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伯利亚
释义

§ 历史

西伯利亚于中國接囊

早在石器时代以前,西伯利亚已经有人居住。当时西伯利亚的气候比现在温和得多,而且当时的水位比较低。现时的白令海峡,当年有一条陆桥连接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现时美洲原住民的大多数人口都是透过这条陆桥从西伯利亚来到美洲的。

西伯利亚亦是古代不少强悍民族的摇篮。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及女真等等各种民族都是从西伯利亚崛起的。

东斯拉夫人前往西伯利亚旅行可追溯至11,12世纪,当时诺夫哥罗德人与西伯利亚猎人建立贸易关系。最远到达叶尼塞河,这是基辅罗斯历史书往年记事说的。

至于西伯利亚的现代发展始于16世纪后期。最初从西边入侵西伯利亚的不是俄国正规军,而是斯特罗加诺夫家族雇佣军。1558年,因为乌拉尔山脉以西的毛皮日渐减少,沙皇伊凡雷帝授权斯特罗加诺夫家族率哥萨克在乌拉尔山脉以东开发商栈,攫取当地丰富的毛皮资源。1572年,在西伯利亚中部的半游牧国家西伯利亚汗国拒绝用毛皮向俄国朝贡,这成了俄国进攻西伯利亚的借口。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次征服的起因是当地俄罗斯的居民点经常受到原住民的骚扰。哥萨克头目叶玛克(Yermak Timofeyevitch) 在1578年 (明万历六年)10月开始东侵。几年内,叶玛克等征服了库臣汗国,平定西部西伯利亚。其后叶玛克在进攻西伯利亚汗国时阵亡,西伯利亚汗国则于1598年灭亡。之后俄国人继续东进,1636年(明崇祯九年)到达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亚全境。这个地区成为了俄国人的殖民地。

当俄国的势力接近清朝的中国时,便发生了军事冲突。1652年(清顺治九年),俄人东入黑龙江,“驻防宁古塔章京海色率所部击之,战于乌扎拉村”。这是中俄之间第一场战斗。1657年,沙俄派正规军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1685年,清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派将军彭春5月22日从瑷珲起兵五千人,5月25日攻入雅克萨。之后清军撤军而俄军卷土重来。1686年清军再攻雅克萨。1689年9月7日尼布楚条约正式签字。中国放弃贝加尔湖以东,额尔古纳河以西的土地。

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之后,白军在西伯利亚独立,成立远东共和国。 然而随着布尔什维克势力日增,俄国远东共和国在1922年改组成为远东苏维埃共和国,并于同年被苏联合并。1943年,唐努乌梁海被并入苏联,成为图瓦共和国。

西伯利亚由于其荒凉,历史一直是沙俄和苏联政权流放罪犯(特别是思想犯)的地方。

在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少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都接连不断独立。不过,由于西伯利亚的原住民族无意建立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有关浪潮并未对他们构成影响。

§ 行政区划

西伯利亚

俄罗斯西伯利亚西区的南部与中国及蒙古接壤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包括乌拉尔行省区、西西伯利亚行省区和远东行省区的萨哈(雅库特)自治区三部份。历史上,整个远东行省区其实都算是西伯利亚的一部份。

现时西伯利亚地区包括以下各个部分:

阿尔泰共和国,首府— 戈尔诺-阿尔泰斯克

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 乌兰乌德

萨哈(雅库特)共和国,首府— 雅库茨克

图瓦共和国,首府 — 克孜勒

哈卡斯共和国,首府— 阿巴坎

阿尔泰边疆区,首府 — 巴尔瑙尔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行政首府—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伊尔库茨克州,行政首府— 伊尔库茨克

克麦罗沃州,首府— 克麦罗沃

新西伯利亚州,行政首府 — 新西伯利亚

鄂木斯克州,行政首府 — 鄂木斯克

托木斯克州,行政首府 — 托木斯克

赤塔州,行政首府— 赤塔

主要城市包括:

伊尔库次克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新西伯利亚

鄂木斯克

托木斯克

§ 地理

西伯利亚金湖

依照自然条件,可分为3个主要的地区:

