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谢水节 |
释义 | § 藏族谢水节 布达拉宫谢水节,藏语叫“竹木惹”。旧时,藏族民间农事祭把节日,主要流行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泸宁一带的强族山乡,每年农历三月初六举行,主要目的是求天神降雨,因此称“谢水节”。按照当地蘸族的传统习惯,节日这天,喇嘛们带着用柑把做成的青蛙、蛇和颓哈螟等动物,率领村寨中的善男信女,吹吹打订,前往水塘河边,焚香烧纸,祈求神灵保佑,早降春雨。喇嘛们边念经,边把做好的青蛙等动物模型放入水里,然后,返回村寨。在返回村寨的路途中,有的打着雨伞,有的戴着斗签,有的披着雨衣,一路上有说有笑,嚷嚷闹闹,象征喇嘛们已经求到了春雨,现在正哗啦哗啦地下着。 人们回到任斯后,稍作休息,有的又要去敬塔子。塔子,又叫“吴瓦”,圆形,高约二米左右。塔内有一把刀子和——个小锣锅,代表生育。每逢节日这天,久无生育的已婚妇女,便带上蜡烛、纸钱和供品,前往祭把,许愿,希望早得贵子。因敬塔子得到孩子的妇女也要这天前去还愿。同时。各家各户还要准备美洒佳看、合家欢聚,以示庆贺。 § 节日期间 谢水节在节日期间,可以欣赏到由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演出公元7世纪唐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大型藏戏(文成公主)及藏剧(诺桑王子);听到藏族的曲艺折谢(又名析咙),还能看到藏民表演的热巴,边唱边舞,男执铜铃,女举手鼓,舞蹈由慢而快,常用特技“顶鼓翻身”、“躺身蹦子”和“单腿转”等,类似内地的天桥杂耍。在节日期间,拉萨著名的布达拉富、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对外开放,可以观看喇嘛举行的宗教仪式、佛教胜地的礼品珍玩、藏金佛的宫殿及佛教文物等寺庙建筑风光。西藏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地区,据统计,西藏自佛教传入后有寺庙2700多座,遍地皆喇嘛,处处有寺庙。举世闻名的高原宫堡式宗教建筑群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为藏族吐萎王松赞于布为其妻文成公主修建的,高喇嘛举行活动13层,110米,东西长400米,有殿堂宫室1000问,南北宽360米,面积13万平方米,整个建筑金碧辉煌。1993年国家拨款维修,焕然一新,集藏式古建筑艺术之精华,宫内藏有历代皇帝的沼书、印鉴和经书、礼品、珍宝等文物。分白宫、红宫,官内还有大量雕塑、壁画、佛像。大小佛像20万尊,第五世达赖灵塔高14.85米,塔身用6吨左右黄金包裹,塔前存放大量金银器皿。大昭寺是西藏佛教徒向往的朝圣中心之一,在拉萨旧城中央,始建于公元7世纪,大殿主供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迎牟尼金像,配殿供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像,寺内还存有唐代稀世文物。色拉寺建于明代,有大殿、3个扎仓(经学院)29康村,寺内佛像上万尊。哲蚌寺明永乐时建成,是西藏规模最大的寺院,历世达赖以此寺为母寺。大殿经堂有立校183根,全寺巷道纵横,犹如一座山坡。在拉萨西郊还有罗布林卡,意为“宝贝花园”,是历代达赖的夏宫,面积36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755年,园内有宫殿佛堂,亭台廊树,环境幽雅,现辟为人民公园,植树种花,饲养珍禽异兽,是拉萨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 § 白族谢水节 白族美女 又称田家乐,白族传动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六日举行。谢水节的主要目的是求雨。当日,喇嘛带上用格耙做成的青蛙、蛇和赖始摸,每家再陨去一、二个人。