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赛宗寺
释义

§ 寺庙介绍

隆务寺

藏语称“扎嘎者宗托桑云丹达吉林”,意为“白岩猴寨闻思功德兴隆洲”。至今有所谓“吉祥坡”、“如意奶牛蹄印”、“莲花生大师修行洞”、“宗喀巴大师法座”、“练经洞”等充满神秘色彩的名胜古迹。由于赛宗山盛名遐迩,历史上各地信徒常来此朝山。据传,约在清末,果洛纳哇活佛来此,曾在赛宗山下建参康1座。本世纪二十年代,纳哇去世,该参康遂成遗迹。

1923年,同仁隆务寺的第三世阿绕仓大师洛桑隆朵丹贝坚赞(1888一1959)为实现其前世即第二世阿绕仓•洛桑隆柔嘉措(1808一1886)的遗愿,亲自来赛宗山,创建赛宗寺,初建了阿绕仓昂欠和18户僧舍。此后,在当地阿粗乎千户香三木、百户索洛、兴海夏卜浪千户才盖和祁连阿力克头人南喀才昂、刚察地区千户华宝藏、果洛苟日头人丹德尔等的支持下,于1927年建成小经堂和文殊殿,1951至1954年间,建成百柱大经堂、弥勒殿和护法殿,从而使赛宗寺发展成为海南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和佛教文化中心。1958年,全寺共有大小殿堂、佛塔18座,昂欠15院,僧舍150多院,共计1086间,寺僧519人,包括同仁地区的修行僧人,共619人(内有转世活佛28人,僧官1人,经头2人,管家8人,干巴11人)。主体建筑百柱大经堂与西藏甘丹寺大经堂媲美,内供阿绕仓大师、兜率天众、十六尊者等巨型塑像和千佛铜像以及全套大藏经、《宗喀巴师徒全集》等许多经典,另有无数曼遮、象牙、托钵、净水杯、银灯、铜灯等贵重法器。[1]

§ 历史沿革

隆务寺

据《安多政教史》记载,早在元大德五年(1301年),这里已建有藏传佛教萨迦派小寺,至1426年前后,当地名僧三木旦仁钦与其胞弟罗哲森格,维修并扩建了该寺。三木旦仁钦的祖父阿米拉杰出生于前藏念唐拉山下的丹科绒吾,是一位专修明咒的瑜伽师,并擅长医术。他受大元帝师八思巴的差遣,来到隆务,其子隆钦多代本为隆务土官,生有9子,长子即为三木旦仁钦。他自幼出家,曾拜夏琼寺(今青海化隆县境内)创建者顿珠仁钦为师,并受比丘戒。顿珠仁钦也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启蒙老师。其后,三木旦仁钦以当地萨吉达百户为施主,正式建成隆务寺。三木旦仁钦的胞弟罗哲森格,是一位佛学造诣极深的高僧,受到明宣德皇帝的器重,被封为“弘修妙悟”国师。从此,隆务寺隆务家族声名大振,在隆务河流域行使区域性的政教合一统治。其后,该家族中又有五人得到国师封号。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格鲁派已青海地区很有影响,隆务寺遂改宗格鲁派。在明王朝的扶持下,由该寺僧人与当地群众建成大经堂。明天启五年(1625)熹宗帝题“西域胜境”匾额,悬于新建大经堂门首。1607年,夏日仓噶丹嘉措诞生于隆务家族,被认定为三木旦仁钦的转世,从而形成了夏日仓活佛系统。1630年,噶丹嘉措开始主持隆务寺,并道建显宗经院。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一世夏日仓被乾隆皇帝封为“隆务呼图克图宏修妙悟国师”,成为隆务寺寺主和隆务寺所属十二族政教首领,历辈转世,直到全国解放前,在同仁地区行使区域性的政教合一统治。该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由第二世夏日仓阿旺嘉措建立密宗学院,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由第三世夏日仓根敦赤列拉杰创建时轮学院,从而发展成显密双修的格鲁派大寺,僧人最多时达到2300人,曾下辖有数十座属寺,发展成为显密双修的格鲁派大寺。