西部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介于乌拉尔山脉和叶尼塞河之间,地势低平,沼泽宽广,平均海拔120米,主要河流有鄂毕河和叶尼塞河;

中部为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起叶尼塞河西北角的普托拉纳山,东达勒拿河流域,平均海拔300~500米,高原面破碎;

南部和东北部山地,包括切尔斯基山脉、上扬斯克山脉、贝加尔诸山、东西萨彦岭、阿尔泰山(西北段)等。

南部和东北部山地,包括切尔斯基山脉、上扬斯克山脉、贝加尔诸山、东西萨彦岭、阿尔泰山(西北段)等。  西西伯利亚平原

属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成因是西伯利亚的纬度很高,气温非常低,这些都是西伯利亚的发展及人口增长的障碍。西伯利亚的冬天很长,足足有六个月。在这段时间,大部份地区都会完全被冰雪所封锁。在奥伊米亚康曾经有过摄氏零下71.2度的低温记录,是现时人类居住的地点中所录得的最低气温。在其他没有人居住的地方,气温更曾跌至摄氏零下90度。在这低温之下,所有的江河湖泊都会全部结冰。

西伯利亚地处中高纬度,气候寒冷,北半球的两大“寒极”(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均位于此。大陆性气候显著,自西向东逐渐增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年均气温低于0℃。东北部雅库特地区的绝对低温是-70℃。

降水时空差异明显 ,北冰洋沿岸年降水量100~250毫米,针叶林地带500~600毫米 ,阿尔泰山地达1000~2000毫米 。75%~80%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植被有苔原、森林沼泽、泰加针叶林、森林草原和无树草原等。自北向南有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带。河流多流入北冰洋,大河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及勒拿河等。西伯利亚贝加尔湖

这是一片富饶而尚未充分开发的土地。三个世纪前俄罗斯科学家——教育家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曾经预言道:“西伯利亚将会促进俄罗斯的强大”。这里蕴含着丰富的天然气、石油、黄金、金刚石、木材、皮毛、野生动物、鱼类和清洁的淡水,在许多大河上建有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站。总的来说西伯利亚的一切都是规模宏大的:鄂毕河、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阿尔泰山区具有特别大的吸引力。本区的象征是捷列茨科耶湖。当地的居民称其为金湖。这一地区很受徒步骑行者、水上运动爱好者、滑雪爱好者、登山爱好者、骑马爱好者的欢迎。沿卡童河、巴士卡乌斯河、丘雅河、丘梅什河等复杂水路又可以考验坚韧性和勇气。登上阿尔泰最高峰别鲁赫山(4056米)被认为是很值得骄傲的事。离麦日杜列钦斯克不远的绍里亚山地铺设有高山滑雪道。

在广阔的原始森林里隐藏着神秘的普托兰纳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最高的一部分。“普托兰”在当地居民——埃文基人的语言里的意思是“峭岸湖王国”。深达1000米的谷地截断高原形成了湖泊。站在最高点——卡缅山上,方圆几百公里尽收眼底。水流沿着陡峭的谷壁倾泻而下,形成了串串瀑布。

对于北方的土著居民来讲,鹿永远是最珍贵的财产。可以骑着鹿或者套在雪橇上行路,可以用鹿的皮毛缝制衣服和鞋,也可搭盖帐篷——当地居民的房子,而鹿肉几百年来一直是北方人的主要食物。

§ 资源

湖中的礁石是鸟儿的栖身地

这一广阔的地区被称为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俄罗斯科学家、作家罗蒙诺索夫曾经说过:“俄罗斯的强大在于西伯利亚的富饶。”根据勘查材料粗略地估算,西伯利亚地区蕴藏的资源接近原苏联全部资源的三分之二。

土地资源:

