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路环岛 |
释义 | § 简介 路环岛 路环岛的地势为全澳最高,全岛丘陵起伏,路环岛从东北向西南斜卧在海中,长约4平方千米,境内多低丘,地势比凼仔岛高,大部分高度在百米以上,大多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山岩性质以花岗岩与火山岩为主。迭石塘山海拔176.45米,是路环岛的最高点,也是全澳最高的山峰。面积由1910年的6平方千米增加到7平方千米。 在凼仔岛与路环岛之间有座长2225米的跨海大桥。这里离半岛较远,人口较少,但这里环境幽静,山峦起伏,树木繁茂,公园较多。 路环岛的塔石塘山位于岛的西部,又名叠石塘山。海拔174米。是路环岛的主峰,也是澳门地区的最高峰。 路环岛离华南海岸较远,堆积较凼仔稍缓,沿岸海水较深,北岸为峭崖,东端大担角的沿岸水深4.5米,是规则中的澳门深水港新址,南部西向海洋,海岬和海滩相间,宽敞的海滩,是天然的海浴埸所。分别位于岛的东南和南岸的黑沙湾和竹湾两个优良海滩泳埸是澳门著名的风景名胜。 由于多雨近海,澳门的湿度较高,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5%。每年的2-5月为全年最潮湿的季节。当天气出现返潮时,相对湿度几乎达到100%的饱和湿度。 澳门还是一个典型多风的地区,风向随季节的变化而定,常年盛行东北风和东南风,频率分别为16.8%与51.6%。冬季主要为北风,夏季主要为西南风。澳门的平均风速较大,年平均风速为3.5米/秒(三级风力)。每年的7-10月为台风季节。 澳门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人口较少,但这里环境幽静,山峦起伏,树木繁茂,公园较多。山岩性质以花岗岩与火山岩为主。 § 历史沿革 路环岛 路环岛原属 广东省 香山县(即中山市 ),但在1864年 遭葡萄牙占领,成为澳门的一部份。一百多年前,当澳门已逐渐成为中西方的贸易交汇处时,路环岛还是一个海盗经常出没的地方。 当时,路环岛上一片荒芜,杂草从生,地势险峻,除了一些狩猎者之外,渺无人烟。直到1910年 ,岛上的居民终于成功地将海盗驱逐出路环岛;至 1969年,连接氹仔与路环的连贯公路终于建成。现在,路环岛仍然保持原有自然风光,到处鸟语花香,有海滩、步行径、烧烤区等,弥漫一片清新自然景象,与繁嚣的都市形成一强烈对比,路环已成为人们理想的休闲和度假胜地。 在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开始进入澳门,借口“舟触风涛”,请求“借澳晒物”,经贿赂,得海道副使汪柏纳允许,在岸边搭盖茅屋,以后得寸进尺,逐渐建起砖瓦屋,聚落成村,10年后录人及其录仆达数千人,几等于在澳的华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之后中国人民又经过不屈不挠的努力,并取得葡萄牙政府的同意,决定于1999年12月收回澳门的主权,成立澳门特区政府,直接录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9年12月20日,路环岛所属的澳门回归祖国,中国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路环岛便属澳门特区。 § 人口民族 路环岛 路环岛位于氹仔岛之南约2公里,人口约2,900人。 民间习俗,又称“花朝”、“百花生日”。有农历二月初二日、二月十二日、二月十五日叁种说法。