§ 寺庙人文

隆务寺

该寺佛像、佛经、佛塔等极为丰富,与格鲁派六大寺齐名。1958年后关闭,1962年一度开放,“文革”中再次封闭。1981年5月10日重新开放,先后重建了小经堂、弥勒殿、阿绕仓大师佛堂、菩提塔,八大灵塔和百柱大经堂,并兴建了5座昂欠和200多院僧舍,现有寺僧250余人,活佛3人,由祁加活佛洛桑图丹尼玛(72岁,曾任兴海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直格尔活佛洛桑却吉尼玛(63岁,现任海南州政协常委)任寺主。活佛普什扎次正木,67岁,现任兴海县政协副主席。

赛宗寺原来活佛众多,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寺主阿绕仓是青海省著名的爱国宗教人士,曾任青海省政协副主席和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另有祁加、卡加、藏哇仓、科乃亥、加羊夏茸、祁加夏茸、拉加、加赛、普什扎次正木、直格尔、塔秀仓、德芒仓、夏布拉、查哇仓、石乃亥夏茸、萨加、多仁巴、萨什加、庄有、尕日美、毛存、桑洛等活佛。据兴海县委统战部1956年统计资料,当时该寺共有牛2000头,耕地210亩。此外,僧众私有牲畜马293匹、牛1571头、羊5849只、骆驼2峰、骡子6头,各昂欠共有牲畜马600匹、牛550头、羊4000只、骆驼82峰、骡24头、水地100亩。昂欠还办有马场1个、牛场1个、羊场3个、驼场!个,有放牧阿卡29人。另有“塔哇”44户160余人。香火部落主要为阿粗乎、夏卜浪部落和今唐乃亥乡的拉德、河卡乡的尚吾部落等。赛宗寺原由寺主阿柔仓总领全寺,下设大管家1人,总管寺内外事务、寺主昂欠及其亲眷的有关事宜。大管家下设干巴9人,分管寺内外有关经济、对外交往、各种纠纷调处、人事任免等。宗教方面,大经堂内设活佛1人,名“支角乎”,活佛下设僧官1人,督促僧众学经、执行寺规,有批准僧众外出念经等权力,并负责办理寺院僧人还俗和人寺手续。与僧官职务相等的有翁则2人,负责僧众念经。僧官和翁则下面设经堂管家2人,负责经堂内点灯、添神水、供饭、供茶等;事务管家2人,负责众僧财产的收支事务。除上述外,寺主的昂欠内另有一套组织机构,在大管家总领之下,还设有3名事务小管家,一名负责昂欠的家务和起居;一名负责宰杀牛羊,供应肉、食品等;另一名负责购置物品等事务。在事务小管家之下又有20余名勤杂人员,分别干具体事务,这些人虽为僧人,但不识经文,不参加经堂活动。另外昂欠内还有2名不是僧侣的管理负责人,一名负责经营昂欠的土地,另一名负责管理昂欠的牲畜。

该寺的主要宗教活动有四种形式,第一种是固定的念经时间,称之为“全经堂”,一年有4次,即农历正月初八日至二月十一日的祈愿法会,四月初一日至五月初一日的学经活动,六月十五日至八月初一日的坐夏活动,十月二十三日至十一月二十三日的大法会(其间十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为五供节)。另外每月初八、十、二十五日3天亦在经堂内举行经事活动,要求寺主以下僧人都必须参加,不得随便请假或外出。经事期间寺院周围划线为界,不许僧众越界,禁止妇女人寺。第二种是观经会,主要举行跳欠活动,每年有2次,一次在农历正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另一次在农历三月初五日。第三种是辩经会,每年在农历五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举行。此间僧人按经文级别分层次辩论,辩论的优劣作为评定经文级别的参考依据。第四种是祭俄博,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九日至十二日举行,除祭祀活动外,寺僧可尽情娱乐,如跳绳、打球、下棋等,并由寺院和昂欠分别供肉饭1天,类似群众过节。