西伯利亚地区有大片待开发的肥沃的黑钙土、褐钙土土地;著名的西伯利亚森林覆盖了西伯利亚地区的辽阔地域,其木材蓄积量占原苏联的四分之三以上;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以及数以千计的大小河流使西伯利亚地区拥有大量的水力资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的淡水储备量达到了2.36万立方公里,占全世界淡水储量的约20%,占原苏联淡水储量的80%以上。西伯利亚是原苏联最大的淡水鱼产区,淡水鱼产量占原苏联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东西伯利亚地区的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勒拿河流域,也是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能源资源:

俄罗斯是世界上的能源大国,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极大,而西伯利亚地区的能源资源尤为丰富。在原苏联的石油潜在资源中,约有一半集中在西伯利亚,而秋明油田的远景储量可达400亿吨,能开采的就有60亿吨。原苏联的天然气储量为910万亿立方英尺,居世界首位,而以秋明地区为主的西西伯利亚油气田,已发现的油田和气田就达200多个,是世界上仅次于波斯湾的第二大油气田。仅秋明一个州的油气资源就已超过美国的全部储量。

煤炭是原苏联主要燃料动力之一,共93%的煤炭资源在乌拉尔以东的西伯利亚地区,据推算,在已探明的储量中,70%左右在西伯利亚地区。

由于西伯利亚地区的能源资源丰富,燃料、动力工业成为西伯利亚发展最为迅速的国民经济部门。七十年代初,西伯利亚提供的石油仅占原苏联总产量的20%左右,天然气约占30%左右,煤炭也不到一半。到八十年代初,西伯利亚地区生产的石油已占原苏联总产量的50%左右,天然气约占60%,煤炭占50%。其中石油工业发展尤为迅速,1965年~1975年,西西伯利亚的石油年产量从9500万吨迅速提高到1.48亿吨;1976年~1980年,西西伯利亚的石油产量增长了16360万吨。

西伯利亚地区电力工业的支柱是水电站。五十年代以来,通过实施一系列区域经济综合开发计划,在安加拉——叶尼塞河流域、勒拿河流域兴建了一系列大型的水力发电站,为西伯利亚的资源开发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保证。

矿产资源:

西伯利亚地区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十分丰富,这里几乎拥有世界上已经发现的一切矿物资源。铁、铜、铝、锡、镍、铅、锌、镁、钛等有色金属矿,金、银等贵金属矿,钨、钼、钾等稀有金属矿,云母、石棉、萤石、石墨、滑石等非金属矿,以及盐、磷灰石、磷钙石等天然化学原料矿产资源的储量都十分可观。其中,铁、铜、铝、锡的储量尤为丰富。

§ 经济

伊尔库茨克

西伯利亚为游牧民族的生息地 。16世纪下半叶开始,沙俄越过乌拉尔山向西伯利亚扩张,并割去了原属中国的大片领土。1895~1905年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后 ,该地区开始大规模开发,以俄罗斯民族为主的人口大量东移。前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2年)库兹涅茨克大煤田及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的工业得以大发展。50年代实施了安加拉-叶尼塞河的水力资源开发 。60年代中期起开发西西伯利亚大型油气田。70年代中期,开始修建4275千米的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即贝加尔-阿穆尔铁路(泰舍特-苏维埃港),已于1984年11月通车。西伯利亚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在此基础上,石油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属开采、冶金工业也很发达,钢铁工业已初具规模,机械工业有发展,但不配套,仍较薄弱。农业以西西伯利亚南部较发达,小麦和乳、肉用畜牧业为主要部门。

西西伯利亚经济区:

西西伯利亚经济区包括:克麦罗沃州、阿尔泰边疆区、秋明州、新西伯利亚州、鄂木斯克和托木斯克州等6个行政区。面积约242.72万平方公里,仅占西伯利亚地区总面积的37%,而人口、工业总产值均占西伯利亚地区的60%以上,农业总产值占70%左右。

西西伯利亚经济区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第二大煤炭基地、第三大黑色冶金工业中心,机械工业、化学工业也很发达,同时也是俄罗斯重要的粮食产地,养牛业也很发达。

总投资600多亿卢布,以石油、天然气、煤炭、木材开发为基础的西西伯利亚区域性生产综合体的建立,对西西伯利亚的经济发展作用巨大。原苏联政府对该综合体的组建非常重视,其建设费用比战前几个五年计划期间对东西伯利亚和乌拉尔经济建设的投资总额还高许多倍。西伯利亚城市

