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达濠 |
释义 | § 简介 达濠街道位于濠江区中部,东连广澳街道,西至深汕高速公路达濠路段,南临濠江,北接汕头海湾大桥,总面积20.2平方公里。1987年初设立,下辖濠滨、达濠、达埠、赤港、赤隆、青篮、青林、青盐、葛洲、西堆10个居委会及包帆、放钓、赤濠3个渔业经济联社,总人口73000多人,旅外侨胞、港澳台同胞近3万人。是区政府所在地,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达濠街道工业基础比较扎实,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形成以出口工艺制品为主,塑料、印刷、服装、化妆品等行业齐头并进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工业生产初具规模;是我国纸工艺制品的基地之一,为省“工艺制品专业镇”。2008年,全街道累计预测完成工业总产值(规模上)220000万元,占区下达的100.68%,比增12.8%,出口创汇预测全年完成4945万美元,比增37.6%。 达濠街道各项社会事项和谐发展。潮乐、楹联、文学、书画、灯谜等传统文化群众基础较好,辖区内一潮乐社曾获山花奖;乒乓球、篮球、中国象棋等群众性体育项目发展迅速,2008年被省评为省先进体育街道。辖区内有青云岩风景区、达濠古城、下尾寨遗址等多处名胜古迹。 § 建筑 汕头达濠古城 汕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境内。古城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即公元1717年,是当时国家的重要海防戍卫之一,全国唯一保存较完好的袖珍古城。古城之所以袖珍,本身亦存在一个典故康熙年间,为防海盗及明朝余党,两广总督杨琳奏请康熙帝修建城池,从达濠建至广澳地域。清代的达濠名叫招收都,地方长官许公体恤民情,觉得在此地建城廓,一不方便靠潮汐劳作的渔民出入,二来以渔盐为业的居民,生活极其贫困,温饱且难,更无财产遭劫之虑,大兴土木搞城建工程,实在是劳民伤财。于是就在招收都里象征性地建起一座小城池。因此才有“袖珍”古城的存在。古城建成之后,许公自觉违抗圣意难以交差,遂自杀而死。后人为纪念许公,曾在城内修建许公祠(后被毁坏)。 § 结构 古城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周长429米,墙高5米,古城辟有东西相对两门,东为达善门,西为西濠门。城门上有城楼,楼高米,楼台面积平方米,古城四角筑有平台,东南角平台最大,面积约200~300平方米。 清代,城中设“水师左营守备府”、“招宁司巡检署” “招收盐场”等衙门。民国时期,“招收盐场”仍设原址,“招宁司巡检署”改为“达濠警察所”。1918年后,又建群英、盛德两小学于城内,城中有居民几十户,多是前清来濠小官吏后裔。1939年,侵华日寇侵占达濠,日军驻进城内,将所有居民逐出城外,并拆去全部民房,原有建筑物破坏殆尽.现在,达濠古城是濠江区市民文化活动聚集休憩的主要场所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