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解如光
释义

§ 解如光

解如光

解如光,高级导演、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2004年和2005年教师节晚会策划。

获国家政府奖级的主要影视作品:

电影:《寻找无形良田》、《雪域之梦》、《走近西藏》;

电视:《阅尽人间》、《逛胡同》、《赶牛闯香港》、《灵芝老人》、《雪域情结》。

参与策划国家政府奖级的主要影视作品:

《老夫老妻》、《走近墨脱》、《卜婆婆》、《西藏班的新学生》等

§ 《百家讲坛》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让易中天、刘心武、阎崇年等“布衣学者”一夜成名。这种神奇的文化现象是如何实现的?10月29日晚上7点,《百家讲坛》的策划人解如光在三峡大学讲述了成功的秘诀。

节目定位:让专家为大众服务

“当今时代,已进入大众文化时代,这就是‘超女’等节目大受欢迎的深层原因。专家、学者的雅文化要为大众所接受,要受到大众欢迎,必须走到大众中去,蹲下来,甚至一屁股坐下来和大众说话。”解如光认为,《百家讲坛》是很好地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赶上了潮流,所以获得了成功。

他说,2001年,《百家讲坛》诞生之初走的是文化品位、科学品质、教育品格的路,定位于汇集各路专家、学者的“开放式大学”,是一部电视版的“百科全书”。节目将观众群基本定位在受教育程度较高、欣赏品位不俗的知识阶层。当时门槛很高,登台的都是杨振宁、霍金、李政道、丁肇中、邹静之等顶尖级的科学家、学者。虽然很努力,但是太专业、太深奥,观众听不懂、不接受,更不叫好。面对中央电视台“栏目警示及末位淘汰”,眼见收视率屡次位于频道后列的《读书时间》、《美术星空》等栏目黄牌出局,《百家讲坛》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我们深入调查、分析,不得不存认,正如一些研究文化的学者所说,‘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思想价值时代,九十年代是专家时代’,而从本世纪开始,中国已进入了‘大众文化时代’,也就是老百姓的文化时代。”解如光说,文化主流的变化反映了国家的整个政治生活在发生变化。大众成为文化的主流,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以人为本的外在表现。只有让大众成为文化主流,文化才能繁荣,才能发展。因此,《百家讲坛》把节目定位于:让专家为大众服务,终于靠大众成为了名牌栏目,靠大众的支持和拥戴越来越火。

节目制作:架起专家通往大众的桥梁

找准了定位,创造大众喜闻乐见的雅文化,成了《百家讲坛》改革和节目制作的方向。解如光说,2004年底,《百家讲坛》举行了一次会议,他提出架一座把专家送往大众的桥梁。他说,当时,这个新提法面临几个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象是大众,是最普遍的、具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人。原来的对象主要都是大学生和有大学以上文化的人,这些人其实是不怎么爱看电视的,现在转向大众,转向需要知识的大众,这是定位的转变。第二个问题是桥梁,桥梁是连接的方式,让专家们通过桥把学问送到大众的手里。这个桥的建法和一般的桥不一样,桥的这边是学问,到那边是大众可以接受的知识,这个桥是转化的桥。第三个问题是这是让专家通往大众的桥,这一头一定是专家,而且必须是优秀的专家。

“架桥”成了关键,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解如光说:“大学教授习惯了对大学生讲课,我们请的大部分人都是博导,他们对博士讲课,没有必要对很多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释。到《百家讲坛》不行,面对的是大众。几乎每一位专家都要经历痛苦的改变过程,让专家讲故事、讲细节,细节和思想并重,而且,主要部分还要用历史事实和文学故事去讲述,叙述上要运用悬念化和戏剧结构,要能吸引人。所以每个专家都跟我们经过了长期的磨合。”

他给大家讲了一个例子。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讲《聊斋》时讲到一个人物叫细侯。这是一个烟花女子,一生中所有故事都很平常,只是到了最后的一刹,她思想中爆发了一种别人都想象不到的能力。马瑞芳一开始就讲“惊世骇俗说细侯”,上来把这个故事的结果给讲出来了,然后再去分析。解如光告诉她这样讲不行,前半截讲完后半截就没人看了,要换一种方式讲,边讲边把分析加进去,一直讲到最关键的时候再把这张牌翻出来,前面各式各样的分析都带着假设,觉得她不过是个很普通的烟花女子,那么蒲松龄为什么写她?肯定有原因。这样就能吸引住观众了,最后再说蒲松龄写细侯的真实目的何在。

解如光说,就是这样,他们从内容、主讲人到手法都进行了一系列的从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靠拢,用马瑞芳教授的话说,《百家讲坛》是张魔鬼的床,长的给锯短、短的给拉长,目的只有一个:适合大众,吸引大众。

节目选题:坚持历史就是故事

解如光针对有些人认为《百家讲坛》有庸俗化倾向、把历史讲成故事的议论进行了反驳。他说,“历史本身就是故事。从国外到国内,从古到今,历史都是讲故事。司马迁最大的功劳就是写了《史记》。《史记》就是讲故事。《史记》中大量人物的片段都是故事。西方也都把历史当成故事讲。”

“认为历史不是故事,而是科学的观点,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西方人首先提出来的。当时,一位德国史学家提出历史应当搜集各种证据,在各种档案中寻找真实的东西,认为这么做就是一门科学。后来人们真的把历史变成科学,变得越来越无趣,越来越干巴,变成大学生都不愿意听的历史。”解如光说,钱钟书先生说过,历史和文学是不能分开的,历史不讲故事的传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遭受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现在一些人反对《百家讲坛》讲故事是站不住脚的。《百家讲坛》用讲故事的方式讲历史是无可非议的。

解如光说,他们用故事讲历史很注重去其糟粕,存其精华,对人物和故事进行了非常精心的准备、选择,去掉了封建的、愚味的、消极的东西,只讲积极的、人性化的东西,既迎合大众,又不随波逐流。

他透露了一下《百家讲坛》正在准备的一个新讲题——《伟大皇帝唐太宗的小心眼》,他说这个讲题将比较全面地讲述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些人性弱点和缺陷。

§ 参与制作过的电影:

走进西藏 (1998) .... 导演 走进西藏 (1998) .... 编剧 亲虾越冬 (1993) .... 导演 亲虾越冬 (1993) .... 编剧 寻找无形粮田 (1993) .... 导演 寻找无形粮田 (1993) .... 编剧 农林科技简报51号 (1989) .... 编剧 农业科技简报51号 (1989) .... 编剧 防治稻纵卷叶螟 (1990) .... 编剧 樱桃好吃树难栽 (1990) .... 编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5: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