西伯利亚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发展迅速,产量不断增长。目前不仅向西伯利亚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学工业提供原油,而且向其它地区供应石油和提供出口。

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工业也是西西伯利亚区域性生产综合体的重要经济部门,主要集中在秋明州和托木斯克州。

农业在西西伯利亚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西西伯利亚区是俄罗斯主要的粮食产地和畜牧业基地之一。

根据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西西伯利亚又分为南部区和北部区。北部区的采掘、采伐工业发达,丰富的矿物资源和森林资源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南部区则以燃料工业、黑色冶金、机器制造、电力、石油化学、轻工、食品工业和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

§ 交通

西伯利亚大铁路

西伯利亚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加之气候严寒,对发展交通运输极为不利。针对这一实际,根据这一地区的发展需要,建成了以河运、铁路、公路、航空相结合的综合运输网络。

铁路:

铁路是西伯利亚地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占西伯利亚货运总量的80%以上。西伯利亚大铁路、贝加尔湖——阿穆尔河铁路横贯东西是西伯利亚的运输大动脉。

著名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全长741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电气化铁路。西伯利亚铁路全线铺设了复线,部分区段还实现了三线化。但各区段运输能力不平衡,西线年货物量可达1亿吨以上,东线则只有2500~4000万吨。

贝加尔湖——阿穆尔河铁路全长4275公里,年货运能力可达7000~7500万吨,是联接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铁路干线。

公路:

西伯利亚地区公路多集中于南部地区,特别是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的大、中城市周围,与两条铁路干线相联络,构成小区域运输网络。在南部铁路干线、大中城市周围是路面质量好、设备完善、四季均可通车的公路;而在人口稀少的地区,则是简易的冬季公路,年通车可达200天以上。

河运:

西伯利亚地区河流众多、水量充沛,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水系的运输河道近10万公里。许多河流还同铁路、公路相连,构成水陆联运网。

鄂毕河是西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河运干线,通航距离可达3650公里。鄂毕河及其主要支流额尔齐斯河连接着新西伯利亚、巴尔瑙尔、苏尔古特、乌瓦尔托夫斯克、莫戈钦、克拉斯内亚尔、鄂木斯克以及秋明、库尔干等经济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并与西伯利亚大铁路、土西铁路、南西伯利亚铁路、中西伯利亚铁路等相联结,运输地位极其重要。

叶尼塞河长3487公里,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河运干线。连接着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工业枢纽、列索西比尔斯克森林工业综合体、伊尔库茨克工业枢纽、诺里尔斯克矿山冶金联合企业等工业基地。

勒拿河是东北水运区的河运干线,通航距离4125公里,主要运输建筑材料、石油、煤炭、木材等。

空运:

由于西伯利亚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地面运输受到制约,加之运输周期长、速度慢、易造成货损,使空运也成为西伯利亚地区的重要运输方式。目前,西伯利亚的大、中型经济中心和重要的工矿区均通飞机,伊尔库茨克建有国际机场。

§ 民族文化

西伯利亚哈卡斯小孩

在南西伯利亚,在叶尼塞河岸边,居住着一些少数民族——哈卡斯人、安加拉河、勒拿河、阿尔泰和萨彦山脉,东西伯利亚的明珠——贝加尔湖。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也可能是最古老的湖,已经有两千五百万年的历史了。它里面汇集了几乎全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储量,而且是非常清澈透明的。直径30厘米的白盘在贝加尔湖的水下40米处依然可见。贝加尔湖的海拔约为500米。在贝加尔湖里生活着1850种动物和850种植物,并且其中很多是这里特有的。

