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 字音字义

豺  chái  字从豸从才。“豸”指猫、虎之类的长脊兽,“才”意为“备而未用的”。“豸”与“才”联合起来表示“一种长脊兽,其自身的捕猎技巧常常备而不用,现成地享用别种野兽的猎物”。本义:一种现成吃别人猎物的长脊兽。

说明:以下是豺现成吃别种野兽的猎物的记载(摘自百度百科“豺”字条):“豺甚至也成群地向狼、熊、豹等猛兽发动挑逗和进攻,吓得它们落荒逃走或爬上大树,从而夺取它们口中的食物,如果这些猛兽不放弃食物,一场激战便在所难免,最终多半是豺获得胜利,因为虽然单打独斗时豺并非它们的对手,但一群豺在集体行动时,互相呼应和配合作战的能力却要高出一筹。但遇到虎的时候,豺通常并不马上冲上前去夺食,而是耐心地等待虎吃饱后离去,再分享它吃剩的食物,当然虎也不会主动向豺发动进攻,它还常常需要感官更为灵敏的豺来了解周围的情况。”

§ 物种信息

学名:Cuon alpinu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Pallas,1811豺

大小似犬而小于狼。体长85-130cm,尾长45-50cm,体重10-20kg。吻较狼短而头较宽,耳短而圆,身躯较狼为短。四肢较短,尾比狼略长,但不超过体长的一半,其毛长而密,略似狐尾。背毛红棕色,毛尖黑色,腹毛较浅淡。下臼齿每侧仅2枚。

同物异名:Anurocyon clamitans Heude, 1892 , Canis alpinus Pallas, 1811, Cuon adustus Pocock, 1941 , Cuon clamitans Heude, 1892, Cuon greyiformes Hodgson, 1843 , Cuon javanicus fumosus Pocock, 1936, Cuon javanicus laniger Pocock,1936

中文俗名:豺狗、亚洲野狗、红豺狗、柴狗、赤狗、马狼、紫豺、彪狗、神狗、马彪、马将爷、掏狗、豺狗、多杰尔姑利、多扎尔夫、族路毕、乌卡米、府多奈·诺霍依、红狼。

§ 简介

食肉目犬科豺属的一种。又名豺狗,全身赤棕色,亦称红狼。体型比狼小而大于赤狐,下颌每侧具2个臼齿,体长95~105厘米,尾长45~50厘米;尾毛长而密,呈棕黑色,类似狐尾。特产于亚洲东部,从寒带直到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均有分布。栖居于从针叶林到热带雨林的丘陵山地的广泛生境。在中国东北到西南均有分布。群居,经常组成3~5只的小群,或10~20只的大群一同出没。听觉和嗅觉极发达,行动快速而诡秘。稍有异常情况立即逃避。豺以群体围捕的方式猎食。食物主要是鹿、麂、麝、山羊等有蹄类动物,有时亦袭击水牛。性凶猛,胆大,凡与之遭遇的大小动物无不畏惧。雌豺有6~8对乳头,繁殖力强。

豺的别名之多在兽类中名列前茅,有红狼、红豺、豺狗、斑狗、棒子狗、扒狗、绿衣、马彪、赤毛狼等称谓,在国外则被叫做亚洲野犬或亚洲赤犬。它的外形与狼、狗等相近,但比狼小,而稍大于赤狐,体长95-103厘米,尾长45-50厘米,肩高52-56厘米,体重13-20千克左右。头宽,额扁平而低,吻部较短,耳短而圆,额骨的中部隆起,所以从侧面看上去整个面部显得鼓起来,不象其他犬类那样较为平直或凹陷。四肢也较短,尾较粗,毛蓬松而下垂。体毛厚密而粗糙,体色随季节和产地的不同而异,一般头部、颈部、肩部、背部,以及四肢外侧等处的毛色为棕褐色,腹部及四肢内侧为淡白色、黄色或浅棕色,尾巴为灰褐色,尖端为黑色。

§ 分布

分布图

豺的分布范围较大,主要分布于 北京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湖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天堂寨 牛姆林 武夷山(福建) 白水江(甘肃) 南岭 黑石顶 新港珍贵动物 鼎湖山 麻阳河 习水 佛顶山(石阡) 梵净山 鸡公山 宝天曼(内乡) 九宫山 神农架 后河 桃源洞 壶瓶山 八大公山 索溪峪 八面山 莽山 鄱阳湖 武夷山(江西) 岩泉 桃红岭 桃红岭 井冈山 白石砬子 六盘山(宁夏) 太白山 佛坪 卧龙 卧龙 金佛山 芒康滇金丝猴 阿尔金山 金平分水岭 怒江 高黎贡山 铜壁关 清凉峰 天目山(浙江) 古田山 乌岩岭 瓦屋山 安溪云山 小溪 梅花鹿铁布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阿尔金山 阿尔金山 喀喇昆仑山 昆仑山-东段 老爷岭 小兴安岭 喜马拉雅山 六盘山 清凉峰 清凉峰 祁连山 天山 阿尔泰山山地 张广才岭 河湟谷地 天山山脉

