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坪镇 |
释义 | § 河南省西峡县西坪镇 西坪镇概述 西坪镇位于西峡县西北部,地处豫、鄂、陕三省五县(商南、卢氏、淅川、鄂县、西峡)结合部,素有“豫西南门户”之称,是中原通向西北的“桥头堡”。西坪镇 辖1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西坪居委会、花元关村、薛家湾村、唐家湾村、峡河村、方家沟村、西岗村、东官庄村、西官庄村、皇后村、德河村、予边村、黑漆河村、操场村、圣后湾村、木家岈村、铁桶沟村、瓦房店村、下营村、后塘沟村。5.4万人,区域面积2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万亩,是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镇、河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南阳市四星级小城镇。 境内交通便利,312国道与209国道在镇内呈“十”字型交汇,宁西铁路穿境而过,并在镇区内设20万吨级客货两运站,正在建设中的宁西高速公路也横穿全境,是一个人流物流汇聚、商贸流通发达的新兴交通枢纽城镇;境内地上地下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2.1%,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就达30多种,其中镁橄榄石储量1亿吨,居亚洲首位;石灰石矿储量达10亿吨,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资源三大优势。 收获的喜悦经济状况 西坪镇党委、政府以建设“三省毗邻地区的商贸中心、农副土物产品交易中心、加工中心和中心城镇”为目标,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产业支撑,活商兴镇”的工作思路,突出以菌果药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农业,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乡镇企业,以贸工型为特色的集镇建设三大重点,抢抓机遇,务实拼搏,实现了三大文明的快速协调发展。 2004年,西坪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105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5411万元,农业产值1563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75元。 § 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 西坪镇概述 西坪镇,是中国、世界十大名茶之一——铁观音的发源地,斐声中外的乌龙茶之乡,闽南乌龙茶的重要集散地,也是安溪县乡镇重要的茶叶交易市场之一。早在清朝时期就是远近闻名的茶市和商品交易市场,被誉为“西坪墟”(集市)。 西坪,古称栖鹏,寓大鹏在此栖息之意,后谐音而改之。西坪镇地处安溪县中南部,戴云山南麓,位于东经117°50′~117°59′,北纬24°56′~25°01′,东南同虎邱镇接壤,西与芦田镇毗邻,西南连接龙涓乡,北与蓝田、尚卿两乡交界。辖区东西宽 16千米,南北长17千米,面积145·5平方公里。距离县城33公里。河南省西峡县西坪镇 西坪的镇情是人口多,居住分散;山地多,地貌复杂;耕地少,自然资源贫乏;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文化教育不发达,人才缺乏;经济结构单一,波动性大,市场信息不灵。因此,西坪正立足镇情,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求真务实,大胆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以茶叶生产加工和竹藤工艺产业为支柱,实行山地综合开发,促进各业全面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发扬西坪人“艰苦创业,自强不息,负重拼搏,团结奋进”的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全面实现宽裕型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科技兴镇,以茶富民,实施“优质、精品、名牌”战略。充分发挥铁观音发源地、乌龙茶主产区、茶文化旅游区优势,以产业化为方向,以基地化为基础,以优质化为核心,以品牌化为目标,开创西坪茶业新局面。努力将西坪建设成社会稳定、市场繁荣、人民安康、社会文明进步、山清水秀茶香、环境优美的新茶乡。 西坪镇历史沿革 西坪,古称栖鹏,寓大鹏在此栖息之意,后谐音改为今名。五代置县之初,西坪隶属积德乡崇信里,元袭宋制。明清为崇信里。民国初期,沿用清制。民国21年(1932年)10月,崇信里改为新崇龙区,民国25年(1936年)7月为第四区,民国30年(1941年)1月更名为第三区,民国31年(1942年)4月为崇新区。民国34年(1945年)3月,属崇新区(西洋镇和宝溪乡部分),同年10月撤区调整为西洋镇和宝溪乡。 1949年,西坪先为崇新区(辖西洋镇、宝溪乡);1950年4月,分为第七区(驻西坪村)和第八区(驻珠洋村);1955年9月,易名为西坪区(辖13个乡)和珠洋区(辖14个乡);1956年5月,撤销珠洋区并为西坪区,1958年2月,设西坪乡、宝山乡;1958年10月1日,成立西坪人民公社,辖区面积扩大,包括现西坪、虎邱、大坪、芦田、尚卿等地;1961年8月,再次调整为西坪区,下辖14个小公社;1965年4月撤区为西坪人民公社,虎邱、尚卿从西坪析出设立公社;1984年4月改为西坪乡;1992年8月改制为西坪镇至今。 