《翰墨记》说:“洛阳(今属河南)风俗,以二月初二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诚齐诗话》说:“东京(今河南开封)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梦梁录》说:“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即浙江)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每逢花朝节,以前文人雅士,邀叁五知己,赏花之馀,饮酒作乐,互相唱和,高吟竟日;现在澳门人主要是赏花、种花、踏青。 居住在澳门半岛,超过4%的人口居住在凼氹仔岛,0.6%左右居住在路环岛。1998年澳门总人口为45.4万人。 § 经济概况 凼仔大桥 路环岛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但是渔业却比较发达,过去以渔业为主。造船业也是路环岛的特点。帆船制造曾是澳门一项主要工业,至今硕果仅存的几家传统造船厂,仍以世代相传的手艺承造船只,可说是慢工出细活了。这而些船厂都集中在路环岛。 随着全澳的发展,路环岛的经济发展也在逐步加快。在路环岛的东北岸兴建了发电厂和水泥厂、深水港,西北部填海拓地准备发展工业。今后路环岛也将以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物流服务和生态保护作为主要经济发展定位,逐步开展一系列经济建设工程。 § 交通 路环岛 公共汽车(巴士) 澳门市区有大型公共汽车和小型公共汽车,特别在氹仔和路环之间,班次很密,各车站都有用中、葡文说明、介绍各公共汽车的行走路线牌。所有公共汽车都是无人售票,而且都有空调。 往返澳门半岛和氹仔岛之间的公共汽车有11、22、28A、30、33和34路;到机场的有AP1路;公共汽车21、21A、25、26和26A路往返澳门、氹仔和路环之间。在澳门市区乘坐公共汽车每位2.5元,往氹仔3.3元,往路环4-5元,往黑沙海滩5元,往澳门国际机场3.3元。此外,也有很多公共汽车穿梭在澳门市区的大街小巷。 公共汽车时间:6:00或6:25-0:00。 提醒:旅游人士如能避开上下班乘车高峰时间,就能较容易地乘坐任何交通工具前往各旅游景点。游客最好也能自备一张澳门地图,以备查阅之用。 出租车(的士) 澳门的出租车车身是黑色,车顶是奶黄色。1.5公里起步澳门币10元,以后每200米加收1元,停车候客收费每分钟1元,如有大件行李,每件加收3元。往来仔及澳门半岛不需要附加费用,从氹仔往路环,除了车费外,另收附加费2元;由澳门半岛往路环离岛则收5元的附加费用。 澳门还有电话叫车服务叫“电召的士”,车身是鲜黄色的,如果需要叫车,可以打电话到总台说明所在位置,总台会派车接送。收费标准和出租车一样。 小贴士:澳门的出租车司机都有一份中、葡、英三种语言编写的热门旅游景点、地图的小册子,如果坐出租车可以找司机借来看看,也可以向司机询问有关情况。 § 旅游景点 谭公庙位于路环十月初五街尾,与中国大陆小横琴岛极接近。该庙建于清同冶年间,距今已有百多年,是路环香火最盛的庙宇。 庙内除供奉谭仙圣外,更加置有一只由鲸骨雕制而成的龙舟,是一件已有百多年历史的文物。据说摸过鲸骨会行好运,故善男信女进香后必顺便摸一摸龙骨。而在庙外一块刻有“鹅”字的巨形大石,亦为区内一个特色标记。 始建于清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其后曾三次重修。庙宇不大,但屋脊装饰和檐下壁画较为古朴而富有特色。庙内的“鱼骨舟”为镇庙之宝,庙侧海边有一块灵龟石也很有名。 谭公庙 七苦圣母小堂 建于1966年,为路环九澳居民、包括痊愈的麻疯病人及一些新患者而设,教堂的北门上有一个壮观的青铜十字架是由意大利雕刻家方济各美斯马为九澳居民铸造,意大利雕刻家西奥夏江治亦曾参与建筑这座教堂。 