§ 生境与习性

豺由于它们分布广泛,其栖息的生境亦多种多样。几乎从极地到热带它们都能生存,从沿海到高山都有它们活动的踪迹。既能抗寒,也能耐热,但以南方有林的山地、丘陵为其主要的栖息地。 群居性,少则2-3只,一般7-8只,甚至10只或结成更多只聚合成群。集体猎食,常以围攻的方式,几乎在同域分布的大小兽类它们都能对付。巢域有40km2,捕食活动常在15 km2以上,但雌兽在抚育幼兽期,约仅11 km2。多于晨昏活动,性凶猛,常捕猎麂类、鹿类、麝类、鬣羚、斑羚、羚牛和野猪等大、中型有蹄类为食。 社群中雄兽居多,性比为2:1。发情期随地区和气候不同稍有差异,最早的在秋季,晚的在冬季,孕期约两个月,冬季或冬末春初产仔。每胎少则3-4仔,多则8-9仔。繁殖力的大小,取决于自然环境的优劣和动物资源的丰歉,还往往与被食者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状态。幼兽70-80天后随成体外出活动,5月龄开始随着外出猎食,学习捕猎技巧,到8月龄就可独立猎食。2-5岁性成熟,但能不能繁殖,尚视其在社群中的序位和密度而定。寿命约10余岁。

§ 种群现状

豺虽在国内广泛分布,但数量稀少。从收购的皮张看,四川省在60年代每年收购豺皮30余张,但近年仅在一些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较多的地方能见到小群活动。收购部门已收不到豺皮,在藏东地区也仅年产皮几十张左右。在四川、贵州、湖北交界的山区,也十分稀少,县年皮收购量不及10张。在东北仅偶而收到一、两张皮。可见目前仅散见于全国各地山区,数量稀少,种群趋于濒危,亟待保护。

§ 致危因素

1、由于自然环境各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失去了栖息和隐蔽条件,各类被食的野生动物数量日渐减少,捕食困难。迫使它们的活动范围向村落扩展,盗食家畜,人们常以害兽加以捕杀,致使各地都处于濒危状况。

2、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豺去内脏、肉晒干,有滋补行气的功效,因此被利用。

§ 保护措施及建议

过去各地把豺都以害兽对待未予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豺列为II类,禁止任意捕猎。随着森林类型保护区的增加,豺的社群部分地得到了恢复。如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随着居民迁出保护区,植被恢复,已能见到10余只的社群活动。它们主食羚牛、鬣羚、斑羚和毛冠鹿等衰老个体,对平衡和复壮有蹄类种群起到了一定效应。部分山区,由于野猪、猪獾和狗獾等危害玉米作物,把豺视为神豺,帮助他们控制了野兽对作物的危害,有了朴素的保护意识。豺

大力宣传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切实扭转目前一些地区仍将它作为害兽猎杀的状态。常受野猪、野兔和鼠类等危害庄稼严重的地区,说明豺对它们的控制以及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宣传保护它的现实意义。在动物园中应注意保持豺的饲养繁殖种群,减少再向野外捕捉的压力。在各保护区应注意结合本保护区的实例,宣传保护豺也是保护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科学意义。

§ 保护状况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

§ 亚种分化

C. a. alpinus -- 指名亚种,俄罗斯东部

C. a. adustus -- 缅甸亚种,缅甸、中南半岛

C. a. dukhunensis -- 印度亚种

C. a. fumosus -- 川西亚种,中国西部、蒙古

C. a. hesperius -- 远东亚种,俄罗斯、中国

C. a. infuscus -- 印支亚种,马来西亚、泰国、越南

C. a. javanocus -- 爪哇亚种

C. a. laniger -- 克什米尔亚种,克什米尔、西藏

C. a. lepturus -- 中国亚种,长江流域

C. a. primaevus -- 喜马拉雅亚种,西藏、尼泊尔、不丹

C. a. sumatrensis -- 苏门答腊亚种

§ 豺与发声术

豺是象形字。李时珍认为,豺能胜其类,又知祭兽,可谓才矣。当然了,豺也通柴,俗名“体瘦如豺”是矣。这从内外两个向度上,清楚勾勒了豺的双重形象:聪明,瘦削。

这种特征比狼、狐狸要显著得多。因为狼偶尔喜欢独行,有一种孤独的清冷和冒险意味,它们过于执著,往往显得不知进退;狐狸则过于小心,是“慎独”的模范,它们总是在预感的边缘徘徊,展开自己美丽的拖地长裙,似乎不是为了食物,而仅仅是炫耀发亮的身体。豺没有这些形而上的品味,豺是实用主义的,它们吵吵闹闹,一拥而上,全无风度。

