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越女
释义

§ 简介

越女

越女,春秋时女剑术家。越国人。据《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越有处女,出于南林……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就之术。…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几手战道,内实精神,外示定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一人当百,百人当万。’越王即加女号曰越女。”越女论剑术,阐明了其中动与静、快与慢。攻与防、虚与实、内与外、逆与顺、呼与吸等矛盾双方的关系。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剑伎之家,斗战必胜者曲城越女之学也,两敌相遭,一巧一拙,其必胜者有术之家也。”

越女是赵处女

卅三剑客图《卅三剑客图》又名《三十三剑客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木版画。金庸曾为其作传。「赵处女」是《三十三剑客图》的第一图。当代著名作家金庸曾据此编写成短篇小说《越女剑》,成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的第十五部武侠小说。

在《越女剑》中,《卅三剑客图》中的“赵处女”化名阿青,她以竹枝为剑,斗败白猿。从而引发了一段吴越争霸中的传奇插曲。

“赵处女”的由来与历史传奇

江苏与浙江到宋朝时已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与文化中心,苏州、杭州成为出产文人和美女的地方。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吴人和越人却是勇决剽悍的象征。那样的轻视生死,追求生命中最后一刹那的光彩,和现代一般中国人的性格相去是这么遥远,和现代苏浙人士的机智柔和更是两个极端。在那时候,吴人越人血管中所流动的,是原始的、犷野的热血。吴越的文化是外来的。伍子胥、文种、范蠡都来自西方的楚国。勾践的另一个重要谋士计然来自北方的晋国。只有西施本色的美丽,才原来就属于浣纱溪那清澈的溪水。所以,教导越人剑法的那个处女,虽然住在绍兴以南的南林,《剑侠传》中却说她来自赵国,称她为“赵处女”。

但一般书籍中都称她为“越女”。

《吴越春秋》中有这样的记载:

“其时越王又问相国范蠡曰:‘孤有报复之谋,水战则乘舟,陆行则乘舆。舆舟之利,顿于兵弩。今子为寡人谋事,莫不谬者乎?’范蠡对曰:‘臣闻古之圣人,莫不习战用兵。然行阵、队伍、军鼓之事,吉凶决在其工。今闻越有处女,出于南林,国人称善。愿王请之,立可见。’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

“处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称曰‘袁公’,问于处女曰: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多所隐,惟公试之。’于是袁公即杖箖箊(竹名)竹,竹枝上颉桥(向上劲挑),未堕地(‘未’应作‘末’,竹梢折而跌落),女即捷末(‘捷’应作‘接’,接住竹梢)。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遂别去。

“见越王。越王问曰:‘夫剑之道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无道不习,不达诸侯,窃好击剑之道,诵之不休。妾非受于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看上去好像温柔的女子,一受攻击,立刻便如受到威胁的猛虎那样,作出迅速强烈的反应)。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王欲试之,其验即见。’越王即加女号,号曰‘越女’。乃命五板之堕(‘堕’应作‘队’)高(‘高’是人名,高队长)习之教军士,当世莫胜越女之剑。”

《吴越春秋》的作者是东汉时的赵晔,他是绍兴人,因此书中记载多抑吴而扬越。元朝的徐天祜为此书作了考证和注解,他说赵晔“去古未甚远,晔又山阴人,故综述视他书纪二国事为详。”

书中所记叙越女综论剑术的言语,的确是最上乘的武学,恐怕是全世界最古的“搏击原理”,即使是今日的西洋剑术和拳击,也未见得能超越她所说的根本原则:“内动外静,后发先至;全神贯注,反应迅捷;变化多端,出敌不意。”

《艺文类聚》引述这段文字时略有变化:“(袁)公即挽林内之竹似枯槁,末折堕地。女接取其末。袁公操其本而刺处女。处女应,即入之。三入,因举杖击袁公。袁公则飞上树,化为白猿。”

叙述袁公手折生竹,如断枯木。处女以竹枝的末梢和袁公的竹杆相斗,守了三招之后还击一招。袁公不敌,飞身上树而遁。其中有了击刺的过程。

《剑侠传》则说:“袁公即挽林杪之竹似桔槔,末折地,女接其末。公操其本而刺女。女因举杖击之,公即上树,化为白猿。”

“桔槔”是井上汲水的滑车,当是从《吴越春秋》中“颉桥”两字化出来的,形容袁公使动竹枝时的灵动。

《东周列国志演义》第八十一回写这故事,文字更加明白了些:

“老翁即挽林内之竹,如摘腐草,欲以刺处女。竹折,末堕于地。处女即接取竹末,还刺老翁。老翁忽飞上树,化为白猿,长啸一声而去。使者异之。

“处女见越王。越王赐座,问以击刺之道。处女曰:‘内实精神,外示安佚。见之如妇,夺之似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捷若腾兔,追形还影,纵横往来,目不及瞬。得吾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大王不信,愿得试之。’越王命勇士百人,攒戟以刺处女。处女连接其戟而投之。越王乃服,使教习军士。军士受其教者三千人。岁余,处女辞归南林。越王再使人请之,已不在矣。”

这故事明明说白猿与处女比剑,但后人的诗文却常说白猿学剑,或学剑于白猿。庾信的《宇文盛墓志》中有两句说:“授图黄石,不无师表之心,学剑白猿,遂得风云之志。”杜牧之有两句诗说:“授图黄石老,学剑白猿翁。”所以我在《越女剑》的小说中,也写越女阿青的剑法最初从白猿处学来。我在《越女剑》小说中,提到了薛烛和风胡子,这两人在《越绝书》第十三卷《外传·记宝剑》一篇中有载。

篇末记载:楚王问风胡子,宝剑的威力为甚么这样强大:“楚王于是大悦,曰:‘此剑威耶?寡人力耶?’风胡子对曰:‘剑之威也,因大王之神。’楚王曰:‘夫剑,铁耳,固能有精神若此乎?’风胡子对曰:‘时各有使然。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死而龙臧,夫神圣主使然。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夫玉亦神物也,又遇圣主使然,死而龙臧。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以凿伊阙,通龙门,决江导河,东注于东海,天下通乎,治为宫室,岂非圣主之力哉?当此之时,作铁兵,威服三军,天下闻之,莫敢不服,此亦铁兵之神,大王有圣德。’楚王曰:‘寡人闻命矣!’”

《越绝书》作于汉代。这一段文字叙述兵器用具的演进,自旧石器、新石器、铜器而铁器,与近代历史家的考证相合,颇饶兴味。风胡子将兵刃之所以具有无比威力,归结到“大王有圣德”五字上,楚王自然要点头称善。拍马屁的手法,古今同例,两千余年来似乎也没有多少新的花样变出来。

处女是最安静斯文的人(当然不是现代着迷女裙、跳新潮舞的处女),而猿猴是最活跃的动物。《吴越春秋》这故事以处女和白猿作对比,而让处女打败了白猿,是一个很有意味的设想,也是我国哲学“以静制动”观念的表现。孙子兵法云:“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拿处女和奔跃的兔子相对比。或者说:开始故意示弱,令敌人松懈,不加防备,然后突然发动闪电攻击。

白猿会使剑,在唐人传奇《补江总白猿传》中也有描写,说大白猿“遍身长毛,长数寸。所居常读木简,字若符篆,潦不可识;已,则置石磴下。晴昼或舞双剑,环身电飞,光圆若月。”

旧小说《绿野仙踪》中,仙人冷于冰的大弟子是头白猿,舞双剑。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中,连续写了好几头会武功的白猿,女主角李英琼的大弟子就是一头白猿。

§ 越女歌曲

越女

作词:刘子菲 作曲:刘子菲

演唱:刘子菲

和声:刘子菲

间奏越剧:刘子菲

编曲:张博

LRC编辑:白开水.UC:67707078

庭院深

杨柳堆烟帘幕深

轻吹玉箫伴鹤舞

惊风影

月朦胧

胭脂红

越女不喜脂粉浓

清水芙蓉天生就

眉清秀

语唔侬

沈园愁

暮春深锁宫墙柳

玉杯斟满黄藤酒

红酥手

情难收

夜未央

多病西子懒梳妆

犹记溪边浣纱忙

多欢畅

空惆怅

洒丹青一纸水墨江南晕开多少梦

烟雨浓青石巷里油纸伞下与谁共

论英雄就算青梅煮酒能解多少愁

叹女红深闺挑灯走线有谁知情浓

(间奏越剧)

沈园愁

暮春深锁宫墙柳

玉杯斟满黄藤酒

红酥手

情难收

夜未央

多病西子懒梳妆

犹记溪边浣纱忙

多欢畅

空惆怅

洒丹青一纸水墨江南晕开多少梦

烟雨浓青石巷里油纸伞下与谁共

论英雄就算青梅煮酒能解多少愁

叹女红深闺挑灯走线有谁知情浓

叹女红深闺挑灯走线有谁知情浓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