西伯利亚的严寒本身也是很有名气的。有时严寒达摄氏零下40度、50度。而零下25~30度根本就引不起当地居民的注意,这是冬天常有的气温。西伯利亚南部的夏天却非常的热,达30度高温。可以游泳,尽管常常水还是有点凉:即使是在七月份水温也只能达17~18度。这里有很多人工“海”——为数众多的水电站的水库。西伯利亚南部坐落着一些大城市——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伊尔库茨克。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主要名胜是东萨彦山脉里独一无二的自然保护区——萨彦石柱群。突兀的岩石形成了80组高达100米的悬崖峭壁。一些峭壁有和自己形状一致的名字:老人、农妇、金雕、羽毛、城堡等。这是登山运动和攀岩运动爱好者最喜欢的地方。引人入胜的水路旅游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开始,沿叶尼塞河而下,到遥远的北方,到杜金卡和迪克森。西伯利亚雪橇

图瓦人、雅库特人、布里亚特人。比如哈卡斯人一共只有八万人,图瓦人不到20万。这些民族的人们拥有独特的口技艺术。表演者不唱出字词,只是用嗓子发出声音,听起来有时像乐队演奏,有时像蹄子敲打声,有时像几百只野兽的嚎嘶。他们从童年时就开始学习这种艺术,但远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有趣的是,口技表演者只有男人。

布里亚特位于贝加尔湖的东南面,是俄罗斯的佛教中心。这里有三十多个佛教寺院——喇嘛寺。像所有的草原游牧民族一样,布里亚特人始终崇爱着马。马群的主人总是能记住每一匹马的“长相”。朋友般的骏马是许多传说和故事的主要角色。马奶——马乳酒的药用价值得到很高的评价。

在相邻的图瓦共和国有纪念碑标示的亚洲的中心。这里道路少而艰难,但神奇的自然环境吸引着游客源源不断地到来。

相对不久前在俄罗斯又兴起了另一种远游方式——北极旅游。从莫斯科乘直升飞机到达斯匹次俾尔根群岛,然后再乘直升飞机到达北极点附近的冰上帐篷营地。在这里游客们将会度过几天,但不会寂寞的:乘坐狗拉雪橇,乘滑雪机狂奔,沿浮冰群远足,乘气球飘浮到白色沉寂的大地上空。在营地里甚至还有极地桑拿和游艺设备。只要一有合适的天气就会乘直升飞机冲刺到坐标为90°00′00″的地理极点。幸福的游客们可以通过卫星电话给自己的亲人朋友打电话,并且快乐地在地球的最北点照相留念。

§ 大事件

2002年9月25日,一颗重达60多吨的天外陨石坠毁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伊尔库次克市东北700公里处坠毁,但当时却没有任何一个地面监测设备及时侦测到这颗飞向地球的杀手陨石,并及时发出警告。

直到一个礼拜之后,外界才真正知道这颗陨石的坠毁事件。半个多月后,有俄罗斯媒体报道称,一颗美国间谍卫星在这颗陨石最明亮的那一刻捕捉到了它坠毁时的光芒,这颗间谍卫星同时记录下了陨石坠毁位置等数据。

这颗被命名为“维蒂姆斯基”的陨星,尽管它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然而它的坠落却是2002年最大的太空事件之一,因为世界科学界对它的坠落简直一无所知,直到美国科学家检查间谍卫星照片时,才从中发现它的可怕痕迹。

事发后不久,伊尔库次克太阳和地球物理协会会长格里·泽莱布索夫就派遣了一支科学家队伍前往陨石坠落地区进行考察。据对部分目击者的调查,科学家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现象:有人称当“维蒂姆斯基陨石”坠毁的那晚,他们屋中的电灯突然亮了几秒钟,而事实上那晚他们整个地区都是停电的。这意味着“维蒂姆斯基陨石”在坠毁时,可能在大气层中产生了一种交互式的巨大电磁场。

伊尔库次克太阳和地球物理协会科学探险队首先到达了美国间谍卫星记录的陨石坠毁地点,进行了大面积搜寻,但科学家们没有发现任何不同寻常的东西。科学家们最终断定,在美国间谍卫星标明的坠毁地点,决没有发生任何爆炸事件———“维蒂姆斯基陨星”可能落在了更远的地方。俄罗斯科学协会陨星委员会的科学家们测算出这颗陨星的重量大约有60多吨。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