赛宗寺于1929年建立显宗学院,内设卡多、堆仲、堆钦、洛柔、达柔、央萨尔、央贡、吾玛、佐、都哇等16个学经班级,系统学习佛教有关因明学、般若学、中观学、俱舍学、戒律学等显宗知识。寺院每年还从西藏哲蚌寺、甘南拉卜楞寺及本省塔尔寺、隆务寺、石藏寺等请来著名学者讲学,学风极盛。本寺设有“尕龙巴”学位,学僧获得“尕龙巴”学位,可留寺任经师、管家、干巴等职,有资格外出念经或考取“格西”学位。[2]

§ 寺庙文化

隆务寺

七绝

庵葬千峰万壑间,白云明月伴清闲;人间一任沧桑变,习定蒲团昼掩关。

坐倦禅房思悄然,放闲飞锡上山巅;归来古洞黄昏后,携榻庭前伴月眠。

谢绝红尘好隐居,空山小筑一茅庐;贫僧相伴唯瓶钵,自足何须更羡余。

常披一领破袈裟,稽首龛前礼法华;莫说寒山孤寂甚,晨昏相伴有烟霞。

却喜幽栖与俗违,山斋寂寞往来稀;夕阳静坐盘陀上,闲看孤云出岫飞。

客到无心去送迎,多年面壁万缘轻;山僧怕受人间供,愿守清贫过此生。

此身长伴老烟霞,坐破蒲团岁月赊;不管云厨斋供绝,饥来野径嚼松花。

月印幽潭夜色新,纸窗竹几净无尘;禅心一片如明镜,照彻山河大地春。

隐遁经年不入城,时常过访有诗朋;闲来曳杖前山去,竹院遥闻客唤僧。

柴门日永绝喧哗,闲去庭前学种花;世事万般浑不管,溪山啸咏乐无涯。

结个茅庵对水流,禅余无事狎沙鸥;有时故友来相访,自煮山泉当酒酬。

焚香打坐悟禅机,万境俱空百念稀;樵客报知天已瞑,松龛出定月临扉。

白云深处是吾家,谷汲岩栖道味赊;若问贫僧何所有,蒲团而外一袈裟。

东风习习透山房,野径梅开扑鼻香;夜半寻诗眠不得,一轮皓月照禅床。

半湾秋水留明月,万叠春山绽野花;一事我堪夸世俗,名山秀水属僧家。

田园万顷非为贵,楼阁千间不足夸;试看头陀衣食住,一庵一钵一袈裟。

朝夕参禅户不开,阶前一任长青苔;定回恍惚身非我,却讶客从何处来。

尽日弥陀诵不疲,殷勤为道未全痴;茫茫苦海知音少,一曲无生和者谁。

啸傲烟霞不计年,无牵无虑胜神仙;有时饭罢月初出,闲上岩台枕石眠。

散步空庭伴落曛,凝眸远岫看归云;投林倦鸟争栖树,樵唱遥从隔岭闻。

疏慵愧我百无能,十载空为粥饭僧;有个茅庐随分过,好同泉石结为朋。

学得痴呆好住山,住山岂是尽偷闲;搬柴运水还容易,放下身心事最难。

§ 佛事活动

隆务寺

佛事活动主要有农历正月13-18的祈愿法会、三月的尼丹法会、九月的降凡节和十月的五供节等。

正月祈愿法会:于初七日至十六日举行,其间有十四日的晒佛、十五日的转弥勒佛、十六日的跳欠等活动;二月的春季学经期一月;

三月由时轮学院举办“尼丹”法会;各学院于四月举办辩经、考试活动一月;

五月全寺集中念经15天;

六月十五日至八月一日住夏45天;

八月后秋季学经期;

九月“降凡节”,于二十二日举行纪念释迦牟尼在忉利天为其母摩耶夫人说法后重返人间的活动;

十月“五供节”,纪念宗喀巴圆寂;

冬季学经期,分两期,第一期为十一月全月,第二期从腊月初七日开始,二十一日结束。

此外,每月于十五日和三十日,还举行寺僧在佛前念经、悔罪的仪式。

§ 寺庙美食

酥油糌粑酥油糌粑

酥油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

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奶油,糌粑是将青稞炒熟后,用手磨磨成的粉。吃酥油糌粑时先倒奶茶小半碗,再放入酥油、炒面、曲拉、糖,在碗中用手指拌匀,并捏成小团食用,它具有酥油的芬芳,曲拉的酸脆,糖的甜润。营养丰富,发热量大,充饥御寒。