七苦圣母小堂 竹湾位于路湾南端,环境优美,面海靠山,海岸广阔,沙粒洁白。竹湾公园位于竹湾海滩旁,占地达四千平方米,包括小食部、更衣室及一个不规则形状的游泳池,最深可达3公尺(泳池由每日上午八时至晚上九时开放,星期六延迟至晚上十二时)。滩旁还建有水上活动中心,有专人训练驾驶独木舟、帆船。 在竹湾之上的竹湾园,依山而建,除了原有的树木外,房舍、小桥、小径栏杆都是就地取材,以松木搭建,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朴实自然。园中遍布植物,碧绿苍翠,其间流过一道小溪,清幽古雅。 背靠山麓,面向海滩的竹湾酒店,是消闲休息的好去处。近来政府还在竹湾海滩旁新建了葡萄牙式旅游度假村,内有多幢别墅,设计独特,具有欧陆色彩。 竹湾 黑沙踏浪,古称“大环”的路环黑沙海湾,沙滩宽约一公里,沙细而匀,呈黑色,故有黑沙海滩之名,据说,黑色的细沙是由于海洋特定环境形成的黑色次生矿海绿石所致。海绿石受海流影响,被搬运至近岸,再经风浪携带到海滩,使原来洁白明净的白沙滩,变成迷人神秘的黑沙滩。是澳门地区最大的天然海浴场。早于三十年代经已开发,吸引泳客踏浪戏水。后来岸边种植了一大片木麻黄树,成为岸边常绿林带,与黑沙海滩相映成趣,最宜郊游、划艇、游泳。岸边曾掘出四千年前的陶制品,是先民在澳门生活佐证。近年黑沙岸边新建了五星级酒店及高尔夫球场等旅游新设施,使“黑沙踏浪”锦上添花。 每逢假日周末及盛夏时节,黑沙海滩游人如鲫,热闹非常。海滩入口附近是黑沙公园。 黑沙踏浪 石排湾郊野公园位于路环岛西北的石排湾公路旁,原为澳门政府的农场,1985年改建为公园。郊野公园占地广袤,依山傍海,林翠水绿。园内有香花园、观鸟园、孔雀园、天鹅湖,还设有烧烤场、儿童游乐场、手工艺中心和动植物展览中心等,是一综合性公园。 观鸟园是一个占地近千平方米的大鸟笼,笼内有上百种鸟类。动植物展览中心收藏有各种动物标本,还有澳门本地植物种类的详细说明,为青少年提供了学习自然知识的直观场所。公园内还陈列着一架小型飞机,是1987年坠毁的从澳门返航的葡萄牙飞机,修理后又送给澳门,作为陈列品。 另外,相传在公园附近的山谷中,有一清嘉庆年间著名海盗张保仔的藏身洞。 石排湾郊野公园 圣方济各小堂建于一九三八年,其设计以澳门主要教堂的巴罗克式为主。 圣堂外墙以奶白色为主,还有椭圆形的窗户及钟楼。 在圣堂的前面还建有於一九一零年战胜海盗的纪念碑,而且在教堂内仍然存放著一些亚洲最神圣的遗物,在一个银制圣骨匣里存放著圣方济各的臂骨,圣人在日本传教后,打算进入中国,他於一五五二年在距离澳门七十公里的上川岛逝世。 教徒于日本被迫害期间,二十六名天主教外籍及日藉神父于一五九七年在长崎被钉十字架殉道而数以百计的日本教徒於一六三七年"SHIMABARA"革命中被杀害, 还有一些殉教者的骸骨被带往澳门存放在圣保禄教堂,但因一次大火将整座圣保禄大教堂焚毁,所以,这批骸骨 就转送大堂存放,直至一九七四年,再迁移到圣方济各圣堂安放。 圣方济各小堂 这座石像就是矗立於路环叠石塘山之巅的妈祖娘娘塑像,塑像连基座高19.99公尺,重一千,采用北京房山汉白玉雕刻而成,是全球最高的妈祖雕像。妈祖像的开光大典於一九九八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举行,正值妈祖羽化升天1010周年。 妈祖是福建莆田县湄洲屿人,姓林名默,生於公元960年3月23日,死於987年,本是一位普通的民女。她自幼聪慧过人,8岁在私塾读书,竟能过目不忘,13岁时获老道士传授法术,能预知人间福祸,又学会星相天文和医术,常为渔民治病及预测天气,解救了不少人。 妈祖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