茶叶经济发展 西坪镇立足山区镇情,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努力培育两大支柱产业,闯出了一条具有茶乡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首先是实施优质名茶发展战略,已取得显著的成效。现有茶叶加工企业100多家,其中有2家产值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在省内外大中城市设立近千个茶叶销售窗口,有几千人的茶叶营销队伍,在茶叶大赛中,曾经创下茶王四连冠,西坪茶叶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已有1块省级著名商标品牌。 为促进西坪茶叶的可持续发展,采取“内炼品质,外拓市场”的发展战略。内炼品质就是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努力开发优质名茶。“外拓市场”就是要打响西坪茶的声誉,弘扬茶文化,大力对外宣传,提高西坪茶的知名度,扩大西坪茶的影响。立足老销区,拓展新销区,推出一支销售大军直接到各大销区设立茶叶经销窗口,现在西坪茶叶销售网络遍布全国11个省100多少城市。实施茶叶品牌战略,必须从源头抓质量,为此西坪镇制定名茶品种结构优化方案,建立铁观音优质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茶叶)基地,实施科技兴茶战略,大力开发优质名茶;开展科技兴茶活动,举办培训班培养制茶能手,评选科技示范户;举办茶王赛,使西坪茶叶品质不断提高。改造老茶园,开发名优茶,实施品牌战略和集团化生产、加工,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是西坪茶叶走出低谷,创造名牌效应的根本途径。 竹藤特色产业 竹藤工艺产业是西坪新兴的朝阳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如今西坪已有产值超千万元的恒星集团,该公司近年又在巨港扩建占地110亩的恒星藤铁工艺城,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迅速发展的竹藤工艺产业和稳定发展的茶叶产业,已成为西坪镇的两大支柱产业。1990年以来,西坪镇的基础设施、能源供应、社会服务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修复西原、后格水电站,新建平原内岭、赊内、南岩、上尧等一批水电站,建成西原安美35千伏变电站,为茶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稳定的电源。同时西坪的广播、电视、通讯,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建成西坪程控电话模块局和移动通信基站,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各村,大大提高西坪的通信能力,使西坪与外界联系十分便捷。许多乡村开通了有线电视,并与安溪县有线电视台联网,提高了收视效果,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现有影剧院一座,1300多个座位。有中心卫生院一所,印尼华侨王钦石倡建门诊楼一座,五层26间645平方米,新的病房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医疗设备、器械比较齐全,方便群众就医和治疗。 § 山西省大同县西坪镇 西坪镇概述 西坪镇是大同县所在地,总面积86386亩,其中耕地面积38690亩,水浇地14400亩。西坪镇有11个行政村,3838户11292口人,男女劳力4970个,村固定资产达1647万元,人均占有1458元,村集体积累达1717.5万元,人均占有1520元。一九九八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达7560万元,人均纯收2678元,一九九七年被大同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镇,其中西坪、水头两村实现了中级小康村。 西坪镇是一个典型的靠城郊型经济发展起来的乡镇,农业上实施两大基地企业,其一是以宫堡为中心的8500亩地膜玉米基地建设,年产量860公斤,其二是以西坪、水头为中心的6000亩蔬菜基地建设,其中发展日光温室250栋,年产菜18100万斤。乡镇企业上,重点抓了镇办二砖厂和水头地毯厂两个骨干企业,年可创收40万元,与此同时着重对昊天寺火山遗景点进行旅游业的开发。 § 贵州省遵义县西坪镇 西坪镇概述 西坪镇位于遵义县东南面,距遵义市区52公里,总面积132.76Km2,处于东经107°05'56"至107°16'42",北纬27°29'14"至27°36'26"之间。东与湄潭县新南隔江相望,南接团溪、铁厂、西连喇叭、北靠虾子,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集市、99个村(居)民组,共计8763户,40455人,人口密度293人/Km2,农业人口39325人,占97%,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 西坪镇境以娄山支脉为骨架,为低山丘陵宽谷盆地地貌。按成因分:除东部湘江沿岸是河谷深切侵蚀地貌外,期于均属丘陵岩溶地貌。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最高点在民主村,海拔1100多米;最低点在民主村湘江河谷,海拔612米。