城被齐国夺取,此城的人遂以訾为姓。 得姓始祖:祭伯。关于訾姓,《姓苑》上有“今齐人本姓祭,以不祥为訾。”的记载。由此可见,訾氏是由祭氏改姓而来的。这个姓氏的前身祭氏,系出周朝的爵位为伯的祭国。祭国的子孙,“以国为氏”而姓了祭。依照《路史》的考证,当时的祭国也就是今河南省郑县的东北。换言之,我国的訾姓家族,在3000年前发祥于中原地区,是一个流源古老的家族。訾女取氏是上古“三皇”时期的一个古老而著名的姓氏,主要分布于现在的山东省境内。根据我国许多姓氏的得姓途径判断,很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后人把自己的姓氏简化为单姓的訾氏的缘故。而訾氏家族多年来,又主要以山东为繁衍中心。望族居渤海郡(今河北省沧县)。訾氏后人奉祭伯为訾姓的得姓始祖。 § 二、迁徙分布 据《史记》载: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其势力范围是现在巩义、偃师一带为中心。主要实际控制范围是河洛交汇一带。 以后主要分为两大枝即河下枝和江汉枝 河下枝 夏朝娵訾氏是一个臣服于夏氏族部落或者被作为战俘、奴隶:或者为避战乱,顺黄河而下,部分迁入山东、河北地区(夏迁河下枝即黄河自洛水以下地区)。河下枝商朝的统治区内由于避讳商王“子”姓读音,訾改读”ci”或者写为娵庛。商前以及商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势力范围较为广泛的分布于山东、河北、河南东部、江苏北部。并留下了大量带有姓氏的地名。 武庚复国行动的被平息,是西周的直接大兵团作战和新封诸侯帼的地方分区作战相结合的。直接导致了殷遗民的被大量处死、致残、迁徙。訾姓河下枝自然也没有幸免。殷商之际,军队尚以氏族部落的建制形式为主,作为商朝后期军队中的主力之一,娵訾(疵)氏(特指河下枝)大部伤亡不大,随同攸侯喜、徐摣(())王东渡。幸运到达美洲。而散落于社会和社会的中下层訾(ci)姓,大部分陆续北逃至环渤海、东北、朝鲜一带。自秦时地图开始直至西晋时期地图都明确标出马訾水(即如今之鸭绿江)。 在商朝灭帼中后贵族及大部远走海外或东北荒原地区。其他的则集中散落于环渤海一代。没有被大规模迁徙。 在商朝灭帼中、后贵族及大部远走东北地区的訾“ci”读音。在以后的鲜卑西征的过程中逐步扩展至蒙古中西部及山西北部地区。周人没有这种避讳,又由于周时夏移民的回迁与分封,依然采用娵訾统计,依然沿用古人”zi”读音,只是对商民(周时贱民)沿用“ci”读音。以区别于其他。至此,娵訾两大分支分布区域、读音基本定型。 江汉枝 訾陬氏部族由于在夏朝都城附近,商汤伐夏的过程中。他们不得不加入这次民族大迁移中,并且迁徙方向是自北向南,由河洛经信阳辗转再到汉江(夏商信阳枝和夏商江汉枝)。今日的湖北荆襄一带(楚初居湖北秭归、荆门一带),渐次又扩至湖南、广西、贵州。楚地的訾枝(即现在的枝江市)为最有力的例证。 武王伐纣的过程中,夏移民部落非常积极的加入或者帮助周武王进攻商朝。反商的庸、卢、彭、 濮、蜀(多居今汉水流域,訾枝正在其中)。武王伐纣之后,江汉(南迁枝)分为三枝: 1 留守江汉(江汉枝) 2 跟随其他更大的力量进行出征作战,得到分封。 3 战后部分搬迁回娵訾氏原地。 由于分封枝基本处于齐鲁大地及周边地区,并且“訾”字出现于纪、邾等帼的世系记载中,并且,齐帼文化发达,最终归顺秦始皇,避免本地区大规模战事及战后报复,地区经济、文化相对稳定、发达直至两汉时期。使得分封枝属地范围内訾姓认为自己是訾姓最原始发祥地。 § 三、历史名人 訾 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他既正直,又有渊博的知识。有一次,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范宣子想去打和大夫。于是找到訾祏请教。訾祏用自己的端正纠正了对方的狡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讲道理。结果范宣子采纳了他的建议,增加了给和大夫的田,两人重归于好。 訾 顺:西汉人,成帝时,抓捕到谋反的尉氏人樊并而立功,因功被封为楼虚侯。 訾 亘:金朝山东博州人。寡默少言,禀赋淳厚。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遇丹阳真人,始入全真教,赐号“亘初”。明昌元年(1190年)改师丘长春,后又从刘长生学道。訾亘终年修行,勤而不懈,刘师尽传道法,赐道号“守真子”,因避圣讳,改作“存真子”。承安年间(1196-1200年)抵钧台,白日乞食街市,夜则归河龛,隐迹于市中,世人未知其有道行。时逢大雪,人多馁死,而訾亘十日未饮食,仍端坐自如。自此之后,乡间人士,俱往学道。贞祐四年(1216年)元兵侵关陕,破京师,官民散乱惊失,而訾亘料事平安,乡人俱以保全。元光年间奉诏入京,庭对称旨。正大元年(1224年)赴蔡州千簪会,深得称誉.府掾遂舍家园三十余亩,创立玄真道院,令訾亘为主持。不数年,道众涌至,授徒数百人。金哀宗临幸蔡州,诏殿上,亘对答称旨,备受奖赏。天兴三年(1234年)病卒,享年82岁。 訾汝道:元朝德州齐河人。少时以孝闻名,后来与弟弟分家时,将良田美宅都让给了弟弟,他的家乡闹荒时,曾广为借贷济人,并把借券全部焚毁,乡里人都感念他的善举。 §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渤海郡:西汉时期设置。在今天的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一带。 2、堂号 直博堂: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訾祏,是一个直而且博的人,就是说他既正直,又有渊博的知识。有一次,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范宣子想去打和大夫。于是找到訾祏请教。訾祏用自己的端正纠正了对方的狡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讲道理。结果范宣子采纳了他的建议,增加了给和大夫的田,两人重归于好。 ============================================================ 【訾姓宗祠通用对联】 〖訾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渤海; 源自訾城。 ——佚名撰訾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訾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四、郡望堂号》和《一、姓氏源流》介绍)。 楼虚位重; 守真名芳。 ——佚名撰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訾顺,以功封楼虚侯。下联典指宋代名人訾亘,自号守真子(见上题头《三、历史名人》介绍)。 楼虚衍庆; 瑞气开祥。 ——佚名撰訾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西汉·訾顺,以功封楼虚侯。 ----------------------------------------------------------------- 〖訾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守真子坐雪; 楼虚侯建功。 ——佚名撰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金代博州人訾亘,曾向丹阳马钰、长春丘处机学道术,自号守真子,人称訾仙翁。游历济南时,遇到丈余深的大雪,他十几天不出门,人们都以为他冻饿而死了,除去雪打开房门一看,他还端坐在那里,丝毫没有寒冷、饥饿的表情。金代灭亡时,据说他成仙而去。下联典指西汉人訾顺,成帝时,因抓捕到谋反的尉氏人樊并而立功,封楼虚侯。 ----------------------------------------------------------------- 〖訾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楼虚侯英风足表; 守真子坐雪不寒。 ——佚名撰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訾顺封楼虚侯。下联典指宋·訾亘,自号“守真子”,有道术,大雪丈余,足不出户,端坐十余日无寒馁色。 元代有名大孝子; 汉时功封楼虚侯。 ——佚名撰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孝子訾汝道,齐河人,以孝闻。下联典指西汉·訾顺,以功封楼虚侯。 ----------------------------------------------------------------- 〖訾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此时此地,涉身处境; 言事言人,入理合情。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訾姓“訾”字的析字联。 -------------------------------------------------------------------------------- 【中国人民解放军訾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訾修林少将 訾修林(1915-1978),山东省阳谷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省莘县保安队政治处主任,中共河北馆陶县县委组织部部长,鲁西北游击队大队长,筑先纵队主任,第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29旅政治部主任,湖北军区襄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广州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8年9月20日因病逝世,终年63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