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山八大处
释义

西山八大处

位于西郊翠微山、卢师山和平坡山之间,三峰环抱古刹8座,林木葱茂,奇石嶙峋,洞泉潺潺,野趣盎然。人称“西山八大处”、八大刹,是首都著名的风景区。8座右刹依次为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泉庵、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占地约 140平方公里。距北京城区17公里。这里空气清新,景色绚丽。春暖季节,花红叶绿,群芳争艳;酷暑盛夏,山林茂密,凉风习习。除八座庙宇外,沿途还可 看到水心亭、放鹤亭、铜佛洞、眺远亭等胜迹。

八大处素以“三山、八刹、十二景”著称于世。早在隋代即有僧人栖息于此。现存寺庙多为明、清重建。解放后加以整修, 面目一新,现为北京西郊重要的旅游风景区。 八大处西、北、东三面环山,南为敞开的平原。山间岩壑幽邃,林木葱郁,涧泉潺潺,环境秀美幽静。八座古刹依次排列,即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王堂、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沿山路拾级而上,一座座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的寺庙,便会逐一出现在眼前。其中一、二处在山脚下,三处开始进入山麓,四、五、六处在半山腰,七处建在山顶,八处在七处对面的卢师山上。

西山八大处

长安寺(一处),在翠微山脚下,旧称翠微寺、善应寺。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顺治年间重修。寺门向东,寺内有两进院落,前院为释迹牟尼殿,院中尚有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年)所铸铜钟一口,至今保存完好。后院有娘娘殿。

灵光寺(二处),位于翠微山东麓,始建于唐代,初名龙泉寺,金大定二年(1162年)重修,改名觉山寺。明代成化十四年(1478年)再修后,取名灵光寺。1900年该寺毁于八国联军的炮火,现寺内建筑大都为后来重建。西院峭壁下的金鱼池是现存古迹,山泉从石雕龙口注入池内。传说早在清咸丰年间池中就养殖金鱼,现池内遍开红莲。池上架有一座精美的石桥,池中建有水心亭。金鱼池之左有元代翠微公主墓,北有观音洞及石井,后有韬光庵。

西山八大处三山庵(三处),位于灵光寺东北,出灵光寺,沿山路拾级而上即到。三山庵因地处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之间而得名。该庵创建年代不详,清乾隆时曾修茸。三山庵只有一个院落,正殿前有一长方形汉白玉石,上有花纹如流水行云,故称“水云石”。

大悲寺(四处),位于平坡山半腰处旧名隐寂寺。创建于元代,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改为大悲寺,乾隆六十年 (1795年)重修。寺庙东向,前后三进,殿宇依山势而建。前为大雄宝殿,内塑有三世佛像。

龙王堂(五处),位于大悲寺西北,又名龙王庵。建于清康 熙十一年(1672年)。龙王堂历来以古柏及山泉而闻名,庙门左右石座上各植柏树一株,颇有趣味,人称“树旗”。

香界寺(六处),在龙王堂西北,因位于平坡山,又名平坡寺。该寺是八大处的主寺,始建于唐代,明洪熙元年(1425年)重建,取名大圆通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再次重建,称圣感寺。清乾隆十三年( 1748年)修缮后,改今名。该寺现存殿宇五进,依山而建,层西山八大处层升高,气势宏伟壮观。原为历代帝王游山休息之地。西院为乾隆皇帝的避暑行宫及花园,内有回廊、水池、假山;还植有迎春、芍药、牡丹、海棠等名贵花木。院后有 “眺远斋”,可饱览京西风貌。寺院以东西“弄楼”围成方形庭院,中为大雄宝殿,供奉有三世佛,两侧排列着十八罗汉彩塑。

宝珠洞(七处),出香界寺继续攀行,即是八大处中最高的一处。洞前有一座木牌楼,外额写着:“欢喜地”,内额题字为“坚固林”,均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宝珠洞共有殿堂两座。正殿为观音大士殿,两厢有配殿。殿后有一岩洞,深约4米。洞内砾石奇特,形如一粒粒黑白相间的珠子,宝珠洞因此得名。洞上还有一殿为“阿弥陀佛殿”。殿前建有“眺远亭”。

证果寺(八处),位于卢师山上,旧名卢师寺,与其它七处 寺庙隔山相对。始建于隋仁寿年间(公元601——604年),初名尸陀林,为八大处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处寺院。现存古迹有, 寺门前的两座报恩碑,碑后有一口大铜钟,高约两米,均为明代遗物。寺西北隅有著名的秘魔岩,一块自山巅悬空伸出的天 然巨石,向下斜伏。石上刻有“天然幽石”四字。岩下有一石室, 传说隋唐时,卢师和尚从江南来到这里住下,故称卢师山。

西山八大处

更多北京名胜景点,请查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5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