人们来到水沟边,由喇嘛一边诵经,一边招做好的几种求雨动物模型放置水中。返回的时候,大家汀着雨具、穿着雨衣,一路嘻喀哈哈,打打闹闹,意为喇嘛已经求到雨了,现在正哗哗啦啦下着雨呢。人们回到村子后,又去敬塔子,塔子又叫“吴瓦”,有一人半高,图形,塔内有一刀子和、小锣锅,代表生育。无子无女的已婚妇女每逢这天使去许愿。因敬塔子而生育者,又买在这天去还愿。家家户户要都做几个菜,吃肉喝酒表示喜得贵子,)‘事如意。此节日现已不多见。 “栽秧会”和“田家乐”是白族人民围绕水稻栽插活动所进行的一种农事节日,流行于洱海北部包括大理古城以北地区及洱源、剑川等地。“栽秧会”既是一种临时性的劳动互助组织,又是一种将娱乐和生产劳动巧妙地融为一体的传统习俗。每当四五月间栽插季节来临,几十户人家或整个村庄的劳动力自愿组合起来,以换工的方式进行集体栽插,称为“秧会”。每个“秧会”推选出一名“秧官”,秧官既是生产能手,又是富于幽默风趣,在村民中有感召力的人物。秧官负责劳力的安排调度及质量把关等各项生产指挥。每个“秧会”都有一杆作为活动标志的“秧旗”。“秧旗”威武雄壮,装饰得五彩缤纷:旗杆一般有三丈多高,顶端插着以彩绸扎成的升斗,象征五谷丰登。升斗下面飘扬着白色犬牙镶边的蓝色或红色三角大旗,上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类祝辞。旗端还系有彩球彩带、野鸡翎、大铜铃等装饰。“秧旗”插到哪里,栽插队伍就在哪里摆开阵势。插秧的第一天称为“开秧门”,人们身着节日盛装,连秧担子上都要插满鲜花,高擎着“秧旗”,在唢呐鼓乐和鞭炮声中出发,沿路唱着高亢的“吹吹腔”和白族调,浩浩荡荡向田间行进。首栽田块的田埂上由主人备好果酒,队伍一到便分食糖果,饮酒高歌,然后在唢呐鼓锣声中开始下田栽插。 整个栽插活动都在唢呐鼓乐和妇女们高亢的白族调声中进行。白族唢呐曲牌中有许多专门配合栽插节奏的调子,如“栽秧调”、“龙上天”、“蜜蜂过江”、“过山情”等,曲调悠扬,起伏跌宕,调节着劳动情绪。“秧官”则手提铓锣,在插秧人群后面来回“监督”,谁的质量差或速度慢,便不停地猛敲铓锣,非常滑稽逗乐。每栽完一丘田,妇女们便齐唱一曲调子,以示欢送,祝秧苗快生快长。欢歌笑语,终日不绝。午餐由主人送到田间,少不了都有大片的“栽秧肉”和象征“年年有余”的酸辣鱼。收工时还要分食炒豆,称之为“洗脚豆”。在白族人心目中,最为紧张的生产劳动,也就是最欢乐的农事节日。“田家乐”,是全部栽插结束后的又一种节日活动,有的称为“关秧门”,有的称为“谢水节”,祝贺栽插圆满结束也包括对水神的感谢。这一天,“秧会”的全部劳力包括家中老少都要到本主庙聚餐,杀猪宰羊,敬献本主,祝愿丰收。人们抬上秧旗,簇拥着骑在马上的“秧官”,紧随着的是化妆成渔、樵、耕、读等角色的队伍和霸王鞭、八角鼓歌舞队列,在各村庄巡回表演。每个人的装束和各种表演都以滑稽逗乐为目的,女扮男装、男扮女装,极尽反串、夸张之能事。“秧官”也被打扮成丑角,头戴竖着秧把的斗笠,双脚一支蹬皮靴一支蹬草鞋,戴墨青眼镜,挂着麦穗做成的胡须,反身骑着高头大马。有的地方还有“打秧官”的习俗,给“秧官”抹个大花脸。渔、樵、耕、读的表演以唢呐伴奏的“吹吹腔”形式演唱,情节滑稽,唱词风趣,洋溢着浓郁的乡土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整个活动表现了紧张劳动之后的彻底放松和欢乐,也表达着对丰收的祝愿。 § 台湾内湖谢水节 内湖内湖得天独厚拥有湖泊,而以往更与基隆河息息相关,进出靠基隆河,饮水也取自河裡,谢水祭主要就是表达饮水思源。谢水节为该区之另一个创举,宗旨就是以饮水思源、常存感恩为出发点,取水质样本,在於提醒民众,应重视环保,并从基隆河做起。 § 相关词条 冕宁县藏族 祭祀祈子 台湾云南 白族节日 § 参考资料 [1] 锦绣天府网 http://www.huaxia.com/jxtf/cyfq/00212772.html [2] 新华网 http://www.qh.xinhuanet.com/cdmqh/2006-12/08/content_8731454.htm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