§ 寺庙购物

化隆酥梅梨化隆酥梅梨

化隆酥梅梨分黄酥梅与红酥梅两个品系。黄酥梅梨,果实扁圆形或近圆形,果皮由绿色逐渐变为黄绿色,成熟后鲜黄似蜡,向阳面有浅红色昏斑,黄里透红。皮薄肉脆,果肉白色,肉质稍粗,含酸量较高。平均果重为80克左右,硕大者可达200克以上。红酥梅梨,果形与大小基本与黄酥梅梨相似,成熟时果色由黄转红,果点周围呈红褐色。果皮薄脆,果肉如馅,肉质细致,质地酥嫩,酸甜适度,气味芳香,汁沛浆丰,含糖量高。

酥梅梨以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地区产的最为有名。群科地处黄河北岸,群山环绕,形成一段低洼向阳的河谷平原。气候温和,背风避霜,土壤肥美,灌溉方便,自古就成为梨树的集中栽培区。黄河之畔,梨园广布,棵棵大树,干健叶茂,采收季节,硕实累累,叶碧果艳,树上树下,到处充溢着丰收的笑声。酥梅梨树冠较高大,树龄较长久,树高可达17米。树冠直径一般为10米至16米。单株产量通常300公斤左右,高者可超过500公斤。酥梅梨味美形丽,香脆酥甜,适于生食。食一枚如霞似晕的熟透了的红酥梅梨,会使人感到“初尝密经齿,久嚼泉垂口”,因此在《兰州志》与《河州志》等书中,又被称为“酥密梨”或“酥美梨”。另外还有香水梨、红梨、红霄梨、酥木梨等别称。

化隆酥梅梨为中熟品种,较耐贮藏和运输。贮存得当,翌年春天亦可吃到味甜口酥的鲜果。经过贮存,酥梅梨中的多糖和有些有机酸转化为单糖和酯类等物质,甜度增高,酸味下降,香气更浓,品味更佳。

§ 相关景点

海心山海心山

是青海湖的又一名胜。它位于青海湖湖心偏南,长2.3公里,宽约800米,高出湖面7.8米,自古以产“龙驹”而闻名。海心岛岛形长,中部宽而两端窄,南部边缘岩石裸露形成陡崖,东、西、北三面为平缓滩地,岛上大部分为沙土覆盖,生长着冰草、芨芨草、镰形棘豆、蒿草、披针叶黄花、西伯利亚黄精等,植被覆度在50%以上,鸟禽集中在岛的崖边及碎石滩地栖息。

贵德明清古建筑群

贵德地处黄河谷地,上有龙羊峡锁关,下有松巴峡守户,四面环山,平川开阔,土地肥沃,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称。黄河途经贵德境内的清清河水近年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游客。然而在赏了清清黄河水后,人们又惊奇地发现这里还有一处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贵德县文庙和玉皇阁是贵德县现存明清古建筑群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这处古建筑群位于贵德县河阴镇,史料记载,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为巩固统治,教化民风,保佑“皇图永固,时岁享昌”,乃“恭择城中场地,创修玉皇圣阁”,历时四年峻工。

至清道光十七(1837)年,玉皇阁重建、扩建工程告峻。清同治六年,回民起义,玉皇阁毁于战火,现存古建筑群是光绪年间依次重建。该建筑群占地面积61亩,建筑面积4915平方米,是一处庙观相互毗邻,集儒、道、佛为一体,掮弃门户之见,并存相依,布局独特的古建筑精品。整体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形式,单体建筑以甘肃、青海两地做法为主,富丽堂皇,布局国内罕见,极具历史文物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隆务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府所在地隆务镇镇西山脚下,地处隆务河中游河畔,气候宜人。“隆务”系藏语,意为农业区。隆务寺,藏语全称“隆务大乐法轮洲”。在安多地区,其规模、地位、影响仅次于甘肃省拉卜楞寺和青海省的塔尔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