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13公里。地质属华夏构造体系,褶皱向斜结构,两翼是断裂构造带,地层从老到新有寒武系、奥陶系、二迭系、三迭系四个系的沉积岩。山脉主要分布在南部、东部与铁厂镇交界处,由西南向东北延伸。 西坪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热量充足、无霜期长、雨热同季。无霜期270—300天。年均气温为14.5℃—15.2℃,>10℃年总积温4400℃—4600℃之间。全镇年降雨量1000—1100mm,降雨日数在120天以上,相对湿度80%上下,光资源在全国属低值区,年平均光照时数1145.7小时,日均3.14小时。 土壤多为水稻土、黄壤、红壤、砖红壤、石灰土、紫色土。全镇有耕地38685亩,其中田23565亩,占耕地总数的62%,土15120亩;森林面积284748亩,覆盖率为28.88%,主要是针叶林、河谷混交林,以水源保持林为主,其中用材林35817亩、经济林1215亩、灌木林21180亩、荒山草坡10余万亩。 河流多为地下水补给型和雨水补给型。水量丰富。境内最长的河流泉涧水从团溪黄家湾经乐稼到泉涧 流入湘江,全长约17.4公里,流域面积100多Km2,境内河长12公里,流域面积70多Km2,覆盖西坪镇中西部。其支流小河长约8.7公里,流域面积大于20?,湘江河环绕镇内竹山、茶元、大同、凤凰、民主五个村而过。镇内拥有小型水库青年塘、老年塘、大同水库、山岔沟水库等,总容量达到220多万m3。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能源5.5万千瓦,目前正在开工建设黄鱼塘水电站,装机容量是1.26万千瓦。 西坪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硅矿1.5亿吨、锰矿3000万吨、煤1.2亿吨、铁锰矿24万吨。其中大同硅矿场储量5018万吨,含Sio293.01—99.55%、Fe2030.08—1.92%、AL2030.41—4.02%,是玻璃工业冶炼和结晶硅的优质原料,另有一定数量可开发的溶洞以及湘江河等旅游资源,最有开发价值的是竹山境内的洪水大洞和厂上村的冰仙洞。 西坪镇历史人文 西坪文化历史悠久,明朝末年有进士河南道监察御使陈启相因甲申之变来遵义,隐于平水里掌台山坛子寺(现西坪小学校址),设书院讲学著书。谈亮、罗兆生等名士皆出其门下。云南明朝进士陈弥高弃官迁入西坪,著书讲学。清初吏部天官李先立老年还乡,在今尖坡(笔锋山)设北山书院教授乡邻子弟。明朝时期,西坪翰林、进士可稽考者46人,有“进士之乡”的美誉。民国时有省民政厅长杨千之,解放后有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长、贵州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国防军事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等职的陈铁,任东海一七舰队副司令员、湖南省农业厅副厅长的魏中全,有中国国防大学少将副教授古开云,遵义县政协委员陈善礼、人大副主任晏东会等。建并撤后,镇党委、政府加快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现已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和加密卫星电视,安装电话近800多门,现有移动通讯用户上千户,收看有线电视用户达2000余户,其中加密电视用户300余户,沟通了西坪至湄潭的角口公路,改造了西坪至团溪的公路,使通车时间缩短到15分钟左右。全镇公路里程近100公里,公路密度0.75Km/KM2。现全镇拥有学校21间,学生人数达到7400多人。镇卫生院1间、门诊5个、农村合作医疗点3个,拥有B超、心电图、血疗等医疗设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建设向合理化发展,西坪正以崭新的姿态跨入新世纪。 养鸡场经济状况 西坪镇内农牧业发展较快,2005年,西坪镇国内生产总值1.1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1.7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6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4元。粮食总产量达2.4万吨,油菜籽2543吨、辣椒5775吨(鲜产),大牲畜存栏8936头:其中黄牛3736头、水牛4580头、马460匹、骡100头;生猪存栏27268头、出栏34016头;山羊存栏8800只,出栏7429只;家禽存栏78000只、出栏70628只,肉类总产量达3502吨,禽蛋150吨。全镇已建成桂山村、西坪居养猪基地以及各村的辣椒基地等,镇内基本形成了农贸市场和山羊交易市场,全年交易辣椒量达3900吨、山羊达6000多只。 § 相关词条 赵村乡 小界乡 河底乡 下峪乡 常袋乡 上峪乡 § 参考资料 [1] 安溪县人民政府 http://www.fjax.gov.cn/pagehtml/2008/04/7eea326f-7925-4f9c-bd43-ec9f50984089.html [2] 西坪镇金农网 http://www.agri.com.cn/town/140227100000.htm [3] 中国乡村网 http://www.zgxc.org.cn/co.asp?id=7005 [4] 人民在线 http://www.peoplexz.com/316/604/20080717100104.htm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