豺是典型的山地动物,好群居,善于围猎,是集体主义始终不渝的实践者。所谓聪明,在猎食一道自然就演变为一种残忍技术,围猎时,它们首先把猎物的眼睛抓瞎,然后设法予以消灭。一般的狗类爪子并不如刀,但豺亮出它们的指爪时,我们就发现这不但是一把利刃,而且还带了倒刺。一旦发现猎物,其中一头豺狗就会连吓带哄尽量拖住猎物,不让猎物胜利逃亡,而其它的豺狗就从两侧快速包抄,堵住逃路。这时候,猎物进退两难,靠近其尾部的豺狗就会乘机跳上猎物的背部,然后用利爪掏出猎物的肠子,当猎物负痛亡命狂奔时,被掏出来的肠子会夹挂在树枝上,肚空血尽而毙命时,豺狗便一涌而上,抢拖撕咬,将猎物吃得干干净净。

能够体现“豺智”的场面是它们豺狗搏杀体格威猛的牛。一只豺狗就会跑到牛的面前嬉戏,另一只豺狗则跳到牛背上用前爪在牛屁股上抓痒。当牛感到无比舒服而翘起尾巴时,豺狗就会对准牛的肛门痛下杀手。这种“黑虎摘桃”的独门武功是它们智慧的显形:在最薄弱的阴私地带打击敌手,这固然十分奏效,但就阴骘而黑暗了。

豺总是如鬼魅突然出现于文明的视野,这种阴风一般的造访使人们猝不及防。按照民间说法,豺是猎神的狗(一说为二郎神的狗,二郎神即是猎神),所以在食肉猛兽中,豺最威猛。豺狼虎豹,豺名列第一!有豺出没的地方,狼虎豹一定回避。所以什么野物都可以打,就是不能打豺。一打必然遭报应。在雪域地区,宗教人士认为马熊、狼、豺三种都是魔的牲畜,猎杀它们必将激怒恶魔,魔损害人的心脏,杀生者的子孙七代都上了魔的黑名单。罹患不可救药的疯病而死,有些因脑溢血而亡;有些因心情悲伤而自尽;有些则是骨肉相残,血腥屠杀而毙命。他们后世要偿五百次生命,最终还要堕入众合地狱,人间十七亿年中不得解脱。

豺在夜间喜欢发出嚎叫。那是一种极其奇怪的声音,像一群迷路的探险者在绝境中号陶大哭,毫无猛兽叫嚣的威猛与不可一世,也没有孤独的幽明,它们嘶哑而又尖利,绵绵不绝,震动山坳,像一把逐步张开的弯刀,弧度弹直,把单刃开口为双刃,刀柄融化在黑暗里,一并成为锋芒的身体,把夜色剖为无数的落叶与木屑,石头被翻转,将躲藏在石头内部的忧伤全部放逐到旷野。人们听着听着就会莫名其妙地流下泪水。

豺群仰天长嗥的意义使狼嗥孤独得到了彰显,孤独的狼嗥犹如“大漠孤烟直”,使一些另类的人喜欢上了狼。豺声是缺乏这些意象的,它们的发声使得那些准备上演的崇高庄重的悲剧失去了施展的必备条件:价值遭致毁灭或失落,以往富有悲剧色彩的仰天长嚎、长歌当哭,在豺群莹色的注视下被置换为长嚎当哭。这让听众无所适从:既无法喜欢,也无法厌倦,豺声飘在听觉深处,仿佛把一条灵魂的光带打开,然后又疯狂地卷裹起来,蹂躏,揉成一团铁皮和玻璃,直到灵魂彻底被声音剁烂,成为一地的碎渣,使听众心智失控,既无法摆脱,也无从关闭……

当豺群消失在野史当中,豺声却如骨头一样立在汉字当中,成为庙堂里发出的愤怒之声,声震屋瓦,粉墙摇曳。作为权力天然的发声术,“豺声”充分展示了权力的内幕与本质。它利用声音在空气里的震动,将声音背后的发声源烘托出来,使决绝的牙齿、反切的利爪、饕餮的胃囊逐一呈现,所有的猎物都将成为声音的营养和润滑剂。在豺声先行者的启发下,那些后来者于是进一步强化了其技术性,他们可以在“莺声燕语”的副调逼近中与你促膝谈心,并随时可以在“豹视”与“狼顾”的加盟下,“豺声”大振,恢复声音的本来面目。

在高音喇叭的年代,在万人集会的广场上,我们经常能够听到一些激越的发言,庄严的声音由于被大旷野的冷风撕裂,残留在人们听觉里的无一不是豺声的翻版!

世传狗为豺之舅,见狗辄跪。这个说法仅仅是体现一物降一物的思想,但我推测豺见了狗不但不会下跪,它们会打开它们的金嗓子,让世界在自己的金属的碎裂声里弯曲而柔软,最后露出耻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7: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